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子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差异化量子计算产业生态逐步构建(链接)
人民日报· 2025-04-28 06:11
量子科技发展现状 - 量子力学催生了第一次量子革命,带来了激光、晶体管、核磁共振等技术突破 [1] - 第二次量子革命基于量子叠加和纠缠特性,催生了量子计算、通信、测量等新兴技术 [1] - 量子计算相当于"发动机",量子通信相当于"无线电",量子测量相当于"雷达" [1] 中国量子计算产业格局 - 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已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1] - 安徽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优势,集聚量子科技企业超70家,建设合肥量子科技省未来产业先导区 [1] - 北京、上海等地加速推进量子技术在金融、医疗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1] 中国量子计算技术进展 -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 [2] - 自主研发的"本源悟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可执行200个量子线路计算任务 [2] - 研制团队全栈式完成量子芯片、测控系统、操作系统等关键点自主研发 [2] - 基本建成我国首条超导量子计算机制造链 [2]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及其应对
半导体芯闻· 2025-04-27 18:46
全球半导体产业现状与重构趋势 - 半导体产业是现代工业金字塔尖的"明珠",支撑人工智能、6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全球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2] - 半导体产业链涵盖上游材料设备、中游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下游终端应用,呈现高技术、高资本密集型特征 [2] - 传统全球分工格局为:美国主导芯片设计,日本荷兰专注材料设备,东亚主导制造封测 [2] - 当前产业链正因技术迭代(AI/量子计算)、地缘政治等因素重塑,主要经济体加速本土化布局 [2][3] 半导体产业重构三大驱动因素 - 地缘政治促使各国加强供应链安全战略,美欧通过芯片法案推动本土化,同时构建盟友合作网络(如美日韩联盟) [2] - AI技术催生高性能芯片需求,推动半导体创新:生成式AI降低设计成本30%,提升制造效率20%,创造新应用场景 [2] - 竞争与合作并存:中国半导体技术/市场快速增长,但面临高端芯片出口管制;跨国分工仍是产业共识 [3] 中国半导体发展策略 技术创新突破 - 聚焦光刻机、刻蚀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AI芯片、先进封装等前沿领域 [3] - 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自主IP核生态 [3] - 分阶段实现技术突破,加强基础研究投入(竞争性与稳定性支持结合) [3] 产业链优化 - 在长三角/珠三角构建产业集群,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生态链 [3] - 实施"链长制"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东数西算"与半导体产业协同 [3] - 建设智算中心提升算力调度能力,支撑AI芯片研发 [3] 国际合作与风险防控 - 通过展会/FTA加强技术强国合作,参与6G标准制定,吸引跨国企业设立研发中心 [3] - 建立供应链安全评估平台,监测关键设备库存,制定应急预案 [3] - 推动与欧盟/东盟建立芯片供应链互助机制,应对单边主义冲击 [3]
国博正式推出“国家展览”品牌,首批十大展览揭秘
新京报· 2025-04-27 17:55
国家博物馆2025年展览计划 - 国家博物馆将于2025年正式推出"国家展览"品牌,联合国内外一流博物馆、学术机构与科研平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1] - 2025年首批计划推出10项展览,涵盖科技创新、文物追索、历史纪念、考古发现、国际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 [1][3] 重点展览内容 科技创新类展览 - "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将于4月29日开幕,包含118个创新项目,分为"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 [1] - 展览聚焦量子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同时展示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医疗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1] 文物追索与考古发现 - "万里同归——新时代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回归祖国的海外流失文物,反映我国文物追索工作的艰辛历程 [1] -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展"展示楚国器用制度、外交关系及其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作用 [2] 历史纪念与国际文化交流 - "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呈现国际友人在中国抗战中的贡献 [2] - "庞贝:永恒的发现"展出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及庞贝考古公园文物,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最新考古发现 [2] - "王国的艺术——沙特现当代艺术展"拟展出约30件(组)沙特艺术家作品,探索沙特独特的现代文化面貌 [2] 其他规划展览 - 包括"制造强国成就展""全国农民艺术大展""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俄罗斯列宾特展"等多元化主题展览 [3]
2025年量子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与测评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4-27 16:02
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量子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与测评研究报告 报告共计:47页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指标与测评研究报告》由量子信息网络产业联盟发布,旨在构建量子计算应用能力评测框架,推动量子计 算应用发展。 1. 研究背景: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具有强大并行计算能力,但当前处于含噪中等规模(NISQ)阶段。产业面临量子计算能 否解决行业问题、超越经典计算性能等诸多疑问,且缺乏能准确评估量子计算整体性能的工具与方法,因此构建评测框架十分 必要。 2. 行业场景与需求:移动网络和金融行业作为高算力需求行业,面临诸多计算难题。移动网络在信号处理、网络优化、人工智 能和数据处理方面挑战巨大,如512×8维度MIMO矩阵计算、500小区联合覆盖优化等问题;金融行业在投资组合优化、风险管 理等方面需求迫切 ,如投资组合优化需处理海量数据以寻找最佳资产配置方案。两个行业对算力需求各异,且在部署方面对量 子计算机的环境、接口等有特定要求。 3. 量子计算应用能力体系框架:应用能力关键指标涵盖计算需求和应用能力指标。计算需求包括计算时长、精度、规模和效能 等;应用能力指标涉及硬件性能、算法性能、增强性能、扩展能力和部署能力等。同时 ...
