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内大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人民日报· 2025-10-28 06:38
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我国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面向未来,无论是深入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还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发展中稳步提升 民生保障水平,都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释放巨大内需潜力。 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体现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连贯性。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 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旨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 靠性。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各种卡点堵点,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 式"竞争,旨在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 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现市场有效有序、政府有为有度,必将进一步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展现了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信心和决心。今年前三季 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绘出逆势上扬曲线。尽管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逆 ...
前9个月同比增长3.2%—— 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加快恢复
经济日报· 2025-10-28 06:36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首席统计师于卫宁表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培育壮大新 经济增长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较快增长,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升。 工业企业营收增长加快。前9个月,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4%,其中9月份营收增长2.7%。营业 收入当月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为企业盈利持续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数据,前9个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以来各月累 计最高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2.3个百分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9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 21.6%,较8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不同规模类型企业利润均有改善,私营和外资企业利润明显加快。前9个月,规上工业大型、中型、小 型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5.3%、2.7%。分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 分别增长5.1%、4.9%。 营收利润率回升。前9个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9 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
9月规上工业利润 大增21.6%
搜狐财经· 2025-10-28 00:43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为去年8月份 以来各月累计最高增速;较1~8月份加快2.3个百分点,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随着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见效,叠加低基数效应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升。 于卫宁分析,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1~9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8.7%,较 1~8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高技术制造 业利润两位数增长,增速达26.8%,拉动当月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6.1个百分点,成为工业企 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效益方面,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6%,同比提高0.04个百分点;其中, 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49%,同比提高0.85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提高。 庞溟分析,从利润角度看,9月份营收利润率为5.49%,与8月份利润率相比大致保持稳定,且每百元营 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继续环比减少,表明企业在成本控制和产品结构优化方面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庞溟表示,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面和回升面进一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27 23:33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与意义 - 新发展格局是把握中国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旨在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1] - 该战略深化了对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规律性认识,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 - 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使经济发展根基更加坚实,安全性稳定性增强[2] 国内大循环的成果与战略部署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6.4%,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断巩固[2] - 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的32.2万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2]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3]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3]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质量提升 - 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和韧性[2] - 2024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同比增长7.1%[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拓展发展空间[4] 未来政策方向与市场机遇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卡点堵点,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3] - 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3]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紧密结合,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3] - 通过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全面振兴等措施释放巨大内需潜力[3]
