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
搜索文档
把赛事主场变成消费主场
经济日报· 2025-05-03 06:22
文章核心观点 体育赛事在促消费、惠民生领域潜力巨大,各地应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让赛事流量滋养城市,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同时不能忽视群众身边的体育需求 [2][3] 分组1:“体育 + 旅游”成为新热点 - “五一”假期“体育 + 旅游”成新热点,北京多场国际顶级赛事、成都世界运动会项目、上海F1中国大奖赛吸引民众 [1] - 越来越多城市把体育赛事作为撬动文旅消费的密码,如成都多场高水平赛事使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占比持续攀升 [1] - 户外运动越来越火,各地整合文、体、旅资源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能级 [1] 分组2:赛事经济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一些城市只顾短期流量,缺乏长期规划,办赛时轰轰烈烈,赛后陷入低谷,需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更大经济版图 [2] - 赛时善于引流,激发赛事活动乘数效应,如成都大运会期间宽窄巷子和建设路美食街的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2] - 赛后大胆创新,形成持续增值的消费生态,如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和深圳大运中心赛后的转型利用 [2] 分组3:关注群众体育需求与产业融合 - 一些城市把筹办赛事与全民健身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市民运动空间,激发居民运动热情 [3] - 体育经济生命力来自赛场内外,各地要借赛事人气推进“体育 +”产业融合发展,延伸赛事产业链条 [3]
成都将举办世运会,要变赛事流量为经济增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6:33
赛事经济与文旅融合 - 四川借力世运会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2024年全省人均体育面积比2022年提升27% [2] - 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预计世运会将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及家属朋友来川 [2] - 世运会带动体育消费升级,刺激酒店、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并促进智能运动装备、智能场馆、户外器材等体育制造业发展 [2] - 四川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利用世运会等赛事流量创造经济增量,转化体育市场优势为发展动能 [2][3] 文旅推广与消费场景 - 成都以世运为媒,融合"商文旅体健展"资源,构建多样化赛事消费场景,打造"成都消费"品牌 [4] - 成都联动重点商圈、景区及生活消费平台开展世运主题营销,开设线下特许零售店超40家,并推出"成都世运号"航班和世运会主题高铁 [4] - 四川通过世运会推广文旅,结合传统文化(如司马相如、李白)与现代IP(如哪吒、刀郎、李子柒)打造旅游新名片 [3] 入境游服务优化 - 成都推动21个境外电子钱包在蓉实现移动支付,5086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提供外卡取现及现金兑换服务 [4] - 天府国际机场、宽窄巷子等重点区域设立AI智能翻译屏,提供14种语言实时翻译服务,重点餐饮企业实现双语菜单全覆盖 [5] - 成都离境退税商店增至429户,优化离境退税流程以提升境外游客便利度 [5]
马拉松“跑”热消费 赛事经济构筑城市经济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4-29 16:09
马拉松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2024年4月20日当天全国共有43场马拉松比赛同时举行 [1] - 北京半程马拉松吸引超过2万名跑步爱好者参与 [3] - 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达704.86万人次 [10] 跑者消费行为分析 - 90%以上跑者有运动防护用品消费支出 [5] - 59.34%跑者在可穿戴设备上花费超1000元,30.21%花费超2000元,10%花费超5000元 [5] - 典型跑者如上海陈力在2024年已参与成都、无锡、厦门等十多场赛事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杭州4月景区门票收入较上月同期增长75.3%,周边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 [6] - 重庆为参赛者提供大足石刻免费游、龙水湖游船等附加旅游服务 [8] - 马拉松赛事拉动举办城市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10] 行业发展趋势 - 马拉松从单一运动演变为包含装备消费、旅游体验的综合生活方式 [3][5] - 长三角地区通过马拉松赛事实现区域间合作联动 [8] - 赛事创造"跑动消费"新场景,形成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10]
江苏:研究制定支持首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
快讯· 2025-04-29 10:12
