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人住房贷款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省上半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5个基点
新华财经· 2025-08-01 22:11
新华财经贵阳8月1日电(记者肖艳)记者从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6 月,贵州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65%,同比下降45个基点。 据介绍,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积极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 政策工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通过发挥利率工具的调节作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除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以 外,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25%,同比下降53个基点。 此外,还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方面,强化政策协 调联动,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6月末,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已向全省投放资金1547.62亿元。其中,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投 放资金790.83亿元,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抵押补充贷款等工具投放资金 756.79亿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支 持。5月15日,根据总行统一部署,降低全省法人金融机 ...
普惠小微与房地产贷款边际回暖
湘财证券· 2025-07-27 20: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7][10][3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二季度信贷增长符合预期,企业贷款增长好于个人贷款,科技领域信贷是增长引擎,普惠小微与房地产贷款边际回暖,消费性贷款展现出一定韧性 [9][31] - 未来结构性工具落地与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有望带动贷款需求提升,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修复,消费金融服务支持加强促进个人贷款投放 [9][31] - 在宽松财政政策及融资安排支持下,银行信贷供给充足,有望维持平稳增长,息差或趋稳,业绩有望稳定,资产质量将巩固 [10][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本期(2025.07.21至2025.07.27)银行(申万)指数下跌2.87%,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4.56个百分点,城商行表现相对领先 [12] - 行情表现前五的银行为宁波银行(+7.26%)、常熟银行(+2.16%)、郑州银行(-0.46%)、招商银行(-0.49%)、农业银行(-0.64%) [12] 资金市场 - 资金面相对收紧,本期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1095亿元,R007/DR007/7天拆借利率日均数分别为1.56%/1.55%/1.53%,相比前值变动1 BP/1 BP/-4 BP [21] - 存单发行利率上行,存单净融资额较低,SHIBOR 3M为1.56%持平前值,SHIBOR 6M为1.61%较前值上行2 BP,6M - 3M SHIBOR利差为0.05%较前值上行2 BP,7月以来存单净融资-4334.3亿元 [24] 行业与公司动态 - 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企业贷款是信贷增长主要引擎,住户贷款余额84.01万亿元,同比增长3% [7][28][30] - 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提高至4.9% [7][30] -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2.9%,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增长8.2% [8][30] - 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开发贷款余额13.81万亿元,同比增长0.3%,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降幅较上年末收窄1.2个百分点至0.1% [8][30] - 齐鲁银行截至2025年7月25日收市后,距离2025年8月13日(“齐鲁转债”最后转股日)仅剩13个交易日 [32] - 上海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于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 [32] 投资建议 - 建议从“高股息 + 区域增长”两方面配置银行股,关注国有大型银行股、中信银行等,以及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优质区域银行 [10][33]
上海12.85万亿贷款余额创新高!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明显回升,外资净流入境内股票
搜狐财经· 2025-07-25 09:20
上海金融市场整体表现 - 6月末上海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达12.85万亿元 同比增长8.4% 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1] - 上海金融市场呈现积极变化 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明显回升 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态势转暖 [1] 个人住房贷款与企业贷款 - 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 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8.1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需求自去年10月转正后持续攀升 [3] - 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5% 上半年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5.2% 构成信贷增量的核心部分 [3] - 贷款投向结构优化 信息技术业 科研服务业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8.9% 19.7%和14.9% [3] - 6月上海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74% 较上年同期下降49个基点 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 较上年同期下降56个基点 [3] 外资投资与涉外经济 - 上半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达2.77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其中涉外收入1.32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8% 涉外支出1.45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4] - 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由去年同期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5月以来买入力度增强 [4] - 上半年上海市货物贸易项下收入同比增长21% 对东盟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分别为16%和42% 同比分别增长24%和20% [4] - 上海辖内签约口径外汇套保比率为42.2% 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 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 同比增长15% 占全国比重为46.5% [4]
央行上海总部最新发布!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升,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回暖
券商中国· 2025-07-24 22:28
上海金融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上海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引导信贷结构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3] - 6月末上海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 [4] - 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需求持续回升 [5] 信贷结构与融资成本 - 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5.2%,是信贷增量的主体 [6] - 贷款主要投向科技、普惠领域: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8.9%、19.7%、14.9% [7] - 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4%,同比下降49个基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同比下降56个基点 [8] 存款与社融情况 - 6月末上海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增长7.5%,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7% [9][10] - 上半年上海社融增量8418亿元,同比多增3240亿元,人民币贷款占社融增量六成 [13] - 直接融资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026亿元,股票净融资142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444亿元 [13] 涉外经济与人民币国际化 - 上半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2.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货物贸易收入同比增长21% [14][15] - 对东盟、"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分别为16%、42%,同比分别增长24%、20% [16] - 跨境人民币收支总额16.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国46.5%,人民币在涉外收支中占比62.9% [19] 资本市场与外资动向 - 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外资对境内股票投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 [17][18] - 上海外汇套保比率42.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 [19] - 证券投资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6%,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量同比增长36% [20]
上半年上海个人房货需求回升,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国际金融报· 2025-07-24 20:02
各项存款增速有所放缓,存款定期化特征减弱。6月末,上海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2.9万亿元,同比 增长7.5%。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8%,增速较上年同期 高1.5个百分点。从期限看,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非银金 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同期低3.6个百分点,受资本市场回暖的带动,二季度非银 存款增加较多。 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直接融资多增较多。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418亿元,同比多 增3240亿元,较好地满足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从结构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108亿 元,占社融增量的六成。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净融资1026亿元,同比多增159亿元;非金融企业股 票净融资142亿元,同比多增7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444亿元,同比多增2036亿元。表外净融资(包 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174亿元。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指出,下阶段将按照总行统一部署,继续落实好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础上,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 ...
