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声学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瑞声科技(02018):声学毛利率承压,光学毛利率改善
华泰证券· 2025-08-25 17:19
港股通 证券研究报告 瑞声科技 (2018 HK) 声学毛利率承压,光学毛利率改善 | | | 2025 年 8 月 25 日│中国香港 电子元件 瑞声科技公布 1H25 财报:实现收入 133 亿元(yoy:+18%),毛利率 20.7% (yoy:-0.8pp,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声学、PSS 汽车声学以及 MEMS 麦克 风业务毛利率下滑影响),归母净利 8.8 亿元(yoy:+63%)。考虑到 MEMS 麦克风业务的毛利率改善低于我们预期,我们将 2025/2026/2027 年归母净 利预测下调 1%/5%/4%至 22.8/26.5/29.2 亿元(前值:23.2/28.0/30.5 亿元)。 同时,考虑公司在汽车、XR 眼镜以及机器人等高景气新型智能终端的定点 陆续落地,我们给予公司 2026 年目标 PE 25.0x,目标价 60.30 港币,维持 "买入"评级。 1H25:声学毛利率短期承压,光学毛利率持续改善 公司 1H25 实现营收 133 元(yoy:+18%),其中:1)声学:实现收入 35.2 亿元(yoy:+2%),毛利率 27.2%(yoy:-2.7pp,主要受产品结构变化的 影 ...
瑞声科技(02018.HK):2025H1经营利润低于预期 等待新产品突破催化
格隆汇· 2025-08-25 12:04
2025H1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18% [1] - 毛利率20.7%,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主要受声学业务和MEMS业务毛利率拖累 [1] - 归母净利润8.8亿元,同比增长63%,增长主要源于收购PSS带来的一次性收益 [1] 业务分部表现 - 声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毛利率27.2%(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 [1] - 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毛利率22.9% [1] - 光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毛利率10.2%(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 [1] - MEM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毛利率12.1%(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 [1] - 车载声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毛利率23.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1] 2025年业绩指引 - 公司预计2025年整体毛利率将高于2024年的22% [2] - 声学业务毛利率预计恢复至不低于30.2% [2] - 结构件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8%-20%,毛利率18%-22% [2] - 马达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5%-20%,毛利率30%以上 [2] - 光学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0%左右 [2] - MEMS收入预计同比增长50%-60%,毛利率15%-20% [2] - 车载声学2025H2收入增速不低于2025H1,全年毛利率不低于2024年水平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下调至23/27/30亿元(原预测24/30/35亿元) [1] - 对应年增长率分别为26%/18%/12% [1] - 当前股价45.36港币对应2025-2027年PE为21.2/18.0/16.1倍 [1] 战略定位 - 公司战略卡位机器人及XR领域,有望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1]
瑞声科技:预计2025年集团收入增长超18%,毛利率高于去年
格隆汇APP· 2025-08-25 10:25
8月21日,瑞声科技(2018.HK)在新加坡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集团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133.2亿 元,同比增长18.4%,再创新高。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63.1%至8.76亿元,。 瑞声科技CFO郭丹在访谈时表示,下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水平,预计不低于上半年 的18.4%,全年毛利率水平将不低于去年的22.1%。在AI升级趋势下,散热、MEMS麦克风等多个业务 将翻倍增长,车载收入和毛利将实现稳定提升。 此外,全球独家的WLG镜头今年出货量将超过1000万个,预计明年继续增长50%。随着未来量产规模 的提升,毛利率有望超过塑胶镜头,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 目前,WLG技术良率达到了80%以上,已实现WLG单镜片盈利,未来随着量产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G+P玻塑混合镜头的毛利,有望达到甚至超过塑胶镜头的水平。 AI将驱动多个业务翻倍增长 全年声学毛利率不低于去年30.2%水平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瑞声科技声学业务毛利率为27.2%,同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实现收入35.2亿 元,同比增长1.8%。 郭丹表示,作为公司的传统主营业务之一,声学毛利率的小幅波动,主要是因为上半年有较多新品项目 ...
