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借壳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家族商业版图再扩大!特朗普儿子企业又要“借壳”上市,利益冲突引质疑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05 13:09
特朗普家族商业版图扩张 - 特朗普家族通过空壳公司新美国公司提交IPO申请,拟发行3000万股,每股定价10美元,融资3亿美元,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特朗普家族近期频繁涉足商业投资,包括推出个人模因币、创立加密货币公司World Liberty Financial,并扩大在金融、高尔夫球场、酒店、电信和加密货币矿商等领域的投资 [3] - 特朗普的两个儿子将担任新美国公司顾问委员会成员,并共同持有该公司500万股股份 [3] 公司治理与市场表现 - 特朗普兄弟持有新美国500万原始股份,且承销商多米纳里证券CEO将担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引发对公司治理的关注 [4] - 小唐纳德·特朗普此前参与的GrabAGun公司通过SPAC上市后表现不佳,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暴跌24%,三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近50%,远超同期SPAC上市企业平均8.7%的跌幅 [4] 业务方向与战略 - 新美国公司计划收购企业价值达7亿美元或以上的目标公司,重点关注振兴美国制造业、扩大创新生态系统和加强关键供应链的企业 [5] - 目标公司将主要涉足航空航天和关键矿产等行业,总部设在美国或主要在美国运营,战略方向强调"美国价值观和美国优先" [5] 利益冲突争议 - 新美国公司最初在申报文件中提及目标公司应能从政府补助和激励措施中受益,后删除该表述,引发利用公职谋取私利的质疑 [6] - 特朗普此前财务披露显示其通过加密货币、房地产等业务获得超6亿美元收入,其中加密货币平台World Liberty Financial贡献5736万美元收益,引发利益冲突质疑 [6] - 专家批评特朗普财务披露存在"结构性缺陷",包括未说明加密货币估值依据和未披露信托机构具体运作机制 [7]
无锡光储富豪柳敬麒,借壳三超新材助推博达系A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4 23:43
借壳上市交易结构 - 博达合一通过两期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三超新材1898.54万股股份,第一期转让价24.52元/股,交易对价2.5133亿元[5] - 第二期支付定金6000万元,两期合计支付超3.1亿元[6] - 博达合一拟现金认购三超新材定向增发的1247.5万股,发行完成后持股比例将从16.62%提升至24.83%[6] -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博达合一,实控人变更为柳敬麒[7]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三超新材2024年营收3.488亿元,亏损1.4亿元,超硬材料制品贡献收入3.11亿元(占89%),电镀金刚线产品收入2.398亿元[4][5] - 博达合一2024年营收21.63亿元,净利润3.95亿元,2025上半年营收18.43亿元,净利润4亿元,资产负债率从62.16%降至51.74%[10][11] 资产整合路径 - 借壳主体博达合一为控股平台,旗下核心资产博达新能主营光伏组件/电池片/硅片,具备全球供应链能力[10] - 实控人柳敬麒通过家族持股100%控制博达合一(个人持股95%),同时控股注册资本1亿元的无锡壹阳能源(储能业务)[8][11] - 交易后三超新材主业或转向光伏+储能,形成产业链协同[10][11] 实控人背景 - 柳敬麒在10家企业担任法人,包括5家存续企业(光伏/储能/电力技术)和5家注销企业[11][12] - 核心企业无锡博达合一注册资本5000万元,成立仅1年即实现34.49亿元总资产[10][12] - 宁波博达和一等关联企业显示其业务布局覆盖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12]
借壳上市vs类借壳:14个案例拆解核心差异与实操要点
梧桐树下V· 2025-08-02 14:37
