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充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第一财经网· 2025-04-27 19: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超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成关注焦点,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 [1] 超充技术发展情况 商用车领域 - 华为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 [1] - 华为超充联盟2.0成立,东风商用车等车企参与,2025年规划研发30 - 50款车型 [6] - 华为数字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国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预计未来十年商用车充电量将从300亿度提升近二十倍 [6] - 星星充电在车展释放液冷超充2.0,可实现双枪2400安电流输出,10分钟内完成重卡80%补能 [7] 乘用车领域 - 去年华为针对乘用车发布液冷超充技术,宣称“充电1秒续航1公里”,计划2024年底布局600千瓦全液冷超级快充超过10万根 [1][2] - 今年3月比亚迪基于超级e平台的兆瓦超充技术,将多款新能源车充电峰值功率拉入1兆瓦,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400公里”,未来预计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1][2] - 新款小鹏G6和G9将5C超充拉入18万元级车型,小鹏G6和G9超充可10分钟补能450公里,今年计划新增1000座充电站并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 [3] - 2025年上海车展小鹏新款P7 + 推出5C超充版本,向20万元级别市场挖掘机会 [3] 换电技术发展情况 - 蔚来汽车换电站布局3268座,覆盖全国900多个区县,已布局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拥有26000根充电桩 [5] - 蔚来最新一代换电站换电速度达2分24秒,李斌认为换电站目前在速度和体验上优于充电站,且换电站稳定及电池慢充带来的健康状态经过验证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1.3兆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5] - 宁德时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与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5] 行业观点与预测 - 比亚迪称超充突破兆瓦级别纯技术不难,难点在于车辆端匹配硬件及成本,需和合作伙伴运营超充站 [3]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兆瓦超充或引发车企分化,预计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超1300万辆 [3] - 小鹏汽车预测下一阶段纯电动车补能目标是与燃油车加油速度持平,后续行业或全方位比拼充电效率 [3] -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后来居上,但面临基础设施覆盖与产能适配挑战 [7] - 东风商用车和苏波认为商用车充换电路径将并行发展,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 [7]
盘前机会前瞻|华为发布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业链迎来强催化,这几家华为供应商已率先卡位超充赛道(附概念股)
新浪财经· 2025-04-23 09:17
产品技术突破 - 推出业界首个全液冷兆瓦级超充解决方案 峰值功率达1.5兆瓦 每分钟补能20度电 [1] - 采用浸没式液冷技术攻克热失控难题 设备在-30℃至60℃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使用寿命长达10年 [1] - 双枪持续充电电流达2400A 重卡15分钟充电至90% 补能效率较传统快充提升近4倍 [1] - 兼容99%存量车型即插即充 实测充电效率提高30% 运营成本降低20% [1] 市场合作部署 - 联合11家车企开发30余款4C超充重卡 与顺丰 京东等物流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1] - 首批部署5000辆适配车型 加速重卡电动化从港口 矿山等封闭场景向干线物流全场景渗透 [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超充行业进入"军备竞赛"白热化阶段 比亚迪3月发布支持1兆瓦功率的"闪充电池" [2] - 极氪计划推出1.2兆瓦液冷桩 宁德时代等企业相继推出兆瓦级超充技术 [2] 市场需求背景 - 中国现有900万辆燃油重卡 年碳排放量占公路交通的54% [2] - 充电速度慢和网络不完善长期制约重卡电动化进程 [2] 配套技术支撑 - 通过智能功率分配算法与国家电网合作开发调度系统 将充电负荷峰值降低40% [2] - 结合V2G技术实现车辆与电网的智能互动 为大规模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2]