汇通控股(603409)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5 09:17
据证券之星公开数据整理,近期汇通控股(603409)发布2025年中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营业总收 入5.33亿元,同比上升19.71%,归母净利润7010.33万元,同比下降15.45%。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二季 度营业总收入2.74亿元,同比上升9.66%,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104.18万元,同比下降12.2%。本报告 期汇通控股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当期应收账款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达283.18%。 本次财报公布的各项数据指标表现一般。其中,毛利率26.47%,同比减19.38%,净利率13.24%,同比 减28.85%,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4223.13万元,三费占营收比7.93%,同比增12.76%,每 股净资产11.46元,同比增59.7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5元,同比减25.79%,每股收益0.61元,同比减 30.68% | 项目 | 2024年中报 | 2025年中报 | 同比增幅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元) | 4.45 Z | 5.33亿 | 19.71% | | 归母净利润(元) | 8291.25万 | 7010 ...
汇通控股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4 07:2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33亿元,同比增长19.71%,归母净利润7010.33万元,同比下降15.4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9.66%,归母净利润4104.18万元,同比下降12.2% [1] - 毛利率26.47%,同比下降19.38个百分点,净利率13.24%,同比下降28.85个百分点 [1] - 每股收益0.61元,同比下降30.68%,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5元,同比下降25.79% [1] 资产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2.38亿元,同比增长119.69%,主要因收到募集资金增加 [1][2] - 应收账款4.62亿元,同比增长24.29%,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283.18% [1][5] - 有息负债739.37万元,同比下降94.88%,主要因偿还完长期借款 [1][2] - 每股净资产11.46元,同比增长59.76% [1] 费用与成本分析 - 三费总额4223.13万元,占营收比7.93%,同比增长12.76% [1]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6.11%,主要因上市活动相关服务费用增加 [3]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13.06%,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增加 [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1.05%,主要因客户订单增加带动成本上升 [2] 业务发展展望 - 汽车造型部件业务通过芜湖和安庆工厂投产扩充产能,加速拓展新客户和新市场 [6] - 声学产品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26.73%,预计未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源于新客户开拓和新生产基地建设 [6] - 车轮总成分装业务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37.54%,客户包括江淮汽车、蔚来汽车、奇瑞汽车等 [6] 研发与原材料 - 2024年度研发费用4789.1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48%,同比增长47.39% [7] - 研发采用同步开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方式,聚焦新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优化 [7] - 造型部件主要原材料为BS、PC/BS等非金属工程塑料,声学产品主要原料包括B料、地毯面料、PU等 [7] - 公司目前暂无机器人业务布局 [8] 资本运作与现金流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20.35%,主要因首发上市收到募集资金增加 [5]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31.76%,主要因新建厂房和购置设备完工转固 [2] - 公司去年的ROIC为20.15%,资本回报率极强,历史中位数ROIC为20.15% [5]
高盛:升瑞声科技目标价至63.6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8-22 11:59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从62港元上调至63.6港元 [1]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盈利预测上调14% 2026年上调3% 2027年上调4% [1] - 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1% 2026年上调1% 2027年上调3% [1] 光学业务发展 - 上半年光学业务毛利实现增长 [1] - 预期下半年光学业务毛利率恢复至23.6% [1] - 手机镜头毛利下半年改善至30%以上 [1] 业务多元化布局 - 汽车声学与冷却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 利润率较高 [1] - 人工智能/AR眼镜和机器人业务存在长期机遇 [1] - 声学业务毛利回升 受益于中高端项目量产 [1] 盈利能力展望 - 光学业务规模与组合提升将改善盈利能力 [1] - 汽车与新兴业务长期机遇助推盈利改善 [1]
