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奈单抗注射液
搜索文档
2025年国谈落幕:双目录同步 创新药目录降价建议区间或为15%~50%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49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整体概况 - 谈判于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举行,首次采用“双目录”谈判模式,前3天进行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后2天启动首次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首日(11月2日)为内资药企价格协商,次日(11月3日)为外资药企价格协商 [1] - 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医保部门对药企给出的降价建议区间为15%至50% [1][3]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焦点与进展 - 进入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数量不超过30个,预计最终纳入目录的药品数量可能在20个左右或更少 [1] - CAR-T药物谈判备受瞩目,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谈判进展顺利,该药是国内唯一低于百万元的CAR-T,定价为99.9万元/针 [3] - 共有五款CAR-T药物申报创新药目录,其中三款选择“双报”,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定价均为120万元/针以上)只申报了创新药目录 [3] 药企申报策略与市场考量 - 药企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报乙类”、“双报”或“单报创新药目录” [2] - 部分药企更看重基本医保目录的庞大市场,愿意“以价换量”;部分药企则注重维持高端定位,通过创新药目录覆盖中高收入患者群体 [10] - 外资药企如默沙东的“K药”未进行任何申报,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Y药”进行了“双报” [5] 特定药品与治疗领域分析 - ADC和双抗药物仍是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1][8] - 吉利德的ADC药物拓达维(曾于2024年医保谈判中失利)今年选择同时申报双目录 [8][10] - 科伦博泰的国产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被视为本次谈判的“种子选手” [8] - 多款阿尔兹海默症、睡眠障碍新药(如卫材和礼来的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选择了“双报” [7] - 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表现强劲,2022年上市6个月销售额达5.46亿元,2023年和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元和15亿元 [9][10] 商保渠道现有格局与药企意愿 - 复星凯特的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已被80余款商业医疗险产品纳入,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被70余款产品纳入,分析认为其降价意愿不高 [4] -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已被纳入139个城市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目录,覆盖28个省份,在镁信健康运营的惠民保项目中(占全国份额40-60%),2022-2024年每年赔付该药的患者稳定在600-700人,年理赔总金额约2000-2600万元 [6] - 新近上市、商保渠道布局尚浅的药物(如部分阿尔兹海默症药)纳入创新药目录的意愿相对积极 [7] 罕见病药物的目录准入前景 - 今年共有36种罕见病药物通过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与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审查的37种数量基本相当,其中19种选择了“双报” [12] - 然而,商保公司对将罕见病药品纳入商业健康险特药目录兴趣不大,因其患者群体小、获客帮助有限,且多为长期高昂用药,赔付压力大 [14] - 专家指出,罕见病药品进医保的希望反而大于进商保,商保创新药目录中可能仅会出现少量罕见病药品作为示范 [14] 谈判机制创新与行业影响 - 国家医保局在规则上创新了价格协商机制,协调药企与商保进行价格协商 [1] - “双目录”谈判的开启,旨在通过引入商保力量,为更多创新药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支付机制 [15] - 药品的创新价值将在两个不同逻辑的“考场”中被分别评判,药企需据此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15]
2025年国谈落幕:双目录同步,创新药目录降价建议区间或为15%~50%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45
谈判结构与核心创新 - 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采用“双目录”模式,前3天进行基本医保乙类目录谈判,最后2天首次启动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 [1] - 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采用价格协商新机制,由国家医保局协调药企与商保公司进行,11月2日为内资药企价格协商日,11月3日为外资药企价格协商日 [1] - 医保部门在创新药目录价格协商环节给出的降价建议区间为15%至50% [1][3] 商保创新药目录概况 - 通过专家评审进入价格协商环节的药品数量不超过30个,预计最终纳入目录的药品数量在20个左右甚至更少 [1] - 共有五款CAR-T药物申报创新药目录,其中三款选择“双报”基本医保目录和创新药目录,两款仅申报创新药目录 [3] - 合源生物的CAR-T药物纳基奥仑赛注射液谈判进展顺利,该药是国内唯一低于百万元的CAR-T,定价为99.9万元/针 [3] - 共有36种罕见病药物通过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与通过基本医保目录形式审查的37种数量基本相当,其中19种选择“双报”策略 [12] 重点药品谈判动态与策略 - CAR-T药物是谈判焦点,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定价120万元/针以上,已被80余款商业医疗险产品纳入,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被70余款产品纳入,分析认为其降价意愿不高 [3][4] - 