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口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筑基培元,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扬子晚报网· 2025-09-26 19:2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国办印发 《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这是优化人口结构、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赓续华夏文明的治本之策。 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筑基培元,重点在于构建职场性别平等的安全网。当职场女性因生育而面临晋升受 阻、薪资不公甚至"隐形辞退",当"准妈妈"的简历屡屡石沉大海,这既是人力资源的浪费,更是社会文 明的伤痕。唯有严格执法,根除职场性别歧视,倡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灵活弹性工作制度, 才能让女性在职场与家庭之间寻得坚实的平衡点。当每一位母亲不再因职业发展受限而焦虑犹豫,生育 的勇气才会自然萌发。 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筑基培元,根本还要社会价值观念重塑与公共精神培育。当"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被"精致利己"悄然取代,当"丁克"成为某种值得炫耀的时尚标签,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育"的社会价 值。这关乎社会活力的永续,文明血脉的延续。因此,公共空间对婴幼儿的包容、社区对育幼家庭的支 持、舆论对多子女家庭的友善,绝非可有可无的细节——它们共同编织着鼓励生育的温暖社会心理环 境,是在无言中发出生命的礼赞。 ...
全球观·中国策丨对话张许颖:逐步建立、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开端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00
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 中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和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趋势性特征[4] - "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进入稳定的人口减量发展阶段,总和生育率将在低水平波动,低生育状况将伴随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5] - 0-17岁人口存量在2020-2035年15年间将减少约1.3亿人,学龄人口呈现"梯次达峰、快速缩减"态势[6] - 2035年之前有效劳动力供给仍保持高位,但需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及时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并作出结构性调整[6] 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本积累 -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60%,进入普及化深入发展阶段[9]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24年底提升至11.21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达2.5亿[9] - 0-6岁婴幼儿开端发展阶段投资明显不足,这是人生最重要的智力和非认知能力形成期[9] - 国际实证研究表明越早进行科学养育,人力资本形成效果越好,OECD国家强势开端计划投入占GDP比重平均达0.8%-1%[10] 政策建议与战略方向 - 建议"十五五"时期把积极应对少子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编制人口高质量发展规划[4][7] - 构建以生育保险、婴幼儿照护、生殖健康服务为核心的生育保障基本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7] - 推动托儿所、幼儿园逐步纳入公共服务,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婴幼儿照护指导项目[7] - 建立中国特色"开端计划",从0-6岁照护、托育、学前教育等六方面着力,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从生命早期开始[10] 人口红利转型机遇 - 卢茨教授研究指出,教育在提供人口红利方面胜过单纯年龄结构变化[11] - 低生育率不会对中国未来几十年持续发展构成重大障碍,考虑到人力资本迅速增加[12] - 需要从简单人口年龄结构分析转向多维分析框架,将教育、健康、科技等因素纳入其中[11] - 通过提升人口综合素质,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可以有效对冲劳动力数量下降的负面影响[12]
准确把握“十五五”的阶段性要求
中国发展网· 2025-09-21 21:04
"十五五"规划阶段性要求总体框架 - 谋划"十五五"正步入深处 准确把握该时期的阶段性要求是核心任务[1] 历史方位与经济增长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的关键五年 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安排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2] - 经济增速正实现稳步"换挡" 需保持合理增速稳步扩大经济规模 以达成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导向[2] 新质生产力与人口发展 - 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作为前进动力深刻变革的重中之重[2] - 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 推动人口红利更多转向人才红利[3] 新发展理念与民生福祉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需整体再上台阶 绿色紧扣"双碳"目标碳达峰进入攻坚冲刺[3] -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 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步推动共同富裕[3] 改革开放与安全发展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任务需在2029年完成 2028年将迎来改革开放50周年 制度建设是主线[4] - 必须通盘考虑内外部风险挑战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4]
市委举办第七期干部学习大讲堂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南京日报· 2025-08-31 09:15
人口发展新形势分析 - 中国人口发展面临主要矛盾 需深入分析发展态势[1] - 需全面认识并正确看待人口发展新形势 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1] 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 - 推动"十五五"及更长时期人口高质量发展 提出意见建议[1] - 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 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1] - 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1]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 综合施策破解人口总量增长乏力困局[2] -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2] -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多措并举增强城市吸引力与产业带动力[2] 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需求完善政策措施[2] -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持续建设幸福城市与文明城市[2] - 营造宜居宜业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2] 人才发展机制 - 加大育才引才留才力度 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2] - 强化产业基础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人才生态[2] - 不断释放人口红利[2] 工作机制创新 - 发挥人口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2] - 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关键问题加强研究[2] - 推动人口工作从管理向引导和激励转变 凝聚工作合力[2]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编
人民日报· 2025-08-28 05:48
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统筹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效衔接 [1] -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维护产业链 供应链和市场完整性上的支撑作用 [1] -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1] -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1] - 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增加基础研发投入 有组织推进原创性基础性研究 [1][6]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6] - 分行业开发垂类智能化大模型应用 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 [3] - 部署量子科技 脑机接口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重大科技项目 [6] - 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升级 开发智能服务机器人 [3] - 构建"关键金属研发+战略储备+循环利用"体系 实现关键金属自主可控 [19] 内需扩张与消费升级 -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2] - 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夯实消费增长基础 [2][4] -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性住房投入 [2] - 通过稳就业 稳岗政策提升消费能力 [4] - 提高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投入力度 提振消费意愿 [4] - 打造社会体验型消费场景 满足现代消费需求 [5] 数字经济与数据要素 - 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赋能作用 [1] - 健全数据产权 交易流通 收益分配 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 [1] - 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1] - 推动企业间 行业间数据互联互通 实行数据开放共享 [3] - 探索建立国家级农业数据交易平台 完善数据要素规则 [10] 能源资源保障 -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 [21] - 推进核能 新能源 储能关键技术突破 [21] - 推动新能源转化为绿氢 绿氨 绿醇替代化石燃料 [21] - 完善重要矿产资源评价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制度 [22] - 建立探产供储销全过程预测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 [22] 乡村振兴与农业发展 - 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乡村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10] - 积极推进"种业芯片"攻坚 实现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10] - 发展定制农业 共享农场 农产品电商直供等新业态 [10] -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 加强高技能数字新农人培训 [10] - 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智慧系统 发展农业碳汇智能监测与交易 [10] 教育资源配置 - 建立学龄人口动态监测机制 前瞻规划配置教育资源 [7] - 扩大优质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本科招生容量 [7] - 优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提高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7] -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 适应国家战略需求 [8] 生态环境保护 - 设定PM2 5下降和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 [19] - 2030年全国PM2 5年均浓度保持"十四五"降幅 二氧化碳排放稳中有降 [19] - 推进蓝天 碧水 净土保卫战 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 [20] - 加强减污降碳扩绿 新污染物治理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 [20] 国际创新合作 - 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22] - 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22] - 鼓励外资企业参与产业应用研究项目 优化海外人才引进流程 [23] - 完善与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23]