央行上海总部:上海个人房贷需求回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快讯· 2025-07-24 14:50
金十数据7月24日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上海金融运 行情况。6月末,上海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央行 上海总部表示,从效果看,上半年,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 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分借款主体看,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增速较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 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回升,增速自去年10月转正以来持续提高。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5.5%。 (澎湃) 央行上海总部:上海个人房贷需求回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上半年四川金融运行延续总量稳、结构优的趋势 贷款增速连续四个月保持11.6%
四川日报· 2025-07-24 08:16
金融总量与增速 - 四川省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比年初增加11778亿元 同比多增2150亿元 [2] - 6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7万亿元 同比增长11.6% 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 [2] - 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4万亿元 同比增长10.8% 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 [2] 贷款结构与经济支撑 - 企事业单位贷款较年初增加8099亿元 占新增贷款近九成 [3] - 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房贷)同比增长15.1% 较年初增加274亿元 [3]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 基础设施领域中长期贷款达2.7万亿元 较年初增1574亿元 [5] 利率水平与融资成本 - 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降至3.93% 普惠小微贷款3.89% 个人住房贷款3.01% [4] - 存量贷款利率降至3.92% 同比下降46个BP 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4] 重点领域信贷配置 - 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1% 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29.2%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贷款增23.2% 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增21.6% [5] - 第三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4.5% 新兴服务业(批发零售/科研技术/信息技术)贷款增速超24% [6]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 反映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支持增强 [6] 金融创新与服务优化 - 开展"创投天府·周周见"投融资路演 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平台 [5] - 举办"找资金"科技成果专场 多家银行提供定制化产品 [5]
国新证券每日晨报-20250723
国新证券· 2025-07-23 10:08
报告核心观点 7月22日国内外市场表现不一,国内市场震荡攀升上涨延续,成交额上升;海外市场美国三大股指涨跌不一;同时有多条重要新闻发布,涉及深圳改革、信贷报告、科创板发展等方面[1][2][3] 国内市场综述 - 7月22日大盘震荡攀升上涨延续,上证综指收于3581.86点涨0.62%,深成指收于11099.83点涨0.84%,科创50涨0.83%,创业板指涨0.61%,万得全A成交额19286亿元较前一日上升[1][4][9]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有21个上涨,煤炭、建材及建筑涨幅大,银行、计算机及商贸零售跌幅居前;雅江水电站、煤炭开采精选及水泥制造精选等指数活跃[1][4][9] 海外市场综述 - 7月22日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4%,标普500指数涨0.06%,纳指跌0.39%;万得美国科技七巨头指数跌0.69%,英伟达跌超2%,脸书跌逾1%;中概股普遍上涨,蔚来涨逾10%[2][4] - 其他海外市场方面,日经225跌0.11%,英国FTSE涨0.12%,德国DAX跌1.09%[4] 驱动因素 - 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33万亿元同比增0.4%,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降0.1%;当日A股2540只个股上涨,2724只下跌,138只持平,290只个股涨超5%,64只个股跌超5%,114只个股涨停,11只个股跌停;市场震荡后上涨延续利于提振做多热情[10] 新闻精要 深圳改革 - 预计年内有包括“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深交所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成果落地,后续将继续培育优质上市后备资源,深化资本市场协同合作[3][11] 央行贷款投向报告 -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7.1%,上半年新增12.92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是信贷增长主体,上半年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万亿元,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增加7.08万亿元[12] - 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领域,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8.7%,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7.4%[12] - 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信贷保持较快增长,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比年初增14.