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打造健康新生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7 16:17
行业发展现状 -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红利与市场蓝海驱动下快速发展,大量资本跨界入局,新势力品牌涌现 [2] - 行业初期存在无序竞争现象,部分企业陷入"重营销、轻研发"怪圈,出现续驶里程注水、智能驾驶功能夸大宣传、安全测试草率等乱象 [2] - 行业用短短数年走完传统汽车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正处于从快速扩张向规范发展的转型阶段 [2] 行业技术进展 - 头部企业加大对固态电池、超快充技术的投入,宁德时代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 [3] - 智能驾驶领域车企转向技术可靠性,小鹏、蔚来等品牌通过仿真测试平台将实路测试里程从10万公里级提升至百万公里级 [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技术规范》等团体标准,推动行业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领域达成共识 [3] 未来发展方向 - 企业需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在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3] - 行业层面可完善技术共享平台,通过联合攻关降低研发成本,避免资源浪费 [3] - 政府需优化政策环境,在充电基础设施、二手车流通、电池回收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出台配套政策 [3]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各自为战"走向"协同发展",规范意识与系统性调整重塑产业生态 [3] - 创新驱动将替代无序竞争,质量优先将取代规模扩张,行业将摆脱野蛮生长模式 [4] - 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规范发展轨道上迈向全球竞争新高度 [4]
未来职业的两极分化:科技与人工服务?
虎嗅· 2025-06-05 07:2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朱说,作者:吕建伟,原文标题:《以后孩子们能干啥》,题图来自:视觉中 国 先老生常谈: 这个问题:大工业时代也是热议过、计算机时代也是热议过。但事实是:总有老职业衰退,总有新职业 出现,人们总能被动地勉强地适应新时代活了下来有口饭吃。 当然,我有几个原则,我个人感觉一直有效: 当然,我过去还说过成功三条: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用钱挣钱; 3、用人挣钱。 1、天时地利人; 2、胆大心细脸皮厚; 3、识人用人拧合人。 三 感觉中国以后和美国经济结构挺像: 美国北部东北部也是旧工业铁锈地带; 美国中部都是大农村不死不活跟着走; 二 日本xx的20年,7-11零售平价、优衣库平价、无印良品平价、大创平价(类似莎莎+名创优品)、萨莉 亚平价崛起。另外,还有乳品调味品饮料啤酒品类崛起。 日本当年自豪的家电、汽车衰落下去了。日本也没赶上计算机-互联网-手机这些新兴产业时代。中国在 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崛起,中国也赶上了互联网-手机-AI这些新兴产业。 中国道路可能是:在国内用新浪潮产品找价值增量(比如华为做智能汽车)、在国外用成熟老产品找市 场增量。 一 专业技能+专业标准化SOP就是赚钱法宝, ...
南汇新城:产业科技齐飞,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正当时
国际金融报· 2025-05-12 13:55
经济规模与投资 - 2024年南汇新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23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0% [1] - 工业投资连续3年超400亿元 [1] - 2025年南汇新城发展行动方案包含26项重点工作和4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567亿元 [3] 产业集群发展 - 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 [4] - 专精特新企业从26家增至62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至1596家 [4] - 形成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两个千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500亿产业集群 [4] - 民用航空和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壮大 [4]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覆盖基础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 [5] - 拥有5家高能级实验室、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3家科创平台、6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 [5] - 设立9家创新联合体和1家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 [5] - 提供超10万平方米低成本创业空间 [5] 特色产业园区 - 滴水湖AI创新港入驻270余家企业,覆盖智能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 [6] - 滴水湖金融湾吸引26家国内外再保险机构,累计登记保费超1200亿元 [6] - 国际数据经济产业园实施跨境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动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6] 人才引进与培养 - 2024年人才引进落户4.3万人 [1] - 提供过渡性免费住宿和最高5000元/月实习补贴 [7] - 实施人才引进区域专项政策,支持重点单位人才直接落户 [7] - 计划2024年举办100场招聘活动,新增就业岗位不少于3万个 [12] 企业案例 - 临科智华获数百万元政策优惠补贴和3年免租办公楼 [7]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与龙头企业共建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认证三大服务中心 [10] - 上海交通大学临港产业创新园建成多个精密加工和测试中心,服务航空航天等行业 [12] 商业与文旅发展 - 2024年推进4个商业综合体运营和6个重点项目建设 [15] - 超级次乐园项目打造3万平方米二次元文化聚集地 [15] - "五一"小长假接待游客近103万人次 [14] - 计划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 [14]
