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90后北大博导造机器人 美团、宁德时代抢着投
经济观察报· 2025-09-15 21:42
如果说王兴兴擅长让机器人动起来,那王鹤关心的,是它们能 不能真的去上班、去干活。 作者:周悦 封图:图虫创意 在中国机器人行业,有两位"90后"的名字,频繁出现在一线。 一位是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他的机器人登上春晚跳秧歌"一夜成名",这背后是长达九年的技术打磨;另一位是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银河通用创始 人、智源学者王鹤,在公众视野中,他更安静,也更有耐心,一步步用行动把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带进了现实场景。 如果说王兴兴擅长让机器人动起来,那王鹤关心的,是它们能不能真的去上班、去干活。 在更高规格的国际舞台上,王鹤和银河通用也越来越多地被看见。今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访华,王鹤是其座上宾;银河通用自研的机器人 Galbot,也频繁亮相于英伟达GTC、CES等国际展会,是离黄仁勋最近的中国机器人之一。 2023年5月成立至今,银河通用完成了两轮大额融资。6月,银河通用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溥泉资本领投的11亿元融资,创下国内具身智能赛道最 大单笔融资纪录。此前,银河通用完成7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美团等机构投资。 在这个充满争议和分歧的行业,从业者之间常常各说各话、互不买账甚至互相攻击,但提到王兴兴和王鹤,业内的 ...
拓斯达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完成多轮验证
北京商报· 2025-09-14 20:37
公司战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施聚焦产品收缩项目战略 产品类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66% [1] - 产品类业务毛利率达38.83% 同比实现小幅提升 [1] - 工业机器人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55% [1] 人形机器人产品进展 - 首款人形机器人小拓由公司与智谱联合开发 内置具身大模型 [1] - 产品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可实时检测注塑件良率并自主装盘 [1] - 实现从检测到操作全流程自动化 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的可行性 [1] - 体现了公司技术制造产品场景闭环能力 [1]
银河通用张直政:具身大模型的发展需要上万亿条数据
第一财经· 2025-09-11 15:33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9月11日,在外滩大会上,银河通用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张直政表示,具身大模型的发展可能需要上万亿 条数据。这些数据如果全部真实采集,数量不够而且也不可持续。这使得合成数据成为不可避免的选 择。 ...
抢跑IPO、猛投上下游 谁能赢下人形机器人的资本游戏?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27
人形机器人企业IPO进程加速 - 宇树科技已完成股改并开启上市辅导 预计2024年10-12月进行IPO 从股改到预期递表仅用不到四个月时间 [1][2] - 除宇树外 至少还有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筹备IPO 其中大部分瞄准港交所 [1][2] - 乐聚机器人近期更名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虽称因业务需要股改 但被视为IPO准备动作 [2] 二级市场对机器人行业表现热烈 - 人形机器人指数(8841699.WI)年初至今上涨55.90% [3] - 宇树供应商长盛轴承(300718.SZ)股价上涨逾195% 奥比中光(688322.SH)250日涨超240% [3] - 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30% 市值突破1000亿元 今年8月底市值一度破6000亿元 [3] 一级市场投资布局与生态构建 - 智元机器人联合高瓴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基金 规模达数亿元 过去一年已投资15个早期项目 [4][5] - 被投企业可获得供应链协同效应 如开放供应商体系获得更低价格 以及客户资源对接 [5][6] - 部分被投企业会向智元下达采购订单 例如直接采用其机器人底盘产品 [6] IPO驱动的资本战略意义 - 抢先上市可获得更多资金 用于补足技术短板如具身大模型领域 并通过股权激励吸引人才 [2][3] - 美团龙珠对宇树科技的投资策略为"有机会就赶紧上" 反映资本方迫切退出需求 [2] - 上市输血使企业能拿更多钱做更多事 寒武纪案例证明上市对硬科技企业的助推作用 [3] 行业投资扩张存在的潜在挑战 - 初创科技企业做投资可能分散主创团队精力 产业周期与投资周期错位带来投资回报风险 [5] - 资本扩张无法直接填补技术空白 需聚焦通过投资获取商业化订单和资源协同 [5][6] - 企业投资被形容为"冒险的棋" 走得好可撬动资源 走偏则可能分散主业 [6]
抢跑IPO、猛投上下游,谁能赢下人形机器人的资本游戏?
