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

搜索文档
报名即将截止!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中关村展示中心
思宇MedTech· 2025-04-18 19:02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概况 - 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主题为全球骨科技术与创新 [2] - 主办方包括骨未来、智汇骨、思宇MedTech等机构,联合中关村多家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及科技服务公司 [2] - 参会福利包含15万字骨科年度报告、政府闭门对接会及创新产品展区,医生可申请免费票 [2][10] 大会议程核心内容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北京市医保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中关村科学城将解读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涵盖医疗器械创新服务及海淀区产业环境 [3][4] - 北京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慧将介绍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方向 [3] 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 磁力驱动技术三类有源骨科植入器械研发、机器人骨折治疗、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等前沿技术将作为重点议题 [3][6] - 人因工程在骨科产品研发中的应用、3D打印假体精准生长技术及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助力产业升级等内容被多次提及 [4][6] 行业交流与奖项发布 - 圆桌讨论聚焦"集采下的骨科新出路",涉及政策与市场策略 [5] - 大会开场将发布《2025全球骨科创新年度白皮书》并颁布全球骨科器械创新大奖 [2] 参会与资料获取方式 - 转发文章至朋友圈可获赠票及资料,需提交截图审核 [8] - 正常报名需通过指定链接或二维码填写信息,含研究报告获取权限 [10] 往期活动与行业联系 - 往期同场地会议照片显示活动涉及手术机器人、数字医疗等领域 [12][14] - 骨未来作为思宇矩阵旗下平台,提供骨科科技动态报道并开放商务合作及投稿渠道 [15]
微创机器人20250401
2025-04-15 22: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鸿鹄机器人、图脉机器人、红狐手术机器人、二万血管机器人、微创机器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产品进展 - 鸿鹄机器人以突破性创新进入美国、欧洲高端市场,全球累积全息关节致幻临床手术量近2000例,2024年获印度、日本、英国和加拿大注册证,全球认证达九个,基本覆盖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1][2] - 图脉多孔机器人获近20个国家和地区货批,单孔机器人近期货批上市,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款机构不动点单孔手术机器人;累计多科室远程手术量超300例,实施成功率100%,创造超25项世界纪录,连接全球50多个城市80多家医院,超2000公里超远程手术占比近25%;2024年完成多项全球首例远程手术,攻克两大世界难题,开启第三代远程手术技术[1][2][3] - 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红狐实现亚毫米级骨切割精度,缩短手术和康复周期,临床应用覆盖70多家国内外医院,已开展宽息兼容版本海外注册申请[5] - 经支气管手术机前项目优化性能,处于注册审批阶段,目标2025年获药监局批准;二万血管机器人2023年12月获批上市,商业化进展顺利,获7台国内订单,2台2024年销售装机[6] 财务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2.57亿,保持大幅上涨,国内图脉枪击手术机器人市场实战率第一,二万血管介入机器人获市场认可[7] - 净亏损从2023年的10.2亿降至6.4亿,经调整净亏损4.8亿,较2023年收窄近4亿,降幅45%,得益于收入增长和降本增效[8] - 自由现金流流出金额3.8亿,较2023年减少近3亿,降幅42%,连续两年收窄幅度超42%,资本性支出水平较低[8] - 研发费用3.1亿,较2023年减少2.6亿,降幅46%,与研发项目进程和战略聚焦有关[9] - 销售费用2.08亿,较2023年下降13%,因推广效率提升和利用威创集团海外销售渠道[9] - 管理费用5500万,较去年减少56%,与运营规模优化和效率提升有关[10]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超85%,达4.8亿左右,因海内外市场齐头并进;运营费用降幅约10%,控制在5.2亿以内;研发费用降至2.2 - 2.5亿,降幅20% - 30%;管理费用稳定在5000 - 5500万;自由现金流出金额降幅50% - 60%,控制在2亿以内[10][12][13][14] 市场策略与竞争力 - 海外销售得益于微创集团海外销售渠道积淀,2025年将继续发挥渠道优势,优化体系;图脉机器人在中国市场装机打造出高信任水准和稳定性,性能获海外专家高度评价,远程技术是拓展海外市场的抓手[20][22][23] - 微创机器人全面掌握中间部件自研能力,物料成本低,随着装机量提升可降低固定资产和人员分摊成本,目前毛利率已从34%提升到40%多,预计2026年达50%[29][30][31] - 应对达芬奇国产化,长期战略是以更快创新速度提供贴合中国市场和政策需求的产品,远程技术是创新核心[33] 手术量与耗材情况 - 单台图脉机器人最高年手术量近600例,约三分之一机器年手术量300例左右,一半以上200例左右;耗材占比预计逐步翻倍,到30%左右会是阶段性台阶,现阶段耗材和主机毛利率相近,耗材毛利率提升更快[35][37][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配置证有效期促使医院使用,未来一到两年国内手术机器人装机量将大幅提升,国产产品临床表现、口碑等利好其发展,国家对手术机器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7][18] - 海外市场主要采用经销模式,特殊政府项目会转至新加坡,有当地服务体系;产品稳定性提升带来海外快速商业化布局信心[40][41] - 公司处于从创新公司向经营和商业化公司转化的关键阶段,2024年是三年计划第二年,连续两年亏损下降12%,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经营和管理能力[42][43]
议程更新!骨科医工交叉,15万字研究报告福利!首届全球骨科大会,报名中!
