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违规
搜索文档
中科磁业两实控人收警示函和监管函 私签委托持股协议
中国经济网· 2025-10-20 11:10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0日讯 中科磁业(301141.SZ)发布关于实际控制人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 施决定书的公告显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中平、实际控制人吴双萍于2025年10月17日收到 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吴中平、吴双萍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2025〕 226号(简称"决定书")。 浙江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吴中平、吴双萍于2024年6月私下签订《委托持股协议》,且未将上 述事项告知中科磁业及董秘进行披露,导致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2024年年度报告》中相关持 股信息披露不准确。 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规定。吴中平作 为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双萍作为实际控制人、时任董事,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 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四条、第五十一条规定,对上述违规事项负主要责任。根据《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五十二条规定,浙江证监局决定对吴中平、吴双萍分别采 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中科磁业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收到《决定书》后,高度重视 ...
股市警报再次拉响!两家上市公司接连被查,20万股东该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10-19 12:28
监管动态与立案概况 - 资本市场监管风暴升级,多家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问题被立案调查,凸显监管层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1] - 新《证券法》实施和注册制改革深入,正推动监管部门以更严格执法倒逼企业规范运作 [6] 白银有色立案调查 - 白银有色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为证监立案字 0332025004 号 [1] 金科股份立案调查 - 金科股份实际控制人黄红云及控股股东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1] - 立案原因包括办理券商质押式回购业务时无力回购或补仓导致股票被动减持但未事先披露减持计划,以及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及减持股份后未及时履行权益变动报告书披露义务 [1] - 公司公告称立案不会对生产经营和重整计划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1] 汇顶科技立案调查 - 汇顶科技总裁柳玉平上任五个月,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立案前几天公司发布半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35.74%,股价随之上涨 [2] - 柳玉平为公司老员工,从研发工程师晋升至总裁,服务近二十年 [2] - 证监会过往处罚记录显示,曾有外部人员因提前获知“大基金”入股汇顶科技消息进行交易而受罚 [2] 洪田股份及关联方案例 - 洪田股份去年将浦东办公用房出售给苏州陆海控股,其实际控制人为洪田股份董事舒志高亲侄子,该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拖延至发布年报前才补充说明 [3] - 审计机构立信所在年报中出具保留意见,揭示洪田股东和诺德股份大老板之间可能存在未披露关系网 [3] - 诺德股份公告称公司董事长陈立志、董事许松青被证监会调查 [3] - 诺德子公司原持有洪田5%股份,去年减持100股,将持股比例精准控制在4.99995%,避开5%重要股东披露线 [3] 如意集团立案调查 - 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立案告知书编号为证监立案字 0042025015 号 [5] - 公司2025年4月30日公告收到山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因2024年半年报及相关临时公告披露的债务豁免确认营业外收入不符合确认条件,导致信息披露不准确 [5] - 公司2025年1月25日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最初预计净利润盈利,但随后修正为大额亏损 [5] - 公司早在2024年1月5日就曾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5] 厦门路桥信息立案调查 - 厦门路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财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编号为证监立案字 0282025016 号 [6] - 厦门证监局现场检查发现,公司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利润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导致相应年度报告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6] 信息披露重要性 -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重要桥梁,其真实性和及时性关乎市场公平 [6] - 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认识信息披露重要性,将其视为应付检查的形式 [6] - 中小股东应积极行使监督权,中介机构、媒体等第三方应发挥“市场看门人”作用,共同构建多方制衡监督网络 [6]
*ST聆达前三季净利润亏损1.28亿元 预重整一年多尚未进入重整程序
证券日报网· 2025-10-17 21:1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09.23万元,同比增长83.4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8亿元 [1]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6.65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1]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为9.17亿元,较年初下降8.44% [2] 主营业务与经营困境 -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光伏产业链展开,包括上游光伏电池片制造和终端光伏电站运营,并于2023年通过并购进入光伏电站EPC领域 [2] - 全资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业务曾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九成,但其一期电池片项目自2024年3月停产至今未能复工,二期项目也已终止 [2] - 