政策支持 - 江苏省研究制定支持首发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 [1] - 全年培育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 [1] - 拓展首发首秀首展首店及夜娱夜游夜购夜食夜健等消费场景 [1] 服务消费 - 扩大健康养老育幼家政体育等服务消费供给 [1] - 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1] - 力争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3分以上 [1] 城市更新与文旅 -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并鼓励老旧街区厂区商圈改造升级 [1] - 办好文旅消费推广季乡村旅游节等活动 [1] - 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 [1] 体育产业 - 申报建设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1] - 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高品质体育赛事 [1]
城市经济“活”起来 赛事经济“燃”起来
广州日报· 2025-04-28 14:59
全运经济与赛事规划 - 广州赛区筹备进入冲刺阶段,4月26日至6月2日推出2025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包含288项活动,如2项国际赛事、11项节庆活动、160余项群众赛事、60项商圈促消费及55项文化美食论坛活动 [1] - 十五运会测试赛及群体组比赛陆续开打,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等国际赛事将相继举办,为全运会营造社会氛围并提前演练赛事运行 [1][2][6] - 政府推动体育赛事“三进”(进街区、进景区、进商圈)并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联合154家企业做大体育旅游产业 [6] 体育消费与产业融合 - 2024年广州体育消费总规模超63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体育产业呈爆发式增长 [2][4] - 全运经济作为赛事经济重要形态,通过“体育+”模式带动餐饮、旅游、会展、基建、运动装备、运动医学等多行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创新 [2][7] - 赛事经济推动城市从“单点突破”向“体育+商业+文旅”多元生态格局转变,形成“高频次、小场景、深融合”的创新模式 [8][9] 城市发展与经济动能 - 全运经济通过场馆更新、轨道交通更新及城市更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为城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并提升市民归属感与城市凝聚力 [2][7] - 广州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由体育行政部门办赛向城市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办赛转变,形成赛城联动新机制,凸显“赛事+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8] - 体育赛事的经济价值从“短期流量爆发”向“长期生态培育”转变,大型赛事为企业提升品牌和市场认知提供重要舞台 [7][8] 文化体育与创新实践 - 天河体育中心、南沙国际网球中心等优质场馆搭配南越王博物院、广州粤剧院等文化资源,实现文体融合,增强吸引力 [6] - 利用端午节龙舟赛等特色活动策划话题,借助网络名人创新宣传,拓展活动范围至粤港澳大湾区,为全运会预热造势 [7] - 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通过打造“一场启动仪式、一场发布会、一月体验空间、一批文旅精品”等举措,成为国内一线城市探索赛事经济的新样本 [9]
构筑湖南体育新地标!长沙奥体中心建设正式按下“启动键”
长沙晚报· 2025-04-27 17:32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7日长沙奥体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湖南缺乏6万座以上大型体育场馆的空白 成为驱动长株潭融城发展的新引擎 [1] 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天心区大托新村 暮坪湘江特大桥以北 处于长株潭都市圈发展主阵地奥体新城解放垸片区的核心区域 [3] - 规划建设为“一场两馆” 包括一座可容纳6.5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 一座可容纳1.8万名观众的综合体育馆 一座可容纳4000名观众的跳水游泳馆 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由长沙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预计2028年竣工 [3] 项目设计 - 以活力生态绿芯构建与湘江科学城的跨江轴线 正反各九片单元网壳交错叠合 与内部红色体育场心共构体育场基本形态 生态绿芯串联三馆 围合出7万余平方米室外开阔空间 构建7×24小时全域活力秀场 [5] - 主体育场以“红色摇篮”为设计理念 彰显湖南红色基因 体育馆和游泳馆以“蝶舞湘江”为设计出发点 诠释体育运动力量之美 [5] - 秉持高效复合利用原则 突出社区、平战、公共设施融合三个理念 配套建设45片室外运动场地、美术馆、图书馆等设施 构建“健身+文化+专业赛事并行”运营体系 [5] 项目背景与意义 - 长沙贺龙体育中心设施老旧 承接顶级赛事力不从心 缺少现代化大型体育场馆是长沙发展赛事经济的短板 [6] - 2024年3月项目正式选址 湖南积极申办2029年第十六届全运会 长沙借此迎接全国体育盛宴 [6] - 