Workflow
IPO预先审阅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板1+6,亏损企业、营收为0都可以上市了
搜狐财经· 2025-06-19 21:24
科创板1+6政策核心内容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允许亏损企业上市并加"U"标识,目前已有30家带"U"企业 [4] - 新规前上市企业首次盈利即可取消"U"标识,新规后注册企业需符合第一套标准(近两年盈利总额≥5000万或近一年盈利+营收≥1亿)才能取消[5][6][7] - 创新推出6项改革措施,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8] 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对比 - 第一套标准:市值≥10亿+近两年盈利总额≥5000万或近一年盈利+营收≥1亿[7][10] - 第五套标准:市值≥40亿+无盈利/营收要求,但需技术成果(医药企业需核心产品进入二期临床)[9][10][11] - 目前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均为生物医药企业,2023年仅1家上市[12][13][14] 第五套标准配套机制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其入股情况将作为审核参考[19] - 交易所将制定专业机构认定标准并建立黑名单制度[20] - 企业需争取专业机构融资以提高上市成功率[21] 其他改革措施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保护企业信息安全并加快审核进度[22][23] - 允许在审未盈利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以维持运营[24][25] - 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开展产业链并购[27] - 强调从严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强化多维度上市审核[28]
【粤开宏观】关于科创板改革的学习理解:三重意义,四大亮点
粤开证券· 2025-06-19 17:28
科创板改革意义 - 延续深化前期政策思路,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科技创新能力,适应科技企业特点,抢占科技革命制高点[8]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科创板开板六年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22家上市后盈利,现存20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企业2024年研发支出100.3亿元、研发强度70.6%远超科创板平均水平,19家实现核心产品上市[9] - 提供可控“试验空间”,集中管理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10] 科创板改革亮点 - 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容,扩大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11]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优化上市流程、保护商业信息、维护市场稳定[1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小范围试点,不构成新上市条件[13] - 完善配套机制,明确进层、出层标准,增加标识“U”,披露未盈利情况及风险[13]
科创板IPO预先审阅机制来了!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标准不降低
搜狐财经· 2025-06-19 12:18
科创板改革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深化科创板改革 推出"1+6"政策措施 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 更好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1] - 改革措施包括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1] IPO预先审阅机制 - 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借鉴境外"秘密递交"制度 允许企业不公开申请文件 审核机构秘密审核后快速完成信息披露并上市 [1] - 美国"秘密递交"制度最早适用于境外发行人 2012年扩展至新兴成长企业 香港今年5月推出"科企专线" 将"保密递交"扩展至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 [1] - 该机制为科技型企业创造友好上市环境 减少发行上市阶段的"曝光"时间 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2] 预先审阅机制细节 - 上交所将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预先审阅 提高正式申报质量和审核效率 申请过程及结果不对外公开 正式申报时再披露问询和回复文件 [2] - 预先审阅机制不代表对企业IPO的预先确认 并非所有企业都要经历 [3] 审核质量与信息披露 - 发行上市审核标准不降低 无论是否经过预先审阅 上交所都将严格遵循现有规则开展审核工作 [3] - 企业正式提交发行上市申请后 需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并披露预先审阅阶段的问询和回复 [3]
科创板改革进一步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金融时报· 2025-06-19 11:15
科创板改革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以设置科创成长层为抓手,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 [1] - 上交所同步新制定2项配套业务规则并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后续将研究制定修订相关业务规则 [1] - 改革旨在深化科创板改革,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质效,满足科技型企业多样化需求 [1] 科创成长层设置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股票简称后添加"U"作为特殊标识 [2] -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新注册企业需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2] - 设置科创成长层有利于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导向、为增量制度改革提供"试验空间"、集中管理未盈利企业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 [2] 未盈利企业上市成效 - 6年来共有54家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累计投入研发1639.25亿元,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19家生物医药企业实现核心产品上市 [3] 六项改革举措 1.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 - 针对第五套标准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其入股情况作为审核参考但不作为硬性条件 [4] - 上交所将细化认定标准、明确审核参考方式,加强行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 [4] 2. **IPO预先审阅机制试点** - 借鉴境外"秘密递交"制度,允许优质科技型企业在正式申报前申请交易所预先审阅文件,保护信息安全 [6] - 预先审阅阶段信息不公开,正式申报时需一并披露问询回复文件 [6] 3.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 将第五套标准扩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借鉴生物医药领域实施经验 [6] 4. **其他三项政策** - 支持在审未盈利企业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健全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制度机制、协调科创板投融资市场功能 [7]
【新华解读】设置科创成长层、试点IPO预审机制……科创板深耕“试验田”
新华财经· 2025-06-18 20:37
科创板改革核心举措 -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股票简称后添加"U"标识 [2] - 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新老划断",新注册企业需满足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元 [2] -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扩大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5][6][7] 市场数据与成效 - 科创板开板6年来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2024年合计营收1744.79亿元,其中26家营收超10亿元,22家已实现盈利 [3] - 此前39家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20家为生物医药企业,新政策将激活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企业上市需求 [6][7] 制度创新与配套措施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企业在正式申报前进行非公开预审阅,缩短上市流程并保护技术信息安全 [8] - 支持在审未盈利企业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9] - 上交所强调将严格把握"硬科技"定位,统筹投融资平衡,稳妥推进未盈利企业上市 [4]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科创成长层突破传统盈利限制,精准匹配科创企业高研发投入特点,引导资本流向高附加值产业 [3][6] - 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可优化科创板投资者结构,提升价格稳定性和交易深度 [6][7] - 改革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融合,构建全生命周期融资支持体系 [3][4][11] 政策方向与长期目标 - 证监会提出以科创板为"试验田",强化股债联动,培育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 [10][11] - 政策组合旨在增强资本市场对"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的支撑,破解融资瓶颈 [9][11]
