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
搜索文档
二季度规模创历史新高,解码上海外贸“先抑后扬”背后
第一财经· 2025-07-25 17:29
上海外贸表现 - 上半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9527亿元增长11.1%,进口1.2万亿元下降3.6% [3] - 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出口连续9个月增长,进口连续3个月增长,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7.2% [3] - 上海口岸占全国进出口总值近四分之一,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大口岸地位,海运占全国24.4%,空运占50.8% [16] 民营企业表现 -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8182.8亿元增长23.6%,增速高于全市21.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民营企业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超过38%,拉动进出口增长7.4个百分点 [5] - 有进出口记录的民营企业达4.1万家同比增加7.6%,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增长7%高于整体增速 [6] 高技术产品出口 - 上半年高技术产品出口2396.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25.2% [8] -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出口增长42%占全国近4成,手术机器人出口增长3.9倍进入欧美市场 [8] - "新三样"连续2个月增速超40%,6月电动汽车出口55.2亿元增长55.5%,锂电池出口31亿元增长28.9% [10] 中间品出口 - 上半年出口中间品5273.9亿元增长20.5%,占全市出口总值55.3% [9] - 通信设备零部件增长107.7%,音视频设备零部件增长59.5%,印刷电路增长21.6% [9] - 中间品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0.5个百分点 [9] 市场多元化 - 对非美市场出口增长16.1%增量1170.2亿元,有效对冲对美出口下降214.2亿元 [12] - 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8872.8亿元增长11.8%占41.3% [13] - 对东盟增长10.9%,金砖成员国增长16.5%,中东17国增长21.5% [13] 进口表现 - 单月进口从4月开始由降转增,6月铁矿砂进口量增23.1%,塑料增15%,纸浆增20.3% [15] - 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值增59.8%,电气装置增13.1%,机械基础件增6% [15] - 6月进口消费品375.2亿元增2.9%,乳品增34.7%,水果增57.5%,化妆品增10.6%,首饰增9.3% [15] 跨境电商 - 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口单量同比增长18.9%,进口额增长24.5% [15] - 营养保健品、彩妆、母婴用品、食品饮料、鞋靴箱包等品类增长显著 [15] - 上海是我国最大消费品进口口岸,多个品类进口规模占全国30%以上 [15]
朱冰倩:双引擎驱动上海外贸韧性增长 民企从“数量补充”转向“创新主力”
快讯· 2025-07-25 17:00
上海外贸表现 - 上半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 15万亿元 同比增长2 4% [1] - 二季度进出口规模1 14万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1] - 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韧性增长曲线 [1] 增长驱动因素 - "双引擎"驱动模式支撑上海外贸韧性表现 [1] - 民营企业数量达4 1万家 同比增加7 6% [1] -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出口增长7% [1] 民营企业转型 - 民营企业从"数量补充"角色向"创新主力"转变 [1] - 中小企业已发展成为各自领域的"隐形冠军" [1] - 创新型企业在外贸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1]
福建龙岩:培育“隐形冠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科技日报· 2025-07-24 18:25
