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云创数据财务造假疑云:被立案后突发修正业绩 2.6亿营收变5000万 信披真实性有几成?
新浪证券· 2025-04-30 17:32
公司财务问题 - 云创数据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1] - 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1] - 公司对2024年业绩快报进行修正,营业收入调减2.12亿元,归母净利润调减0.65亿元[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不足900万元,同比降幅高达80%[1][6] 财务造假与资金占用 - 公司涉嫌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使用募集资金[2] - 应收控股股东张真往来款高达5.35亿元,涉嫌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 - 公司变更会计估计,大幅上调应收账款按账龄计提坏账的预期信用减值损失率[9][10] - 在建工程余额从2024年9月底的2.3亿元降至年末的0.37亿元,减少近2亿元[10] 募集资金违规使用 - 公司2024年通过募集资金账户支付供应商货款等合计6155.62万元[11] - 以前年度通过募集资金账户支付供应商货款等合计1.15亿元[11] - 累计违规使用募集资金1.77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一半以上[11] 存货与资产异常 - 2023年底存货余额约2亿元,同比增长约30%[12] - 2024年底存货只剩0.33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83.91%[13]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分别减少62.17%、32.17%,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盘亏0.39亿元[13] 潜在退市风险 - 若被认定连续3年存在虚假记载,将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情形[14][15] - 2024年度营业收入调减金额为2.12亿元,达到退市标准[16]
这家公司一度是“第四大运营商”,如今将黯然退市……
IPO日报· 2025-04-30 16:42
退市风险 - 公司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起停牌 [1] - 公司已连续两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上市委员会将决定是否终止其股票上市 [2][3] - 公司面临面值退市风险,股价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1元,收报0.62元,需连续10个交易日涨停才能回到1元以上 [4][6] 财务恶化 - 公司2019年因行业价格战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及固定资产减值,当年亏损超50亿元 [11]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分别为-11.68亿元、-4.54亿元、-0.93亿元 [1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77亿元,净利润-8.85亿元,扣非净利润-8.65亿元 [12] - 截至2023年末流动负债32.95亿元,流动资产16.54亿元,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16.41亿元 [14] 违规行为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3年7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实控人杨学平次月也被立案 [15] - 证监会查明公司2012-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未披露关联交易和重大合同,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 [16] - 实控人杨学平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6][17] 经营困境 - 公司曾被称为"第四大运营商",但2019年陷入流动性危机,低价转让长城宽带等资产 [10][11] - 转型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未达预期,2017-2023年连续7年收入下滑 [12] - 涉及大量诉讼仲裁,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 [14]
这家公司一度是“第四大运营商”,如今将黯然退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4-30 16:34
退市风险 - 公司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情形,公司股票可能将被终止上市 [1] - 公司已经连续两年财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30日开市起停牌 [1] - 公司还面临着面值退市风险,连续1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 [1] - 4月29日公司股价收报0.62元,自3月28日起22个交易日内收获21个跌停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年度实现利润总额约为-86800.80万元 [5]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465.73万元 [5]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86547.15万元 [5] - 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87669.45万元 [5] - 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约为182025.79万元 [5] -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业绩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8亿元、-4.54亿元、-0.93亿元 [5] - 2017年至2023年连续7年收入下滑 [5] 公司历史与业务 - 1994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2] - 主要围绕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互联网接入业务等开展经营 [2] - 主营业务包括家庭宽带及增值业务、智慧云网业务、数据中心业务、海外业务及其他等四类 [2] - 曾被称为国内除移动、联通、电信之外的"第四大运营商"和"中国最大的民营电信运营商" [2] - 2019年陷入流动性危机,当年亏损超过50亿元 [4] - 2020年以低价转让了长城宽带等四家公司的股权 [4] 财务风险与违规 - 截至2023年末流动负债余额为32.95亿元,流动资产余额为16.54亿元,流动负债余额超出流动资产余额16.41亿元 [6] - 涉及大量诉讼和仲裁事项、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6] - 涉及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 [6] - 2023年7月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6] - 2024年3月28日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6] - 违法事实包括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重大合同,2012-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等 [6] - 被证监会处以1000万元罚款 [6] - 实控人杨学平被处以1500万元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7]
百亿造假引爆退市雷!*ST东方轰然倒下,数十万股东如何自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4:15
退市决定与流程 -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5年4月28日作出终止*ST东方上市决定,股票于4月30日摘牌 [1] - 作为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ST东方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摘牌流程在5个交易日内完成 [1] - 退市后股票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由江海证券担任主办券商负责股份登记、确权等工作 [1] 财务造假细节 - 2020年至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61.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60.73亿元 [2] - 2020年虚增营收38.97亿元(占披露营收25.20%),2021年虚增48.65亿元(占32.05%),2022年虚增65.43亿元(占50.44%),2023年虚增8.25亿元(占13.56%) [2] - 同期虚增营业成本占比分别为23.74%、29.57%、45.43%、11.45% [2] 主要责任人处罚 - 实际控制人张宏伟直接参与经营活动并组织造假,被罚款1000万元 [3] - 董事长孙明涛参与业务审批并签署虚假年报,被罚款500万元 [3] - 审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连续三年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存在严重失职行为 [3] 投资者维权信息 - 2021年4月29日至2024年6月18日期间买入且2024年6月19日后卖出/持有*ST东方股票的投资者可提出索赔 [4] - 《投资快报》提供维权咨询服务,协助受损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挽回损失 [4]
沐邦高科年报披露当天修正业绩触及*ST 2.4亿大单全部退回是否涉嫌虚构交易?
新浪证券· 2025-04-30 14:03
财务与审计问题 - 公司2024年财务报告被出具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及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反映财务真实性、内部控制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缺陷 [1] - 与甘肃潮讯签订的2.4亿元单晶炉销售合同被解除,导致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减少1.98亿元,净利润减少5120万元,交易对手资质存疑(参保仅5人) [2] - 合同披露金额前后矛盾(2.4亿元调整为2.24亿元),引发市场对虚构交易或提前确认收入的质疑,交易所要求说明是否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规避退市 [2] 经营与资金状况 - 2024年扣非净利润亏损达14.07亿元,主要源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及硅片价格下跌 [3] - 现金流紧张,应付账款及票据高达8.8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仅1.38亿元,应付账款/应收账款比例达6倍(行业平均2-3倍),显示过度依赖拖欠供应商货款 [3] -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达83.73%,增持承诺未兑现,流动性风险加剧 [4] 会计处理与审计风险 - 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强调"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显示公司偿债能力存疑 [5] - 大华所因奥瑞德财务造假案被判决承担连带责任,且近年多次受行政处罚,审计独立性与质量引发市场担忧 [5] 内部控制缺陷 - 内控审计否定意见指出公司治理混乱,涉及客户管理、收入确认、募集资金管理等多方面重大缺陷 [6] - 募集资金违规使用:通过关联企业借款回流2.19亿元,用于归还银行借款和供应商欠款 [6] - 财务核算不规范:2024年第一季度确认的1.98亿元单晶炉销售收入因退货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占全年营收71.53% [6] 历史问题与整改 - 江西证监局2023年已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涉及公司治理、信披及财务核算违规,但2024年仍出现类似问题(如合同披露矛盾),整改流于形式 [8]