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Y药”组合选择“双报”,其O药已被纳入139个城市惠民保/商业健康险目录,覆盖28个省份,在部分惠民保项目中年理赔总金额约2000至2600万元 [5][6] - 多款新药如卫材和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年治疗费用约18万元)及卫材的睡眠障碍新药(月治疗费用约500至600元)均选择“双报”,因上市不久、准入惠民保进度缓慢,纳入创新药目录意愿积极 [7] 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 ADC和双抗药物仍是乙类目录谈判焦点 [1][8] - 吉利德的ADC药物拓达维在2024年医保谈判中未成功,今年选择同时申报双目录再次冲击 [8] - 科伦博泰的国产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被业内认为是谈判“种子选手” [8] - 百济神州的倍利妥此前为进入医保曾降价25.5%,今年同时申报商保创新药目录 [9] - 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2022年上市6个月销售额达5.46亿元,2023年和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元与15亿元 [10] 药企申报策略分化 - 药企申报策略呈现分化,例如吉利德的ADC药物选择“双报”,而科伦博泰、恒瑞医药等公司的ADC药物仅申报医保目录 [10] - 双抗药物中,康方生物、罗氏的产品仅申报医保目录,强生的产品仅申报商保目录 [10] - 选择仅申报医保目录的药品通常企业已做好“以价换量”准备,而更注重维持高端定位的药企则倾向于通过创新药目录覆盖中高收入患者群体 [10] 罕见病药物准入前景 - 尽管罕见病药物企业对创新药目录期待高,但实际进入希望可能小于基本医保目录,因商保公司对纳入罕见病药兴趣不大 [14] - 商保公司认为罕见病药患者群体小,在获客方面帮助有限,且多为长期高昂费用,会带来较大赔付压力 [14] 行业影响与未来方向 - “双目录”谈判的开启旨在通过引入商保力量,为更多创新药建立可持续的市场化支付机制 [15] - 药品的创新价值将在两个不同逻辑的支付体系中被分别评判,药企需据此重新审视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15]
新药稳价机制落地,政策利好推动创新药盈利确定性,医疗健康ETF泰康(159760)盘中翻红上行
新浪财经· 2025-08-05 15:11
市场表现 - 医疗健康ETF泰康(159760)上涨0.46% 跟踪指数国证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指数(980016)上涨0.48% [1] - 成分股华东医药上涨3.91% 君实生物上涨3.88% 科伦药业上涨2.85% 泽璟制药上涨2.84% 百济神州上涨2.62% [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明确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对高水平创新药设置五年价格稳定期 期间不纳入集采且挂网价格自由度高 [1] - 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的国产BTK抑制剂 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售额突破12亿美元 [1] - 指数成分股中80%企业直接受益于医保支付改革和创新药支持政策 [4] 技术突破 - 康方生物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免疫+抗血管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PD-1/VEGF) 启动全球首个针对免疫治疗耐药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 [2] - 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三年长期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可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减缓1.2分 [2] - 锐正基因ART001作为中国首个获FDA再生医学先进疗法认定的基因编辑产品 外周TTR蛋白降幅超90% [2] - 云顶新耀AI+mRNA平台实现从抗原设计到产业化生产全链条覆盖 个性化肿瘤疫苗EVM16在晚期患者中引发显著T细胞免疫反应 [3] - 尧唐生物与信立泰联合开发YOLT-101注射液作为中国首个中美双报的体内碱基编辑疗法 临床研究已启动 [3] 研发进展 - 百利天恒全球首个双抗ADC药物伦康依隆妥单抗(BL-B01D1)治疗鼻咽癌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1] - 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等10项III期研究同步推进 未来3年有望新增5-8个适应症 [1] -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比达28% 1类新药获批数量同比增加50% [4] - 成分股中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超20% [4] 产品结构 - 国证公共卫生与医疗健康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67% [5]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片仔癀、联影医疗、爱尔眼科、科伦药业、上海莱士、新和成、复星医药 [5] - 指数覆盖前端预防、中端检验和后端治疗领域 聚焦AI技术应用和主动健康管理赛道 [4] - 基因编辑、AI制药等颠覆性技术的临床转化标的在指数中占比超30% [4] 相关产品 - 医疗健康ETF泰康(159760)及场外联接(A类:020093;C类:020094) [6] - 泰康医疗健康股票发起(A类:015139;C类:015140) [6]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长期随访结果如何?是否安全?最新数据公布
第一财经· 2025-08-02 14:33
阿尔茨海默病创新药物疗效 - 礼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三年长期扩展研究中显示持续减缓疾病进展 早期使用可将疾病进展至下一阶段风险降低27% [3] - 超过75%早期使用多奈单抗患者在76周内达到淀粉样蛋白清除 最长观察期2.5年显示大脑淀粉样斑块重新沉积速率缓慢(约2.4 CL/年) [3] - 卫材和Biogen的仑卡奈单抗治疗四年后持续减缓病情 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34% [5] 药物安全性数据 - 多奈单抗三年随访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但存在与淀粉样蛋白治疗相关的ARIA副作用(水肿/出血) ApoE4等位基因携带者风险更高 [4] - 仑卡奈单抗四年随访同样未出现新的安全问题 [5] - 药物相关脑肿胀和出血主要发生在治疗前六个月 [4] 中国市场应用现状 - 多奈单抗2025年3月刚进入中国临床 长期有效性尚未纳入中国患者数据 [4] - 仑卡奈单抗在中国临床使用已超一年 但长期随访数据同样缺乏中国患者样本 [4][5]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983万 其中早期患者占比约20% 需经基因分型筛查才能确定适用创新药人群 [5] 治疗适用人群范围 - 创新药物仅适用于经生物标志物诊断的早期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期) 日常生活能力未受显著影响 [5]