公司动态 - 福建晶旭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6.8亿元建设高频声波滤波器关键器件制备生产线,填补国内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领域空白[1] - 福建强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超细金属纤维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成为金属纤维烧结毡国家标准制定单位[2] - 德尔科技突破三氟化氯等电子气体产业化技术瓶颈,填补国内关键材料领域空白,正在推进IPO上市[6] - 赛特新材的真空绝热材料在全球冰箱冷柜领域市场占有率领先[3] - 鸣友新材料成为我国高端(树脂基)碳带领跑者[3] - 福迩金科技建设全球首条富勒烯吨级生产线[3] 行业政策 - 龙岩市2022年8月印发《关于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若干措施》,以"杀手锏"技术和市场潜力为标准建立企业培育A库和B库[2] - 龙岩市科技局领导挂钩服务入库企业,指导企业享受研发投入补助、税前加计扣除、科技贷等政策[3] - 3年多来累计遴选认定46家新材料新能源重点科技企业[3] 产业布局 - 龙岩市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4个开放式产业研究院[4] - 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设立含氟材料、稀土材料、能源材料、前沿新材料四大研究所[4] - 建设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 - 研究院获得企业委托项目11项,总研发投资约2000万元[5] 产业集群 - 龙岩市培育形成氟化工新材料、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4条产业链[6] - 2023年引进172个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总投资657亿元[7] - 全市拥有78家规模以上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其中47家为高新技术企业[7] - 上杭县氟化工新材料和长汀县稀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评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
悍高集团今日开启申购,家居五金行业龙头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19:45
公司基本情况 - 悍高集团于7月21日启动A股IPO申购 发行价每股15.43元 公开发行4001万股[1] 行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深耕家居五金行业二十余年 成为中国家居五金行业领军者 被誉为"隐形冠军"[1] - 拥有超过1100项国内外授权专利 掌握多轨迹拉篮转动技术 PVD纳米封油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1] - 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 覆盖全国及全球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2] - 与金牌厨柜 欧派家居等厨柜行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进入多家头部家居企业供应链体系[2] 业务布局与产品结构 - 构建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营销网络 包括经销商体系 直销能力 自营电商旗舰店及创新"云商"模式[3] - 产品线从功能五金成功拓展至收纳五金 基础五金 厨卫五金 户外家具等多元化品类[3] - 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 兼具功能性 设计感与耐用性 形成完整解决方案[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分别为16.20亿元 22.22亿元 28.57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32.78%[3] - 同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 3.29亿元 5.2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1.83%[3] 募资用途与发展前景 - 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悍高智慧家居五金自动化制造基地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信息化建设项目[4] - 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 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 推动家居市场需求旺盛 促进行业蓬勃发展[4]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一根拉动世界的绳子
齐鲁晚报· 2025-07-12 17:0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最初为国外品牌代工,利润分配仅占20% [3] - 2010年启动自主研发,5年内进行5000余次实验,成功打破欧美在动力绳和静力绳领域垄断 [3] - 2020年产品应用于珠峰高程测量,在海拔8800米极端环境下通过零下40摄氏度考验 [1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防水动力绳吸水率仅0.9%(国际标准≤5%),浸水30小时后保持98%原始强度 [5] -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建立"文化-机制-制度"三位一体创新体系,实行"三不原则"(无经费上限、无试错限制、无领域边界) [7] - 累计获得专利20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余项,主导3项国际标准 [7][18] 产品与市场应用 - 产品覆盖航空航天、深海开发、工业吊装、体育户外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项目 [10] - 实施"绳网+"战略,投资2.67亿元建设功能绳网智造产业园,研发内置传感器的智能化绳缆,预计开启百亿级市场 [14] - 水下系泊系统应用于东南亚光伏电场,动力绳进入欧洲高端户外市场 [16] 全球化布局 - 在泰国设立生产基地,产品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18] - 东南亚工厂采用本土化战略,结合当地产业配套打造出海桥头堡 [18] 企业文化 - 通过"绳子精神"培训强化文化认同,将绳结元素融入公司设计(如奖杯、建筑装饰) [19] - 强调"绳芯"文化,以员工合力驱动企业韧性发展 [19]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小小钻夹头,何以成冠军