科创板迎新一轮改革,“1+6”细则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6-18 20:16
科创板"1+6"改革细则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科创板意见》,明确设置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未盈利但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的科技型企业 [1][3] - 科创成长层实施新老划断,新注册企业需满足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5000万元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元方可调出 [4] - 改革包含6项配套举措,涉及机构投资者制度、IPO预审阅、第五套标准扩容等方向 [2][7] 科创成长层具体安排 -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股票将添加"U"标识,并提高摘U标准(存量企业维持原条件) [4] - 要求券商强化风险评估,个人投资者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4] - 保持发行上市制度、摘U条件、投资者门槛"三不变" [4] 6项配套改革细则 1. **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 - 对适用第五套标准企业,将资深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作为审核参考(非强制条件) [8] - 港股18A规则下企业平均拥有3名资深投资者,合计持股21%,上市后营收显著增长 [8] - 科创板90%上市企业曾获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具备试点基础 [9] 2. **IPO预先审阅机制** - 借鉴"秘密递交"制度,允许关键技术企业在正式申报前进行非公开预审阅 [10] - 预审阅不降低审核标准,但可加速后续流程 [10] 3. **第五套标准扩容** - 当前20家适用企业均为生物医药行业,拟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领域 [10][11] - 将按行业成熟度分批推进,"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11] 4. **其他措施** - 允许在审未盈利企业向老股东定向增发(专款用于研发) [11] - 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企业 [11] - 推动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 [11] 专家观点 - 科创成长层突破企业规模/盈利限制,可引导资本流向高附加值产业 [1] - 建议未来重点完善差异化制度设计、强化板块协同、构建产学研生态链 [5]
科创改革再出发: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第一财经· 2025-06-18 20:08
在"科创板八条"实施一年后,科创板迎来新一轮改革。 设置科创板科创成长层的同时,科创板推出了6项改革举措,包括: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对于适 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 先审阅机制等;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 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1+6' 的新政策,可以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有技术重大突破、持续研发投入和商业前景广阔的优质科创企 业。新政策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家对科技型企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也让科技型上市公司看到了更广 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影石创新董事长刘靖康说。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科创板乃至A股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 有助于推进中国股市的专业性、科学性、高质量发展,有助于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 据第一财经了解,此次改革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IPO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扩容。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暂停近两年后,证监会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并扩大适用范围,引发市场高度关 注。 ...
“1+6”政策措施来了!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推出6项改革举措
北京商报· 2025-06-18 18:38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 - 科创板新设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阔、研发投入高但尚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2] - 现有及新注册的未盈利科技型上市公司将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 [2] - 设置该层级的三大目的:彰显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导向、为增量改革提供试验空间、便于集中管理未盈利企业以保护投资者 [2] 投资者保护措施 - 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简称后统一加"U"标识 [3] - 提高未盈利企业摘"U"标准,要求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风险 [3] - 证券公司需强化投资者风险评估,个人投资者需签署专门风险揭示书 [3] - 保持现有发行上市制度、摘"U"条件和资金门槛不变 [3] 六项配套改革举措 - 对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仅作为审核参考不构成新上市条件 [4] - 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企业秘密递交文件进行预审阅以保护信息安全 [5]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 [6] - 支持在审未盈利企业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 [6] - 健全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发展的制度机制 [6] - 完善科创板投融资协调市场功能 [6]
科创板迎新一轮改革,“1+6”细则出炉
第一财经· 2025-06-18 17:46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创新成长层。 证监会主席吴清话音刚落,6月18日下午,科创板"1+6"改革细则出炉。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设置科创成长层这一举措具有非常重 要的意义。成长层突破了过去对拟融资企业规模、盈利等方面的要求与限制,不仅能够根据科创企业轻 资产、高研发投入、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融资平台;还能够 吸引社会资本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引导资金从传统产业流向具有高附加值和发展潜力的科创产业,加速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科创板推出6项改革举措,包括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 投资者制度;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上市公司吸收合并上市不满3年的科创板上市公司等。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创新成长层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本次改革在科创板设置创新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 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从全球实践看,科技型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资本市场服务能不能覆盖优质 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是市场各方判断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
证监会: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快讯· 2025-06-18 15:39
证监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1] - 预先审阅机制允许科技型企业在正式申报IPO前申请证券交易所对申报文件开展预先审阅,提升预沟通服务质效 [1] - 预先审阅过程及结果不公开,完成预先审阅的企业正式提交IPO申报后可加快审核注册程序 [1] - 该机制适用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或符合其他特定情形的科技型企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