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处置

搜索文档
超5亿港元,33间伦敦豪宅!许家印前妻,传出新消息
凤凰网财经· 2025-06-22 20:36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资产动向 - 丁玉梅被指通过"技术性离婚"获得恒大数百亿分红 在恒大贷款违约9个月后通过5家离岸公司以4980万英镑(约5.27亿港元)购入伦敦豪宅项目Thames City的33个单位 [1][2] - 英国土地注册处文件显示豪宅于2022年9月购入 当时正值内地有关部门敦促许家印动用个人资产偿债近一年后 丁玉梅与两名儿子及孙子居住于其中一个价值540万英镑(约5715万港元)的单位 [2] - 恒大2023年8月公告显示丁玉梅不再被列为许家印配偶 但具体离婚时间未明确 [2] 恒大清盘及资产冻结 - 香港高等法院2024年1月下令负债2.4万亿元的恒大清盘 并任命安迈顾问董事总经理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为清盘人 [2] - 清盘人向许家印、丁玉梅、前行政总裁夏海钧及前首席财务官潘大荣等人追讨约60亿美元的股息及酬金 [3] - 香港高等法院颁发全球资产冻结令 禁止处理总值约600亿港元的全球资产 包括丁玉梅在英国的银行存款及伦敦豪华公寓 [4] 丁玉梅法律申请进展 - 丁玉梅2024年2月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两项申请:修订资产冻结令以明确可自由支配资产范围 申请闭门聆讯保护隐私 [5][6] - 法院驳回闭门聆讯申请 强调恒大清盘案涉及公众利益需公开审理 仅部分豁免丁玉梅某一银行账户中的美元资产 [6] 恒大不良资产处置 - "恒大系"12家公司不良债权被集中招商 债权总额约113亿元 持有人均为长城资产北京市分公司 项目覆盖北京、天津、成都等一、二线城市 涉及住宅、商业及文旅类型 [1][7] - 被处置债权中包含恒大地产集团一笔10.92亿元债权 含本金9.59亿元及利息1.33亿元 抵押物为广州天河区25套房产 [7] - 2023年3月中国恒大集团及广州市凯隆置业被强制执行60.54亿余元 2024年1月中国恒大及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7]
超5亿港元,33间伦敦豪宅!许家印前妻,传出新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6-22 07:26
恒大许家印前妻资产动态 -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被指通过"技术性离婚"获得恒大数百亿分红 [2][3] - 丁玉梅通过5家离岸公司以4980万英镑(约5.27亿港元)购入伦敦豪宅项目Thames City的33个单位 [2][4] - 购买时间为2022年9月,正值内地有关部门敦促许家印动用个人身家偿付债务近一年后 [5] - 丁玉梅与两名儿子及孙子居住于其中一个价值540万英镑(约5715万港元)的单位 [6] - 恒大2023年8月公告显示丁玉梅不再被列为许家印配偶,但具体离婚时间未明确 [7] 恒大清盘及资产冻结 - 2024年1月负债2.4万亿元的恒大被香港高等法院下令清盘 [8] - 清盘人向许家印、丁玉梅等人追讨约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 [9] - 香港高等法院颁发全球资产冻结令,禁止处理总值约600亿港元的全球资产 [10] - 丁玉梅申请修订资产冻结令和闭门聆讯均未获法院支持 [12] 恒大不良资产处置 - "恒大系"12家公司不良债权被集中处置,债权总额约113亿元 [2][13] - 涉及项目遍布北京、天津、成都等多个一、二线城市,涵盖住宅、商业及文旅等类型 [13] - 其中恒大地产集团债权总额10.92亿元(本金9.59亿元,利息1.33亿元) [13] 恒大最新法律动态 - 2023年3月恒大集团及广州市凯隆置业被强制执行60.54亿余元 [14] - 2024年1月恒大集团及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14] - 香港高等法院4月17日裁决仅法定债权人可参与清盘程序,恒大股票继续停牌 [14]
逾期3182天后“骨折价”转让!甘肃银行频甩不良包、资产质量难言改善
金融界· 2025-06-11 13:38
