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从“4小时产业圈”到“厂中厂” 汽车供应链近地化浪潮汹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17:00
供应链近地化趋势 - 宁德时代与赛力斯合作采用"厂中厂"模式,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厂区内量产下线直接装配到整车上,首次实现本地化生产供应动力电池系统 [2] - 小米汽车将供应链圈定在京津冀"半小时经济圈",目前30%~40%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宁德时代北京亦庄基地建成后该比例可能达60%~70% [3] - 近地化率指标因能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及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优势,正被越来越多企业追捧 [2] 车企近地化率提升情况 - 岚图汽车供应链近地化率达41% [4] - 蔚来汽车计划在半径100公里范围内打造近地配套供应链,一级供应商比例从60%提高到95% [4] - 理想汽车预计2026年关键零部件近地化率达70%,实现从电机电控到整车组装的垂直闭环 [4] - 长城汽车落户荆门后吸引33家零部件企业落户,形成紧密配套 [6] 近地化带来的效益 -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打破"围墙"限制,曼德汽车零部件现货库存低至4小时,90%产品供应长城汽车 [7] - 近地化帮助降低仓储物流成本,零部件企业库存大幅降低,效率提升 [7] - 京津冀产业集群形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验证全链条产业生态 [10] 产业集群发展 - 长三角形成"4小时产业圈",新能源汽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大部分配套零部件供应 [2] - 荆门高新区汽车产业园厂区之间无围墙,零部件下线直接送至整车厂装备上车 [7] - 日照围绕魏牌生产基地形成配套,本地供应商转型升级适应整车生产要求 [9] - 京津冀三地联动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 [10] 新势力车企战略 - 造车新势力通过提升近地化率强化"链主"主导权,重构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 [8] - 小米汽车选择北京依托京津冀产业基础获得加速度,理想汽车选址北京看重人才和政策优势 [11] -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快速迭代要求供应商提前介入研发,近地化促进整零企业协同 [8]
强化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 吉利汽车正式私有化极氪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4:01
合并交易核心内容 - 吉利汽车将收购极氪已发行全部股份,实现完全控股,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与吉利汽车全面合并 [1] - 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从65.7%提升至100% [1] - 极氪股东可选择现金退出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每股极氪股份报价2.687美元或每股ADS 26.87美元,较非约束性报价函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8.9%,较30个交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25.6% [2] 战略目标与协同效应 - 合并旨在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覆盖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完成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 [1] - 合并将消除独立上市可能存在的资源分散、重复投入和潜在竞争,实现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网络及全球市场开拓等领域的深度协同 [3] - 吉利汽车已整合电池业务成立浙江吉曜通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神盾金砖电池"品牌,为极氪等品牌提供高效电池技术支持 [5] 业务整合与效率提升 - 合并是吉利控股《台州宣言》战略框架的核心落地动作,旨在通过资本层面深度整合破解多品牌运营中的资源分散问题 [1] - 此前吉利汽车旗下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与中国星存在技术研发重叠与供应链资源内耗,私有化后将实现全链条协同管理 [3]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总销量193.17万辆同比增长30%,新能源销量100.15万辆同比增长73%,新能源渗透率达52% [5] 全球化布局 - 吉利汽车海外出口覆盖80余个国家,终端网点超900个,埃及工厂已投产,印尼、越南工厂建设稳步推进 [6] - 极氪的技术优势与吉利海外制造网络结合将加速进入欧洲、东南亚等核心市场,与领克品牌形成区域协同 [6] - 极氪的加入将增强吉利汽车高端产品出海能力,降低贸易壁垒风险,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6] 技术整合与市场表现 - 吉利汽车"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将与极氪高端车型形成技术互补,推动智能化体验快速迭代 [5] - 合并后的协同效应已在市场表现中初见成效,新能源销量增速远超行业水平 [5] - 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将成为吉利汽车从传统车企向智能科技集团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6]
超百亿!吉利系,突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2:17