专访李迅雷:投资要有效,消费无条件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2:23
核心政策方向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1] - 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1] - 宏观政策需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政策见效需要时间累积 [4][14] 消费市场现状与展望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 [1]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 [1]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但9月餐饮收入增速仅0.9%,网约车订单下滑,显示国内大循环仍不畅通 [6] - 消费被置于无条件优先地位,未来服务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6][7] 投资重点与结构变化 - 投资必须有效,重点从传统基建转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7][10] - 前三季度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投资明显下滑 [7]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主要投向新基建和硬科技领域,与传统基建份额几乎无关 [9][10] - 有效投资案例包括为支持AI算力而持续扩大电力供给,建设算力中心、新型电力系统等 [7] 新基建发展路径 - 新基建布局需匹配市场真实需求,结合能源禀赋,例如利用西部绿电进行计算的“东数西算”工程 [9] - 项目筛选需明确债务红线,关注现金流,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来统筹资源优先流向 [9] 民生保障与服务业发展 - 2022年至2031年间中国每年将有约2000万人退休,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9%,“十五五”期间可能升至12% [12] - 需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 [12] -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关键,建议逐步放开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等领域 [13] - 通过在国内放开高端服务供给,将高收入人群的消费留在国内,从而带动配套就业和税收 [13] 政策预期与市场信号 - 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宏观政策力度可以更大一些 [14] - PPI和CPI转正将意味着需求上升和企业盈利增长,市场步入良性循环 [14] - 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非标配政策正在累积形成有效力量 [14]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 2025-10-27 21:59
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与背景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把握我国发展主动权 [1] -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源于2020年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局部断裂导致国内经济循环受影响,根据新形势酝酿了"双循环"思路 [1] "十四五"时期双循环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86.4%,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不断巩固 [2] - 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32.2万亿元增至2024年43.8万亿元,年均增长8.0% [2] - 在严峻复杂国内外环境下,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安全性稳定性增强 [2] 国内大循环的战略依托与措施 -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 [3] - 通过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措施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释放内需潜力 [3]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卡点堵点,破除地方保护,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3] -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 [3] 高水平对外开放部署 - 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7.1% [4]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4] - 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高效畅通,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 [4]
专访李迅雷:投资要有效,消费无条件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21:49
宏观政策核心任务 - 大力提振消费是下一阶段宏观政策最核心任务[4] - 宏观政策眼光不能短期化,需将各部委下半年陆续出台的政策加总考虑,四季度仍可能推出增量措施[4]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央行继续降息是关键[15] 消费与内需分析 -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增长4.5%,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6%,餐饮收入增长3.3%[1] - 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0.9%[1] - 服务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但9月份餐饮收入增速为0.9%、网约车订单下滑,表明国内大循环不畅,核心症结是有效需求不足[6] - 未来服务消费比重将进一步提高,需将资金投入到人和服务场景,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6] 投资策略导向 - 投资必须有效,消费则无条件优先,差别在于“有效”二字[7] - 有效投资方向是从传统基建转向电力、算力等新基建,以支持高科技突围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 - 公路、铁路等传统基建前三季度投资明显下滑,应顺势降低其规模和增速[7] - 新基建项目筛选需看市场真实需求和明确债务红线,确保有现金流,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9] 新基建与政策性工具 - 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主要投向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用于托底投资增速,项目清单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重大科技安全等硬科技领域[10] - 与2022年不同,此次政策性工具几乎没有传统基建份额[10] - 新基建布局需根据地区资源禀赋,例如利用西部绿电优势发展算力,实现“东数西算”[9] 民生保障与就业 - 2022年至2031年十年间,中国每年有2000万人退休,财政补养老金缺口占比从2015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9%,“十五五”期间可能升至12%左右[13] - 需兜牢养老、育幼、生育补贴等民生底线,以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公共消费规模将刚性扩张[13] -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包括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以吸纳就业[13] - 建议逐步放开游艇经济、低空经济、外资体检、高端康养等领域,让高收入人群将消费留在国内[14] 供需循环与市场建设 - 需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1][6] - 要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消除“内卷”,使价格合理回升,解决供需不平衡矛盾[1][7]