审计非标意见暴露田野股份多重风险:收入虚增疑云与内控失效下的退市危机
新浪证券· 2025-04-30 13:39
财务审计保留意见 - 收入与应收账款真实性存疑:公司向部分贸易客户销售榴莲肉、果汁等商品涉及营业收入约1602万元,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约1950万元,无法确认收入的商业合理性及款项可收回性 [2] - 采购交易涉嫌虚增成本:通过"合同加价"方式向部分供应商虚增采购金额855万元,部分供应商成立时间短、交易金额异常,预付账款长期挂账 [2] - 在建工程与资产计量问题:在建工程存在提前支付款项、供应商资质存疑等问题,子公司广西田野农业科技的固定资产、生物资产等账面价值约5660万元,业务真实性存疑 [2] - 关联投资及权益工具估值问题:对嘉兴方富宏熙的股权投资价值2582万元,但该标的的大股东未实际出资,且股权收购未完成工商变更 [3] - 前期会计差错未更正:公司存在未更正的会计差错,管理层自查未完成 [4] 内部控制否定意见 - 系统性内控缺陷:公司内部控制未能有效防范财务舞弊风险,尤其在采购、销售、资金管理等关键环节存在重大漏洞 [5] - 关联交易管理失效:2021年与关联方农谷有限的突增交易占当年关联交易的94.59%,关联方交易问题再次凸显 [6] - 治理结构缺陷:公司治理架构实际运作中未能有效制衡管理层权力,对赌协议压力下仓促变更上市板块 [7] 财务造假嫌疑 - 多项异常交易指向造假可能:虚增采购、收入确认存疑、关联方交易异常等迹象,符合财务造假的典型特征 [8][9] - 审计证据缺失加重嫌疑:中兴华多次强调"无法获取充分适当证据",表明公司可能存在刻意隐瞒或伪造凭证的行为 [10] - 历史问题与监管风险叠加:中兴华近年因审计失职多次受罚,田野股份选择继续聘用该所,可能利用其"宽松"审计倾向掩盖问题 [11]
连续造假遭重罚 ST锦港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证券日报网· 2025-04-30 10:19
按照退市新规,结合前次处罚决定认定的违规实施,公司股票已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记者关注到,本次公司可能出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或早有预兆。在本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作出前,公 司已经披露2次立案调查暨风险提示公告,重点提示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风险。此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书的作出,进一步向投资者揭示了公司的重大问题,提示投资者切勿"火中取栗"。 监管作出顶格处罚 此前,公司2024年11月1日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予以顶格处罚,证监会在当 日对公司再次立案调查,反映出公司仍然存在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待进一步查实。 4月29日晚,公司披露再次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通过虚假贸易 业务及跨期确认港口包干作业费收入等方式虚增利润,2022年虚增利润3,610.45万元,占当期报告披 露利润总额的22.46%;2023年虚增利润6,808.78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5.96%;2024年第一 季度虚增利润1537.75万元,占当期报告披露利润总额的62.05%。 就前述造假违规行为并结合公司未按期披露2024年半年报、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等违规行为,证 ...
新审计机构勇扯“遮羞布”,总经理一月闪辞,业绩暴雷的葫芦娃将“带帽”丨看财报
钛媒体APP· 2025-04-29 20:59
公司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4.14亿元同比下降21.26%归母净亏损2.74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0.1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3.25亿元连续两年亏损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8.42%至3.37亿元归母净利润0.2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6亿元 [2] - 2023年营收虚增1.10亿元部分销售业务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及销售价格异常导致定期报告财务数据不准确2024年半年报一季报三季度报告同步调整 [6] - 2021年至2023年营收分别为13.54亿元15.15亿元17.95亿元增速为16.53%11.91%18.49%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0.63%18.78%-87.34%销售费用分别为5.46亿元5.84亿元6.38亿元 [10] 审计与内部控制问题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年报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对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称"符合公司实际情况" [2] - 立信指出公司未提供与2023年财务重述相关的完整资料且控股股东通过个人账户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2024年末应收账款前10客户回款异常 [7] - 公司与关联方海南中旺医疗的研发项目交易审批流程不规范2024年外购研发项目8个支付4205.37万元2023年为4个支付1800万元海南中旺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与公司实控人存在亲属关系 [7][9] 监管与合规风险 - 公司因2023年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被海南证监局出具《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责令改正并记入诚信档案数据库 [5] - 公司未按规定在1月31日前披露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直至4月22日才发布解释称因2023年自查工作延误 [6] - 因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公司股票自4月30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ST葫芦娃 [2][6] 管理层变动与募资情况 - 总经理张铭芮上任仅一个多月后辞职此前3月4日创始人刘景萍辞任总经理职务市场曾期待张铭芮推动战略破局 [2] - 公司两次募资计划失败2021年定增10亿元方案批复到期失效2023年可转债5亿元申请被上交所认定不符合发行条件 [9] - 公司转向融资租赁2024年10月与中信金融租赁开展2亿元售后回租2025年3月与远东国际融资租赁开展1.665亿元同类业务 [9] 现金流与经营压力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9亿元-0.99亿元期末现金及等价物分别为2.51亿元1.46亿元 [9] - 审计机构变更后审计费用从2023年安永华明的222.6万元降至2024年立信的137万元 [4]
司尔特年报“难产”:子公司造假引爆退市危机 4.5万股东陷“刑事挂案+爆仓”双杀困局
新浪证券· 2025-04-27 14:18
事件核心问题 - 公司无法在预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 核心问题源于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的财务造假与管理人员职务侵占 [1] - 子公司存在虚构成本 费用的行为 导致公司定期报告数据失实 [1] - 由于财务核算的延续性 2021-2023年度的财务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2024年年报的编制 公司无法确认前期会计差错的完整性和金额准确性 [1] 内控缺陷与历史问题 - 事件暴露公司内控体系的重大缺陷 独立董事吴玉光 朱克亮曾因"黄席利涉嫌职务侵占"案件对年报真实性提出质疑 但案件长期无进展形成"挂案" [1] - 造假行为与职务犯罪直接相关 公司既是财务造假的责任主体 也是内部人员侵占资金的受害者 [1] 市场影响与风险 - 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若未能在2025年4月30日披露年报 股票将于5月4日起停牌 停牌两个月后若仍无法披露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 此后若再逾期两个月可能直接终止上市 [2] - 公告发布后股价较2024年高点下跌约20% 控股股东国购产业质押的1.23亿股已跌破平仓线 可能引发爆仓连锁反应 [2] - 即便后续完成整改 年报仍可能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 导致强制退市 [2] 财务数据与业绩问题 - 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 但此次事件揭示其业绩增长可能建立在虚假财务基础上 [2] - 若造假行为被证实涉及主营业务 历史业绩需追溯调整 还可能影响上下游合作方信任 冲击经营稳定性 [2] 监管与整改压力 - 安徽证监局要求公司在5月23日前完成整改 但公司坦言"核查手段有限" 难以独立确认造假规模 实际整改难度极大 [2]
千亿目标难实现,重药控股被质疑财务造假
国际金融报· 2025-04-25 17:25
监管处罚与财务问题 - 公司因2023年年度报告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被重庆证监局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 [1][4] - 具体问题包括部分收入未实质取得货物控制权、错误适用总额法确认、期后大额退货无合理理由、部分收入无商业实质、确认时点与会计政策不符 [4] - 董事长袁泉、总经理刘伟、财务总监邱天因未勤勉尽责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4] - 公司表示将积极整改并加强内部治理 [4] 公司背景与股权变更 - 公司前身为中国医药公司西南区分公司,2017年转型为医药流通企业 [7] - 2023年实际控制人由重庆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控股股东仍为重庆医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5][7] - 公司业务覆盖药品、医疗器械批发零售及物流,旗下"和平药房"门店近600家,纯销业务占比80% [7] - 2023年营收801.19亿元,位列全国药品批发企业第五 [7] 业务扩张与千亿目标 - 公司2020年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营收超千亿元,覆盖300余个区域 [7] - 2023年通过收并购完成近20个股权投资项目,新增销售25亿元,覆盖137个地级市 [8] - 2024年营收805.62亿元,利润总额5.58亿元,净利润2.83亿元,距离千亿目标仍有差距 [8] - 公司拥有230余家控股子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 [8] 财务状况与经营压力 - 2024年药品销售661.5亿元,器械销售127.5亿元 [9] - 2020-2024年净利润从11.47亿元降至4.02亿元,接近腰斩 [9]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150天,远超同行 [9] - 2024年应收账款321.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7亿元 [9] - 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21.65亿元,应收账款达362.99亿元,同比增长2.36% [10] - 资产负债率高达75%,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达12826.9% [10]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纯销业务占比80%,二级及以上纯销客户超8000家 [9] - 两票制、带量集采政策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 [9] - 公司在重庆地区占据绝对优势,在陕西、四川等地市场影响力显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