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
icon
搜索文档
生财有道丨粉嫩可爱的龙头,你肯定没见过!80后匠人让顺德容桂龙舟破圈
搜狐财经· 2025-06-03 15:31
龙舟制作行业 - 容桂龙舟以坤甸木为材料制作 沉在河泥中保存才能经久耐用 [3] - 龙舟装饰件制作行业存在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80后匠人杨敬和在配色上进行大胆创新 [4][7][8] - 老一辈工匠如69岁的梁海英继承父亲手艺 工作室制作能自己"动"的龙舟模型 [10][11][13] 龙舟文化特色 - 顺德容桂龙舟以"比比谁更美"为特点 端午节期间色彩缤纷的龙舟挤满河道 [4] - 杨敬和创作了以"龙母、地母、天后"三位女性角色为基础的紫色与粉色搭配龙头龙尾作品 [7] - 104岁明伯与69岁海叔父子制作的龙舟模型 90%以上人物装饰部件能活动 [16] 行业发展特点 - 行业呈现坚守传统与勇于创新并存的特点 年轻匠人引入西方艺术流派风格 [8][11] - 龙舟制作融合机械加工技术 使模型部件实现可动功能 [13][16] - 行业整体展现不拘一格的特色 推动端午节庆活动精彩纷呈 [15]
江西航空空地联动开展端午主题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03 13:23
公司活动 - 江西航空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会客厅及RY8903郑州—哈尔滨航班上同步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并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1] - 地面服务人员准备了"DIY拓印蒲扇"和"品粽茶"等趣味体验活动,旅客积极参与制作手工拓印扇并品尝粽茶 [1] - 航班上开展端午节传统文化知识竞答活动,涵盖屈原投江、龙舟竞渡、艾草菖蒲等主题,答对旅客获赠精美礼品 [4] 特色服务 - 乘务组为机上每位旅客准备了寓意吉祥的端午彩绳,承载驱邪祈福的美好期许 [6] - 活动尾声向旅客奉上特制养生菊花饮,帮助缓解航程疲劳并带来清凉宁静 [6] 活动效果 - 通过空地联动的端午主题活动,公司为旅客带来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并传播传统文化 [7] - 未来计划开展更多有意义、有温度的活动,展现服务的真诚与用心 [7]
让旅客在跨国列车上感受温馨节日氛围
西安日报· 2025-06-03 11:06
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端午节活动 - 专列在西安-阿拉木图段举办端午节特别活动,通过包粽子、文艺演出等方式传递节日氛围 [5][6] - 文艺节目包括苏州评弹、茶艺表演、秦腔等,其中国家一级演员惠敏莉用秦腔演绎《静夜思》和《王昭君》选段 [6] - 秦腔名家惠敏莉表示将在哈萨克斯坦与当地友人分享中华戏曲文化 [6] 非遗文化传播 - 秦腔戏剧脸谱非遗传承人陈耀武携带绣有秦腔脸谱的香包参与交流活动,改造后的脸谱增添俏皮感 [6] - 陈耀武介绍陕西关中地区端午节习俗,如门头插艾、送节礼、戴五彩手绳等 [7] - 陈耀武提及秦腔《白蛇传》经典段落及鄠邑地区端午节特有的"钟馗战五毒"节目 [7]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 专列行程中旅客在哈密站休整时进行文艺表演,包括《最炫民族风》舞蹈和八段锦锻炼 [9] - 专列被视为续写丝路友谊、传递中哈友好的载体,体现文明交流互鉴的魅力 [9] - 记者对比2017年大巴车与此次火车行程的异同,突出火车旅行的移形换影之感 [8][9]
泉州漆线雕万象 AR数字焕千秋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首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携15件漆线雕作品亮相 [1] - 由国家级高级技师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非遗传承人黄培聪带队参展 [2] - 参展作品包括《憧憬》《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等代表作 [3] 核心工艺技术 - 漆线雕以精细漆线为材料 采用"盘 结 绕 堆"等传统技法 实现"以线代画"的艺术效果 [2] - 独创蓝紫色漆线配方 突破传统金线范式 精准还原青花瓷神韵 [6] - 将漆线雕与陶瓷 玉石 木雕等材质跨界融合 拓展工艺表现维度 [6] 代表作品分析 - 《憧憬》以"中国白"瓷雕为基底 采用蓝紫色漆线演绎青花瓷韵味 塑造凝望少女形象 [5] - 《盛世唐朝 百年好合》选用中国红瓷为载体 融合金箔技艺与漆线缠绕技法 展现盛唐气象 [5] - 作品多次获全国展赛金奖 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等机构收藏 [2] 行业发展策略 - 计划开发AR漆线雕体验程序 实现纹样动态演绎 增强观赏互动性 [7] - 持续开展材料创新 将新型复合材料与传统技艺相结合 [7] - 未来将开发"海上丝路"系列作品 以闽商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 [7] 非遗传承举措 - 开展"传统手工艺技艺进课堂"公开课 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6] - 秉持三大创作理念:坚守文化根脉 传承匠人精神 追求守正创新 [6] - 漆线雕发源于福建泉州 有1400多年历史 是中国漆艺文化瑰宝 [6]
磁州窑火融今技 瓷枕健康应时需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4
