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

搜索文档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最新报告:整治“内卷”有助于物价回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15 21:14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8月15日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 总结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明确下一阶段政策取向。 本次《报告》多篇专栏聚焦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出我国信贷结构在不断优 化,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相关领域贷款增量占比约 七成。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报告》提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 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报告》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据《报 告》分析,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对物价的合理回升将产生积极影响。 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 今年上半年,央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宣布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并在1个月内全部落地实 施,有效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报告》总结称, 货币政策逆周期 ...
聚焦信贷结构优化 央行详解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 2025-08-15 20:49
信贷结构优化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央行二季度货政报告聚焦信贷结构优化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设置4篇专栏内容 [1] - 央行从微观维度优化信贷结构,宏观维度支持提高直接融资占比,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是未来主线 [1] - 金融供给侧转型中,新增贷款结构从2016年房地产、基建占比六七成转变为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占比六七成 [2] -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近十年上升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2] 融资结构与贷款主体变化 - 企业贷款占比持续上升,居民房贷需求减弱,反映经济增长动能和模式转换 [3] - 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相较2018年末提升4.4个百分点 [3] 普惠小微金融与科技创新支持 - 央行将提升普惠小微金融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4] - 大量信贷资源投向科技领域,央行联合证监会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4] - 科技贷款服务呈现量增、价降、面扩特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渠道和机制不断完善 [4] 消费与服务供给优化 - 居民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增长空间大,金融需支持改善高品质服务供给 [4][5] - 服务消费有望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服务业估值在自有住房、公共医疗等方面有改进空间 [6] 整治内卷与供应链优化 - 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有助于经济供需平衡和物价回升 [7] - 整治内卷式竞争后,焦煤焦炭、热轧卷板、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7] - 人民银行推动供应链票据平台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建设,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7]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后,大型企业付款期限缩短至60天内,汽车行业供应商账期统一为60天 [8] - 汽车行业在业企业超150万家,消费额占社零总额近15%,产业链稳定对经济金融影响重大 [8]
普惠、科技、服务消费,央行货政报告勾勒三大金融服务核心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8-15 20:46
货币政策基调与方向 - 下阶段货币政策将持续落实适度宽松基调 抓好政策执行以充分释放效应 同时强化宏观政策协同 [1] - 未来在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 将聚焦优化资金供给结构 把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 [1] - 明确普惠金融 科技创新 服务消费三大未来金融服务核心方向 [1] 金融总量与结构优化 - 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广义货币M2余额分别突破430万亿元和330万亿元 [2] - 新增贷款结构由2016年房地产 基建贷款占比六七成 转变为目前科技 绿色 普惠 养老等领域贷款占比六七成 [3] - 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较2018年末提升4.4个百分点 [3] 信贷结构优化特征 - 近十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近11个百分点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3] - 