思宇MedTech· 2025-04-15 18:41
大会基本信息 - 首届全球骨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24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 时间9:00-17:30 [2] - 主办方包括骨未来、智汇骨、思宇MedTech等机构 联合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产业服务主体 [2] - 参会福利包含15万字骨科年度报告、政府闭门对接会及创新产品展区 医生可申请免费票 [2][12] 议程核心内容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北京市医药健康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刘慧将介绍生物医药产业政策 北京市药监局调研员黄荣建解读医疗器械创新服务政策 [2][3] -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程万慧将专题讲解海淀区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 [3] 技术创新专题 - 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分享机器人骨折治疗技术进展 协和医院赵宇教授探讨人因工程在骨科产品研发中的应用 [5] - 歌锐科技高级副总裁刘建勋展示大模型赋能的智能诊疗机器人技术 长木谷医疗董事长张逸凌分析骨科AI与手术机器人对产业升级的推动 [5][6] - 英诺科CEO时晨揭秘可降解镁合金接骨螺钉研发故事 史赛克市场经理姜升立参与相关讨论 [6] 临床与研发前沿 - 积水潭医院周一新主任解析型关节置换术的植入技术 齐鲁医院刘涛介绍烧骨远端骨折手术创新方案 [6][8]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芮碧宇探讨创伤中心建设新范式 另有专家分享3D打印假体精准生长技术 [8] 其他关键信息 - 会议设置圆桌论坛 主题为"集采下的骨科新出路" 体现行业对政策影响的关注 [3] - 创新产品展区将集中展示磁力驱动三类有源骨科植入器械等尖端技术 [3][6] - 往期同场地曾举办2024全球手术机器人会议 显示该平台在医疗科技领域的持续性 [15]
最新!又1款创新器械获批上市!
思宇MedTech· 2025-03-24 11:42
产品获批与核心功能 - 国家药监局于2025年3月21日批准北京唯迈医疗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控制系统"创新产品注册(国械注准20253010587)[1] - 产品组成包括控制机柜、液晶显示器、触摸屏、控制盒及导丝与导管执行机构,适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 - 采用支架递送型机器人技术,整合隔室控制介入系统、仿生学导丝控制技术和柔性导丝阻力检测技术,具备低延时、高精度(亚毫米级误差<0.05mm)及高灵敏力反馈(0.01N感知精度)[1][7] 技术特点与创新 - 集成三大模块:"透视眼"高清影像系统、"精准手"操作控制系统、"智慧脑"AI分析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辅助[2][4] -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叠加DSA/CT/MRI三维血管模型,AI智能标定精度达0.1mm(较传统提升5倍)[7] - 具备双通道协同递送技术、超手感协同功能及百万级病例数据库支持的秒级模型生成能力[7] - 支持远程手术操作,减少医生辐射暴露并拓展远程医疗场景[8] 临床应用与竞品 - 国内首个完成前瞻性RCT试验的介入手术机器人,验证力反馈等功能的临床有效性[7] - 代表产品包括中科院与华东医院联合研发的VasCure(双球囊/双支架协同递送)及法国Robocath的R-ONE®(国内首个获批商业化冠脉介入机器人)[9] 公司背景与研发 - 唯迈医疗成立于2014年,专注介入诊疗设备研发,产品线涵盖DSA、介入机器人及移动C形臂X射线机[10] - 研发投入显著,拥有数百项专利(80%为发明专利),承担十余项国家级及北京市科研项目[10] 行业活动 - 2025年将举办全球骨科大会(4月24日)、全球心血管大会(5月15日)等专业会议,聚焦医疗科技前沿[12]
最新!天智航2024年业绩快报
思宇MedTech· 2025-02-27 18:3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79亿元 同比下降14.94% [3][4] - 净利润亏损1.23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21.27% [3][4] - 扣非净利润亏损1.73亿元 同比收窄19.07% [3][4] - 基本每股收益-0.27元 加权平均ROE为-9.73% 同比提升2.63个百分点 [3][4] - 总资产170.43亿元 较期初增长5.24% 归母净资产129.30亿元 增长4.48% [3][4] 业绩驱动因素 - 营收下滑但亏损收窄 主因降本增效措施推动期间费用下降 [5] - 作为"手术机器人第一股" 亏损收窄显示经营回暖迹象 [5] 公司背景 - 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获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的企业 科创板上市(688277) [7] - 拥有300余项专利 承担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 - 核心产品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全球唯一覆盖创伤/脊柱/关节全适应证 [7] 行业活动 - 将参与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及骨科/眼科/心血管领域首届峰会 [2]