21调查|谁在收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10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动态 - 绿谷制药旗下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甘露特钠胶囊(GV-971)生产线被临时调整停工,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完全停产 [1] - 停产导致全国药店断货,线上电商平台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1000元/盒且限购,患者家属通过社交媒体高价求购 [5] - 个人私下转售处方药属违法行为,存在假药、劣药及过期药品流通风险 [5] 替代治疗方案 - 甘露特钠胶囊作用机制为调节肠道菌群代谢,专家指出停药不会导致前功尽弃 [6] - 传统治疗药物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等)和NMDA受体抑制剂(盐酸美金刚),临床验证效果稳定 [6] - 礼来公司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2024年12月国内获批,为全球第二款AD新药,支持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停药 [7] 药食同源产品乱象 - 电商平台出现标注"甘露特钠胶囊"的药食同源产品,部分商家冒用"北京同仁堂"名义销售非授权产品 [3][8] - 商家通过添加"电视同款""正品"等文字误导消费者,实际产品功效含糊不清 [8][11] - 药食同源产品属于食品范畴,无治疗功效,甘露特钠成分不符合药食同源目录标准 [11] 市场供需与监管问题 - 药物短缺催生灰色交易,商家利用"甘露""甘露消毒丹"等近似名称规避监管 [8][11] - 行业人士指出药食同源产品标题仅用于引流,不能替代药物 [3]
谁在收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钱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4 18:02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动态 - 绿谷制药生产的甘露特钠胶囊(GV-971)被曝生产线临时调整停工,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完全停产 [1] - 线上电商平台出现标称"甘露特钠胶囊"的药食同源产品,部分商家标注"北京同仁堂"但实际未经官方授权 [3] - 药食同源产品属于食品范畴,不具备治疗功能,商家通过标题引流但无法替代药物 [3][9] 药品供需与价格波动 - 全国药店出现甘露特钠胶囊断货现象,线上价格从原价296元/盒飙升至1000元/盒(涨幅238%),且限购 [4] - 患者家属因担心停药反弹,在社交媒体高价求购药品,个人转售行为涉嫌违法且存在假药风险 [4] - 专家指出甘露特钠作用机制独特(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短期停药影响有限,临床仍有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替代方案 [5][6] 新药竞争格局 - 礼来公司多奈单抗注射液(记能达)2024年12月国内获批,成为首款可停药淀粉样蛋白靶向疗法,2025年3月上市 [6] - 甘露特钠上市前,AD治疗主要依赖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和NMDA受体抑制剂(如美金刚) [6] 市场乱象与监管空白 - 商家利用"药食同源"概念混淆产品性质,在电商平台添加"电视同款""正品"等误导性标签 [8] - 部分产品仅取"甘露"二字命名(如甘露丸、甘露酥油丸),规避药品监管但无治疗功效 [9] - 甘露特钠作为处方药成分不符合国家药食同源目录标准,相关产品涉嫌违规宣传 [10]
阿尔茨海默病从“治标”走向“治本”
科技日报· 2025-05-13 09:22
疾病治疗机制 -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涉及大脑β-淀粉样蛋白沉积破坏神经元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记忆衰退 [2] - 传统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症状但无法延缓病理进程或实现病因治疗 [2] - 新药仑卡奈单抗针对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实现上游治理 多奈单抗针对不可溶斑块实现下游治理 [3] 新药临床特性 - 多奈单抗每月注射一次 因抗体分子结构半衰期长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 [3] - 多奈单抗临床试验中24%患者出现脑水肿 31.4%出现微出血 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6.1%和13.6% [4] - 副作用与APOE4等基因型强相关 需通过基因检测和脑部影像监测高风险患者 [4] 临床应用限制 - 新药仅适用于经明确诊断的早期轻度患者 中重度患者效果欠佳 [5] - 明确诊断需昂贵或复杂检测手段 且单抗类药物价格高昂限制可及性 [5] - 靶向药物可与传统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MDA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6] 研发方向与挑战 - Tau蛋白病变程度与病情严重度正相关 但其药物需突破血脑屏障并选择性清除异常蛋白 [7] - 针对Tau蛋白的药物研发尚未成功 但可能比β-淀粉样蛋白清除更显著改善症状 [7] - 全国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已启动以评估手术治疗对行为异常及情绪的长期疗效 [8] 诊断技术进展 - 血浆tau217水平与Aβ-PET或脑脊液检测高度一致 可用于早期筛查 [8] - 智能化认知评估工具和影像学分析算法等辅助诊断技术持续发展 [8] - 建议65岁以上高危人群将脑健康血浆标志物纳入体检实现早筛早治 [8] 行业发展趋势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进入疾病修饰新阶段 但需多靶点综合治疗应对复杂病因 [3][6] - 研究人员持续探索病变蛋白毒性及其他影响因素以发现新干预靶点 [8] - 中药治疗与手术干预为补充方案 需加大药物研发投入并提升公众疾病认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