量子计算“ChatGPT时刻”将至,巨头押注人才战
环球网· 2025-04-27 11:38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随着全球科技巨头加速布局量子计算领域,一场围绕"人才争夺战"的暗战已悄 然打响。4月27日,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量子计算企业正通过联合高校、开设认证课程等方式,提 前布局技术爆发期所需的人才储备,试图避免人工智能(AI)行业曾遭遇的"用工荒"。 根据全球人力资源咨询公司Randstad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尽管75%的企业已增设AI相关岗位,但过去 一年仅35%的求职者接受过AI专项培训。普华永道发布的《2024年就业晴雨表》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 势:自2016年以来,要求AI专项技能的岗位占比激增700%,是其他岗位增速的3倍,且掌握AI技能的从 业者薪资溢价可达25%。 全球量子技术市场数据和情报提供商The Quantum Insider预测,到2030年该领域将创造约25万个新岗 位,到2035年将飙升至84万个。为应对这一需求,量子计算企业正效仿AI领域的前车之鉴,通过校企 合作提前锁定人才。 "IBM很早就发布了高质量的量子计算教育资源,为行业奠定了早期基础。"加塞尔表示,"如今,像 Pennylane这样的企业也提供了大量免费学习材料,这对新人入门至关重要 ...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100部前沿科技未来发展趋势报告综述(2025年3月)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04-06 13:22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从"无所不在"向"无所不能"飞跃,朝着精细化、实用化、智能化与责任化方向迈进 [1] - 大语言模型(LLM)研究热度持续,如DeepSeek成为业界焦点,生态构建和能力挖掘(如多模态、逻辑推理)成为重点方向 [2] - AI智能体与具身智能崛起,斯坦福、伯克利等学术机构研究让AI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成为执行现实任务的协作智能体 [3] - AI全面渗透科研、教育、医疗、工业、金融、交通及军事领域,例如加速科学发现、革新教育模式、推动新药研发和制造业升级 [4] 能源革命 - 可再生能源进入系统性布局阶段,光伏系统KPI和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创新提升效率与应用场景 [7] - 能源结构多元化发展,核能、生物燃料等清洁能源路径与储能技术受重视,保障能源安全 [7] - 能源系统智能化加速,AI与能源结合推动智能水电、智能电网等高效化管理 [7] 机器人浪潮 - 人形机器人成为焦点,技术路线、产业链和商业化布局加速,AI被视为推动通用智能的关键因素 [8] - 专用机器人应用深化,如手术机器人、农业无人机、四足机器狗等在特定领域展现潜力 [8] - 无人机技术持续演进,蜂群、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推动其成为未来立体互联网络节点 [8] 前沿科技基石 - 半导体产业竞争加剧,各国加紧布局以重塑全球芯片产业格局 [9] - 量子计算从理论走向应用探索,专利布局和产业投资加速,成为大国博弈新前沿 [9] - 连接技术升级,5G-A与AI结合、RedCap物联网技术等构建更智能的数字连接底座 [9] 数字化生存 - 网络安全形势严峻,AI驱动的攻防成为新常态,数据安全与身份认证面临挑战 [11] - AI对劳动力影响显著,人机协同成为常态,终身学习与技能更新至关重要 [11] 总结 - 2025年3月科技趋势以AI为核心,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从微观算法到宏观产业生态全面突破 [12] - 技术双刃剑效应凸显,需加强前瞻性治理与全球合作以应对安全、伦理和社会影响挑战 [12]
海外芯片行业,投资热潮高涨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4 11:46