甘肃银行不良贷款转让事件 - 甘肃银行转让行者汽租不良贷款项目,逾期天数达3182天(近9年),未偿本息总额4551万元(本金1650万元,利息2901万元)[1][3] - 该笔贷款被归类为损失类资产,初始转让价仅370万元(不足未偿本息总额的一折)[1][3] - 行者汽租自2019年起多次被限消、股权冻结、被执行,甘肃银行通过法律程序追讨未果后选择低价转让[3][4] 甘肃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情况 - 2024年前10月转让不良贷款规模6.7亿元,2022-2023年分别转让22.3亿元、11.9亿元[5] - 2024年通过关联交易向甘肃资管转让两笔债权,涉及本金及利息合计7.06亿元,预亏3.93亿元[5] - 综合采用现金清收、核销、重组、以物抵债等手段,2022-2024年不良率从2.0%降至1.93%,但实际损失已确认[5][6] 资产质量与行业对比 - 2024年末不良率1.93%在18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一,兰州银行不良率1.83%,反映区域性风险较高[6][8] - 住宿餐饮、制造业、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不良率分别达5.05%、3.52%、3.03%、2.51%[6] - 逾期贷款占比2.8%(同比+0.1pct),关注类贷款占比4.3%(同比+0.2pct),潜在风险上升[9][10] 财务表现与管理层动态 - 2024年营业收入59.5亿元(同比-10.7%),净利润5.8亿元(同比-9.8%),净息差下滑至1.18%的历史低点[10] - 连续六年未分红,股价长期低位震荡,与银行股红利行情脱节[10][13] - 董事长刘青任职7年,行长王锡真任职3年,管理层面临改善风控与盈利能力的压力[11]
113亿元!挂牌出售!恒大最新公告
中国经济网· 2025-06-10 20:09
恒大不良资产处置进展 - "恒大系"12家公司不良债权被集中挂牌招商 债权总额约113亿元 涉及北京、天津、南昌、成都等多个一、二线城市项目 涵盖住宅、商业及文旅等多种类型 [1] - 北京恒房兴置业总债权13.87亿元 开发新御峰项目 抵押物为项目用地及在建工程 恒大地产提供担保 [1] - 郑州恒泽通健康置业总债权16.04亿元 抵押物为荥阳健康产业园项目用地及在建工程 中国恒大连带担保 [1] - 无锡恒瑞置业总债权5.49亿元 开发无锡恒大・观澜府项目 抵押物为项目地块房产 恒大地产担保 [1] 各地具体项目债权情况 - 宁波景顺置业总债权7.57亿元 抵押物为奉化健康旅游小镇地块 多主体连带担保 [2] - 南昌恒富置业总债权6.04亿元 抵押物为南昌湾里区用地及股权质押 恒大地产担保 [3] - 恒大地产集团自身债权10.92亿元 抵押物为广州天河区25套房产 [3] - 贵阳3家关联公司债权合计11.42亿元 涉及恒大中央公园等项目抵押 恒大地产担保 [4] - 成都津金江房地产总债权16.75亿元 抵押物为新津县5宗用地及多小区房产 [4] - 天津山水城投资及抵债房产债权合计24.77亿元 抵押物为天津武清恒大山水城项目房产 [5] 清盘程序最新进展 - 中国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4月28日委任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为CEG Holdings共同及各别清盘人 [5] - 2024年9月12日中国恒大针对CEG Holdings提出清盘呈请 CEG持有恒大物业53.68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49.65%) [7] - 2025年4月17日中国香港高等法院裁决仅法定债权人可参与清盘监督机构 排除经济权益持有者 恒大股票继续停牌 [7] 关联资产处置情况 - 恒大清盘人安迈顾问已接管许家印名下持有私人飞机的离岸实体公司 并将飞机挂牌出售 [7] - 许家印和其前妻丁玉梅多项境外豪宅、私人飞机、名车、游艇等资产被法庭冻结 [7] - 中国恒大集团及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3年3月强制执行60.54亿余元 [7]
恒大最新!上百亿元不良债权摆上“货架”,涉及多个项目
证券时报· 2025-06-10 10:23