一周概念股:国产晶圆代工双雄保持定力,面板行业进入平稳运行态势
巨潮资讯· 2025-05-10 17:11
国产晶圆代工行业 - 中芯国际2025年一季度销售收入达2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毛利率环比持平,经营利润3.95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66.6%,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9.6% [3] - 中芯国际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到6%,毛利率指引为18%到20%,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3] - 中芯国际看到工业与汽车领域触底反弹信号,产业链本地化转换走强,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关税政策对行业影响小于1% [3] -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销售收入5.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毛利率9.2%,同比上升2.8个百分点 [4] - 华虹预计二季度销售收入5.5亿至5.7亿美元,毛利率7%至9%,面临客户需求、采购成本、产业链格局不确定性 [5] 面板行业 - 5月面板大厂加大控产力度下调稼动率,预计价格进入平稳运行状态,国内企业已做好应对市场变化准备 [2][6] - LCD TV主流尺寸面板价格2025年1月起全面上涨至3月,二季度采购需求预计降温,价格保持稳定,LCD IT面板价格温和上涨 [7] - LCD行业平均稼动率自2024年11月回升,2025年一季度保持在80%以上,二季度将灵活调整产线稼动率 [7] - 京东方对收购彩虹股份8.6代线股权持开放态度,TCL科技完成收购LGD广州工厂,中国三大厂商液晶面板全球市占率将达66% [7] 汽车行业 - 吉利汽车计划全资收购极氪智能科技,目前持股65.7%,合并后各品牌保持独立定位与差异化发展 [8] - 合并旨在聚焦汽车主业,整合资源减少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竞争力 [8] - 极氪定位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全球主流品牌 [8]
聚焦前沿科技 共探未来发展——记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03 09:08
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2024年研发经费支出达3.6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68%,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2] -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产品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 - 北京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拥有20个大科学装置,5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人工智能大模型占全国30% [3]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 - 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作为科技创新旗帜,将谋划新一轮先试先行改革 [3] - 北京设立千亿产业引导资金,技术合同成交额超9000亿元,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医药健康) [8] 人形机器人技术 - 人形机器人进入运动时代,终极目标是成为生产力助手,已在汽车生产线和销售终端应用 [4] - 降低数据成本是关键,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训练机器人,Galbot机器人实现视觉引领肢体控制的泛化操作能力 [4] - 具身大模型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视觉输入的端到端任务泛化,银河通用通过合成数据解决数据缺乏问题 [4][5] 量子计算应用 -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叠加与纠缠特性,在密码学、材料科学、药物研发、汽车领域有广泛应用 [5] - 当前面临量子比特稳定性差、纠错难度大等挑战,全球团队正探索新量子比特实现方式和纠错算法 [5] 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 - 小米汽车应用"AI+新材料"成果,研发泰坦合金,减少SU7车身840处焊接点,提升结构稳定性和续航能力 [6] - 理想汽车自研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投入10亿元研发费用,每年降低几十亿元BOM成本,并开源以普惠全球车企 [7] 科技成果展示 - 小米汽车展示SU7和SU7 Ultra,呈现"人车家全生态"应用场景 [9] - 智能移动充电车、无人驾驶洗地车、胶轮导向捷运列车等产品展示公交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技术 [9] - 胶轮导向捷运列车采用新能源电池驱动和高级别自动驾驶,降低系统成本的同时保持技术领先 [9] 产业生态与竞争力 - 北京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独角兽企业115家,形成优质创新生态系统 [8] - 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提供机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