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持续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入华四十年市占率过半,空客称中国民航巨大增长潜力待发掘
华夏时报· 2025-06-28 19:19
历史合作与供应链整合 - 中国首架空客A310客机B-2301将改造为航空科普教育基地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 - 空客与中国合作始于1985年 首个零部件转包生产协议为A300/A310电子舱舱门 开启数十年深度合作 [2]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现为空客全球第二大非发动机供应商 参与A320机翼 A220机身 A350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制造 [2] - 空客在华供应链垂直整合已建立约200家供应商 涵盖全产业链 年度工业合作总值超10亿美元 [3] 本土化生产布局 - 空客天津A320总装线2008年运营 已交付750余架飞机 具备A319/A320/A321全系总装能力 [3] - 天津工厂扩展为亚洲制造中心 新增A330/A350宽体机完成交付功能 累计交付超40架宽体机 [3] - 2023年启动天津第二条A320总装线建设 预计2026年投产 届时中国产能将翻倍 供应国内外航司 [8][9] 市场地位与增长潜力 - 中国成为空客最大单一国别市场 民航机队中空客飞机占比超50% 现役数量超2200架 [6] - 中国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市场 预测2044年成为全球第一 未来20年需9570架新飞机 占全球需求近25% [7] - 中国人均乘机次数2024年0 6次 2044年预计达1 8次 当前航空人口仅4 7亿 近10亿人未乘过飞机 [7][8] - 2023年中国航空旅客量预计达7 8亿人次 国际航线年底有望恢复至2019年水平 [7] 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 空客在华合作延伸至创新研发领域 设立工程技术中心 创新中心等机构 聚焦航空航天前沿技术及减排脱碳 [4] - 中国制造业升级推动民营企业进入空客供应链 如西子航空供应金属件 南山铝业提供航空铝合金材 [2] - 空客作为链主企业带动国际供应商落户中国 如普美航空 吉凯恩航宇 凯密特尔等配套企业 [2]
中粮科技(000930):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红利价值随业绩改善凸显
天风证券· 2025-06-28 16: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6个月评级为买入(首次评级),目标价6.8元,当前价格5.57元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粮科技是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实控人为中粮集团,已形成玉米加工全产业布局,成本控制能力强,2024年归母净利润扭亏,25Q1进一步增长,盈利能力快速修复,历史上净利润好时积极分红,未来红利价值或随业绩改善凸显 [1][14][21] - 公司以生物科技为核心探索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生物能源业务调整结构,非粮燃料乙醇或有新机遇;生物发酵制品&淀粉原料业务中淀粉糖等盈利能力提升,有产能扩张计划;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业务打通聚乳酸产业链,推进PHA业务 [2][31][72]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2025年1.2倍PB,对应目标价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78][7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中粮科技:国内玉米深加工龙头,红利价值随业绩改善凸显 - 公司由中粮集团玉米加工事业部发展而来,实控人为中粮集团,拥有40余家参、控、联营公司,形成玉米加工全产业布局 [13] - 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毛利率与净利率之差稳定,期间费用率大致稳定,2024年玉米价格新低时归母净利润扭亏,25Q1同比增63.17% [14][16] - 公司历史上净利润好时积极分红,2018 - 2023年连续五年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17.17亿元,未来红利价值或随业绩和玉米价格企稳回升凸显 [21] 主营业务:以生物科技为核心,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生物能源:国内燃料乙醇龙头,非粮生物质燃料时代或近变革前夜 - 公司是我国燃料乙醇龙头,产能135万吨,占2022年国内总产能23%,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毛利率6.31% [31][34] - 燃料乙醇行业发展放缓,公司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高端酒精等市场,拓展二氧化碳等开发利用,在二氧化碳领域已实现收益 [34] - 我国鼓励非粮生物质燃料技术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为非粮燃料乙醇带来广阔应用空间,公司在非粮原料领域布局深厚,有望分享行业红利 [40][42][45] 生物发酵制品&淀粉原料:国内淀粉糖龙头,走“大宗 + 特种”的发展模式 - **玉米淀粉**:中国是最大生产和消费国,行业进入成熟期,公司排名前列,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毛利率4.99% [47][49] - **淀粉糖**:行业部分品种处于成长期,公司主营产品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营收和毛利增长,毛利率9.25%,未来重点发展果葡糖浆,有成都和太仓产能扩张计划 [56][65] - **其他**:柠檬酸有泰国3.6万吨产能扩建项目,2024年营收和毛利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味精2024年营收和毛利下降;公司推进阿洛酮糖产业布局,待获批后新建项目 [66][68][71]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打通聚乳酸全产业链,推进合成生物材料PHA - 公司主要产品聚乳酸应用广泛,子公司吉林中粮有3万吨/年聚乳酸及制品装置,2025年丙交酯项目将搬迁至安徽蚌埠 [72][74] - 公司推进合成生物材料PHA业务,2021年开始中试装置建设和工艺优化,建成示范装置并试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74] 盈利预测&估值分析&投资建议 - 核心假设为玉米价格企稳,非粮原料使用比例增加,新项目进展顺利,产能释放,丙交酯项目搬迁顺利,聚乳酸制品使用规模渐增 [77]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206.21/212.52/229.65亿元,归母净利润1.02/1.64/2.34亿元,对应EPS 0.06/0.09/0.13元/股,对应每股净资产5.67/5.73/5.80元/股,2025年6月27日股价对应PB为0.98/0.97/0.96x [3][76][78] - 选取对标公司,看好公司发展模式和红利资产价值,考虑业务处于发展初期,给予2025年1.2倍PB,对应目标价6.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9][80]
GRI发布符合全球气候目标的气候与能源报告标准
信达证券· 2025-06-28 16: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聚焦ESG领域,涵盖国内外热点政策动态、金融产品表现、指数走势及专家观点,显示国内细化可持续披露准则,国际发布新报告标准;ESG金融产品有一定规模且部分指数表现良好;低利率下绿色金融仍可发挥作用,企业绿色融资或结构调整 [2][3][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热点聚焦 - 国内: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央行修订金融机构可持续信息披露指南,工信部推进绿色低碳标准化,成都建成多个“无废城市细胞” [2][12][13][14] - 国外:GRI发布气候与能源报告标准,英国发布可持续发展及气候报告准则草案,新加坡加强自愿碳信用额使用指导,英国公布可持续金融中心计划并启动过渡计划磋商 [3][16][18][19] ESG金融产品跟踪 - 债券:截至2025年6月27日,我国已发行ESG债券3585只,存量规模5.52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占比61.51%;本月发行119只,金额1431亿元;近一年发行1032只,总金额11934亿元 [4][27] - 公募基金:截至2025年6月27日,市场存续ESG产品899只,净值总规模10534.20亿元,ESG策略产品规模占比53.03%;本月发行20只,份额72.18亿份;近一年发行246只,总份额1835.27亿份 [4][33] - 银行理财:截至2025年6月27日,市场存续ESG产品951只,纯ESG产品规模占比56.68%;本月发行90只;近一年发行944只 [4][38] 指数跟踪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本周除深证ESG 300、万得全A可持续ESG外,其余主要ESG指数跑赢大盘,万得全A可持续ESG涨幅最大为2.63%,中证300 ESG领先涨幅最小为0.93%;近一年主要ESG指数均上涨,华证ESG领先涨幅最大为15.46%,深证ESG 300涨幅最小为10.83% [5][39] 专家观点 - 金成认为低利率下绿色金融能发挥作用,不同市场主体有结构性调整,企业或转向间接融资,政府绿色债券可补充社会绿色投资总量 [7][41] - 张雅萌指出国际投资者关注ESG细节,企业应构建绿色融资能力体系打造“绿色护城河” [41]
宝马“向外卷”:供应链减碳百万吨 探索咖啡渣、茶叶等可回收性材料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12:0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视为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而非"附加题" [1] - 通过聚焦长期价值创造和创新路径,实现从低水平重复竞争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1] - 秉承"责任优先"理念,以创新技术为突破,重塑可持续价值标准 [3] 绿色转型与减碳成果 - 2024年约200家本地一级供应商承诺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全供应链碳排放较2019年减少约100万吨 [1][5] - 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量达91.86吉瓦时,相当于3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 [4] - 率先使用氢燃料卡车进行物流运输,累计完成8679辆成品车运输 [4] - 中深层闭环式地热能利用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每年可减碳18000吨 [4] 材料创新与应用 - 成功将新型生物基复合尼龙材料(聚酰胺56)应用于BMW X3车型 [1] - 开发含咖啡渣与甘蔗纤维的热塑性生物基材料,达到全球通用标准 [1] - 计划将新车型轮毂再生铝使用比例提升至70%-75% [3] - 2024年再生热塑性材料从iX3拓展至其他车型同类零部件 [3] 生产体系优化 - 单台生产水资源消耗量七年连降至1.57立方米/台 [5] - 再生水使用量达40万立方米,相当于200多个标准游泳池 [5] - 沈阳工厂实现废弃物零填埋 [5] - 持续改进"智能、高效、低碳"生产体系 [2] 电动化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4年在中国引入7款纯电动车型 [3] - "新世代"车型将实现整车效率提升20%、充电速度加快30%、续航里程增加30% [3] - 在中国实现100%退役动力电池回收,2024年回收再利用超2100吨再生电池原材料 [5] - 首次将退役动力电池二次使用储能场景拓展至经销商网络 [5] 价值链协作 - 与国家电网合作,计划到2027年实现国网充电桩100%"绿电"充电 [5] - 与奔驰合资超充品牌"逸安启"已实现100%"绿电"充电服务 [5] - 建立休戚与共的全产业链生态 [2] - 开启"合作共赢2.0"阶段,将再生能源电力和循环经济实践渗透全价值链 [5] 社会责任与文化保护 - "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保护中国非遗19年 [3] - 坚持"创造下一代驾趣同时守护下一代福祉"的理念 [1] - 强调从产品责任、环境管理到社会贡献的全方位卓越 [1]
