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搜索文档
独家 | 绿谷深陷经营困境,停产阿尔茨海默病药物
第一财经· 2025-06-08 16:51
公司经营状况 - 绿谷医药科技已停产核心产品甘露特钠胶囊并关闭相关办公区和生产区 [2] - 公司近期面临严重经营压力,现金流极度紧张 [4][5] - 2025年5月30日公司发布内部通知宣布甘露特钠胶囊产品线停工停产 [2] 产品动态 - 甘露特钠胶囊是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2019年11月获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 [2] - 药品注册证到期,目前正在等待药监局审批结果 [2] - 制药企业通常在许可批件到期前六个月提交延续申请,许可证过期导致停工停产的情况较为罕见 [3] 研发与临床试验 - 2019年年底公司提交了甘露特钠无致癌性结果报告 [2] - 2020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甘露特钠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计划招募2046人 [2] - 2022年5月公司宣布停止国际三期临床试验,原因为疫情和资金等因素 [2] - 公司曾在国内开展上市后临床研究,覆盖3300名患者,终期结果计划2025年下半年公布 [4] 行业背景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程漫长 [4] - 全球制药企业如罗氏、武田、默沙东、辉瑞等投入成百上千亿美元研发,但多数失败 [4] - 近二十年来全球获批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寥寥无几,且以改善临床症状为主 [4]
STTT:AAV基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生物世界· 2025-06-08 11:18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现状 -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逐渐衰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老龄化加剧使其治疗需求迫切 [2] - 目前FDA批准的抗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仅对早期AD患者显示疗效,但对疾病进展影响有限,表明单一靶向Aβ策略不足 [2] 基因疗法新突破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发现,通过AAV9载体向神经元靶向递送Caveolin-1(SynCav1),可显著改善已出现症状的AD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和病理转录组变化 [4][5] - 在PSAPP和APPKI两种AD小鼠模型中,症状期给予海马体SynCav1能持续保持海马依赖性记忆能力,并使转录谱接近野生型小鼠 [7][8] SynCav1的作用机制 - SynCav1通过上调p-CaMKII和p-CREB表达增强神经元突触活性,体外实验证实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10] - 活动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DNP)被确定为SynCav1的关键介导因子,其通过保留膜脂筏中的PAC1R受体调控神经保护通路 [11] 行业应用前景 - 该研究首次证明基因疗法SynCav1对症状期AD模型有效,为开发新型AD治疗策略提供了独特候选方案 [12] - 转录组分析显示SynCav1能下调神经退行性通路,同时上调突触和认知相关通路,具有多靶点协同效应 [8]
九期一断供调查:阿尔茨海默病用药困局背后的供应链危机
华夏时报· 2025-05-23 11:58
药品供应短缺 - 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近期出现"一药难求"现象,线上线下渠道均面临供应紧张问题 [2][4] - 主要DTP合作药房(国药控股大药房、思派大药房)均反馈缺货,且原因不明 [4][5] - 线上平台价格累计上涨约40%,部分药房标价高达5000元/盒,主流平台售价区间为428-534.5元/盒 [5] 公司应对措施 - 生产商绿谷医药科技公告称正与有关部门沟通解决供货问题,强调用药中断对病情的重大影响 [2] - 该药2019年上市时定价895元/盒,2021年通过医保谈判降价至296元/盒,患者年用药成本从4.2万元降至1.42万元 [6][7] 行业现状与药物特性 -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超5500万,中国患者达1000万居首,预计2050年将超4000万 [8] - 现有治疗药物分三类:短期症状改善型、理论延缓恶化型、症状改善与延缓恶化兼具型,甘露特钠属于第三类 [8] - 该药为17年来中国首个阿尔茨海默病新药,采用"有条件批准"机制上市,后续补充完成致癌毒性实验数据 [9] 市场竞争格局 - 传统治疗方案(多奈哌齐+美金刚组合)月成本约1800元,显著低于甘露特钠原价 [6] - 全球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失败率高,1998-2017年间146个临床研发项目仅6款获FDA批准 [9]
甘露特钠获评《阿尔茨海默病多元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高证据质量和强推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9 10:37
公司动态 - 绿谷医药科技的创新药物甘露特钠(商品名:九期一)获《阿尔茨海默病多元康复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强推荐,并被评定为高证据质量级别 [1] - 甘露特钠是西药治疗中调节脑肠轴的药物,在共识中获得高证据质量级别和强推荐,描述为"可改善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长期使用可延缓疾病进展" [2] - 甘露特钠是绿谷医药科技与多方合作研发的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的系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寡糖药物,可重塑肠道菌群,抑制神经炎症,减少Aβ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聚集 [2] - 甘露特钠已获11个诊疗规范、权威指南、共识等推荐 [4] 产品表现 - 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使用甘露特钠单药治疗9个月,较安慰剂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2] - 