受金寨嘉悦一期电池项目停工影响,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萎缩至六千余万元 [2] - 自2020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已出现长达五年的持续亏损 [2] 公司治理与合规问题 - 公司前实控人、前董事长王正育曾因涉嫌内幕交易等多项违法行为被证监会处罚 [3] - 2024年12月,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后查明存在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关联方资金占用等问题,并于2025年9月11日受到行政处罚 [3] - 公司在2024年4月27日及2025年9月11日,因多项信息披露违规问题被大连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3] - 2025年9月11日,公司因计提减值不充分、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被大连证监局出具《监管关注函》 [3] 破产重整进展 - 公司自2024年7月30日由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至今已有一年多,但尚未收到法院关于受理重整申请的裁定,未进入正式重整程序 [1][5] - 2024年8月末,子公司金寨嘉悦亦被启动预重整,与公司预重整案件协调审理 [6] - 2025年3月,公司已与相关产业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 [6] - 公司在2025年10月10日披露的公告中提示,预重整不代表正式重整,能否进入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7]
深交所向深圳市宝鹰建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胡嘉、肖家河、薛文、古少波、刘成发出监管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9:09
(记者 曾健辉) 每经AI快讯,2025年10月17日,深交所向深圳市宝鹰建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胡嘉、肖家河、薛 文、古少波、刘成发出监管函: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关于对深圳市宝鹰建设控股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并对胡嘉、肖家河、薛文、刘成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及本所查 明,你公司在工程管理、采购管理、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2024年12月关联方现金捐赠相 关的信息披露不准确。你公司的相关行为违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第2.1.1条第一款、第 4.1.1条第二款及《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第1.3条、第5.1条第一款、 第5.2条的规定。你公司时任董事长胡嘉、总经理肖家河、时任财务总监薛文、时任监事长古少波,未 能恪尽职守、履行诚信勤勉义务,违反了本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第2.1.2条第一款、第4.3.1条 第一款的规定,对公司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本所希望你公司及全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认真吸取教 训,并提醒你公司及全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严格遵守《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本所 《股票上市规则》及相关规定,真实、准 ...
科净源频现信披违规上市后业绩大变脸 IPO有无踩线闯关?
新浪证券· 2025-10-17 18:36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净源上市后频繁出现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公司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1] - 公司上市前财务与研发数据疑似精准“踩线”满足创业板上市标准,上市后业绩迅速恶化,引发对其IPO是否存在“踩线闯关”的质疑 [1][6][8] 信息披露违规问题 - 公司因未及时披露全资子公司提供的累计1.5亿元担保事项而受到行政处罚,相关担保未履行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程序 [1][2] - 公司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40.25万元,同比减少77.53%,但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业绩预告,因此收到监管函 [3][5] - 公司2023年度报告存在收入确认方法适用不当、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等会计问题,并对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有误 [4][5] - 公司时任监事及子公司会计人员在涉及担保事项的调查中存在不配合监管调查的情形 [2] 上市前后业绩表现 - 公司于2023年8月11日登陆创业板,IPO发行价格45元/股,募资金额超7亿元 [6] - 上市前2022年营业收入为4.39亿元,净利润为8625.68万元;上市后2023年营业收入降至3.02亿元,净利润骤降至1906.73万元;2024年营业收入进一步降至1.91亿元,并出现亏损1.31亿元 [6][7]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有所好转,营业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4.30%,实现净利润1275.80万元,扭亏为盈 [7][9] 创业板上市标准符合性 - 公司选择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上市前业绩完全匹配该标准 [7] - 为满足创业板定位要求,公司适用“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的规则,其2020年至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为5833.75万元,2022年营业收入为4.39亿元,精准达标 [8] - 公司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低于20%,但因满足营收超3亿元的条件而未适用增长率要求 [8]
被立案调查后,海南华铁再发增持公告,回应算力大单质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17:59