树立国际多边合作新典范(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6-28 05:57
亚投行发展成就 - 公司成员数量从57个增至110个,覆盖世界81%的人口和全球65%的GDP [2] - 公司已批准300多个项目,批准融资总额超600亿美元,动员资本超2000亿美元,惠及38个亚洲域内外成员 [2] - 公司始终保持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最高AAA级信用评级 [2] - 公司已发行20个币种的债券,融资超过540亿美元 [2] - 公司131个项目是与其他多边开发银行联合融资,彰显开放合作姿态 [2] 国际合作与治理 - 公司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续签谅解备忘录 [2] - 公司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相关机制,在全球金融治理中贡献"亚投行方案" [2] - 公司出席东盟峰会,拓展与区域组织合作维度 [2] - 公司被世界银行前行长评价为"在治理、透明度、国际标准和合作等方面树立了典范" [2] 项目落地成效 - 在埃及实施亚历山大阿布吉尔地铁项目缓解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惠及数十万人出行 [3] - 在乌兹别克斯坦实施布哈拉州供水与卫生二期项目改善供水系统 [3] - 在马尔代夫实施太阳能发电与电池储能项目助力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3] 中国参与支持 - 中国作为倡建国与公司合作实施了一批高质量项目 [3] - 中国向公司项目准备特别基金、贴息基金捐款,为低收入成员提供支持 [3] - 中国倡导公司更大力度支持成员提升发展能力,增进国际对话交流协作 [3]
高德康:波司登穿越周期的秘密
中国经营报· 2025-06-28 05:08
公司发展历程 - 从江苏常熟8台缝纫机起步,49年发展成为全球羽绒服行业标杆 [2] - 1994年通过东北调研革新设计解决滞销问题,2018年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主业 [2] - 同期创建的同等量级服装企业已所剩无几,公司成为"穿越周期"典范 [2] 品牌战略 - 1992年注册波司登商标并在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 [5] - 品牌被视为核心战略资源,2018年回归品牌引领模式推动全方位系统发力 [6] - 通过国际时装周(纽约/米兰/伦敦)和设计师联名系列实现高端化转型 [2][7] 科技创新 - 智能制造工厂关键环节自动化率达90%,拥有1600多项专利 [2][10] - 建立AI大数据驱动的服装设计研发新模式,构建行业最完整服装数据库 [8] - 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CNAS认证实验室等研发体系 [10] 产品创新 - 推出登峰系列/滑雪系列/高端户外系列等细分品类,带动行业品质提升 [8] - 与高缇耶/高田贤三等国际设计师合作联名系列,结合国潮推出传统文化产品 [7] - 过去单品销量超100万件,现转向满足多元化、差异化需求 [7] 国际化布局 - 20世纪90年代进入俄罗斯市场,1999年进入瑞士,2012年伦敦开设旗舰店 [5] - 通过国际展会及时装周向全球展示专业实力与时尚创意 [5] - 目标推动品牌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5] ESG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发布ESG战略,设定2038年运营环节净零排放目标 [11] - 建成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环保产品占比每年提升10%-20% [11] - 获MSCI ESG评级AA级(纺织服装行业最优) [13]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超14亿元 [14][17] - 坚持"一群人一辈子做一件事"的专注理念 [13] - 将传统文化元素(织绣/吉祥扣)融入现代设计,提升文化自信 [18][19] 核心经营理念 - 品牌建设坚持长期主义,需与时俱进永立潮头 [15] - 产品高价值感源于极致创新,必须引领行业品类发展 [16] - 数字化不是替代人,而是让人回归创造价值核心 [9]
对话杨晓红:亚投行十年——树立多边开发银行新典范
北京商报· 2025-06-27 20:44
公司概况 - 亚投行已迅速成长为覆盖全球、拥有110个成员的国际多边机构 [1] - 公司专注于为"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重点支持绿色、科技驱动和互联互通项目 [1]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多边伙伴 [1] 核心优势 - 治理规范透明:秉持多边主义,坚持国际性、规范性与高标准运营,实行国际化治理结构和项目筛选机制 [1] - 运营稳健高效:截至2025年6月累计批准322个项目,总融资额超过600亿美元,带动超过2000亿美元资本投入 [1] - 全部运营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气候融资目标 [1] - 信用评级卓越、应对危机有力,并推动全球议程 [1] 业务方向 - 围绕"绿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驱动、动员私营资本"四大优先方向开展业务 [1] - 积极促进全球基础设施投融资、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包容性发展目标 [1] 战略定位 - 逐步塑造以"立足亚洲、布局全球、绿色导向、创新驱动"为核心特征的多边开发银行新标杆 [2] - 成为21世纪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2]
亚投行理事会年会公开研讨会|动员私营资本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商报· 2025-06-27 20:18