合并协议核心内容 -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将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以强化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2] - 收购方式为全现金或股份置换:现金对价171.99亿元(23.99亿美元),股份置换最多发行10.98亿股[3][8] -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申请纽交所退市[4][7] 交易财务细节 - 极氪2024年总资产326.71亿元,总负债428.24亿元,净资产-101.53亿元[13] - 极氪2023-2024年总收益从516.73亿元增至759.13亿元,净亏损从82.64亿元收窄至57.91亿元[13][14] - 吉利汽车当前市值1839亿港元(股价18.24港元/股)[15] 战略协同效应 - 合并后将在技术、供应链、制造、营销等领域产生协同,提升规模效应[10] - 实现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全动力覆盖及主流至豪华市场全布局[13] - 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电动车市场,专注智能电动汽车研发销售[13] 销量数据表现 - 2025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17万辆,其中吉利汽车占比72.95%(140.92万辆)[10] - 集团新能源车销量100.15万辆,吉利汽车贡献72.52万辆(含极氪9.07万辆)[10] - 吉利银河系列同比增速亮眼:单月销量90,222辆(+202%),累计548,408辆(+232%)[12] - 公司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11%至300万辆[12]
超百亿!吉利系,突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2:03
合并协议核心内容 -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将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以强化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1] - 交易对价可选择现金或置换股份方式:现金支付需171.99亿元(23.99亿美元),股份置换则最多发行10.98亿股[2][6][7] - 目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3]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合并是吉利控股集团"一个吉利"战略关键步骤,旨在提升技术、供应链、制造等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1][10] - 合并后公司将覆盖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全动力形式,实现主流至豪华市场的全方位布局[14]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0.15万辆,其中吉利汽车贡献72.52万辆(极氪占比9.07万辆)[1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极氪2024年总资产326.71亿元,净亏损57.91亿元(较2023年82.64亿元亏损收窄)[14][15]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140.92万辆(占集团72.95%),银河品牌同比增速达232%[11][13] - 公司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11%至300万辆,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173%[13] 市场表现 - 吉利汽车当前股价18.24港元/股,总市值1839亿港元[16] - 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电动车市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6.9%至759.13亿元[14][15]
观车 · 论势 || 打造健康新生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16:17
行业发展现状 -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红利与市场蓝海驱动下快速发展,大量资本跨界入局,新势力品牌涌现 [2] - 行业初期存在无序竞争现象,部分企业陷入"重营销、轻研发"怪圈,出现续驶里程注水、智能驾驶功能夸大宣传、安全测试草率等乱象 [2] - 行业用短短数年走完传统汽车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正处于从快速扩张向规范发展的转型阶段 [2] 行业技术进展 - 头部企业加大对固态电池、超快充技术的投入,宁德时代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3] - 智能驾驶领域车企转向技术可靠性,小鹏、蔚来等品牌通过仿真测试平台将实路测试里程从10万公里级提升至百万公里级 [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推动行业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领域达成共识 [3] 未来发展方向 - 企业需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3] - 行业层面可完善技术共享平台,通过联合攻关降低研发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3] - 政府需优化政策环境,在充电基础设施、二手车流通、电池回收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出台配套政策 [3]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发展",规范意识与系统性调整重塑产业生态 [3] - 创新驱动将替代无序竞争,质量优先将取代规模扩张,行业将摆脱野蛮生长模式 [4] -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规范发展轨道上迈向全球竞争新高度 [4]
未来职业的两极分化:科技与人工服务?