磁州窑文化传承与创新 - 磁州窑是世界最大的民窑体系,中国艺术陶瓷的起源,肇始于8000年前的磁山文化,鼎盛于宋金元明时期,至今窑火不断 [3] - 磁州窑以白地黑绘技法开创文人水墨瓷画先河,诗书画印与陶瓷的完美融合将中国陶瓷画艺术推向了巅峰,白地黑绘、红绿彩是中国彩绘瓷之鼻祖,对后世青花瓷、五彩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3] - 磁州窑的装饰技法蔚为大观,为世界陶瓷装饰技法之冠,涵盖文学、民俗等领域,被美、英、法、德、日等国的30余家世界顶级博物馆珍藏 [3] 公司产品与技术创新 - 大家陶艺有限责任公司携梅瓶、瓷枕、茶具等百余件经典与创新之作首度亮相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以沉浸式宋韵展台展示磁州窑"守古韵、开新篇"的工美故事 [2] - 磁州窑紫金茶道系列坚守传统工艺内核——全手工拉坯而成,融入创新设计——以太行山优质瓷土与西藏观音山之土入泥,釉质丰厚温润,精华内敛 [4]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际衡将古法汉方与氛香疗法融入瓷枕,研发出凹形双峰结构瓷枕,结合人体工程力学防落枕设计,枕内暗藏药仓,可置入云南白药特制四季养生药包 [4] 行业发展趋势与品牌建设 - 本届博览会以"工美中华,向品而兴"为主题,强调工艺美术产品需具备艺术品质与文化内涵,并通过品牌化建设提升行业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5] - 磁州窑聚焦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传统工艺保护与非遗传承人培养,结合现代技术提升产品工艺与设计水平,打造研学、旅游、电商运营一体化,推动磁州窑文化与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5] - 展出的磁州窑作品《祥龙纹瓶》深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原件收藏于日本神户白鹤美术馆,将龙的威严与灵动巧妙融入瓶身设计,瓶肩与瓶底以菊花瓣纹覆盖支撑,夔龙目圆齿尖、须发飘逸 [5]
让传统节日释放消费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1:03
传统节日消费创新 - 端午节消费空间被低估 传统观念局限于吃粽子、划龙舟等活动 但实际存在大量待开发细分市场[1] - 艾草制品形成特色产业 贵州省务川县开发出艾条、艾茶、艾浴包、艾草精油等40余种产品[1] - 手工艺品市场活跃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工坊制作端午香囊等手工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1] 文旅融合消费场景 - 龙舟赛事带动多元消费 广州组织超20场龙舟民俗活动 推出"观赛+旅游+购物+美食"定制产品[1] - "节日+非遗+民俗+演艺"模式兴起 多地通过创新形式激发非遗产品消费活力[1] - 亲子游需求旺盛 端午节恰逢儿童节 亲子游和家庭游成为出行主力军[2] 旅游及娱乐消费 - 周边游热度飙升 马蜂窝数据显示各地"周边游"热度平均涨幅超过50%[2] - 影院票房表现亮眼 2025年端午档新片预售总票房(含点映)突破1000万元[2] - 传统食品消费增长 粽子、咸鸭蛋等节日美食及餐饮、礼品市场迎来消费热潮[2] 消费模式创新 - 打破传统思维限制 通过创新形式开发端午节消费市场潜力[1][2] - 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将传统节日与旅游、购物、美食等元素相结合[1][2] - 特色主题产品受追捧 本地民俗游等特色产品预订热度高涨[2]
首届西溪与水浒少儿绘画大赛启动征集
杭州日报· 2025-06-03 10:56
文化IP开发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与杭州日报联合举办首届"童眼观西溪 丹心绘水浒"少儿绘画大赛 旨在通过艺术创作搭建西溪湿地与水浒文化的桥梁 [1] - 活动结合AR技术 漫画艺术 生态实景等元素 构建"科技+艺术+生态"立体叙事网络 加速打造西溪水浒文化品牌IP [2] - 大赛优秀作品将进行线下展览 登陆地铁站LED大屏 并参与官方文创产品开发 推动文化IP商业化落地 [2] 文旅融合 - 活动作为西溪湿地开园20周年重点项目 深挖水浒文化IP价值 驱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2] - 通过"西溪水浒游"精品路线串联水浒文化展示馆 蔡志忠美术馆等场景 形成文旅消费新场景 [2] - 西湖区将水浒文化挖掘纳入文创高地建设 通过绘画大赛等载体激活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3] 艺术教育 - 大赛设置"水浒印画·指绘西溪"创新环节 由美术老师指导少儿将湿地肌理转化为艺术语言 [1] - 特邀漫画家蔡志忠担任首席评委 提供亲笔签名漫画及绘画课堂 强化艺术传承 [2] - 活动被定位为实践课和美育课 鼓励少儿用多样化创作形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 历史溯源 - 专家考证《水浒传》中梁山水泊原型为西溪水域景观 活动聚焦两者文化链接 [1] - 通过实地讲解引导少儿在湿地景观中寻找水浒文化痕迹 强化历史认知 [1]
三异绣针融时韵 四赴盛会绽华章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0:44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云集全国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织绣大师,包括苏绣、云锦、缂丝、湘绣、粤秀、卞绣等非遗技艺代表[1][5] - 博览会为传统非遗技艺提供高规格展示平台,促进优秀手工技艺与工艺精品走进大众视野,提升行业整体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5][6] - 博览会吸引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帮助传统技艺拓展市场,通过作品展示实现销售,创造经济价值[1] 公司表现 -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卢福英携《狮子 老虎》《雾隐秋林》《白孔雀》等创新苏绣作品参展,作品巧妙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苏绣技艺[5][6] - 卢福英第四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其作品《狮子 老虎》采用双面异绣技法,以平绣针法呈现狮虎双面异图,创新诠释东方美学[6] - 《雾隐秋林》运用乱针绣技法,以数十种色阶丝线呈现水墨画般的朦胧意境与西洋油画质感[6] - 《白孔雀》通过多变的针法层层叠加,展现羽毛细腻光泽与层次纹理,体现苏绣技艺的炉火纯青[6] 创新与传承 - 传统非遗技艺在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的促进下与时俱进,焕发新活力[1] - 卢福英强调苏绣需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表现形式,融入现代生活,创新求变精神成为引领苏绣发展的主要动力[6] - 卢福英积极培养苏绣人才,担任学校刺绣艺术高级指导老师,将刺绣艺术融入学校艺术教学,让年轻一代了解苏绣文化历史[6] 未来展望 - 卢福英表示未来将与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携手共进,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诠释苏绣艺术的魅力与文化价值[7] - 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引领下,苏绣传承人共同努力,苏绣艺术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色彩[7]
姑苏雕玉赴榕城 龙凤玉牌证鸳盟
消费日报网· 2025-06-03 10:44
行业动态 -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汇聚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和工匠,展示不同技艺流派和艺术风格的佳作,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4] - 苏州玉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博览会上表现突出,展现精湛技艺和独特艺术风格 [4] - 博览会为传统工艺美术提供展示窗口和文化交流平台,推动行业现代化升级和年轻态转型 [1] 公司/产品亮点 - 蒋喜大师展出近百对最新创作的"龙凤玉对牌",作品融合水乡、烟雨、家庭、爱情主题,采用开放式展陈方式 [4] - "龙凤玉对牌"是蒋喜独创的玉牌新形制,将玉文化与龙凤形象结合,以成对组佩形式呈现,创新艺术表达方式 [5] - 作品实现玉饰品从"玉艺矿物佩饰"到"襟怀传达载体"的突破,打造当代"情爱信物",成为中国式爱情象征 [5] - "龙凤玉对牌"已申请著作权保护及外观设计专利,为玉雕和珠宝界拓展创新应用场景 [5] 行业影响与展望 - 苏州玉雕技艺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支持下,有望持续创新和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复兴 [5] - "龙凤玉对牌"的展示旨在提升苏州玉雕的知名度和艺术影响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蒋喜期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关注苏州玉雕,了解其独特魅力 [5]
四川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文化遗产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项久久为功的任务
四川日报· 2025-06-03 08:34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 四川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工程达23项,包括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 [2][6] - 利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000余处,构建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为主体的保护传承体系 [2][6]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7万余件,已完成近4000件文物修复 [4] 文化遗产研究体系 - 设立12家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和5家古文字研究中心,初步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格局 [2][7] - 三星堆发布重点课题20余个,多学科融合研究古蜀文明 [4] - 《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出台,推进《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草案)》审议,强化法治保障 [5] 技术创新与展示 - 三星堆博物馆采用裸眼3D技术模拟考古方舱,AI数字修复技术复原青铜骑兽顶尊人像 [7] -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动态光影技术展示紫竹观音等石刻瑰宝 [7] -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展示 [7]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 - 三星堆文物希腊展后将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亮相 [2] - 自贡彩灯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8] - 古蜀文明特展在希腊雅典获高度评价,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8] 政策与机制建设 - 四川践行"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理念,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 [5] - 成都老茶馆档案、德格印经院雕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6]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通过互动活动推广非遗文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