基础设施建设与私营资本 -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约9500亿美元,新兴经济体财政空间收缩使私营资本成为填补缺口的新力量[4] - 亚洲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巨大,每年约为1.7万亿美元,传统多边开发银行难以满足[5] - 私营资本在消费和制造业领域已构建庞大经济版图,但在基建领域仍需突破固有格局[4] 亚投行的策略与作用 - 亚投行采用"三位一体"策略,提供股权、担保、风险融资等多元工具以满足不同私营投资者需求[4] - 亚投行项目覆盖交通、能源、医疗、教育及数字基础设施等领域,助力全面可持续发展[5] - 多边开发银行需统一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估标准,量化非财务效益以吸引私营资本[9] 动员私营资本的挑战 - 发展中国家生态保护项目因缺乏可量化社会与环境效益评估体系,难以吸引私营资本[9] - 基础设施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复杂冗长,风险分担边界模糊导致私营企业顾虑重重[9] - 监管差异、长周期风险及财务模型局限是私营资本参与的三大障碍[9] 解决方案与创新模式 - 通过简化特许经营协议、明晰风险分担机制优化项目结构,打造可融资项目[10] - 政府可采取混合所有制改革,承担部分风险,私营资本享受分红收益[11] - 引入商业银行项目贷款分散风险,使私营资本获得与风险匹配的回报[11] 政策与协作机制 - 政策需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措施降低私营资本进入成本,增强投资吸引力[7] - 政府、多边开发银行和利益相关者需协作营造有利环境,明确政策框架与发展方向[7] - 金融机构应构建伙伴思维,创新融资结构如分层资本设计以降低风险[7] 技术与教育赋能 - 多边开发银行应在教育和技术转移领域发挥作用,提升劳动力技能确保可持续就业[8] - 推动数字平台、智能基建技术合作,利用区块链优化供应链金融降低成本[8] - 政府和多边开发银行可通过分担下行风险、共享上行收益模式吸引私营资本[8]
中国贸促会:上合组织“中国年”期间,工商合作如火如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8:31
论坛概况 - 中国贸促会将于7月17日在第三届链博会期间举办上合组织工商论坛,该论坛自2009年创立已成为区域工商界重要平台[1] - 论坛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工商界在行动",突出"行动"二字,将在新疆、湖南、重庆等地开展"上合组织实业家中国地方行"系列活动[1] - 论坛将发布《上合组织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举办农业、能源、物流领域3场企业对接活动,并组织链博会观展活动[1] 专题研讨议题 - 设置"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和"深化互联互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平稳畅通"两个专题研讨议题[2] - 议题支持推动各方在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拓展服务贸易、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2] 工商合作成果 - 中国贸促会作为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轮值主席单位,今年已组织7批次中国企业家团组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合国家访问[2] -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国家企业、机构签署32份合同与意向协议,金额达110亿美元[3] - 签约项目涉及能源矿产、交通物流、农产品加工及贸易等多个领域,显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3] 合作趋势 - 当前中国—中亚工商合作活跃,上合组织"中国年"期间工商合作持续加强[2] -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背景下,中外工商界合作意愿不断增强,合作朋友圈持续扩大[2]
「鼎新奖」2024-2025年度评选结果揭晓:全球创新力量汇聚,共绘可持续发展蓝图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7:39
评选活动概述 - 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鼎新奖」2024-2025年度评选结果揭晓,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责任引领未来" [1] - 聚焦企业在ESG实践、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及行业领导力等维度的综合表现 [1] - 22家企业和4位商业领袖获奖,成为创新突破、高质量发展、可持续责任的代表 [1] 评选流程与标准 - 评选历时4个月,采用"行业专家推荐+企业自主申报"模式 [1] - 评审流程包括初筛、桌面调研、实地走访及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定 [1] - 评选指标涵盖ESG践行能力(环保投入、社会责任项目质量等)、高质量发展(研发投入、管理创新成效等)、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水平等)、行业影响力(市场份额、标准制定参与度等)及人物领导力(战略规划、团队凝聚力等) [1] 活动意义与展望 - 「鼎新奖」旨在表彰在全球商业舞台上展现卓越领导力与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个人 [1] - 活动激励全球商业领袖以创新为刃、以责任为盾,共同书写商业文明新篇章 [2] - 未来将持续推动全球商业领袖在创新合作、绿色转型与社会责任领域深化实践,助力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全球商业生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