瀛通通讯: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
证券日报网· 2025-07-14 22:13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10%,其中第二季度同比增长约17% [1] - 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2200万元至3000万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2700万元至3500万元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大客户战略合作机制完善及新项目产能爬坡效率提升 [1] 业绩承压原因 - 收入规模偏小导致固定成本分摊压力较大 [1] - 销售费用增长因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及新产品渠道拓展 [1] - 管理费用上升因部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 [1] 行业与公司前景 - 消费电子行业回暖、"两新"政策推进及全球医疗健康市场扩张为公司创造潜在机会 [2] - 公司为声学产品及数据传输线领域领军企业,是国际消费电子品牌核心供应商 [2] - 下半年聚焦"大声学、大传输、大健康"领域,通过创新驱动优化产品线并提升市占率 [2] 战略举措 - 完善大客户识别标准及跟踪管理机制以深化战略合作 [1][2] - 新导入项目产能爬坡带动生产效率提升 [1] - 技术赋能与产品创新为未来增长点奠定基础 [2]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 昆山锦溪交出亮眼“期中”成绩单
苏州日报· 2025-07-08 08:41
经济表现 - 锦溪镇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1] - 规上工业产值达241.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二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一 [1] - 工业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32.5%,增速位列昆山全市第三 [1] 产业发展 - 聚焦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汽车配件、低空经济和装备智造五大主导产业进行精准招商 [1] - 泰德兴塑料零配件、思特威芯片封测等产业项目有序推进 [1] - 立讯精密"锦绣客厅·立讯科学园"声学产业一期项目投产,二期开工,总投资超60亿元 [1] - 立讯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产值超200亿元,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50家,新增就业岗位超1万个 [1] 科技创新 - 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1] - 新增发明专利36件、实用新型专利144件 [1] - 立项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家 [1] 文旅发展 - 昆山生态宣教馆揭牌运营,元点创意设计中心开工,一尺花园(计家墩店)开业 [2] - 全国连锁品牌如家酒店入驻 [2] - 上半年接待游客215万人次,同比增长34% [2] - 全社会旅游收入7300万元,同比增长12% [2]
瑞声科技:Takeaways from mgmt. visit: Multiple growth drivers from optics, automotive and robotics-20250603
招银国际· 2025-06-03 11: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分部加总估值法的目标价为58.78港元 [1][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AAC业务前景和2025年收入增长(同比增长10-15%),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光学、精密机械、电磁驱动和汽车声学等业务 [1] - AAC在智能手机领域处于领先市场地位,2025年关键增长驱动因素来自光学升级、大客户高端机型采用VC、汽车声学客户拓展和订单获取、AI智能手机的MEMs麦克风升级等 [8] - AAC已拓展至机器人、AI眼镜和汽车等新战略市场,有坚实产品路线图 [8] - 认为AAC能抓住AI智能手机、折叠屏手机、汽车声学和机器人等多个趋势,股票具有吸引力,重申买入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收益总结 - 2023-2027财年,收入分别为204.19亿、273.28亿、325.66亿、351.13亿和37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33.8%、19.2%、7.8%和7.0% [2] - 净利润分别为7.404亿、17.972亿、24.886亿、29.43亿和32.3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142.7%、38.5%、18.3%和9.8% [2] 目标价格与股价表现 - 目标价58.78港元,较当前价格36.65港元有61.3%的上涨空间 [3] - 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绝对表现分别为-1.9%、-18.6%和4.1%,相对表现分别为-6.8%、-19.9%和-13.1% [5] 股东结构 - 