齐鲁晚报· 2025-07-11 19:1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仅有18名职工,主业为榨花生油和制水泥管,全部家当仅2万多元 [2] - 1984年引进散热器项目转型生产暖气片,1987年因电钻消耗品依赖进口昂贵,决定自主研发钻夹头 [2][4] - 1990年逆势投入345万元技改(含税务局借款50万/财政局40万/镇技改40万/利润120万/预收款20万),产能从20万只提升至70万只,同年创产值1500万元/利税143万元 [6] - 2001年突破TTI公司J1510订单技术瓶颈,开发复合型表面硬化处理新工艺,进入高端市场 [7] - 目前拥有150多项专利,产品覆盖1000多种规格,全球市场份额达50%,远销80多国 [8] 行业地位与技术突破 - 钻夹头产销量连续24年全球第一,2017年起蝉联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1][2] - 全球三大夹头制造商之一(另两家为美国Jacobs/德国ROHM),产量居首 [2] - 突破欧美高端技术垄断,实现夹紧力工艺革新,不良品率低于0.1%,精度误差≤0.001毫米 [7][9] - 研发投入占比超年销售额5%,布局智能夹持系统(如磨损感知自主调节技术) [12] 智能化转型与产能提升 - 生产线自动化率达100%(除包装外),机器人迭代至第三代,单班产能提升25% [9] - 智能化改造使员工数从四五千人缩减至1/3,产能翻数番,单线综合效益增长6倍 [9] - 产品研发周期/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形成钻夹头+开关/粉末冶金件/锯片等多产品矩阵 [8][9] 经营理念与战略 - 坚持"分次投入、滚动发展"模式,通过规模效应提升竞争力 [4][6] - 以技术为突破口(如七天七夜攻克TTI订单),建立与博世/史丹利百得/牧田等国际品牌长期合作 [1][7] - 新一代管理层注重前沿技术研发,推动产品向精密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12]
VC/PE“下乡”淘金
FOFWEEKLY· 2025-07-03 17:5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金融行业面临募资难、退出堵等压力,VC/PE行业精英正经历"上山下乡"转型 [3] - 私募股权行业存在"二与九十八定律":11835家管理人中仅200多家(2%)为百亿规模机构,集中注册于北上广深 [8] - 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要求破除地方保护,避免非理性竞争如价格战、争赛道等行为 [9] 国资基金与投资趋势 - 核心城市国资平台设立千亿级引导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8大前沿领域 [5][6] - 一线及省会城市密集组建百亿量级地方国资基金,采取Co-GP模式绑定头部产业机构 [5][7] 特色小镇发展潜力 - 全国19391个镇若培育为隐形冠军(全球市占率前二、年营收<50亿欧元),集群效应将超德日美总和(德1307家/美366家/日220家) [9][10] - 现存4500+特色小镇中,文旅类占35.7%,长三角贡献58%优质项目,典型案例包括浙江梦想小镇(年产值120亿元)、苏州智能制造小镇(市场规模1.4万亿元) [10] - 发改委已清理427个"房地产化"问题小镇,西部文旅项目商铺空置率高达73% [10] 区域发展机遇 - 中西部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管理人数量不足10家,基金规模普遍低于50亿元 [14] - 东部人均GDP超中西部2倍以上,农村收入仅为城镇37%,城乡差距带来结构性优化空间 [16] - 中西部地方政府对优质项目支持力度更强,且拥有差异化退出政策优势 [16] 行业转型方向 - 部分机构将业务重心转向中西部及三四线城市,聚焦招商引资与资源导入 [15] - 本轮"上山下乡"涉及产业人才流动、东部产能梯度转移,形成系统性转型运动 [16]
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广告巨头?
36氪· 2025-07-01 18:24
全球广告业格局 - 美国FTC批准宏盟集团与IPG合并,形成全球最大广告控股集团,使美国主导全球广告业[1] - 全球前五大广告市场依次为美国(4223亿美元)、中国(2311亿美元)、英国(582亿美元)、日本(5583亿美元)、德国(273亿美元)[1] - 全球六大广告集团分布:美国(宏盟/IPG)、日本(电通)、英国(WPP)、法国(阳狮/哈瓦斯),德国最大独立广告集团Serviceplan 2024年营收仅865亿美元,不足WPP(189亿美元)零头[1] 广告集团扩张模式 - 英国Saatchi&Saatchi在1980年代通过5700万美元收购美国Compton Advertising、45亿美元收购Ted Bates实现快速扩张[2] - WPP创始人苏铭天采用"部分现金+长期earn-out"并购模型,1986年以676万美元收购WPP后,1987年通过56亿美元敌意收购JWT(含27亿美元配股+26亿美元银团贷款)[4] - 