企(事)业单位贷款占比持续上升 反映经济增长动能从居民房贷驱动向企业创新驱动的模式转换 [3] - 人民银行持续设置金融"五篇大文章"专栏 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科技金融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 数字金融 [2] 金融服务重点领域 - 普惠金融长期主线 提升普惠小微金融可获得性与可持续性 [4] - 支持科技创新方向明确 推动科技贷款服务量增 价降 面扩 [4] - 瞄准服务消费潜力领域 目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中服务消费占比低于50% 养老 托育等领域供给不足 [4] 政策传导与协同 - 前期货币政策效果还将进一步体现 已实施政策的成效会持续显现 [5][6] - 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关键在抓好落实 密切跟踪政策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 [6] - 财政 货币 产业等宏观政策加强协同配合 效果持续显现 [6]
人民银行: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5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8-15 19:49
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改善 - 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大幅提升 2025年4月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显示获得资金相关指数达92.5 与新加坡并列首批公布经济体最优水平[1] - 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 较2014年末30.4%占比提升至38.2% 近十年年均增速约15%[1] - 普惠小微贷款自2018年末以来实现年均超20%高速增长 授信户数增长3倍多 体现对真小微真普惠的精准支持[1] 现存挑战与制约因素 - 部分小微企业自身经营压力增大影响融资质效[1] - 银行尽职免责机制可操作性需进一步增强[1] - 融资担保和信息共享等配套机制有待完善[1] 未来政策支持方向 - 研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运用政府性融资担保/信息共享/信用衍生产品缓解信用不足和信息不对称问题[2] - 细化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利用各类服务平台及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升融资效率[2] - 发挥政策工具协同效应 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小微企业支持[2]
工行河北省分行以高质量金融供给 助力河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浪财经· 2025-08-15 12:27
文章核心观点 - 工行河北省分行通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全面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河北高质量发展 [1][4][5][6][8][9][12][13][14][16][18][21] 科技金融 - 通过7.8亿元专项融资支持润泽科技B区新型智算中心项目 规划建设22栋数据中心 容纳13万架机柜和1.6万台服务器 [1] - 为河北旭辉电气"智慧工厂"提供2.2亿元项目贷款 破解科创企业缺抵押缺担保痛点 [2] - 为钢诺新材料提供2000万元信用贷款 创新评级工具服务轻资产科技企业 [2] - 投放彩客华煜1500万元基金投资贷(省内首单) 解决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融资难题 [2]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1509亿元 制造业贷款余额2128亿元 [4] - 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速14.62%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速68.16% 有贷户覆盖率分别提升9个和4个百分点 [4] 绿色金融 - 雄安新区绿色贷款余额333亿元 规模市场领先 [5] - 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等绿色建筑项目累计投放贷款169亿元 [5] - 向白洋淀生态修复项目投放3.2亿元贷款 [5] - 为河钢乐亭钢铁绿色技改项目投放1亿元贷款(总授信3亿元) [6] - 支持32个环保创A企业融资163亿元 [6] - 承销4.5亿元绿色次级永续信用债 全部用于清洁能源项目 [6] - 全行绿色贷款余额1740亿元 较年初增加303亿元 增速高于全部贷款12个百分点 [6] 普惠金融 - 为河北恒驰自行车发放1000万元特色产业贷 企业年销售额1.3亿元 [9] - 为泽楷线缆提供2000万元普惠贷款 支持企业年产值从3亿元向10亿元迈进 [9] - 建设688个产业集群市场库 实现数据共享与精准融资画像 [12][13] - 普惠贷款余额1660亿元 较年初增加468亿元 增量系统和市场双首位 [13] - 普惠贷款增速39% 高于系统和市场平均增速18个和11个百分点 [13] - 普惠有贷户达14.6万户 较年初增加2.5万户 [13] 养老金融 - 为燕达养老中心二期项目提供5亿元贷款 服务5000余名老人 [14] - 个人养老金账户75万户 养老金管理规模569亿元 年金管理规模超150亿元 [14][15] - 建成适老网点690余家 其中61家旗舰标杆网点 服务55岁以上客群1190万人 [14][15] - 养老产业贷款累计投放超10亿元 [15] 数字金融 - 远程在线服务模式使对公账户开户用时减少30% 单位客户信息变更耗时减少63% 个人账户解锁和财富继承耗时减少67% [16] - 个人手机银行客户2899万户 企业网上银行客户116万户 [21] - 数字人民币建成超4200个应用场景 钱包签约数量市场领先 [21] - 创新研发"2199智慧信贷系统" 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空天地监控手段 [18][20]
决胜“十四五”打好收官战|增供给、降成本!金融发力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新华社· 2025-08-15 08:00