两项上市后临床研究GV-971-PMS-A和GV-971-PMS-B在3300例患者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观察,初步中期分析显示,单药治疗1年时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获得基线以上的改善(逆转) [3] - B研究数据显示,认知功能较基线改善0.83分(ADAS-cog11量表)和0.7分(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2.0分(ADCS-ADL量表) [3] - 甘露特钠在老年人常见伴发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下未发现潜在安全性风险 [3] 行业背景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每3秒新增1例痴呆患者,中国患者超过1507万人 [5] -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高血压、肥胖、脑外伤、糖尿病、抑郁障碍、听力损害、社交孤独等 [5] - 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是干预的关键时期,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定向干预肠道菌群可逆转或改善病理 [5][7] 产品定位 - 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是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可改善认知功能 [7] - 九期一通过靶向脑肠轴,重塑肠道菌群,抑制神经炎症,减少Aβ和磷酸化Tau蛋白的聚集,是中国原研、全球首个靶向脑肠轴的系统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寡糖药物 [7] - 九期一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7] 公司战略 - 绿谷医药科技专注于认知健康方案创新,以脑肠轴研究和人工智能双轮驱动,聚焦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自闭症等认知障碍疾病治疗领域 [8] - 公司构建认知健康产业生态,与多方合作研发的甘露特钠胶囊打破了阿尔茨海默病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困局,2021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8]
Alpha Cognition Inc(ACOG)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6 05: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降至370万美元 相比2024年同期的440万美元有所改善 主要得益于ZUNVEL产品在3月最后两周带来的34.7万美元净收入以及CMS授权协议带来的260万美元授权收入 [9]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200万美元或每股0.13美元 相比2024年同期的500万美元或每股0.87美元亏损减少300万美元 主要由于利息收入增加和衍生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有利 [1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拥有约4550万美元无限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主要来自2024年第四季度融资 同时已偿还90万美元NLS债务 目前保持无负债资产负债表 [11] - 2025年全年支出指引维持在3800万至4200万美元区间 反映对商业运营和公司目标的投资需求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ZUNVEL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首次收入记录 商业化启动进展顺利 早期患者反馈超出预期 [4] - 截至5月9日 ZUNVEL在获得医疗保险批准后五周内已实现约500瓶订单 平均每天17单 其中100个独特账户下单 半数已重复订购 [15] - 通过4月30日 ZUNVEL在上市四周内实现约100万美元净销售额 初期5毫克剂量库存已完全耗尽并开始补货 [16] - 销售团队已覆盖66%顶级长期护理目标客户 接触约1400家独特护理机构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与CMS制药公司达成首个海外合作协议 覆盖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 预计2025年下半年在小型地区启动分销 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中国监管审批 预计2026年产生适度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5] - 正在与另一地区公司进行深入讨论 预计2025年下半年达成额外业务发展协议 若完成将在2026年产生收入 [6] - 美国专利局批准了pH依赖性苯并胺释放的复合物专利 延长专利保护至2044年2月 并于4月纳入橙皮书 同时FDA通知早期使用方法专利将获延期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确定延期日期 [6][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商业化目标包括确立ZUNVEL为核心疗法 在养老院实现广泛处方覆盖 建立老年医学群体处方基础为2026年指数级增长做准备 [8] - 长期护理市场战略聚焦有效且耐受性好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 利用ZUNVEL差异化临床优势 80%销售团队覆盖目标市场 未来可能小幅增加人员编制 [13][80] - 计划通过2025年后期完成的回顾性数据分析 展示ZUNVEL在养老院的使用模式 患者类型及在睡眠、胃肠道副作用和行为方面的益处 [6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ZUNVEL启动表现表示满意 临床反馈显示药物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早期疗效在5毫克起始剂量即显现 尚未收到胃肠道不良事件报告 [58] - 医疗保险报销自4月1日生效 尽管无支付方合同 但几乎所有订单均成功履行 多数计划实施简单或单步骤事先授权 显示市场对产品价值主张的信心 [14][17] - 预计随着处方量和使用趋势增长 关键计划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做出处方集决定 