行业投资概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共有75家公司获得超过20亿美元投资,涵盖量子计算、AI芯片、光子学等多个领域[1] - 六家公司获得单笔超1亿美元融资,其中三家为量子硬件公司(原子阱、超导、混合量子控制方向)[1] - AI芯片及数据中心光学通信技术公司合计融资超4亿美元[1] 细分领域融资亮点 量子计算 - Quantum Machines(以色列)获1.7亿美元C轮融资[2] - Alice & Bob(法国)获1.042亿美元B轮融资[2] - QUELS(美国)通过可转债融资2.3亿美元[2] AI硬件 - Krutrim(印度)获2.3亿美元风险债融资[2] - EnCharge AI(美国)获1亿美元B轮融资[2] - MemryX(美国)获4400万美元B轮融资[2] 光子学 - Celestial AI(美国)获2.5亿美元C+轮融资[2] - Lumotive(美国)获4500万美元B轮融资[2] - Hyperlume(加拿大)获12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3] 功率半导体 - Cambridge GaN Devices(英国)获3200万美元B轮融资[2] - Pakal Technologies(美国)获2500万美元B轮融资[2] - Power Diamond Systems(日本)获510万美元风险投资[3] 新兴技术方向 - 存内计算技术:六家初创公司专注设备端AI低功耗处理方案[1] - 新型存储结构:多家公司开发相干DSP和MEMS光子集成技术[1] - RISC-V处理器:Baya Systems(美国)获3600万美元B轮融资[2] 地域分布特征 - 美国主导融资活动,占头部案例60%以上(如Celestial AI、Quantum Machines等)[2][3] - 欧洲活跃度显著,法国、以色列、荷兰均有超1亿美元案例[2] - 亚洲新兴市场崛起,印度Krutrim获2.3亿美元融资[2] 融资阶段分析 - 成熟期公司单笔融资额更高(如Celestial AI的C+轮达2.5亿美元)[2] - 早期项目集中在传感器/无线领域,如QT Sense(荷兰)获630万美元风险投资[3] - 政府资助项目占比约8%,涉及德国Semron等公司[3]
聚焦前沿科技 共探未来发展——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03 09:08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达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68%,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2] -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产品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 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拥有20个大科学装置,5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人工智能大模型占全国30% [3]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 -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作为科技创新旗帜,将谋划新一轮先试先行改革 [3] - 北京设立千亿产业引导资金,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00亿元,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 [8] 人形机器人技术 - 人形机器人进入运动时代,终极目标是成为生产力助手,已在汽车生产线和销售终端应用 [4] - 降低数据成本是关键,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训练机器人,Galbot机器人实现视觉引领肢体控制的泛化操作能力 [4] - 具身大模型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视觉输入的端到端任务泛化,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解决数据缺乏问题 [4][5] 量子计算应用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叠加与纠缠特性,在密码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汽车领域有广泛应用 [5] - 当前面临量子比特稳定性差、纠错难度大等挑战,全球团队正探索新量子比特实现方式和纠错算法 [5]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 - 小米汽车应用"AI+新材料"成果,研发泰坦合金,减少SU7车身840处焊接点,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6] - 理想汽车自研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投入10亿元研发费用,每年降低几十亿元BOM成本,并开源以普惠全球车企 [7] 科技成果展示 - 小米汽车展示SU7和SU7 Ultra,呈现"人车家全生态"应用场景 [9] - 智能移动充电车、无人驾驶洗地车、胶轮导向捷运列车等产品展示公交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技术 [9] - 胶轮导向捷运列车采用新能源电池驱动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保持技术领先 [9] 产业生态与竞争力 - 北京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独角兽企业115家,形成优质创新生态系统 [8] - 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供机遇 [8]