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 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期间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2025年6月末余额达35.6万亿元(较2020年末15.1万亿元增长136%)[1][2] - 信用贷款占比近30%,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5万亿元(2025年5月数据)[2] - 建设银行民营经济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6000亿元(2025年行动方案推动)[3] - 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近5年复合增长率超20%,中国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26.86%(2025年6月数据)[3] 融资成本下降 -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从2020年12月的5.08%降至2025年6月的3.48%(下降160个基点)[4] - 工商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0年末下降112个基点,500万元贷款年省利息2万多元[5][6] - 福州微猪信息科技获建行180万元贷款利率3.05%,反映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4] 多元化融资渠道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约6000亿元(288家主体参与,如科大讯飞8亿元债券票面利率1.83%)[7] - 2025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债券发行3500多亿元,平均利率2.08%[7] - A股民企占比63%,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民企占比分别达74%/81%/86%[7] 差异化金融服务 - 金融机构针对外贸、科技、消费领域推出"一企一策"方案(如拓烯科技获贷5500万元,摩尔线程获贷1.5亿元)[3] - 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完善,推动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占比提升[7]
“金融活水”滋养“智造名城”
搜狐财经· 2025-08-15 07:11
历史维度:金融发展基础 - 1980年代开创县级市先河创办农商行 1991年批准36家工业企业发行债券2350万元 为乡镇企业开辟新融资渠道[2] - 1996年常熟港开放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放2500万元贷款支持港口设备采购[2] - 2003年农行常熟支行为88家骨干企业提供60.8亿元授信 创当地金融业纪录[3] - 2018年12家金融机构为绿色企业提供34亿元贷款 降低信贷成本[3] - 运用科创指数贷累计支持636家科创企业获得授信340.6亿元[3] - 2024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95.6亿元 不变价增速9.7% 占GDP比重6.2% 对苏州GDP增速贡献0.31个百分点[3] 现实维度:金融体系现状 - 共有各类金融机构超200家 建立银行/保险/证券/私募基金/地方金融机构并存体系[5] - 2024年度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合计入库税收近20亿元 其中纳税超亿元机构4家[5] - 当前存贷款规模突破1.1万亿元 备案私募基金规模300亿元[5] - 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9家 新三板挂牌企业18家[5] - 发布《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提出14项具体任务[6] - 目标到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20亿元 占GDP比重超6.5% 亿元税收金融机构超5家[6] - 目标存贷款余额分别达6800亿元和6000亿元 保费收入每年超100亿元[6]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超50只 规模超250亿元 新增直接融资规模超100亿元[6] 发展维度:产业与金融融合 - 2024年GDP达3079.1亿元 增长6.2% 成为全国第五个GDP破3000亿元县级市[7] - 工业基础雄厚:超1.5万家工业企业 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7] - 产业布局: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为支柱 新能源/数字经济/声学为重点 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时尚经济为未来产业[7] - 发布金融支持地方发展六大行动:科技金融提质扩面/重大项目引擎助力/小微融资精准滴灌/跨境出海扬帆护航/乡村振兴金润三农/风险减量保险赋能[8] - 英飞尼迪资本计划成立10亿元产业合作基金 引进链主企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8] - 市采通平台成为小微企业跨境贸易首选 金融政策解决融资难题[9]
交行广东省分行:金融暖流注入县域,焕发广东县域消费新生机
搜狐财经· 2025-08-14 20:17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百县万店惠民生"专项消费活动构建"金融+民生"服务矩阵 将普惠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县域经济 有效撬动县域消费市场活力[1] - 公司创新打造"消费场景+金融生态"融合模式 通过精准施策释放县域消费市场潜能 为广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 - 公司秉持"金融为民"服务理念 深度构建全周期消费促进体系 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路径 不断优化消费权益与支付体验[3] 业务模式创新 - 公司以县域商圈场景化金融服务为抓手 创新打造"消费场景+金融生态"融合模式[1] - 公司通过"最红星期五"品牌影响力打造三维消费场景矩阵 包括工作日简餐 周末家庭礼遇和节庆狂欢季[3] - 