吴春园持股21.9%,潘政民持股19.5% [4]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2025年光学业务预计同比增长20%,得益于塑料镜头规格升级和WLG旗舰订单获取 [1] - 精密机械业务预计同比增长20%,因AI手机采用VC和国内外客户的铰链订单获取 [1] - 电磁驱动业务预计同比增长15-20%,源于触觉反馈升级和机器人订单获取 [1] - 汽车声学业务预计实现个位数同比增长,通过海外OEM和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份额增加以及产品组合扩展 [1] 新兴业务拓展 - 机器人领域,已建立机器人执行器产品组合,并开始向顶级机器人客户批量生产和发货 [8] - AI眼镜领域,是几家中国主要品牌特定扬声器的唯一供应商 [8] - 汽车领域,计划以2.88亿元人民币收购河北楚光汽车零部件53.7%的股份,加强汽车产品供应 [8] 财务预测 收入细分 - 声学、PSS、传感器与半导体、ED&PM、光学等业务在2023-2027财年有不同的收入规模、占比和同比增长率 [10] 损益预测 - 2023-2027财年,收入、成本、毛利、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有相应变化 [11] 现金流量 - 2022-2027财年,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有不同表现 [18] 增长与盈利能力 - 2022-2027财年,收入、毛利、营业利润、净利润的增长率和利润率指标有相应变化 [18] 估值 - 目标价基于25.2倍2025财年预期市盈率的加权平均目标市盈率,各业务板块有不同的目标市盈率 [12][13]
鸿腾精密20240514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公司 鸿腾精密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 14%,与全年低双位数增速预期一致;AI 产品增长 46%,车用电子高速增长;受新产品引入影响,一季度毛利率 19.49%,未来将通过提高 AI 产品比例和改善生产效率提升[2][3] - **业务发展情况** - **云端市场**:2025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46%,占比从 2024 年的 13%提升至 15%,增长来自插槽类型产品、大主板上的连接器和线缆以及机柜出货量提升[2][4] - **车用电子领域**:持续推进立达 AK 项目,重组工厂布局应对关税问题、提高制造效率,预计推动业务发展[4][5] - **系统终端产品**:新系统终端产品在印度四月份成功放量,良率优于预期,将关注良率提升和供应链优化[6] - **应对措施**:面对消费性电子市场需求减弱,计划稳固市场份额、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客户服务,保持强劲现金流管理以确保业绩稳定增长[2][7] - **未来业绩展望**:AI 和车用电子业务未来几个季度保持高成长,云端产品预计增速 20%-30%,车用电子业务稳健增长,将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盈利效率[2][8] - **展会成果**:在 GTC 展会上展示芯片插槽、电源产品和水冷技术等 AI 相关产品,与博通合作发布新的 CPU 方案增强 switch 领域竞争力[2][9] - **营收指引调整**:因外围市场波动,调整第二季度及 2025 年全年营收指引,智能手机类别预计变动,贝尔系统终端产品出货额预计减少,云端、计算和移动业务维持原先指引[4][10] - **关税政策影响**:目前关税政策未对订单节奏产生显著影响,未来重点进行区域化制造部署[4][11] - **英伟达相关影响**:英伟达计划向中东投入 18,000 块 Blackwell GB300 芯片建设 infinite 网络,对鸿腾精密等核心供应商产生积极影响,公司将跟进需求推进项目[12][13] - **业务规划** - **英伟达相关业务**:分主板业务、电源管理芯片和交换机平台三个阶段推进,重点关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储备交换机产品[14] - **CPU 业务**:以铁壳产品为主,与铜连接器配合,延伸到美森模组等领域,开发可插拔式模组,掌握 CPO 技术下的高需求产品[15] - **声学产品**:依靠精密制造工艺布局,2025 年底预计新增 2 - 3 条生产线,2026 年或投产更多[16] - **汽车业务**:收购 AutoCall 后,2026 年前完成整合准备工作,预计 2025 年或 2026 年年中实现盈利,关键在于费用管控[17][23] - **AI 服务器业务**:需求强劲,出货节奏跟随大型数据中心建设需求调整,压力不大[18] - **CPU 产品**:台式机因 AI 应用需求可能换代升级,单价有望提高;通用服务器因 AI 应用需求增加,CPU 销量将增长,2025 年营收预计双位数增长[19] - **费用预期**:2025 年费用率预计在 15 - 16 个点之间,希望回到 10 个点左右,第一季度接近 17 个点,未来管理费用可能增加,销售和研发费用不变[20] - **产品价格**:博通 ASIC 单价较高,用于 switch 或 server 时与 CPU 价格类似,约为两位数美金[21] - **收入增速及业绩拐点**: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增速预计 14 - 15 个点,关注毛利增速及净利润调整,下半年 AI 产品放量后更新情况[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税对净利润影响**:以传统连接器业务为例,关税对净利润影响仅约 0.3 个百分点,因仅约 4%营收需缴高额关税、直接销美产品比例低、通过 ODM 等方式销售,整体关税敞口有限[24][25] - **产品销美比例**:从物流角度,直接销往美国的 component 数量不多;从终端用户角度,全球消费性电子产品约 20% - 30%最终流向美国市场[26] - **产能布局**:亚洲地区仍将占超一半产能,未来全球布局重视区域制造和当地生产,根据客户需求灵活应对[27] - **汇率影响**:一季度汇率波动对净利润有非经营性压力,但不影响公司后续关键成长性,AI 算力和汽车业务有成长机会[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