借壳上市与类借壳的核心差异 - 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资产置换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控制权并将自身业务注入实现间接上市需符合等同于IPO的审核标准[2] - 类借壳是通过分步交易、分散标的等手段规避借壳认定标准在不完全满足"控制权变更+资产规模达标"前提下实现类似效果[6] 借壳上市认定标准 - 控制权变更: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变更起36个月内向收购方及其关联方购买资产[3] - 资产注入规模:购买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资产/发行股份占上市公司前一年度对应指标比例均需达到100%以上[4] - 主营业务变化:若资产注入导致主营业务根本变化即使未达100%标准也可能被认定[4] - 其他情形:证监会认定的可能导致根本变化的情形或具有产业协同性的特殊案例[5] 类借壳操作特征 - 实控人未变化:通过大股东埋伏、控制发股比例或引入第三方维持形式上的控制权稳定[7] - 36个月后收购:延迟向新控制人收购资产的时间窗口[7] - 向第三方收购:选择非实控人的交易对手方规避关联交易认定[7] - 收购比例控制:将资产规模占比控制在100%以下[7] - 业务协同强调:通过业务整合提升竞争力形式上区别于传统借壳[7] 监管与操作差异 - 借壳上市需证监会审批流程标准化但耗时较长类借壳结构复杂可能缩短时间但存在后续监管风险[8][9] - 借壳上市受明确规则约束而类借壳属于监管套利依赖个案实质判断[9] - 借壳成功可实现资产证券化类借壳若被否可能导致交易终止及市值缩水[9] 市场动态与案例 - 近期并购重组市场受"并购六条"政策影响IPO收紧与退市加速可能刺激并购需求[14] - 典型借壳案例包括中交设计借壳祁连山、中联高机借壳路畅科技等7个近期案例[14] - 类借壳模式案例涵盖思林杰收购科凯电子、光智科技收购先导电科等7种操作路径[18]
居然智家实控人汪林朋坠楼身亡,借壳上市前个人套现5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52
公司事件 -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被传坠楼身亡 公司回应将尽快发布公告并披露CEO接替人员 [1] - 汪林朋于4月中旬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 7月23日解除留置措施变更为责令候查 随后恢复正常履职 [1] - 受传闻影响 居然智家股价早盘跌停 后打开跌停板 截至发稿下跌8.23%至2.9元 [1] 股价表现 - 当日股价振幅4.75% 最高价2.99元 最低价2.84元 [2] - 成交量233.54万手 成交额6.75亿元 换手率3.96% [2] - 总市值180.58亿元 流通市值171.04亿元 总股本62.27亿股 [2] - 市盈率28.58倍 市净率0.88倍 [2] 创始人背景 - 汪林朋1968年出生于湖北黄冈 1990年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 [3] - 曾任职国家商业部财会司主任科员 中商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部副经理 全国华联商厦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3] - 1999年出任居然之家总裁 当时公司仅有1家门店 营业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 [3] 资本运作 - 2018年通过股权转让套现约52亿元 其中汪林朋个人套现近50亿元 [5] - 同年引入阿里巴巴等战投 获得130多亿元融资 出让36%股权 估值超过360亿元 [5] - 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 交易作价356.5亿元 [6] - 2023年居然控股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99%股份 并以22.32亿元对价向金隅集团转让10%股份 [6] - 二级市场减持和协议转让合计套现约26.7亿元 [7] - 2019-2023年现金分红总额34.99亿元 汪林朋直接间接获得分红近20亿元 [7] 行业动态 - 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近日坠楼身亡 公司宣布停止经营 [7] - 富森美实控人刘兵7月24日被成都市郫都区监察委员会留置 [7] - 美凯龙总经理车建兴5月被云南省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8]
“家居首富”离奇去世,“蛇吞象交易”惹的祸?