恒大系不良债权处置 - "恒大系"12家公司不良债权被集中摆上货架进行招商,债权总额约113亿元,持有人均为长城资产北京市分公司 [1][3] - 不良资产项目遍布北京、天津、南昌、成都等多个一、二线城市,涵盖住宅、商业及文旅等多个类型项目 [1][3] - 北京不良债权中,北京恒房兴置业有限公司总债权13.87亿元(本金11.86亿元,利息逾2亿元),开发项目为北京市房山区的"新御峰" [5] - 天津不良债权中,成都津金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债权16.75亿元(本金14.8亿元,利息1.95亿元),抵押物包括5宗用地及多个住宅和商铺 [5] - 天津另一笔不良债权中,天津山水城投资有限公司总债权24.77亿元(本金13.66亿元,利息5894.4万元,其他权益10.52亿元),抵押物为1204套房产 [5] - 南昌不良债权中,南昌恒富置业有限公司总债权6.04亿元(本金5.1亿元,利息9386.7万元),抵押物包括12.3万平方米用地及公司股权 [6] - 恒大地产集团自身也有一笔不良债权被处置,总额10.92亿元(本金9.59亿元,利息1.33亿元),抵押物为广州市天河区25套房产 [6] 中国恒大清盘进展 - 中国恒大附属公司CEG Holdings已委任安迈顾问有限公司的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黄咏诗为共同及各别清盘人,委任已于2025年4月28日生效 [1][8] - 5月12日公告所述的撤销转让申请将改由CEG清盘人及CEG Holdings清盘人处理 [8][11] - 中国香港高等法院已指示于2025年6月25日进行撤销转让申请的聆讯 [10] - 中国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4月17日作出裁决,明确仅法定债权人可参与或成为清盘监督机构,经济权益持有者被排除在外 [11] - 恒大清盘人安迈顾问有限公司已接管许家印名下持有私人飞机的离岸实体公司,并将飞机挂牌出售 [11] - 许家印和其前妻丁玉梅的多项境外豪宅、私人飞机、名车、游艇等资产被法庭冻结 [11] - 中国恒大集团及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执行法院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11]
大连银行迎新“掌舵人”!东方系基因再续,资产质量困局待解
北京商报· 2025-06-04 23:05
公司管理层变动 - 大连银行董事长职位空缺两年后由曾涛正式接任,其任职资格于6月3日获监管核准[1][4] - 曾涛具有"东方系"背景,职业生涯横跨银行、资产管理、保险领域,曾任职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及东方资产多个管理岗位[5] - 大连银行董事长人选自2015年东方资产重组后始终与"东方系"绑定,前任包括崔磊、彭寿斌等[5][6] - 同日大连银行行长助理魏续新任职资格也获核准,管理层进一步补充[7] 公司经营业绩 - 大连银行2024年全年营收54.04亿元(同比+13.42%),净利润6.21亿元(同比+1.78%),但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超2%至2.09亿元[9] - 历史业绩波动剧烈:2010年净利润增速达38.3%,2014-2015年连续两年降幅超70%,2015年净利润仅1.29亿元,显著落后同期宁波银行(65.67亿元)、南京银行(70.66亿元)[8][9] - 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3.56亿元(同比+5.64%),结束2018-2023年连续负增长[9] 资产质量状况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2.88%(同比+0.31pct),不良贷款余额78.12亿元(同比+11.35亿元)[11] - 贷款质量恶化:次级贷款占比从1.63%升至1.78%,损失贷款占比从0.55%升至0.81%[11] - 2017-2023年不良率持续高于2%,峰值达3.94%(2020年)[11] 战略发展方向 - 曾涛的"东方系"背景有望强化与东方资产在不良处置、产品创新等领域的协同[6] - 行业分析师认为需优化资本结构(如发行二级资本债)、加强金融科技在风控中的应用,建立智能监测系统[12] - 当前采取的清收措施包括总分行领导包干机制、抵债资产平台招商、"一户一策"处置方案等[11]
中银消金甩卖20个不良包!行业开启不良瘦身与补血双作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20:38