量子计算,关键突破
半导体芯闻· 2025-04-02 18:50
量子计算光子路由器 - 哈佛大学科学家开发出突破性光子路由器 可将光信号连接到超导微波量子比特 解决量子系统间通信难题 [1] - 该设备利用光替代传统电线控制量子比特 实现更快、更具可扩展性的量子网络 芯片尺寸仅2毫米 [1][10] - 技术核心为微波光学量子换能器 首次实现仅用光控制超导量子比特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物理学》[5] 模块化量子网络架构 - 光子路由器通过现有光纤网络连接量子计算机 为微波量子系统创建光学接口 兼容全球电信基础设施 [3] - 设备利用铌酸锂材料特性连接微波与光学谐振器 消除发热电缆需求 支持量子信息光包传输 [10] - 超导量子比特需在极低温运行 光子接口可突破冷却系统限制 解决百万级量子比特扩展瓶颈 [9] 技术性能与优势 - 路由器实现微波与光子间能量转换 损耗低且带宽高 光信号可控制数英里外的量子比特 [5][7] - 2厘米芯片集成回形针结构光学装置 兼具量子态读取与信息转换功能 支持未来纠缠态分发 [10] - 超导量子比特平台因制造兼容性和计算稳定性 被视为量子计算主流方案之一 [7]
从DeepSeek崛起到下一个亿级销量市场,这份硬核报告说明白了
量子位· 2025-04-01 12:11
中国AI创新全景 - 2025年成为中国大模型"国产之光"爆发年,DeepSeek、Manus、宇树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引发全球关注 [2][3] - AI发展重心从"参数规模竞赛"转向"推理效能竞争",多模态和AI Agent推动算力需求差异化 [12][13][15] - 开源模型助力中国技术突围,DeepSeek通过开源FlashMLA等技术实现训练-推理全链条优化,推动全球AI平权化 [10][21][23] 算力基础设施新机遇 - 预训练阶段算力需求最高:xAI Grok-3使用20万张H100 GPU,训练成本近100亿美元 [16] - 后训练阶段成本降低:DeepSeek V3微调使用2048张H800 GPU,总成本558万美元 [19] - 推理阶段普及门槛低:2台H20服务器可运行671B模型(成本200万人民币),单张RTX 4090支持14B蒸馏模型 [20] - ASIC芯片因高性能、低功耗优势受青睐,Meta、OpenAI加速自研芯片布局 [24][25][26] 端侧AI爆发与硬件革命 - AI PC/手机率先成为Agent载体:2027年AI PC市占率预计达60%(2024年为19%) [31][32] - AI智能眼镜将成亿级市场:全球年销15亿副眼镜,带摄像头形态因交互优势或成主流,2030年后或替代传统眼镜 [33][34] - 国产异构算力加速高端化:玄铁C930处理器基于RISC-V架构实现15/GHz通用算力,适配AI需求 [28]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 - 2025年或为量产元年,硬件成本下降+政策红利推动规模化应用 [40][41] - 成本优势显著:2万美元售价下每小时使用成本仅0.83美元,北美市场空间达480-4960亿美元 [46][47] - 中国全产业链突围:100+家厂商覆盖核心部件-本体制造,目标2025年硬件成本降至15万元 [48][49][50] AI+生命科学突破 - AI制药年复合增长率31.2%,中国创新药进入黄金十年,license-out模式加速出海 [52][53][56] - AI医疗提升诊断效率:肺结节识别准确率>95%,手术机器人误差<0.1mm,跌倒识别准确率>90% [62] - 智慧养老生态构建:AI监护系统实现慢病管理依从性提升40%,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5% [61] 前沿科技未来预测 - 量子计算三步走:2030年前后基础算力优化市场规模或达万亿级 [68][69] - 商业航天2025关键点:火箭发射成本竞争力提升,手机直连卫星功能普及 [70][71] - 十大科技预测涵盖开源突围、Agent平权、量子跃迁等方向,中国或定义技术标准 [72][73][74] 中国科技差异化路径 - 完备供应链+政策市场协同+超大规模场景构成三大优势 [76][77][78] - 系统级创新模式:通过算法-框架-硬件协同降低技术门槛,加速应用扩散 [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