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新诺威跌2.11%,成交额1.1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1.6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0:2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下跌2.11%至48.19元/股 成交额1.15亿元 换手率0.19% 总市值676.8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1.64万元 特大单买入256.79万元(占比2.22%)卖出381.41万元(占比3.30%) 大单买入1542.66万元(占比13.36%)卖出1366.40万元(占比11.84%)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81.37% 近5日下跌13.95% 近20日下跌1.79% 近60日下跌9.20% [1] 龙虎榜与股东变化 - 年内1次登龙虎榜 最近6月6日净买入3970.92万元 买入总额1.58亿元(占比21.87%) 卖出总额1.19亿元(占比16.38%) [1] - 截至8月29日股东户数1.54万户 较上期减少8.22% 人均流通股81,179股 较上期增加8.95%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10.50亿元 同比增长7.99% 归母净利润-274.61万元 同比大幅减少102.00%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5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5.00亿元 [3] 业务构成与行业分类 - 公司主营业务为功能食品研发生产销售 收入构成:功能食品及原料88.93% 生物制药8.91% 其他2.16% [1] - 属于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原料药行业 概念板块涵盖创新药、大盘、送转填权、基金重仓、增持回购等 [2]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2099.91万股(较上期增504.50万股)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持股2018.39万股(增1391.77万股)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持股1200.00万股(减20.00万股) [3] - 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A新进持股979.25万股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919.33万股(减32.53万股) 中欧医疗创新股票A新进持股723.10万股 [3] - 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混合A与中银创新医疗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不含药捷安康-B!创新药ETF天弘(517380)跟踪指数今年以来涨超67%,位居全市场行业类ETF跟踪指数涨幅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10:24
股价波动与指数影响 - 药捷安康-B在9月16日盘中振幅超过110% 收盘下跌53.73% 盘中一度上涨63.73% [1] - 该股被纳入部分创新药指数后成交额激增 近3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超25亿元 此前单日成交额仅两三千万元 [1] - 指数基金为满足跟踪误差要求快速建仓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不排除资金借机套利 [1] 创新药ETF表现与优势 - 创新药ETF天弘(517380)独家跟踪恒生沪深港创新药精选50指数 不含药捷安康-B 近期净值走势平稳且与指数吻合 [1] - 该ETF聚焦创新药全产业链 覆盖临床前研究至商业化环节 包含创新药企业及CXO企业 [2] - 截至9月16日 该ETF年内累计涨幅67.69% 位居全市场行业类ETF涨幅第一 领先第二名约10个百分点 [2] 行业前景与驱动因素 - 2025年预计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爆发式增长元年 行业将进入至少3年上行周期 [2] - 三大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创新药重磅BD交易首付款屡创新高、头部企业2025年扭亏盈利拐点显现、国内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 - 机构测算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2]
贝达药业跌2.03%,成交额1.6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96.1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0:23
股价表现 - 9月17日盘中下跌2.03%至68.10元/股 成交1.65亿元 换手率0.57% 总市值286.52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6.74% 近5个交易日下跌5.31% 近20日上涨3.62% 近60日上涨18.46%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96.14万元 特大单净流出492.88万元 大单净流出103.26万元 [1] 资金流向 - 特大单买入718.95万元占比4.35% 卖出1211.83万元占比7.32% [1] - 大单买入3851.16万元占比23.28% 卖出3954.42万元占比23.90% [1] 股东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21万户 较上期增加9.97% [2] - 人均流通股13064股 较上期减少9.08% [2]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636.78万股 较上期减少10.76万股 [3] - 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新进持股435.13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新进持股374.74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2] - 归母净利润1.40亿元 同比减少37.53% [2] - 药品销售占比99.10% 其他业务占比0.90% [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69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84亿元 [3] 公司基本信息 - 成立于2003年1月7日 2016年11月7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1] - 概念板块包括抗癌治癌、抗癌药物、精准医疗、创新药、眼科概念等 [1]
部分港股医药股股价翻倍式上涨,警惕蹭热度炒概念
证券时报· 2025-09-17 09:08