宁德时代20250414
2025-04-15 08:5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宁德时代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销售与库存情况** - 一季度动力和储能发货量超 120 个销量,确认收入超 127 瓦时,销售额同比增超 30%,但受碳酸锂价格下降影响收入基数[3][4] - 期末存货上升,为后续销售备货,库存略增预计下季度大幅消化[3] - 去年储能电池销售量 93GWh,年报库存 106GWh,部分为运输途中[10] 2. **业务结构与市场情况** - 一季度动力电池销量占 80%,储能接近 20%[4][6] - 美国关税提升影响小,因美国储能业务占比低且已提前预案,订单需求强劲,产能利用率饱和,中国及其他区域市场需求增长迅速[4][6] - 中东、澳大利亚储能订单盈利好,一季度净利率达 17.5%,为 2018 年来最高[4][7] - 欧洲市场销量同比增长约 20%,动力市场份额领先且持续扩大,市场份额达 38%且有提升趋势,出口及本地化生产盈利可观,德国生产基地已盈利[4][7][8] 3. **换电站建设** - 去年底召开换电生态大会后,换电网络生态建设不断进展,与中石化、未来、滴滴合作,今年目标建 1000 个换电站,建设按计划推进[5] 4. **储能系统相关** - 储能系统付款方式多样,收入认列因设备和服务签署情况而异,交流侧产品出货量占比超半,确认周期短于半年[9] - 出口退税政策要求公司承担 4%差异,正与客户协商定价[12] - 储能战略涵盖直流侧和交流侧产品,采取开放式合作模式[4][13] 5. **其他业务与盈利情况** - 其他业务收入增速高,专利及授权业务毛利率约 60%,因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14][15] - 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滑,主因碳酸锂价格波动致成本结构变化,财务费用因外汇套期保值对净利润率产生正向影响,未来取决于汇率波动[4][16][21] - 全年出货量预计增速约 10%,一二季度排产饱和[4][20] 6. **商用车市场** - 商用车是重要市场,大巴车领域市场份额超 80%,重卡物流达 60%-70%,天行系列产品受欢迎,今年市场增速快,将成重要收入来源[27] - 海外商用车除客车外渗透率稍低,欧盟新规推动欧洲商用车电动化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7] - 2025 年商用车增速预计比乘用车高[31] 7. **技术与市场应对** - 已实现 4C 铁锂神行电池,去年推出神行 plus 将铁锂充电速度提升至 6C,认为快充、慢充和换电未来各占补能格局一席之地[33] - 取消强配政策对国内新能源及储能行业有利,促使储能产品发挥作用,利于高质量储能产品企业长期发展[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质保金按实际情况提取,约占三年平均稳定数,返利根据客户及市场情况调整,遵循谨慎原则[17] 2. 今年一季度电池盈利略有提高,单瓦净利较去年略有增长,剔除季节性因素提升更显著[18][19] 3. 一万座换电站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具体比例和分配方案仍在细化[32] 4. 新型数据中心尤其是 AI 数据中心带动储能需求大,中东和澳洲光加储需求预计增长迅速[29][30] 5. 江西有锂矿项目,若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行,将按谨慎会计原则处理[34] 6. 欧洲匈牙利工厂一期年底投产,目前产能已被预定,未来或有空间;特斯拉商业安排保密,不便评论[26] 7. 美国高关税可能影响市场规模或客户电池类型选择,需持续关注[37]
标配天神之眼B智驾、云辇预瞄底盘,比亚迪唐L、汉L上市
金融界· 2025-04-10 02:47
文章核心观点 - 4月9日比亚迪推出汉L与唐L两款旗舰车型,通过技术升级与价格调整冲击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有技术突破竞争力强,但也面临一些潜在挑战 [1][7][10] 产品推出情况 - 4月9日比亚迪正式推出汉L与唐L两款旗舰车型,覆盖插电混动与纯电两种动力形式 [1] 定价策略 - 汉L DM - p版本起售价20.98万元,EV版本起售价21.98万元;唐L DM - p起售价22.98万元,EV版本23.98万元,定价呈下探趋势,延续性价比优势并显示成本降低能力 [4] 产品技术亮点 电动化领域 - EV车型基于“超级e平台”首次实现1000V高压架构量产,峰值充电功率突破1000kW,汉L EV充电5分钟可补充400公里续航 [7] - 