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量增、面扩”[13] - 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12.3%,助学贷款余额2677亿元同比增28.4%,涉农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同比增7.4%[14] 科创板发展 -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6周年,已有589家上市公司、超7万亿元总市值,“硬科技”迎来“井喷期”;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3成公司产品、在研项目有首创性,超6成公司850多项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15][16]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平均每家216项,138家次(81家)公司牵头或参与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自开板以来平均研发强度保持在10%以上,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1681亿元是当年板块归母净利润三倍多,同比增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16] -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持续提升,围绕发行承销、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改革持续升级;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已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融资“首选地”,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成,在重点产业链形成示范和集聚效应[17] 国家数据局 - 国家数据局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截至今年上半年7个基地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已组织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后续将打造闭环生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18][19] 贸易协定 - 特朗普宣布美国分别与菲律宾和印尼达成贸易协定,将菲律宾商品关税从20%下调至19%,菲律宾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印尼对美国取消99%关税壁垒,印尼出口美国产品缴19%关税,印尼向美国供应关键矿产,签署数百亿美元重大协议采购波音飞机、美国农产品和美国能源[20][21] 全球经济数据 - 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为10.71亿人、2.45亿人、3亿人同比稳中有增,上半年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53万亿元、总支出3.89万亿元,6月底累计结余9.83万亿元,全国持社保卡人数达13.9亿人覆盖98.9%人口,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5万人[23][24] - 1 - 6月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8万亿元同比增5.9%,占GDP比重为10.3%;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同比增13%,跨境旅行收入增42%,服务贸易支出增2%,服务贸易逆差降14%;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47.2%、64.0%和57.6%[24]
2024年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全景透视:客户规模、存贷结构与收入拆解
搜狐财经· 2025-07-16 13:53
零售银行业务整体情况 - 零售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背景下仍是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 [1] - 行业面临激烈竞争,需通过深化客群经营和数字化赋能释放长期价值 [1] - 2024年29家上市银行合计零售客户数超46亿户,较2023年增加1.2亿户,人均持有3个以上银行账户 [2][3] 零售客户规模 - 国有大行占据绝对优势:农业银行以8.8亿户居首,建设银行7.71亿户,工商银行7.66亿户 [3] -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2.1亿户领先,城商行沪农商行247万户为区域银行最高 [3] 零售存款情况 - 2024年末全国住户存款152.3万亿元,同比增10%,定期存款占比72.5% [5] - 57家上市银行零售存款合计109万亿元占行业71.5%,全部实现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超30% [5] - 招商银行个人活期存款占比49%行业最高,农业银行37%,东莞农商36%,低成本资金优势显著 [5] - 零售存款成本率分化明显:招商银行1.44%,部分城商行超3% [5] 零售贷款情况 - 2024年末全国住户贷款82.8万亿元同比增3%,经营贷增9%,消费贷增6.2% [7] - 57家上市银行零售贷款64万亿元占行业77%,39家规模上涨,18家收缩(最大降幅20%) [7] - 利率区间:常熟农商6.8%最高,国有大行普遍低于4%,多数银行集中在4%-5% [7][9] - 贷款结构:消费贷(交通银行规模翻倍)、经营贷(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增30%)为主要增长驱动 [10] 零售业务收入 - 55家银行中24家收入增长,19家利润上涨,6家区域性银行出现亏损 [12] - 利息收入占比90%为主力,10家银行手续费净收入为负 [12] - 资金结构分化:国有大行内外利息净收入均为正,股份制银行依赖其他条线资金支持,区域性银行主要靠分部间利息收入 [12] 零售业务风险 - 大部分银行不良率1%-3%,城商行较高(个别近5%),仅少数银行不良率下降 [14] - 住房贷款质量最优,区域性银行经营贷不良率超4%需关注,信用卡风险持续暴露但波动趋稳 [14]
建行股东会干货来了!零售信贷增速将超去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22:42
公司战略与经营方向 - 公司提出"以内涵式、集约式发展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战略方向,强调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聚焦结构优化和质效提升 [2] - 公司经营呈现"三稳、三优、三控"特点,即资产、负债和关键指标趋稳,资产、负债及收入结构优化,成本、风险及资本管控成效显著 [2] - 公司加快摒弃"规模情结",聚焦五大财务要素(资产、负债、资本、收入、成本),推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更加健康可持续 [2] 盈利与成本管理 - 公司将在稳收入、控成本、防风险三个方面持续发力,深化综合服务能力,把握中间业务发展机遇 [3] - 一季度成本收入比(国际准则口径)22.97%,保持同业领先优势,经营费用同比小幅下降1.1% [4] - 中间业务三大板块(零售、财富管理、对公)均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代销基金前五个月收入同比增长27% [7] 净息差(NIM)表现 - NIM下行幅度逐步收窄,LPR下调滞后效应和贷款重定价仍构成压力,但存款利率下调红利持续释放 [5][6] - 公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管控高成本长期存款,活期存款占比在大型银行中保持领先 [6] - 对称性降息政策和内部结构优化为NIM稳定提供支撑 [6] 零售信贷业务 - 一季度境内零售信贷余额9.04万亿元,增速1.9%,高于行业和去年同期水平(1.4%) [8] - 个人经营类贷款增长11.3%,个人消费贷款增长7.9%,是零售信贷增长主要来源 [8] - 预计2025年零售信贷增速将优于去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和新增保持同业首位,个人经营类贷款增速最快 [9] 业务结构调整 - 财富管理板块表现突出,代理保险业务销量恢复增长且费率企稳,托管和理财业务收入贡献预计提升 [7] - 公司将在个人经营贷款和消费贷款两类关键领域重点发力,通过结构调整保持零售贷款稳健增长 [9] - 系统部署十个方面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包括公司治理、客户服务、资产负债管理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