虎嗅· 2025-06-05 07:21
行业趋势 - 日本在家电和汽车行业衰退后,平价零售和食品饮料行业崛起 [2][3] - 中国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手机和AI等新兴产业崛起 [3] - 中国可能通过国内新浪潮产品和国外成熟产品寻找增长 [4] - 未来经济结构可能类似美国,依赖高科技和金融产业 [6] 职业发展 - 未来高收入人群可能集中在高科技和纯人工专业服务领域 [7] - 专业技能结合标准化SOP是赚钱关键,高科技加持更具优势 [8][9] - 顶级人才选择进入餐饮、零售、房产中介和出租车行业 [10][11] 成功原则 - 科技是核心生产力,资本和人力资源是重要驱动力 [5] - 成功依赖天时地利人和、胆识和团队管理能力 [5]
南汇新城:产业科技齐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正当时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3:55
经济规模与投资 - 2024年南汇新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23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0% [1] - 工业投资连续3年超400亿元 [1] - 2025年南汇新城发展行动方案包含26项重点工作和4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567亿元 [3] 产业集群发展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 [4] - 专精特新企业从26家增至62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至1596家 [4] - 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两个千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500亿产业集群 [4] - 民用航空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壮大 [4]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覆盖基础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5] - 拥有5家高能级实验室、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3家科创平台、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5] - 设立9家创新联合体和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5] - 提供超10万平方米低成本创业空间 [5] 特色产业园区 - 滴水湖AI创新港入驻270余家企业,覆盖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 [6] - 滴水湖金融湾吸引26家国内外再保险机构,累计登记保费超1200亿元 [6] - 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实施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动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6] 人才引进与培养 - 2024年人才引进落户4.3万人 [1] - 提供过渡性免费住宿和最高5000元/月实习补贴 [7] - 实施人才引进区域专项政策,支持重点单位人才直接落户 [7] - 计划2024年举办100场招聘活动,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万个 [12] 企业案例 - 临科智华获数百万元政策优惠补贴和3年免租办公楼 [7]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与龙头企业共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认证三大服务中心 [10] - 上海交通大学临港产业创新园建成多个精密加工和测试中心,服务航空航天等行业 [12] 商业与文旅发展 - 2024年推进4个商业综合体运营和6个重点项目建设 [15] - 超级次乐园项目打造3万平方米二次元文化聚集地 [15] - "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近103万人次 [14] - 计划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 [14]
一周概念股: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保持定力,面板行业进入平稳运行态势
巨潮资讯· 2025-05-10 17:11
国产晶圆代工行业 - 中芯国际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达2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毛利率环比持平,经营利润3.9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66.6%,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9.6% [3] - 中芯国际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3] - 中芯国际看到工业与汽车领域触底反弹信号,产业链本地化转换走强,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关税政策对行业影响小于1% [3] -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毛利率9.2%,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4] - 华虹预计二季度销售收入5.5亿至5.7亿美元,毛利率7%至9%,面临客户需求、采购成本、产业链格局不确定性 [5] 面板行业 - 5月面板大厂加大控产力度下调稼动率,预计价格进入平稳运行状态,国内企业已做好应对市场变化准备 [2][6] - 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2025年1月起全面上涨至3月,二季度采购需求预计降温,价格保持稳定,LCD IT面板价格温和上涨 [7] - 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回升,2025年一季度保持在80%以上,二季度将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 [7] - 京东方对收购彩虹股份8.6代线股权持开放态度,TCL科技完成收购LGD广州工厂,中国三大厂商液晶面板全球市占率将达66% [7] 汽车行业 - 吉利汽车计划全资收购极氪智能科技,目前持股65.7%,合并后各品牌保持独立定位与差异化发展 [8] - 合并旨在聚焦汽车主业,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竞争力 [8] - 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全球主流品牌 [8]
聚焦前沿科技 共探未来发展——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03 09:08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达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68%,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2] -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产品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 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拥有20个大科学装置,5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人工智能大模型占全国30% [3]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 -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作为科技创新旗帜,将谋划新一轮先试先行改革 [3] - 北京设立千亿产业引导资金,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00亿元,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 [8] 人形机器人技术 - 人形机器人进入运动时代,终极目标是成为生产力助手,已在汽车生产线和销售终端应用 [4] - 降低数据成本是关键,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训练机器人,Galbot机器人实现视觉引领肢体控制的泛化操作能力 [4] - 具身大模型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视觉输入的端到端任务泛化,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解决数据缺乏问题 [4][5] 量子计算应用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叠加与纠缠特性,在密码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汽车领域有广泛应用 [5] - 当前面临量子比特稳定性差、纠错难度大等挑战,全球团队正探索新量子比特实现方式和纠错算法 [5]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 - 小米汽车应用"AI+新材料"成果,研发泰坦合金,减少SU7车身840处焊接点,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6] - 理想汽车自研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投入10亿元研发费用,每年降低几十亿元BOM成本,并开源以普惠全球车企 [7] 科技成果展示 - 小米汽车展示SU7和SU7 Ultra,呈现"人车家全生态"应用场景 [9] - 智能移动充电车、无人驾驶洗地车、胶轮导向捷运列车等产品展示公交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技术 [9] - 胶轮导向捷运列车采用新能源电池驱动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保持技术领先 [9] 产业生态与竞争力 - 北京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独角兽企业115家,形成优质创新生态系统 [8] - 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供机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