公司核心事件 - 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于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公司公告确认该消息[1] - 汪林朋今年4月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7月23日解除留置后4天即离世[1] - 汪林朋身家曾达350亿元,2025年3月《湖北日报》统计显示其位列湖北富豪榜第23位[3] 公司资本运作 - 2019年居然之家借壳武汉中商上市,交易作价356.5亿元,武汉中商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从43%降至1.7%[9] - 借壳上市前通过股权转让套现约52亿元,汪林朋个人权益接近50亿元[7] - 2020-2023年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39亿、10.48亿、13.02亿和3.89亿元,分红比例接近100%[11] - 2023年通过减持和协议转让套现约26.7亿元,其中汪林朋个人套现约20.98亿元[15] 公司财务状况 - 2020-2023年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分别为12.69亿、22.29亿、16.97亿和12.3亿元[13]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从2020年末74.49亿元降至2023年31.07亿元[14] - 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负债从2020年15.44亿元增至2024年46.3亿元[14] 公司经营现状 - 全国拥有超400家门店,覆盖30个省级区域,经营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17] - 2024年营收129.7亿元,陷入增长瓶颈[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连续4年为负,融资难度增加[17] 公司管理层变动 - 董事、执行总裁王宁暂代履行董事长、CEO等职责[18] - 王宁1999年加入居然控股,曾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洞窝"平台建设[19] - 公司计划建设30家以上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并推动产业链出海[18]
“家居零售教父”坠楼身亡,湖北政商界今年已多人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7-28 23:17
公司创始人事件 - 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 [1] - 汪林朋结束三个月留置调查仅过去4天时间 [1] - 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 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 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1] 创始人商业历程 - 1999年汪林朋进入家居流通业 2001年主导北京居然之家改制 斥资455.89万元成为股东 [3] - 2002年推行"先行赔付"策略 推动家居卖场升级为"商业运营商" [3] - 2015年通过中天基业收购其他股东股权 成为实控人 同年注资1亿元成立居然新零售 [3] - 2018年出让36%股份引入阿里巴巴等战略投资 总额130亿元 公司估值达363亿元 [4] - 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 交易总价值356.5亿元 上市后总市值达662.2亿元 [5] - 借壳上市后汪林朋身家达368亿元 成为湖北首富 武汉国资持股从43%缩水至1.9%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4%至129.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83%至7.69亿元 [8]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12亿元(同比+5.58%) 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39.39%) [8] - 截至2023年底货币资金35.68亿元 有息负债75.14亿元 现金短债比0.5 [9] - 2019-2023年现金分红占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比重均超90% 汪林朋获分红近20亿元 [10] 资本运作与调查 - 2023年7月控股股东减持1.25亿股(占总股本1.99%) 11月引入金隅集团套现20.98亿元 [8] - 汪林朋被留置调查 所持3.72亿股被司法冻结 引发"借壳上市国资流失"猜测 [10] - 汪林朋还在和泰人寿保险(持股20%)等多家企业担任董事或股东 [12] 行业背景 - 1997年福利分房制度终结 带动房地产相关行业十余年高速发展 [3] - 汪林朋被誉为"家居零售教父" 曾获中国家具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奖 [3]
“家居零售教父”汪林朋坠楼身亡,湖北政商界今年已多人被查
第一财经· 2025-07-28 21:07
公司核心事件 - 居然智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于2025年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 [1] - 公司公告称董事会运作正常 日常经营管理由高管团队负责 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1]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汪林朋进入家居流通业 2001年主导北京居然之家改制 斥资455.89万元成为公司股东 [2] - 2002年推行"先行赔付"策略 推动家居卖场从"二房东"升级为"商业运营商" [2] - 2015年居然之家年营收突破百亿 汪林朋个人财富达125亿元 [2] - 2018年引进阿里巴巴等16家企业战略投资 总额130亿元 估值达363亿元 [3] - 2019年借壳武汉中商上市 交易价值356.5亿元 上市后总市值达662.2亿元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4%至129.