公司股价表现 - 药捷安康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后,股价从9月10日开始加速上涨,至9月16日达679.50港元,短短几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8倍 [1] - 福森药业因研发产品“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I)”上市申请获批,股价在9月16日盘中暴涨超400% [2] - 药捷安康股价在9月16日出现剧烈波动,从暴涨超50%转为暴跌超50% [3] 公司产品与管线 - 药捷安康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是一款多靶点激酶抑制剂,主要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三个关键通路,有潜力解决胆管癌、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胆道癌和泛FGFR实体瘤等多个耐药、复发或难治实体瘤 [1] - 福森药业获批的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为仿制药,其原研药厂为勃林格殷格翰和礼来,该药物已获美国FDA批准并于2019年进入国内市场 [2] - 药捷安康目前尚未实现任何主营业务收入,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23亿元 [1] 行业背景与市场情绪 - 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热门领域,创新药“出海”商务拓展金额创下新高,被视为板块价值重估的重要逻辑 [2] - 创新药所针对的疾病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市场需求,国家出台加快审评审批、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创新药研发,提振了市场信心 [2] - 市场对医药股的炒作存在风险,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炒作最终可能导致跟风投资者损失惨重 [3] 信息披露与投资考量 - 上市公司在发布药品研发进展时,应详细披露临床试验阶段、入组患者数量、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指标等情况 [3] - 上市公司应参考同类型药物平均成功率说明研发成功率,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及自身产品差异化优势 [3] - 投资者在买入尚未有商业化产品的医药公司股票前,应充分了解公司在研管线情况并警惕失败风险 [3]
细分领域分析与展望(2025H1)——CDMO
2025-09-17 08:50
**CDMO行业与相关公司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CDMO(合同开发与制造组织)和CRO(合同研究组织)[1] * 提及的公司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泰子(药明康德子公司)[1][3][11][12][13] **CDMO行业核心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CDMO行业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接近12%)[2][3] * 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扣非净利润增速近30%[1][3] * 业绩驱动因素包括订单加速、创新药需求提升及国际影响力深化[1][3] * 订单向头部企业集中 药明康德在手订单增长37% 泰子业务增长近150%[1][5][11] **CRO行业表现与展望** * CRO板块在2025年上半年股价涨幅超过75%[2] * 面临基数效应、订单价格内卷及撤单压力[4] * 随价格内卷趋缓和新增订单显现 下半年业绩有望向好[1][4] **医药板块估值与投融资环境** *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 具备向上弹性[1][5] * 全球投融资1-7月基本持平去年同期 7月金额增长20%[6] * 国内投融资起底回升 2月至5月单月投资额实现双位数增长[6]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港股18A标准为创新药企上市提供资金支持[6][7] **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地位与影响力** * 中国创新药企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比例从2016年不到10%增至2023年约28%[1][8] * 肿瘤药临床试验占比从2016年15%提升至35.5%[1][8] * 高盛预计2030年前后中国创新药在FDA审批中占比有望达30%[3][8] * 2025年上半年国内5000万以上规模BD交易占全球35%[3][9] **重点公司表现与前景** * 药明康德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20% 扣非增长26% 在手订单567亿人民币[3][11] * 药明康德欧美订单持续加速 海外产能扩张 资本支出指引70%-80%[11] * 康龙化成2025上半年收入增长15% 调整后净利润增长近10%[12] * 康龙化成实验室服务收入增长15.5% CMC收入增长18% CGT业务处于导入期[12] **行业总结与展望** * CDMO业绩韧性和订单兑现度优于CRO[1][4] * 头部企业有望保持双位数以上订单和收入增长[13] * 地缘政治影响钝化 对业绩韧性和确定性信心增强[11][13] * 海外产能贡献将在未来业绩中占据更重要位置[13]
部分港股医药股股价翻倍式上涨 警惕蹭热度炒概念
证券时报· 2025-09-17 08:38
9月10日,药捷安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得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发布公告 后,公司股价即从当日开启加速上涨态势,一路飙升至9月16日的679.50港元,短短几个交易日累计涨 幅超8倍。 公司股价暴涨的背后,是市场对公司产品赋予的想象力。招股书显示,公司管线布局的核心产品替恩戈 替尼是一款具有独特机制的多靶点激酶(MTK)抑制剂,主要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三个关 键通路的激酶,有潜力解决多个耐药、复发或难治实体瘤,包括胆管癌、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胆 道癌和泛FGFR实体瘤。 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创新药所针对的疾病领域存在未被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 励创新药研发的政策,如加快审评审批、给予税收优惠等,这些都极大提振了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信 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行业惯例来看,创新药的研发充满不确定性,即使进入后期临床试验,仍面临临床 失败、审批延迟、市场竞争等多重风险。在9月10日发布的公告中,药捷安康提到,无法保证公司将能 最终成功开发及销售相关产品。 药捷安康股价9月16日从暴涨超50%到暴跌超50%,表明缺乏基本面支撑的炒作,最终会由跟风炒作的 ...
部分港股医药股股价翻倍式上涨,警惕蹭热度炒概念
证券时报· 2025-09-17 08:35
近期,部分医药公司的股价演绎堪称港股市场的"现象级"行情,公司发布药品研发进展后,迅速 吸引资金关注,股价翻倍式上涨。 9月10日,药捷安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获得乳腺癌Ⅱ期临床默示许可。发布公告后,公司 股价即从当日开启加速上涨态势,一路飙升至9月16日的679.50港元,短短几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8倍。 公司股价暴涨的背后,是市场对公司产品赋予的想象力。招股书显示,公司管线布局的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是 一款具有独特机制的多靶点激酶(MTK)抑制剂,主要靶向FGFR/VEGFR、JAK和Aurora三个关键通路的激 酶,有潜力解决多个耐药、复发或难治实体瘤,包括胆管癌、前列腺癌、肝癌、乳腺癌、胆道癌和泛FGFR实 体瘤。 与股价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捷安康目前还未实现任何主营业务收入,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23 亿元。 作为一家典型的生物科技企业,药捷安康的估值完全依赖于其在研管线的潜力,但公司的管线价值能 否支撑目前的市值存在疑问。 无独有偶,港股上市公司福森药业在公司研发产品"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I)" 上市申请获批,也带动公司股 价9月16日盘中暴涨超400%。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 ...