项目将带动周边商业、住宅及科创产业发展 长郡中学新校区、奥体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陆续入驻 [6] - 2025年周边奥体大道、观音港路、清风路大桥等交通设施将陆续开工 构建便捷交通路网 [6] 对长株潭发展的作用 - 是驱动长株潭一体化、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重大牵引性产业项目 建成后将成融城标志性建筑 [8] - 为南部融城片区注入发展动能 完善轨道交通 优化升级主干道 加强城南与主城区联系 [8] - 周边重点发展体育经济、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 吸引企业总部等入驻 形成新经济增长极 [8] - 2024年奥体新城规划亮相 位于长株潭三市几何中心 完善交通线路 促进“半小时交通圈”形成 [9] - 长沙奥体中心公园串联三市绿色生态廊道 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发展 [9] - 奥体新城为长株潭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让居民畅享美好生活 [9]
赛事经济火爆春日 “赛事+文旅”带动多元化消费
央视新闻· 2025-03-31 06:40
文章核心观点 - 体育赛事作为重要流量入口,正通过“以赛引流”模式有效拉动城市消费,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1][9][21] - 行业通过提升办赛服务水平、加强跨界消费联动,正将赛事“流量”加速转化为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 [21][22][24] - 中国竞赛表演业产值高速增长,但与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赛事供给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2][26] 马拉松赛事经济 - 马拉松赛事迎来“超级周末”,全国近20场赛事接续上演,武汉马拉松450,744人报名创亚洲之最,无锡马拉松429,447人报名同比涨幅达61% [1][3] - 无锡马拉松通过向近43万名报名选手派送消费券,直接带动周边产业效益达5.05亿元,同比增长78.2% [7] - 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路跑赛事749场,总规模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7场头部赛事平均直接经济效益为4.19亿元 [9] 高关注度职业赛事拉动效应 - 北京国安队主场赛事吸引52,000多名观众,门票售罄,通过打造“比赛日文化”串联“观赛-体验-消费”全场景,带动区域消费活力 [12] - 杭州举办的世界杯预选赛吸引70,588名观众刷新上座纪录,仅票房收入就超过5000万元 [14] - F1中国大奖赛吸引超22万人次现场观赛,其中境外观众占比15.25%,比去年增加100% [18] 赛事对城市文旅消费的带动 - “一人参赛、多人消费”、“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深入人心,参赛者会提前抵达或延后离开进行旅游消费 [1][5] - 杭州在赛事期间(3月21日至25日)累计接待外地客流668.6万人次,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7.5% [16] - 2024年上海举办178项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效应309.90亿元 [20] 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2023年中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产值为752亿元,比2022年的388亿元实现93.81%的增长 [22] - 在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竞赛表演业占全部体育产业产值约20%,而中国万人拥有比赛场次仅为发达国家的4%左右,显示巨大发展潜力 [26] - 2025年将举办哈尔滨亚冬会、成都世运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等多项顶级赛事,预计竞赛表演业将保持高位增长态势 [22]
参与“F1票根联动”,上海嘉定13家商场销售额超1.1亿元
澎湃新闻· 2025-03-24 18:58
F1赛事对区域商业的直接拉动效应 - 2025年F1中国大奖赛现场观众超过22万人次,刷新去年观赛纪录 [1] - 参与“F1票根联动”的13家商业体销售额达1.12亿元,较上周末增长7% [1] - 参与联动商业体客流量达127万人次,较上周末增长17% [1] - 南翔印象城MEGA通过设置打卡点,三天客流量突破30万人次,较平时周末增长15% [1] - 嘉定区同步推出购车补贴,最高补贴2.2万元,带动上述商业体汽车销售额超过3200万元 [1] F1赛事的国际化特征与特定商圈受益 - 今年F1赛事境外观众占比达15.25%,其中60%专程从境外来沪观赛,该数字比去年增加100% [3] - 西云楼凭借街区环境及多元业态成为外国友人热门目的地,其客流量较上周末增长20% [3] F1赛事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客流带动 - F1赛事期间(3月21日至23日),上海地铁全网络日均客运量近千万人次 [3] - 11号线日均客流达88.5万人次,较上周增加18.4万人次,增幅26.3% [3] - 上海赛车场站日均客流量为9万人次,较平时增加8.4万人次,增幅达93.3% [3] - 白银路站日均客流量为1.7万人次,较平时增加0.4万人次 [3] - 同期顾村公园樱花盛放,带动7、15号线顾村公园站日均客流量达8.1万人次,较平时增加3.7万人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