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动态 - 2025年5月已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网转让37个不良资产包,总规模超80亿元,涉及头部机构如招联消金、蚂蚁消金及中银消金[2] - 中银消金单月集中上架20个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总额达19.05亿元,招联消金和湖北消金分别以19.98亿元、19.57亿元位列未偿本息总额前两位[3][4] - 部分资产包流拍后降价重新挂牌,如中银消金第19期项目起始价调至58万元(原未偿本息433.10万元)[4] - 蚂蚁消金5月23日发布6亿元不良资产包,31万笔逾期资产平均逾期335.8天且全部计入"损失"类[6][7] 消费金融ABS发行情况 - 2025年行业累计发行15单ABS产品,总额74.58亿元,部分票面利率跌破2%(最低1.9%)[2][9] - 马上消金发行"25安逸花1A"利率1.9%,中原消金两期ABS规模30亿元("25鼎柚2A"利率1.95%),南银法巴消金单笔发行19.58亿元("25南银法巴1A"利率1.96%)[10][11] - 政策支持推动ABS扩容:2025年Q1货币政策报告提出提高消费类信贷证券化额度,2024年全市场消费金融ABS规模达2157亿元(同比+82%)[11][12] 行业策略与趋势 - 不良资产转让加速以提升资金效率,头部机构通过批量处置(如中银消金20期项目)优化资产质量[3][7] - ABS成为核心融资工具,优势包括成本优化(对比其他渠道)、负债结构改善及资产流动性提升[12] - 行业呈现"处置+融资"双线并行特征,政策支持与市场化工具协同推动资产负债表修复[2][11]
左手甩卖不良、右手发行ABS,消金公司加速自救
第一财经· 2025-05-29 20:35
行业趋势 - 消费金融公司加速低价甩卖不良资产并发行低利率ABS产品以回笼资金和补充资本 [1] - 截至一季度末消费金融公司已成为个人贷款不良资产市场第二大出让方 [1] - 行业竞争加剧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降及资产质量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 [1] 不良资产处置 - 不良资产处置呈现"快速出清、快速转让"特点折扣力度低至1折以下 [2][4] - 蚂蚁消金转让6亿元不良资产包起拍价7210万元折价率1.2折涉及12万户借款人 [2] - 招联消金转让46.47万笔不良资产单笔最低万元级平均逾期超600天且未诉讼 [3] - 5月单月消费金融行业不良资产转让规模近80亿元创年内新高 [4] - 锦程消金转让4567万元资产包起拍价275万元折价率0.3折 [5] - 部分资产包流拍后降价促销如中银消金433万元资产包起拍价从64万降至58万 [5] ABS发行情况 - 截至5月29日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行15只ABS总额74.58亿元同比增45% [1][6] - 个人消费贷ABS占比72.4%为主要发行类型 [6] - 南银法巴消金发行19.58亿元ABS优先档利率3.15%创2023年以来新低 [6] - 中原消金发行30亿元ABS"25鼎柚2A"利率跌破2%至1.95% [9] - 马上消金发行"25安逸花1A"票面利率1.90%为最低 [10]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监管支持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并研究提高ABS注册额度 [10] - 6家消金机构注册资本未达10亿元监管红线通过ABS实现轻资本运营 [10] - 2025年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预计消费贷款ABS发行利率保持低位 [11] - 消费市场复苏有望推动ABS发行规模稳定增长更多机构将进入市场 [11]
蚂蚁消金再转6亿不良资产 12万借款人涉小额多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5:19