药捷安康的“疯狂一日游”行情:股价从最高679.5港元跌至192港元 多只创新药ETF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23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公司是一家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 专注于肿瘤 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创新疗法开发 [1] - 公司目前没有商业化产品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元 亏损1.23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于2023年6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 IPO发行价13.15港元 总股本约3.97亿股 [1]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早盘股价最高达679.5港元/股 创历史新高 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 [1][4] - 当日午间休盘时股价维持619港元/股 较前日收盘价上涨49.16% [1] - 下午两点后股价快速下跌 收盘报192.00港元/股 单日跌幅达53.73% [2][4] - 市值从近2700亿港元大幅缩水至762亿港元 [4] 股价波动原因分析 - 公司于9月8日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 [3] - 南向资金自9月8日起持续买入 截至9月15日港股通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 [3] - 多只创新药ETF被动配置公司股份 形成集中买盘 [3][5] - 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流通盘小使股价易受资金推动 [1] 市场影响 - 公司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在相关ETF中市值占比均达2.62% [5] - 9只跟踪该指数的产品规模总计371.23亿元 带来数亿元被动买盘 [5] - 股价跳水导致汇添富 工银 鹏华 银华等多家机构旗下创新药ETF净值承压 [5] - 股价最高点时市值在国内创新药企业中排名第三 仅次于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4]
药捷安康的“疯狂一日游”行情:股价从最高679.5港元跌至192港元,多只创新药ETF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8:09
股价异动表现 - 9月16日股价盘中最高达679.5港元 较前日大幅上涨63% 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1] - 当日收盘价暴跌至192港元 单日跌幅达53.73% 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1][2] - 纳入港股通后出现连续大涨 除9月9日与16日外 其余交易日涨幅均超20%[3] 公司基本面状况 - 公司处于注册临床阶段 专注于肿瘤/炎症/心脏代谢疾病小分子疗法研发[1]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0 亏损达1.23亿元人民币[1] - 目前尚无商业化产品上市 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1] 股本结构与流动性特征 - 总股本约3.97亿股 IPO发行价13.15港元[2] - 实际流通股仅549万股 占比较低 流通盘极小[2] - 流通筹码有限导致股价易受资金集中买入影响[2] 港股通纳入影响 - 9月8日正式纳入港股通标的 同时进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3] - 南向资金持续加码 截至9月15日净买入306.25万股 占实际流通股本56%[3] - 纳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5日)收盘价63.1港元 纳入首日即涨20.13%[3] 对创新药ETF影响 - 多只创新药ETF持有公司股份 市值占比均约2.62%[4] -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跟踪产品规模总计371.23亿元[4] - 被动配置买盘达数亿元规模 股价跳水导致相关ETF净值承压[4]
首家中美合资药企60%股权确认出售!BMS表态继续投资中国市场,会影响药物供应吗?
新浪财经· 2025-09-17 07:54
公司股权交易 - 百时美施贵宝确认出售其持有的上海施贵宝60%股权给高瓴资本关联公司 交易预计2026年初完成[1] - 上海施贵宝成立于1982年 是中国首家中美合资制药企业 股权结构为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公司持股60% 上药集团持股30% 国药持股10%[2] - 交易内容包括仅为中国大陆市场制造的关联产品[1] 公司战略调整 - 出售行动是公司全球生产战略的一部分 旨在通过外部合作平衡内部资源 深化区域战略布局[1] - 公司强调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将继续在"中国2030战略"指引下投资中国市场[1] - 公司未来将加速引入创新前沿疗法并提升药物可及性[1] 行业趋势 - 合资药企正逐步退出中国医药行业 2023年9月强生将西安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 2025年7月赫力昂以16亿元收购中美史克剩余12%股份[2] - 跨国药企全球业务调整趋势明显 越来越多剥离非核心业务 聚焦创新药业务[4] - 跨国药企转向在中国引入更多创新药物 频频加码中国创新药资产[4] 产品与市场影响 - 上海施贵宝拥有抗乙肝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博路定) 降压药福辛普利钠片(蒙诺)等处方药 以及施尔康 百服咛等非处方药[2] - 经典降糖药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由默克持有上市许可 但生产和销售由上海施贵宝负责[3] - 行业认为经典产品通过交易变换到新公司名下 未来仍有望在国内销售 老牌药物或焕发新的生机[4] 历史地位与行业贡献 - 上海施贵宝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非处方药物推广队伍 是第一个通过美国FDA认证并将西药制剂出口到美国的合资企业[3] - 合资药企曾为中国医药市场提供经典药物 并推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 西安杨森被称为"医药界的黄埔军校"[3] - 行业人士指出合资药企时代结束 因成熟品种在国内已有更具性价比的仿制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