为绘好“十五五”发展新蓝图献计出力——全国政协常委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
新华网· 2025-08-26 19:51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统筹中长期目标和远景目标有效衔接 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重视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1]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 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1] - 破解内卷式竞争需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产业结构高端转 市场生态公平优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 [4] 农业与乡村振兴 -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与产业深度变革 破解发展瓶颈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探索建立联县包乡兴村梯次结对机制 健全项目信息库 强化企业发展特点与城乡资源禀赋适配性结对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破除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障碍 [2] 人口发展与社会建设 - 人口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实现人口素质优良 总量充裕 结构优化 分布合理及其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态平衡 [2] - 部署加强养老服务科技创新 研究涉及养老服务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2] - 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保持战略定力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 [3]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3] 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 -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3] - 支持中央企业 地方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建设高水平海外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加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优化开放环境 [3]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1]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王沪宁出席
新华网· 2025-08-26 16:01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能 [2] -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推进乡村振兴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教育与人力资源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乡村振兴与民营企业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城乡循环和共同繁荣中的作用 [2] -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对外开放与创新协同 -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 王沪宁出席
新华社· 2025-08-26 13:28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战略位置 [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2] -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 [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把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编制规划战略基点 [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意愿、拓展消费场景、扩大消费供给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 数字经济与产业智能化 -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 -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 [2] 乡村振兴与农业变革 -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 推动农业生产要素高效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 [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让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中发挥更大作用 [2] 教育结构与人才支撑 - 积极稳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的统筹优化和动态调整 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 [2] 资源循环与能源保障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2] - 提升我国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2] 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
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 围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进行大会发言
新华社· 2025-08-26 13:12
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 - 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更突出战略位置 强化科技突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动能[2] - 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深度变革[2] - 构建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新格局 加大"走出去"和"引进来"力度[2] 内需与消费体系 - 将全方位扩大内需作为编制规划战略基点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2] -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能力 提振消费意愿 拓展消费场景 扩大消费供给[2] 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 -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产业智能化发展进程[2] - 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 发挥民营企业在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中的作用[2] 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制度和市场体系 提升能源资源保障能力[2] -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2] 教育与社会治理 - 统筹优化教育规模类型及层次结构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2] -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 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2] 文化发展与人口支撑 - 强化中华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跃上高峰[2] - 构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动能[2]
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健康江苏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召开许昆林主持并讲话
新华日报· 2025-08-14 07:28
核心观点 - 江苏省召开人口发展会议 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重点部署生育支持 教育健康建设 人力资源开发及老龄化应对等工作 [1][2] 生育支持政策 - 推动全链条政策协同发力 落实国家育儿补贴制度 [2] - 持续优化妇幼健康服务 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2] - 减轻家庭负担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2] 教育健康建设 - 统筹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2] - 落实国家免费学前教育政策 [2] - 完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 提升人口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 [2] 人力资源开发 - 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 推进个人创业改革 [2] - 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 保障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权益 [2] - 加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 推进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改革 [2] 老龄化应对措施 -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引导老年人服务社会 [2] - 发展老年康养 老年旅居 老年教育等养老产业 [2] - 释放银发消费潜力 [2] 工作机制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研判人口发展形势 [2] - 统筹配置公共服务 强化政策评估储备 [2] -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凝聚人口高质量发展合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