双电机版本综合功率超1000Ps,汉L EV零百加速仅需2.7秒,唐L EV达到3.6秒,单电机功率高达500kW [7] - 汉L EV后驱版CLTC续航701公里,唐L EV最高续航达670公里,配合100kWh大容量电池化解里程焦虑 [7] 插混车型 - DM - p插混车型搭载第五代DM技术,汉L DM - p零百加速3.9秒,馈电油耗低至4.6L/100km,较上代系统能效提升约15% [10] 智能化方面 - 标配“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支持城市道路与高速路全场景领航辅助,但实际表现有待市场验证 [10] 市场前景 竞争力优势 - 在20 - 30万元价格带,汉L、唐L凭借硬核指标对合资品牌燃油车与造车新势力形成双重压力 [10] - DM - p车型在馈电油耗与性能表现的平衡,可能加速B级/C级燃油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 [10] 潜在挑战 - 高端用户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充电网络的实际覆盖效率、智能驾驶系统的用户体验等可能影响市场渗透速度 [10]
万向一二三:5分钟满充,三新品齐发
起点锂电· 2025-03-23 13:41
电池技术突破 - 万向一二三发布多场景低压电芯解决方案,包括闪充Ultra、天距电池与无极电池三款产品,推动新能源应用市场扩展 [3] - 闪充Ultra采用12C超高倍率充电技术,5分钟即可充满,循环寿命超6000次,适用温度范围-40℃至60℃,覆盖二轮车、三轮车、机器人等领域 [4] - 天距电池单电芯能量密度达860Wh/kg,无人机续航从40分钟提升至100分钟,适应-40℃至60℃环境 [6] - 无极电池功率密度25000W/kg,较主流产品提升150%,最大放电倍率150C,1分钟充电75%,80℃高温下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87% [6]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闪充Ultra推动超充技术取代换电模式,加速电动化向无人化转型 [4] - 无极电池使无人机飞行速度从230km/h提升至300km/h,标志新能源技术在超高功率场景的突破 [6][7] - 三款产品通过纵向技术突破与横向生态普及,促进新能源技术普惠化,从精英领域向大众市场渗透 [8] 行业动态 - 宁德时代成立11家新公司,180亿电池项目开工 [8] - 诺德股份具备3微米锂电铜箔批量生产能力 [8] - 第七届起点钠电论坛将于3月28日在深圳举办,聚焦钠电技术突破与市场爆发 [8][12] 研发支持 - 江苏前锦新能源新材料实验中心启用,面积1500㎡,提供锂/钠正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小试、中试服务,产学研结合加速科研转化 [9][10]
理想冲击 2000 站,每天至少要建 16.1 个充电站
晚点LatePost· 2024-10-31 20:03
充电站建设目标与进展 - 公司2024年充电站建设目标为2000座,截至10月31日已完成1000座,过去10个月平均每天建成2.4座,剩余两个月需每天建成16.1座才能完成目标 [5] - 公司国家级高速干线里程覆盖率从去年的40%提升至目前的62%,计划今年达到70%,明年目标为90% [7] - 城市场景中自建和加盟充电站比例为6:4,目标实现一、二、三线城市3公里半径全覆盖 [7] 充电站建设策略 - 公司选择先布局高速场站,因高速补能是刚需且难度更大,城市场景充电站已较密集 [7] - 充电站选址分为四步:筛选城市指标、分析充电热力、寻找合适商业体、选择交通便利电力充足地点 [9] - 公司接手部分5年前建设的低效充电站进行翻新迭代 [9] - 高速充电站目标700座,城市充电站目标1300座,目前已签约项目超过2000站 [9] 充电技术发展 - 公司超充站分为5C+2C桩和纯2C桩两种,4C桩已于9月上线,计划明年年中新建场站完全取代2C桩 [11] - 5C电池配合4C充电桩可实现"15分钟补能500公里",5C充电桩可缩短至12分钟 [11] - 4C产品相比2C产能效率提升60% [10] 充电站运营数据 - 春节期间单枪最高充电量超过1000度,国庆期间大量场站单枪充电量在400-500度以上 [10] - 城市场站中公司用户与其他品牌用户比例为1:1,高速场站平时为2:8,节假日为3:7 [11] - 5C桩单次充电时间12分钟,未来若需求增加50倍,单桩日使用时间约5-6小时 [11]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在中国大陆已布局超过2000座充电站,蔚来换电站超过2310座,小鹏充电站超过1100座 [7] - 公司认为自营超充桩数量需接近特斯拉中国数量才是推出纯电产品的合适时机 [7] - 公司判断未来补能网络布局会更集中,但不会像燃油车时代只有"三桶油"那样高度集中 [11] 商业模式思考 - 公司将充电站定义为"产品"而非"服务",从商业逻辑全面考虑而非仅预算限制 [6] - 超充站资源不足制约纯电车型渗透率提升,供给与需求呈螺旋上升关系 [6] - 充电站是重投入项目,行业普遍采用外部力量共建模式 [7] - 基础设施业务需通过提效实现盈利,而非追求高毛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