公司对扩大覆盖范围持乐观态度 [18] 其他重要信息 - 已提交多篇摘要被接受在7月AAIC会议上展示 预计2025年后期提交更多手稿 [7] - 通过数字推广教育计划进行多渠道营销 已举办100多场医疗保健提供者虚拟研讨会 医疗团队与约150名提供者互动 [19] - 在美国生产ZUNVEL 不受潜在关税影响 原料药采购成本占比小 预计毛利率不受关税政策变化影响 [84]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商业指标细节及未来预期 [26] - 患者最长用药时间为6周(自4月1日起) 预期患者将终身用药只要显示疗效和耐受性 [29] - 100个下单账户中超过半数已重复订购 初期订单来自高频处方者 预计中期市场将逐步跟进 [31] - 多数医保计划实施简单事先授权(如尝试过仿制药复选框) 仅一个计划要求失败两种仿制药 [35] 问题: 医疗保险外市场及推广策略 [40] - 长期护理市场80%为Med D 商业保险占比极小 未来将拓展神经科市场并推进商业计划 [43] - 未预期医保会特别要求患者尝试过加兰他敏 因多奈哌齐是市场主导用药 [47] - 当前推广聚焦养老院执行 未来拓展神经科时将考虑样品和广告 现阶段采用数字研讨会等低成本方式 [49] 问题: 早期疗效反馈及数据收集 [57][68] - 医生报告在起始剂量即观察到疗效 无胃肠道不良事件报告 患者案例显示行为改善和睡眠质量提升 [58][64] - 计划通过回顾性数据分析药物使用模式 医生主动提交病例报告 预计2025年底发布更多真实世界证据 [69] 问题: 长期护理市场渗透率 [76] - 典型养老院70%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 其中半数未接受治疗(因无法耐受仿制药) 另一半现有用药患者中超过半数将在年内停药 [77] 问题: 销售团队规模及库存管理 [79][81] - 当前销售团队覆盖80%目标市场 可能小幅增加但不会显著影响支出 [80] - 初期库存策略保守 5毫克剂量已完全售罄 10毫克库存也接近耗尽 显示真实需求而非渠道填充 [82] 问题: 政策对定价影响 [84] - 参考定价政策曾在2021年被法院驳回 公司采取观望态度 预计2026年前Medicare定价环境稳定 [86]
第二届“香港世界青年科学大会”举行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
凤凰网· 2025-05-13 10:56
大脑GPS系统研究 - 莫泽夫妇发现大脑中的"网格细胞",构成大脑内部GPS系统的关键要素,这些细胞在特定区域活跃并形成规则的几何图形(如六边形)[2] - 网格细胞与位置细胞共同构成大脑的"内部地图",其构建依赖于大脑自身的创造而非感官输入,揭示了大脑空间感知能力的先天机制[3] - 网格细胞系统是"通用导航地图",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动生成方位信息,但需通过锚定地标与现实环境关联[4]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突破 - 内嗅皮层(网格细胞所在区域)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侵袭的脑区,其神经元死亡导致患者方向感丧失和记忆衰退[7][9] -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需聚焦内嗅皮层而非全脑,研究其细胞脆弱性及死亡原因可能为治疗提供关键线索[10] - 大脑"清洁功能"衰退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深度睡眠时清除神经毒素的能力随年龄减弱可能触发疾病[10] 东西方医学融合 - 针灸等东方疗法与网格细胞研究存在潜在关联,传统医学的行为模式观察需通过现代科学验证机制[12] - 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如穴位刺激)可能通过调节心理状态(如缓解抑郁)间接影响阿尔茨海默病风险[13] 科研合作与教育 - 莫泽夫妇与中国学界合作紧密,北京大学学生宗伟健开发的实时神经元观测显微镜技术已推广至全球[14] - 通过哔哩哔哩平台进行脑科学科普,中国观众的深度提问推动了科研与公众教育的结合[15] - 莫泽团队培养的中国学生已成为中挪科研交流的桥梁,双向合作持续深化[16] 女性科学家成长 - 截至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女性获奖者仅13位,梅-布里特·莫泽强调突破性别偏见需主动跳出预设框架[17][18] - 挪威的性别平等环境为女性科学家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成长条件,个人应避免以性别为借口限制发展[18]
阿尔茨海默病从“治标”走向“治本”
科技日报· 2025-05-13 09:22
继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仑卡奈单抗开出全国首方后,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 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这两种药物的出现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二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是什么?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还面临哪些难题?科技日报记者就此 采访了神经内科相关专家。 实现对因治疗 大脑有一套精密的"垃圾回收系统"。这个系统能定期清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料。但当系统出现故 障,β-淀粉样蛋白这类"有毒垃圾"就无法被及时清除,它们日积月累,最终会堵死整条"记忆通道"。中 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航空总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邢岩称,这些堆 积在大脑中的"垃圾",不仅破坏神经元,还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大脑记忆力越来越差,诱发阿尔茨海 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无法治愈,过去几十年,医生主要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MDA受体拮抗剂等 传统药物改善患者症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介绍,这类传统药物主要是通过调 节神经递质达到改善症状的效果,能改善"垃圾堆积"引起的部分不适症状,但无法延缓"垃圾"堆积的速 度,也无法针对病因进行根本性治疗。 仑卡奈单抗和多奈单抗这两种靶向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