公司创新构建"小额高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将普惠金融服务深度嵌入民生消费场景[3] 具体实施举措 - 公司在珠海宝龙广场 揭阳普宁万泰汇购物中心 肇庆四会吾悦广场等11大核心商圈开展活动[2] - 公司联动本地特色餐饮 休闲轻餐 咖啡茶饮 商超便利店等民生领域商户推出信用卡优惠券 包括50元购100元 66元购100元 68元购100元等多种优惠[2] - 公司在周末 节假日期间于核心商圈设立专属驻点 成功办理信用卡的新用户即享100元通用刷卡金[3] 市场影响效果 - 公司通过持续性的消费回馈机制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感 使每笔消费转化为民生幸福的价值触点[3] - 公司活动涵盖美食购物 爱车加油 交通出行等多个消费领域 居民在享受本地精选优惠补贴外还可同享最红福利[2] - 公司在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优化消费金融供给结构等方面形成示范效应[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 紧跟政策导向 积极探索金融创新路径[3] - 公司不断践行普惠金融的责任担当 共同推动金融赋能消费升级[3] - 公司紧紧牵住扩内需牛鼻子 当好提振消费的稳定器和发动机[3]
这个夏天,“邮”你来辩|第二届中邮保险•紫荆杯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初赛圆满落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4 18:21
赛事概况 - 第二届中邮保险•紫荆杯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初赛于2025年8月11日-13日举办,由清华五道口联合中邮保险主办,48所高校参赛,24支队伍晋级复赛 [1] - 初赛辩题聚焦数字经济、银发产业、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前沿金融议题,参赛队伍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结合展开辩论 [6] 数字经济与金融文化 - 数字经济辩论中,正方将其视为服务工具,反方则定义为独立经济业态,双方围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展开交锋 [9]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辩论中,正方强调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反方主张依托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双方探讨了金融普惠性与技术升级的平衡 [6][18] - 数字金融发展辩论中,反方强调风险防控底线的重要性,指出严格监管框架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11][12] 银发产业升级 - 银发产业辩论核心围绕"职业能力跃迁"与"代际公平重构"展开,正方主张通过技术突破提升产业效率,反方强调需重构代际公平以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 [9][15] - 国务院政策推动银发产业从福利型转向市场型,职业能力跃迁被视为实现高效盈利的核心动能 [11] - 西南政法大学提出银发产业需转变观念,将老年人从服务客体转化为社会参与主体 [23] 普惠金融与保险创新 - 普惠金融辩论中,正方认为机会平等是初心("1"),反方强调可持续性("0")的支撑作用,双方探讨了普惠金融的底层逻辑 [15][17] - 惠民保产品辩论指出精准定价的必要性,避免高风险群体过度消耗保险池资源导致系统性风险 [17] 金融监管与创新平衡 - 数字金融风险防控成为多校共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前瞻性风控机制可同步保障创新活力与系统安全 [12] - 武汉大学强调数字金融需通过风控机制建立用户信任,形成平台口碑 [13] - 华东政法大学主张金融应坚守经济服务者定位,在数字化转型中平衡创新与安全红线 [20]
沪农商行落地上海市首笔“政府采购贷”担保业务
中国经济网· 2025-08-14 17:24
业务创新 - 上海农商银行落地上海市首笔"政府采购贷"担保业务 通过银行信贷支持与政策性担保结合为中标政府采购项目的白名单企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 [1] - 该业务由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联合试点银行推出 针对近三年中标上海各级政府采购项目的白名单企业定制服务并提高担保额度上限 [1] - 首笔业务受益企业为上海YJ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该企业因教育信息化及政府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回款周期长面临资金垫付压力 [1] 产品体系 - 公司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包括园区批次贷 鑫孵担保贷和汇率避险专项担保产品等 [2] - 持续推动无缝续贷服务降低客户融资成本 2025年上半年无还本续贷业务发放金额近200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10% 服务客户超2400家 [2] - 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超24亿元 支持上海市700多家创业组织 [2] 业务规模 - 与市担保中心合作开展园区批次贷和商会批次贷 累计发放贷款近170亿元 支持2000多家园区及商会企业 [2] - 截至2025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 连续多年保持普惠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3] 战略定位 - 公司聚焦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重点群体 构建产品丰富+服务提质+场景深耕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2] - 在创业就业领域注入金融活水激发市场活力 在服务民营经济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发展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普惠金融实践 通过精准产品 高效服务和广泛覆盖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