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行业反内卷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集体承诺60天账期,能否落地?记者问了一圈车企供应商
南方都市报· 2025-06-14 16:13
政策背景与行业现状 - 工信部、国资委等国家部委部署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 2025年6月1日生效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60天账期上限,违规企业将面临信用惩戒、财政支持限制等处罚 [3][5] - 去年两成零部件企业反馈主机厂账期超过200天,有车企通过"账期+商业汇票"组合变相延长付款至8个月以上 [3][4] 车企账期现状与问题 - 南方大型车企2023年账期约85天,次年Q1同比增加32%,北方车企2023年账款周期约70天,部分订单账期延至120天以上 [4] - 中小供应商账期被延长至120-150天的现象增多,车企普遍将供应商视为"无息资金池" [4][3] - 跨国车企一般严格执行60天以内的供应商支付账期,有的甚至控制在45天内 [7] 新规影响与行业反应 - 新规允许协商使用商业汇票,但需合同明确约定,不得变相延长付款期限 [5][6] - 供应商回款周期从210天缩至60天后,资金周转率提升2.5倍,资金回笼速度加快50%以上 [6] - 头部车企表示缩短账期不会对资金流造成影响,但规模较小、市占率低且长期无法盈利的公司可能面临资金压力 [9][10] 潜在问题与挑战 - 部分供应商担心主机厂仍会通过承兑汇票变相延长账期,实际付款时间可能超过60天 [7] - 物流服务供应商反映被拖欠款项最长达到9个月至10个月,业内存在拖延付款的潜规则 [8] - 对于毛利率低于8%且依赖长账期的车企,如部分新势力,可能面临短期流动性危机 [10] 行业展望与竞争格局 - 账期规范化后,车企挤压供应链的降价空间被压缩,竞争重心需转向技术降本和服务优化 [12] - 价格战仍将持续,但需要控制幅度避免恶性竞争 [12] - 账期统一至60天是汽车行业"反内卷"的第一枪,长期将推动行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 [12]
60天账期新政背后:汽车已经快卷崩了
车企账期调整事件 - 广汽集团于6月10日20点率先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2] - 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8家车企在24小时内跟进表态[4][5][7] - 长安汽车不仅母公司承诺,还要求旗下长安启源、深蓝汽车等子品牌同步执行[4] - 赛力斯宣称其原本就采用60天正常账期,此次属于行业倡议[4] 行业账期现状 - 国内车企2024年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70天,部分超过240天[10] - 国际对比:丰田54.84天、福特56.94天、通用64.1天,德系更短(奔驰37.91天、宝马42.45天)[10][11] - 典型国内车企账期:比亚迪127-147天、上汽122-164天、小鹏274天[11] - 存在"9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等组合设计,实际回款周期达8-12个月[12][13] 政策背景与影响 -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6月1日生效,明确60天支付上限[21][22] - 新规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设每日万分之五逾期利息[31] - 前5个月汽车销量增长10%,但行业利润率从5%-6%下滑至3%水平[15][18] - 前4个月全国经销商亏损超70%,零部件供应商生存压力加剧[18] 产业链影响分析 - 短期将增加车企现金流压力,中长期增强产业链韧性[24][25] - 对融资能力强的头部企业相对利好,加速财务薄弱企业淘汰[28] - 可能限制车企快速扩张能力,倒逼优化资金管理[26] - 解决"主机厂利用优势地位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核心问题[19] 执行挑战与疑虑 - 存在通过商票贴现、延迟验收等操作规避60天限制的可能性[29] - 行业对"按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条款的实际执行存疑[29] - 供应商担忧政策执行力度,反映产业链信任缺失问题[29] - 需要建立"投诉-受理-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落地[31] 行业深层问题 - 账期延长源于价格战加剧,车企将经营压力转嫁供应商[10] - "寄售制"和供应商垫款要求恶化上下游生存环境[14] - 拖欠账款形成经济循环"肠梗阻",影响整体产业健康度[20] - 国家层面首次系统性治理汽车产业链支付秩序[30][32]
都市车界|汽车行业打响"反内卷"第一枪:多家车企集体承诺账期不超60天
齐鲁晚报· 2025-06-11 10:14
行业集体行动 - 广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车、赛力斯等多家主流车企在1小时内集体发布声明,承诺将供应商货款支付周期统一至60天以内 [1] - 广汽集团强调"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是其一贯坚持的原则,并将供应链健康与产品安全、品质挂钩 [2] - 中国一汽从国家战略和央企责任的高度出发,承诺"60天付款",并提出完善机制、优化流程、技术赋能三大具体举措 [4] - 东风汽车明确"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是响应国家政策、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的具体体现 [6] - 赛力斯重申其"正常货款账期60天"的一贯做法,并呼吁行业加强自律 [8] - 长安汽车旗下多个品牌及吉利汽车集团等也加入承诺,宣布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10] 行业背景与痛点 - 汽车行业供应商长期面临整车厂延长账期的压力,部分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超过90天,甚至长达120天 [12] - 延长账期现象严重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使其现金流承压,甚至威胁到生存与产品质量稳定 [12] - 供应商孔辉科技董事长郭川在公开信中提出"发票后一个月内款项到账"的愿望,反映了行业普遍困境 [12] 政策环境与监管 - 国务院新修订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规定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应在交付后60天内完成付款 [13]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70.3天,同比增加4天,汽车行业情况尤为严峻 [13]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多家大型车企集体官宣将账期统一至60天内,被视为中国汽车市场从"价格战"转向理性发展的重要信号 [14] - 此举将有效限制车企通过拖欠供应商款项来维持低价竞争的能力 [14] - 行业供应链管理理念正在转变,从中国一汽的数字化管控到东风汽车的"链长"作用发挥,探索建立更健康的产业生态 [14] - 此次集体承诺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从"零和博弈"转向"共生共赢"的重要转折点 [14]
汽车业“反内卷”进行时
中国青年报· 2025-06-10 06:5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正面临"内卷式"竞争,表现为无序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下降,2024年利润率仅4.3%,较2023年下降0.7个百分点,较2017年下降近一半 [5][6] - 2024年前4个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12.9%和10.8%,但收入增长7%的同时利润同比下降5.1%,利润率降至4.1% [5] - 价格战导致2024年前11个月新车市场零售累计损失1776亿元,2024年前4个月60多款车型降价,5月降价车型超百款,最高降幅超5万元 [7] 内卷的成因 - 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国内销量仅增长1.6%,海外市场受地缘政治影响开拓难度增大 [8] - 产业结构不均衡,电动化转型慢的企业缺乏成本优势,头部企业因价格战利润受损导致研发投入下降 [8][9] - 地方政府补贴政策扰乱了市场竞争,部分企业通过获取补贴增强降价能力 [9] 内卷的影响 - 产业链整体承压,零部件采购价年降10%-15%,上游供应商面临质量风险,下游经销商经营恶化 [6] - 主机厂价格战传导至供应链,企业面临财务困境和现金流压力,长安汽车及其供应链超100万职工受影响 [7] - 行业创新动力不足,企业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忽视长期技术突破和全球化竞争力培育 [6][8] 解决方案 - 行业自律:建立全流程质量标准体系,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避免向上下游转嫁成本压力 [10] - 技术创新:通过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培育竞争优势,比亚迪等企业提出以技术创新反内卷 [10][11] - 政策引导: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针对性监管制度,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并优化产业结构 [11][12] - 企业转型: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吉利汽车提出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多元化竞争策略 [11]
汽车周观点:5月第5周乘用车零售环比+17.1%,继续看好汽车板块-20250609
东吴证券· 2025-06-09 23: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继续坚定看好汽车,关注红利/智能化/机器人三条主线 [3] - 坚持技术创新能让汽车行业走出价格战泥潭,2025年看好【AI机器人+AI智能化+红利&好格局】三条主线,6月优选【红利&好格局主线】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板块行情复盘 - 板块排名:A股第25名,港股第12名 [7] - 板块内表现:SW摩托车及其他表现最佳,已覆盖标的中长华集团涨幅最佳 [15][25] - 板块估值:SW汽车/乘用车/汽车零部件上升,SW商用载客车/商用载货车(TTM)下降,全球整车估值(TTM)持平 [32][42] 板块景气度跟踪 - 乘用车内需:2025年5月第5周周度内需环比上升,总量45.8万辆,新能源24.5万辆,渗透率53.4% [48] - 政策影响:报废/更新政策落地,乘用车全年消费高景气可期,预计2025年国内零售销量2369万辆,同比+4.1% [49] - 智能化渗透率:预计2025年L3智能化渗透率达27%,L2+智能化渗透率达36% [52] - 重卡景气度:预计2025年重卡上险量70万辆,同比+16.3%,出口量31万辆,同比+6.6%,批发销量101万辆,同比+12.0% [54] - 大中客景气度:预计2025年国内销量增长31%,出口销量增长20%,新能源出口增速更快 [59] - 机器人景气度:本周机器人指数表现为+2.18%,近一月-3.01%,年初至今+25.38%,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关注Gen3样机发布节奏 [64] 核心关注个股跟踪 - 整车企业:小鹏汽车与华为合作研发HUD解决方案,长安汽车实施分立 [66] - 零部件企业:保隆科技举办技术日,文灿股份和飞龙股份派发现金红利,德赛西威股东减持,知行汽车科技获定点,小马智行开启道路测试,精锻科技入股机器人公司 [67] 年度金股 - 2025年度金股组合包括小鹏汽车-W、上汽集团、赛力斯等,涵盖AI成长风格和高股息红利风格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