第一财经· 2025-09-10 21:17
人形机器人企业IPO进程 - 宇树科技已完成股改并开启上市辅导 预计2025年10-12月进行IPO 从股改到预期递表用时不足四个月 [2] - 除宇树外 至少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正在筹备IPO 多数瞄准港交所 [2] - 乐聚机器人更名为乐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股改 [2] 二级市场表现与资本驱动 - 人形机器人指数(8841699.WI)年初至今上涨55.90% [3] - 宇树供应商长盛轴承(300718.SZ)股价上涨逾195% 奥比中光(688322.SH)250日涨超240% [3] - 寒武纪上市首日股价大涨230% 市值突破1000亿元 2025年8月底市值破6000亿元 [3] - 先上市企业可获得更多资金 用于技术短板补足和人才吸引 [2][3] 一级市场投资布局 - 智元机器人与高瓴联合成立具身智能产业基金 规模达数亿元 [4] - 智元过去一年投资15个早期项目 涵盖机器人本体 零部件及部署企业 [4] - 智谱AI推出规模15亿元"Z基金" 投资算力 算法及下游应用 [8] 生态协同与商业化 - 智元向被投企业开放供应商体系 帮助获得更低采购价格 [8] - 被投企业可获得智元客户资源对接 例如仿生机器人业务方向 [8] - 被投企业向智元下达采购订单 如机器人底盘产品 [12] 行业战略考量 - 企业通过投资试图建立生态护城河 但可能分散主业聚焦 [4][12] - 投资周期与产业周期可能产生错位 存在投资回报风险 [4] - 资本扩张无法直接填补技术空白 订单落地和产能实现才是关键 [1][8]
动捕设备能成为具身大模型的下一场蓝海吗?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21 18:11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历程 - 具身智能概念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图灵论文[1] - 1980-1990年代进入早期探索与理论发展阶段[1] - 2000年代初形成跨学科融合与技术突破[1] - 2010年代中期深度学习技术注入新动力[1] - 2020年以来逐步走向产业应用[1] 大模型技术演进 - 大模型发展始于20世纪AI研究初期[2] - 2017年谷歌Transformer引入自注意力机制[2] - 2022年底ChatGPT推动NLP领域发展[2] - 2023年3月GPT-4实现多模态转变[2] 具身大模型发展路径 - 由非具身大模型发展而来[4] - 谷歌RT系列为代表:2022年RT-1结合视觉/语言/动作[4] - 2023年RT-2提升多模态融合能力[4] - 特斯拉FSD v12采用端到端架构[4] - 2024年RFM-1推动向通用化发展[4] 核心技术架构 - Transformer模型解决RNN梯度消失问题[5] - 采用自注意力机制和位置编码层[5] - GPT基于Transformer预训练范式[7] - 强化学习通过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9] - 多模态融合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层次[9] 模型架构对比 - 分层模型将任务分解为规划/决策/控制三层[9] - Figure AI部署三层架构:OpenAI model/Neural Network Policies/Whole Body Controller[11] - 端到端模型直接映射输入输出[12] - RT-2使用VLM生成动作token序列[12] - 端到端模型泛化能力强但可解释性差[14] - 分层模型模块化好但系统复杂[14] 数据资源体系 - 具身机器人数据集仅2.4M(Coatue数据)[15] - 2024年多家机构发布高质量数据集[15] - 数据采集呈金字塔结构:底层仿真/中层动捕/顶层遥操[17] - 遥操数据量最少但准确性最高[17] - 动捕技术实现实时动作捕捉[19] - 仿真数据降低成本但存在差异[19] 训练场建设进展 - 特斯拉Optimus/谷歌RT-X建设训练场[20] - 斯坦福与DeepMind推出ALOHA2框架[20] - 2025年1月上海启用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22] - 首期部署超100台异构人形机器人[22] - 计划2025年收集1000万条实体数据[22] 动作捕捉技术 - 系统由硬件(传感器/捕捉设备)和软件构成[23] - 分机械式/声学式/电磁式/惯性传感器式/光学式五类[25] - 基于真实本体的数据采集成本最高[27] - 基于虚拟本体的数据存在环境互通性问题[27] - 数据连续性比精度更重要[27] 产业链重点企业 - 度量科技:光学三维动作捕捉系统精度达0.01mm/0.1°[28] - 凌云光:FZMotion系统具备实时跟踪测量功能[29] - 奥飞娱乐:投资诺亦腾开发MEMS惯性传感器[30] - 利亚德:OptiTrack技术应用于影视游戏领域[31] - 洲明科技:非穿戴式系统实现毫秒级延迟反馈[32] - 芯动联科:MEMS惯性传感器拓展至机器人领域[33]
股价一个多月涨10倍!