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83%至7.69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12亿元 同比增长5.58% 归母净利润2.12亿元 同比下降39.39% [6] - 2019-2023年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3.38亿元、10.48亿元、12.54亿元、3.89亿元 占母公司可供分配利润比重均超90% [7] 资本运作 - 2023年7月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25亿股 占总股本1.99% [6] - 2023年11月引入金隅集团套现约20.98亿元 [6] - 汪林朋通过直接间接权益获得分红接近20亿元 [7] 债务状况 - 截至2023年底货币资金35.68亿元 有息负债75.14亿元 有息负债是货币资金的2倍多 [6] - 2024年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和短期借款合计43.3亿元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1.81亿元 现金短债比0.5 [6] - 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31.31% [6] 监管调查 - 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留置调查 所持3.72亿余股股份被司法冻结 [7] - 湖北省监察委员会作为司法冻结执行人 引发对借壳上市中国资流失的猜测 [7] - 原武汉市副市长徐洪兰因受贿等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 [4] 关联企业 - 汪林朋在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 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 [8] - 在京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并直接或间接持股 [8]
居然智家汪林朋坠楼身亡,今年3月公开发声:将来要活到120到150岁才行!不能退,退了人生会很无聊
新浪证券· 2025-07-28 15:44
公司动态 - 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在留置措施解除5天后坠楼身亡,公司已推举董事王宁代行董事长及CEO职责[6] - 汪林朋名下3.72亿股(占持股100%)于4月18日遭司法冻结,冻结期至10月16日[7] - 公司2024年净利润暴跌40.83%至7.69亿元,但近三年仍坚持高分红策略,累计分红及回购17.84亿元占年均可分配利润143.94%[8][9] 资本运作 - 2019年武汉中商以356.5亿元对价借壳居然之家,交易后武汉国资持股从43%骤降至1.7%,汪林朋系持股飙升至61.93%[7] - 借壳交易后业绩对赌失败,公司以"1元回购2.41亿股"的补偿操作引发利益输送质疑[8] - 公司2024年12月更名后业绩持续恶化,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25.26亿元[9] 经营状况 - 终端市场出现失控迹象,广州新塘居然之家商场内多家品牌门店3月突然关店,涉及200户消费者及1300万元资金[9] - 汪林朋生前最后公开活动为4月8日智能家居论坛,强调AI转型对家居行业的重要性[9] - 行业整体面临系统性危机,红星美凯龙创始人5月被立案留置,靓家居董事长7月坠亡[10] 管理层动态 - 汪林朋3月在新春座谈会上驳斥"跑路"谣言,宣称"要活到120-150岁"并坚持不退[3][4] - 其4月发言推动AI创新与资本动作形成矛盾,最终在7月23日被变更强制措施为"责令候查"后选择极端方式结束生命[5][6][8] 行业趋势 - 家居行业面临智能化转型压力,汪林朋曾提出"设计AI"和"智能装修"四大转型方向[9] - 行业寒冬下头部企业接连出现管理层变故,反映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10]
润田实业声明黄安根及其配偶魏苗苗与公司无任何股权或劳动关系
第一财经· 2025-07-26 17:25
公司关系澄清 - 润田实业声明黄安根及其配偶魏苗苗与公司无任何股权或劳动关系 [1] - 润田饮料已于2020年6月5日被吊销营业执照 [1] - 黄安根为润田饮料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该公司2014年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危机 [1] - 润田实业2014年成立并对润田饮料进行承债式资产重组,重组后作为唯一主体经营包装饮用水业务 [1] - 润田实业2016年引入国资,变更为国资控股企业 [1] 借壳上市计划 - 润田实业正谋求借壳上市,拟通过ST联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其100%股权 [2] - ST联合披露润田实业2021年营收超10亿元 [2] - 润田实业2023年营收11.5亿元,2024年营收12.6亿元 [2] - 润田实业2023年净利润1.47亿元,2024年净利润1.77亿元 [2]
宏辉果蔬易主在即,苏州国资携IPO未果药企接盘
华夏时报· 2025-07-25 21:38
控制权变更 - 宏辉果蔬控股股东黄俊辉将持有的151380521股股份(占总股本26.54%)转让给苏州申泽瑞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完成过户登记 [1]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将变更为叶桃、刘扬和苏州投管集团,黄俊辉放弃12%股份表决权后控制权变更将正式生效 [1][4] - 转让价格为每股5.68元,合计价款8.6亿元,分四期支付,黄俊辉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46.54%降至20%,表决权比例降至8% [5] 新实控人背景 - 申泽瑞泰由苏州战兴投(80%出资)和叶桃、刘扬控股的两家企业(20%出资)共同设立,叶桃旗下腾瑞制药曾于2021年进行IPO辅导但未果 [5][6] - 腾瑞制药核心产品"艾夫吉夫"为国家一类新药,属于医保乙类药品,主营生物药、化学药等研发生产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3年及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2024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50.47万元,同比下降44.38% [2] - 公司回应称主营业务仍聚焦果蔬产业,未来若有重大调整将及时披露,未提及剥离亏损资产计划 [1][7] 市场反应与交易细节 - 7月24日公司股票涨停,次日收盘跌2.59%至7.52元/股,总市值42.89亿元 [7] - 第三期款项4.5亿元支付条件包括完成高管更换程序,交易被分析为"混合型资本运作",目前未达借壳上市条件 [7] - 创始人黄俊辉近年多次减持,2020年套现1.8亿元,2021年套现4679.61万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