核心事件与市场反应 - 公司于10月17日午间发布两则重要股东增持公告,合计增持金额最高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 [1] - 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及总经理胡丹锋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1]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海南金控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25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 [1] - 公司于10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2] - 截至10月1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09元/股,单日下跌近7%,总市值为142亿元 [6] 算力服务合同风波 - 公司全资子公司于2025年3月与杭州X公司签署为期5年、总金额36.9亿元(含税)的算力服务协议 [2] - 该协议带动公司股价在3月5日至7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涨停,3月12日股价上涨至13.26元,较年内低点4.76元上涨近2倍 [2] - 公司于9月30日公告解除该协议,理由为市场环境变化及未收到任何采购订单 [2] - 合同终止公告引发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并导致节后公司股价连续两日跌停 [2] - 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该合同并非框架协议,解约原因为产业链因素及市场变化,并称算力业务去年年报收入12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收入5000多万元 [3] 历史法律纠纷 - 2021年8月,亿邦国际董事长胡东实名举报公司涉嫌严重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及实际控制人涉嫌职务侵占 [4] - 纠纷源于2018年公司原子公司与亿邦国际签订的8万台矿机销售合同,总价4.03亿元 [4] - 其中2.4万台矿机由公司签收并支付货款1.21亿元,剩余5.6万台矿机签收方存在争议 [4] - 2021年8月,公司公告确认8万台服务器已交付完成,剩余5.6万台对应2.72亿元货款由纽博实业支付 [6] - 2021年9月,公司公告称公安机关对实名举报事项决定不予立案 [6] 公司背景与业务演变 - 公司前身为华铁应急,主营建筑设备租赁 [4] - 2024年5月,海南国资入主公司,并开始布局算力业务 [4]
中科磁业实控人吴中平、吴双萍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智通财经· 2025-10-17 16:10
中科磁业(301141)(301141.SZ)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吴中平先生、实际控制人吴 双萍女士于2025年10月17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 对吴中平、吴双萍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浙江证监局在现场检查中发现你们于2024年6月私下签订《委托持股协议》,且未将上述事项告知公司 及董秘进行披露,导致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2024年年度报告》中相关持股信息披露不准确。 ...
证监会出手,海南华铁被立案调查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0:58
2025.10.17 本文字数:884,阅读时长大约1.5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王方然 10月16日晚间,海南华铁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海南华铁称,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有序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并严格按照 有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在最新公告中,该公司没有提及信披涉嫌违法违规的具体事项和细节。但就在近期,该公司突然主动取 消近37亿算力合同之事,引起了外界高度关注。而在立案调查前,第一财经已在连续独家报道中,提出 海南华铁在此事的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问题。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9月30日,海南华铁突然公告称,终止上述37亿元算力订单,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 变化,且协议签订后公司未收到任何订单,因此主动解除协议。当晚,上交所即发出监管工作函。第一 财经也在报道中质疑,尽管原协议明确约定,若X公司擅自解除协议,需支付巨额违约金并补足相关损 失,但海南华铁却选择了主动解约,且未提及任何违约金诉求的合理性。(详见) 随后,该公司披露,二股东胡丹锋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 1个月内,将以3000万元至 ...
独家追踪|证监会出手调查,海南华铁信披疑点将解?
第一财经· 2025-10-17 09:33
第一财经多次独家报道 此外,第一财经对海南华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提出质疑,指出该订单在长达七个月内"零进展",但一直 未见披露是否合理。(详见《海南华铁37亿合同蒸发四大疑问:订单到底何时取消、信披是否及时?》) 海南华铁称,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有序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调查,并严格按照 有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事实上,海南华铁在跨界运作中的问题不止于此。早在今年8月,第一财经曾独家报道称,海南华铁, 跨界发行的数字藏品绑定股份现金分红,存在稀释股东权益、影响股价争议。(详见《免费送还绑定股 权分红,海南华铁"数字藏品"在下什么棋?》) 在最新公告中,该公司没有提及信披涉嫌违法违规的具体事项和细节。但就在近期,该公司突然主动取 消近37亿算力合同之事,引起了外界高度关注。而在立案调查前,第一财经已在连续独家报道中,提出 海南华铁在此事的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问题。 9月30日,海南华铁突然公告称,终止上述37亿元算力订单,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及供需情况发生较大 变化,且协议签订后公司未收到任何订单,因此主动解除协议。当晚,上交所即发出监管工作函。第一 财经也在报道中质疑,尽管原协议明 ...
突发公告:海南华铁被立案调查!
新华日报· 2025-10-17 08:29
公司动态 - 公司于10月16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 - 公司公告称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将积极配合调查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 公司位于浙江省杭州市,2008年成立,于2015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4] 重大合同事件 - 公司今年3月披露一份价值36.9亿元的算力订单,其金额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71% [4] - 该重大利好曾为公司股价带来多个涨停 [4] - 公司于9月30日披露该价值36.9亿元的算力服务合同解除 [4] - 自始至终,公司未公布该重大合同的合作方是哪家公司 [4] 市场反应与监管 - 9月30日合同解除消息引发市场震动,公司股价在“十一”假期结束后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4] - 9月30日当天,上交所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就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明确监管要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