经济网· 2025-08-15 11:13
行业增长态势 -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研发制造和销售出货环节均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1] - 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融资活动活跃 年初至今发生96次投融资事件 总额达265.49亿元 [1] - 一级市场融资规模显著 银河通用获得11亿元B轮融资 为今年具身大模型机器人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9] 资本市场表现 - 近两个月人形机器人板块涨幅超20% [3] - 部分个股表现突出 长盛轴承涨幅约670% 骏创科技涨幅约416% 上纬新材股价七月以来飙升10倍多 [3] - 优必选港股股价今年涨幅超60% 机器人ETF(562500)六月初至今涨幅近13% 规模超百亿 [3][5] 政策与技术驱动因素 - 板块上涨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及企业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创新 [7] - 各地发布机器人产业支持政策 提供产业补贴和消费补贴 [7] - 人形机器人融合人工智能、机械工程和电子技术等多领域顶尖技术 [11] 产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服务、家庭等多元场景需求逐步激活 产业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11] - 相关产业链将受益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业绩基本面支撑估值上行逻辑 [11] - 宇树科技启动上市进程 配合市场需求增长和资本涌入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9]
两大龙头大涨!产业链能否掀起炒作狂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18:43
市场表现 - 寒武纪股价实现20cm涨停创历史新高 自2022年4月低点最高上涨17倍 [1] - 工业富联大涨9.24%创历史新高 总市值达7886亿元 [1] - A股主要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涨0.50%接近去年10月高点 深证成指涨0.53% 创业板指涨1.24% [3] - 沪深两市成交额18815亿元 较昨日放量545亿元 融资余额超2万亿元 接近2015年历史峰值 [4] 算力需求 - 北美科技厂商加速部署与主权AI双轮驱动训练算力需求 [2] - 中东与欧洲主权AI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算力资源战略地位 [2] - AI算力产业趋势明确 相关企业业绩超预期 细分领域轮动 [2] - 北美科技厂商财报验证算力业绩确定性 消除AI泡沫担忧 [2] 人工智能产业链 - 液冷服务器板块处于0到1阶段 具GB300九月大规模交货预期 [8] - PCB技术持续迭代 向高密度高带宽演进 涉及结构融合/功能升级/材料突破 [9] - CPO/PCB核心个股企稳或创新高 胜宏科技/新易盛/工业富联创历史新高 中际旭创创收盘新高 [8] - 特朗普考虑允许英伟达对华出售先进AI芯片降级版 华为发布UCM推理技术 DeepSeek-R2发布预期强化产业链 [9] 人形机器人 - 板块突破今年二三月份高点 PEEK材料连续大涨 现震荡蓄势 [9] - 英伟达推出Cosmos Reason模型 宇树科技参赛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9] - 机器人大模型训练范式向"数据堆料到结构优化"迭代 具身大模型在模态扩展/推理机制/数据构成持续演进 [10] 新能源汽车 - 7月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98.6万辆 同比增12.0% 环比降11.3% [11] - 1-7月累计销量645.5万辆 同比增29.5% 小鹏/吉利/零跑零售销量同比翻番 [11] - 车企承诺供应商支付账期压缩至60天 三家企业已实现 [11] - 汽车零部件公司因涉自动驾驶/机器人行业迎来新增长点 [11] 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贴息上限 [13] - 锂业分会倡议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 锂矿板块出现回落分化 [13]
直击WRC | 双手拣货充当服务员!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秀身手
新浪财经· 2025-08-11 17:44
公司动态 - 银河通用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抓取物品的服务能力 [1] - 该机器人已被应用于智能零售服务场景 [1] - 机器人依托端到端具身大模型实现无需遥控和场景数据预采集的精准商品识别与取送 [1] - 机器人能稳定高效作业无论包装形态如何变化 [1] - 多台机器人能协同完成咖啡制作与配送 [1] 技术突破 - 具身大模型机器人实现端到端技术突破 [1] - 技术实现无需遥控操作和场景数据预采集 [1] - 机器人具备精准商品识别与取送能力 [1]
机器人商业化破局:工业与商业场景的冰火淬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19:32
行业趋势与商业化路径 - 具身机器人产业正经历从实验室炫技到商业深耕的过渡期,企业需在精度与情感、自研与开放、技术理想与商业现实间找到平衡点才能穿越周期 [1] - 业内普遍认为具身机器人将"先工业,再商业,最后进家庭",工业场景重复性强、可控利于初创公司收集数据迭代模型,商业和家庭场景更泛化且安全标准严苛 [2] - 工业后期将面临巨头入局对整个赛道挤压,对公司与主机厂之间的协同性和规模性提出更高要求 [3] - 机器人商业模式将从卖硬件过渡到卖协作、卖服务,未来估值锚点是机器人提供的协作价值和服务价值 [10] 公司战略与场景选择 - 智平方优先切入工业领域,自研端到端VLA具身大模型AlphaBrain,推出具身机器人AlphaBot系列,已进入东风柳汽工厂执行分拣、上下料等任务,成功率从90%提升至99% [2] - 数字华夏主攻商业应用,定位为"AI人形交互机器人",设计具身仿人机器人"夏澜"搭载自研情感大模型,实现能哭会笑、眨眼睛等情绪价值,并自建具身智能创新应用中心优化交互技术 [3] - 智平方从车间走向公共服务场所,数字华夏借双形态"星行侠"机器人应对更多元化商业场景 [10] 技术路线与供应链布局 - 智平方注重具身大模型全栈自研,复用成熟车规件降低成本,计划自建产线并针对高度共性零部件考虑自研 [6] - 数字华夏提供开箱即用的智能化Agent解决方案,搭建PaaS和RaaS平台引入第三方开发者构建生态 [6] - 工业场景重闭环控制采用直营店模式构建技术壁垒,商业场景重开放效率采用加盟店模式带动协同扩张 [7] 资本市场与投资逻辑 - 天使轮阶段团队背景和技术特质是关键指标,A/B轮阶段场景交付能力与技术泛化能力成为重要指标 [9] - 美国资本市场更关注AI软件,纯软的Agent公司可达35倍PS估值,中国市场更看重具身机器人的落地场景 [9] - C端市场想象力大更易获取高估值,但需在打磨产品过程中构建壁垒才能形成无可取代的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