1989年WPP以864亿美元"现金+换股"收购奥美,资金主要来自银团贷款和美国垃圾债券市场[4] 英美资本制度优势 - 1986年伦敦"Big Bang"金融改革取消固定佣金、引入电子交易,国际银团贷款规模在80年代末超1000亿美元/年,其中80%用于并购[6][8] - 英美法律允许轻资产LBO并购,银行看重现金流而非抵押物,1980-90年代全球80%大型LBO交易集中在英美市场[8][9] - 1990年代德国企业60%外部融资依赖银行贷款,仅5%来自股市;同期英国企业50%融资来自资本市场,德国股市交易额/GDP仅351%,远低于英国(752%)和美国(109%)[10] 德国金融体系制约 - 德国银行通过持股和监事会席位深度干预企业经营,形成"主持银行"制度,更倾向为重工业(如汽车/化工)而非广告业等轻资产行业融资[12] - 德国双层董事会制度决策缓慢,与广告业快速并购需求矛盾,1980-90年代德国仅发生1起本土企业间LBO案例(Krupp收购Hoesch AG)[9][12] 德国客户结构特征 - 德国Mittelstand企业贡献52%-565%经济增加值,59%-62%就业,但营销支出仅占营收18%,66%跨国企业已建立内部创意部门[14][17] - 德国广告公司数量从2009年36600家降至2023年23300家,多数为员工不足10人的区域性机构,服务半径不超出所在州[17][18] 产业政策与法律环境 - 德国产业政策优先支持重工业,广告业未获法国"文化例外"或英国创意产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19][20] - 《反对限制竞争法》允许广告公司横向联盟,与英美鼓励纵向并购形成对比,导致德国难以出现WPP式控股集团[23][24] - GDPR和TTDSG法规要求用户主动同意Cookie使用,德国Cookie拒绝率高于欧盟平均,数字广告精准投放受限[25][26]
走在最前沿|一根拉动世界的绳子
齐鲁晚报· 2025-06-23 18:15
公司发展历程 - 最初为国外品牌代工,利润分配仅占20% [2] - 2010年突破高端绳网技术壁垒,5年完成5000余次实验,实现CE认证产品国产化替代 [2] - 从OEM转型至ODM模式,完成全球化产业链升级 [3]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016年研发防水动力绳,吸水率仅0.9%(国际标准≤5%),浸水30小时后强度保持率98% [5] - 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销售收入5%,建立"文化-机制-制度"三位一体创新体系 [7] - 实行"三不原则"研发政策(无经费上限、无试错限制、无领域边界),累计获专利20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30余项 [7] 产品应用与市场突破 - 产品应用于珠峰高程测量,耐受海拔8800米零下40℃极寒环境 [13] - 布局航空航天、深海开发等领域,投资2.67亿元建设功能绳网智造产业园,研发智能化绳缆(内置传感器)瞄准百亿级市场 [16] - 防水动力绳技术跻身全球前三,打破欧美垄断 [5] 全球化战略 - 产品出口100余国,在泰国设生产基地,主导制定3项国际标准 [21] - 东南亚光伏电场采用其水下系泊系统,欧洲户外市场与欧美品牌直接竞争 [18] - 实施本土化战略,结合东南亚产业链优势建立出海桥头堡 [20]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 以"绳子精神"为核心文化,强调纤维合力隐喻团队协作 [22] - 创新奖杯设计为绳结造型,将文化渗透至细节 [22] - 通过产学研用模式联动清华、东华大学等高校,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12]
走在最前沿|小小钻夹头,何以成冠军
齐鲁晚报· 2025-06-13 17:23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 仅有18名职工 全部家当两万多元 主业是榨花生油和制水泥管 [2] - 1984年引进散热器项目开始生产暖气片 为维持运转甚至动用董事长个人存折 [2] - 1987年转型生产钻夹头 因当时产品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 [4] - 1990年逆势扩大产能 投资345万元改造生产线 产能从20万只提升至70万只 当年实现产值1500万元 利税143万元 [6] - 2001年突破技术瓶颈 开发复合型表面硬化处理新工艺 拿下TTI公司大订单 进入高端市场 [7] 行业地位与技术优势 - 钻夹头产品连续24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全球市场份额约50% 远销80多个国家 [1][8] - 拥有手钻紧夹头 扳手夹头两大系列1000多种规格 累计专利150余项 [8] - 高端钻夹头技术曾长期被欧美垄断 公司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夹紧力突破 [7] - 目前每年研发投入超销售额5% 聚焦精密夹持技术 新材料应用等前沿领域 [12] 生产智能化升级 - 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0%以上 仅包装工序需人工 [9] - 第三代机器人实现精度0.001毫米 不良品率低于千分之一 [9] - 单班产能提升25% 单线综合效益增长6倍 工人数量减少三分之二但总产能翻数番 [9] - 正在研发具备"感知"功能的智能钻夹头 可自主调整夹持力 [12] 产品与市场拓展 - 主要客户包括博世 史丹利百得 牧田等全球电动工具巨头 [1] - 2017年起连续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2] - 以钻夹头为核心延伸开发开关 粉末冶金件 精密铸造件等并行产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