蚂蚁消金不良贷款转让 - 蚂蚁消金挂牌转让2025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资产包 涉及未偿本息总额6亿元 覆盖12万户借款人 起拍价7210万元 仅为资产包的1折出头 [1] - 资产包具体数据:未偿本金4.96亿元 利息1.07亿元 合计6.03亿元 涉及31.36万笔贷款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5043元 加权平均逾期天数335.88天 全部为信用贷款且未进入诉讼程序 [2] - 资产包呈现"小额多贷"特点 人均贷款笔数达2.62笔 短期逾期即被全额计提损失 反映机构对回收预期悲观 [4] 中银消金不良贷款转让 - 中银消金5月内一次性挂牌20个不良资产包 合计规模21.7亿元 近20亿元资产包以1折价格起拍 此前4月底首次挂牌遭遇流拍 [5] - 中银消金第21期个贷不良包特征:债务人全部来自广东地区 113笔均为次级分类 加权平均逾期94天 借款人平均未偿本息余额14.45万元 均为线下面签贷款 [6] - 行业普遍按地区分包不良资产 便于催收和诉讼管理 提高地方AMC收购意愿 当前市场接受度低 多个资产包折扣率低于1折 [8] 消费金融行业现状 - 2024年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总资产达1.3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但资产质量压力凸显 行业规模扩张与不良攀升并存 [11] - 中银消金2022-2024年不良贷款率从2.8%升至3.56% 不良贷款规模从17.28亿元增至27.92亿元 行业多数公司不良率维持在2%-3%区间 [12] - 行业集中度提升:蚂蚁消金以3137.51亿元总资产领跑 招联消金1637.51亿元紧随其后 前七大机构合计资产8270.63亿元占行业60%以上份额 [12]
2024年18家地方AMC净利润下滑:资产处置难度加大、周期延长,回收率下降是主因
中国经营报· 2025-05-23 18:43
行业整体表现 - 31家地方AMC中17家营业收入下滑 18家净利润下滑 13家营收净利双降 占比接近六成 [1][3] - 行业头部机构分化明显:前5大营收机构中仅江苏资产、陕西金融资产实现双增长 其余5家均出现至少一项指标下滑 [4] - 全国性AMC同样承压 中国信达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8%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税前亏损5.87亿元 [4] 财务数据分布 - 营收规模:14家超10亿元(占比45.16%) 24家超5亿元(占比77.42%) 全部机构营收均超1亿元 [2] - 净利润分层:5家超10亿元 8家超5亿元 6家不足1亿元(含3家亏损) 亏损机构最大亏损达15.1亿元 [2][3] - 头部机构营收TOP5:江苏资产(64.83亿元)、浙商资产(54.25亿元)、河南资产(28.68亿元)、中原资产(26.18亿元)、山东金融资产(21.47亿元) [2] - 头部机构净利润TOP5:上海国有资产(22.96亿元)、山东金融资产(16.97亿元)、浙商资产(15.24亿元)、陕西金融资产(15.23亿元)、江苏资产(11.49亿元) [3] 业绩下滑原因 - 核心业务受阻:不良资产处置周期平均延长31.51% 二级市场活跃度下降导致处置收益减少 [6] - 房地产依赖症:60%以上不良资产回收依赖房地产 当前市场环境下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减弱 [1] - 监管导向影响:非主业业务收缩导致收入下降 如兴业资产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6.6% [7] - 减值计提激增:山东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提同比增加36.88% 广州资产信用减值损失从1.41亿元增至3.59亿元 [7][8] 典型案例分析 - 广州资产:2024年亏损3.5亿元 不良资产收包规模下降 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累计达7.32亿元 [3][8] - 山东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从5.45亿元扩大至7.46亿元 但净利润仍保持行业第二 [3][7] - 深圳资管:重组类业务收入下降45.49% 毛利率骤降58.6个百分点 反映业务结构调整阵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