罗森博特完成C轮融资,全球首创的智能化骨科解决方案向商业化落地迈进
IPO早知道· 2025-01-20 11:35
公司融资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完成C轮融资 由北京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美敦力中国基金共同领投 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高特佳投资跟投 凯乘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智能化骨科解决方案的商业化推广及后续产品研发迭代 [2] - 公司成立于2017年 专注于智能医疗领域原始创新 确立了"以临床刚需为驱动 以深度医工交叉原始创新为基础"的发展路径 推动骨科手术向智能化、微创化、标准化发展 [2] - 公司选择以国际公认最难的骨盆骨折闭合复位作为切入点 开发出全球首个可以完成复杂骨折微创复位操作的手术机器人系统 构建了足够深的技术护城河 [2]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产品罗森万相®️智能化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全球率先实现了术中骨折实时3D导航、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操作、智能手术规划等先进技术 [3] - 该系统已在14省市自治区20多家医院完成300余例手术 闭合复位成功率大于98% 优良率大于95% 远超专家徒手复位治疗水平 显著降低医生术中的辐射损伤 [3] - 2024年2月21日 罗森灯塔®智能化小型手术机器人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主要适用于创伤和脊柱手术的定位导航 具有精准定位、小巧稳定、灵活便捷等特点 [3] - 2024年9月 罗森擎天®电控弹性牵引取得北京市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成为从医工交叉理念创新到产品创新的典型案例 [3]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骨盆骨折闭合复位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迟迟未能攻下的堡垒 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均围绕该问题开展了大量研发工作 但一直未有成型的系统进入临床应用 [3] - 公司产品有效弥补了现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复位功能的缺失 提高了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手术的治疗水平 提升了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空白 [5] - 全球骨科手术正在经历数智化变革 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对骨科手术有较强的赋能机会 [5] - 手术机器人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在同步提升 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公司实现了"将最困难的环节交由机器人完成" 这是手术机器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康诺思腾完成超5亿元C轮融资,自主研发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已获批准上市
IPO早知道· 2025-01-13 11:55
融资情况 - 公司完成超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由欧洲私募股权公司殷拓集团领投 参投方包括启明创投、Alpha JWC Ventures、创科创投基金等多家机构 瑞银集团担任财务顾问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商业化进程、新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全球化业务拓展 [3]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被定位为公司商业化元年 自主研发的Sentire思腾®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24年9月29日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3] - 公司强调实现"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目标 产品已通过国内监管认证并获得客户认可 [3][4] 战略规划 - 公司计划继续专注技术创新 推进全球市场拓展及海外认证 目标以可负担价格服务全球患者 [3][4] - 东南亚市场被列为重点拓展区域 Alpha JWC Ventures将支持公司在该地区的业务布局 [4] 行业定位 - 公司被投资机构评价为手术机器人领域领军者 致力于提升医疗机器人技术的可及性 [4] - 产品性能持续优化 被启明创投认为具备为全球客户提供临床价值的潜力 [4] 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聚焦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和严谨性 填补行业高标准技术空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