建筑材料行业跟踪周报:短期中美贸易出现缓和,中期等待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51027
东吴证券· 2025-10-27 17: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视角: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缓和迹象,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科技成为重点 短期推荐国内大循环相关的科技方向以及地产链上的消费方向 [4] - 中期视角:仍需等待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 [1][4] - 大宗建材方面:玻纤行业中期盈利有望重回改善趋势 水泥行业供给自律共识强化,全年盈利中枢有望好于去年 玻璃行业中期供给侧出清持续,2026年价格弹性有望提升 [2][5] 大宗建材基本面与高频数据总结 水泥 - **价格与库存**:本周全国高标水泥市场价格为348.2元/吨,环比上涨1.3元/吨,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63.0元/吨 全国样本企业平均水泥库位为67.9%,环比上升0.6个百分点,较2024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 [4][11][12][18] - **区域表现**:西南地区水泥价格本周上涨8.0元/吨 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出货率进一步下降至20%-40%,南方地区维持在40%-60%水平 [4][11] - **行业展望**:受错峰生产及行业自律推动,部分地区价格上调 预计后续水泥价格将延续震荡调整态势 [5][11] 玻璃 - **价格与库存**:本周全国浮法白玻原片平均价格为1243.7元/吨,环比下降57.3元/吨,较2024年同期下降9.3元/吨 全国13省样本企业原片库存为6247万重箱,环比增加290万重箱,较2024年同期增加1188万重箱 [4][44][50] - **供需状况**:行业供需呈现僵持状态,在高厂商库存、弱需求预期压力下,价格低位震荡 [5][43] - **行业展望**:中期供给侧出清有望持续,高窑龄产线可能在春节前后窗口期加速冷修,2026年玻璃价格弹性有望提升 [5] 玻纤 - **价格表现**:本周国内无碱粗纱市场价格整体稳定,2400tex无碱缠绕直接纱主流成交价在3250-3700元/吨,全国均价维持3524.75元/吨 电子纱G75主流报价8800-9300元/吨,电子布报价维持3.9-4.4元/米 [4][61][62] - **行业动态**:粗纱中期供给冲击最大阶段已过,行业稳价共识强化 电子布下游景气度提升,短期提价已顺利落地 [5][61] - **中长期趋势**:落后产能出清、成本下降为新应用拓展提供催化剂 AI应用下高端电子玻纤布产品渗透率加速提升 [5] 行业动态跟踪总结 - **宏观经济数据**:9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1-9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1.1%,地产投资/销售/新开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13.9%/-5.5%/-18.9%/-15.3% 1-9月水泥产量同比-5.2%,9月单月同比-8.6% [75][76] - **政策会议**: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 [77] - **行业座谈**:工信部召开水泥行业稳增长工作座谈会,强调加快落实稳增长方案,要求在2025年底前对超备案产能制定置换方案,以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 [78] 本周行情回顾及板块估值 - **市场表现**:本周建筑材料板块(SW)涨跌幅为1.60%,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3.24%,万得全A指数涨跌幅为3.47%,板块超额收益分别为-1.64%和-1.87% [4][79] - **个股涨跌**:涨幅前五个股为海鸥住工(+16.87%)、华塑控股(+16.67%)、瑞泰科技(+16.31%)、亚士创能(+15.35%)、青龙管业(+11.84%) 跌幅前五个股为天山股份(-4.24%)、赛特新材(-4.26%)、东鹏控股(-4.71%)、蒙娜丽莎(-5.17%)、*ST金刚(-5.43%) [80][82]
前三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5.6% 多元业态与城乡市场齐增长
央视网· 2025-10-27 17:05
行业整体表现 - 1-9月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1] - 批发零售行业稳中有进 为扩大国内需求、做强国内大循环提供有力支撑 [1] 城乡市场发展 - 城市商业稳中向好 1-9月全国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4.3%和4.4% [3] - 全国210个试点地区累计建设625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涉及商业网点150.3万个 服务社区居民1.29亿人 [3] - 县乡市场活力凸显 1-9月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7.7%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6% [3] 企业盈利与业态发展 - 1-9月商务部重点联系商品市场利润额同比增长8.2% [4] - 工业消费品类和生产资料类市场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7.9%和6.4% [4] - 限额以上便利店和专业店等业态零售额保持增长 仓储会员店、集合店、无人值守商店等新兴业态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4]
十五五启新篇!未来五年房市、收入、消费这样干
搜狐财经· 2025-10-27 15:5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2026-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七大目标,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 [1] - 未来五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扩大内需、促进高质量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推动房地产平稳发展以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4][14][16][25] 经济发展与就业 - 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就业数量和质量,通过经济合理增长及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薪酬较高 [1] - 传统行业通过改造升级提升效率,使从业者分享更多回报 [2]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民生保障重点 [4] - 居民获得感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就业稳定及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如退休金和医保) [4] 房地产市场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 [6] - 房地产仍有发展空间,支撑因素包括城镇化率(常住人口67%,户籍人口不到50%)带来的新增需求以及改善型住房需求 [6] - 政策目标是稳定市场,释放被抑制的正常需求,使供求回归常态 [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催生新质生产力 [25] - 关键领域如集成电路、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存在核心技术短板,需补强 [25] - 创新链不同阶段需匹配不同资本:基础研究以政府投入为主,应用研究引入社会资本,后期由风险投资主导 [27][28]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 [30] 内需与市场环境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 [14] - 激发消费潜力需破除限制性措施,如放宽大城市购车限制、增加演艺赛事等高质量供给 [14]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政府创造环境而非直接干预生产,避免内卷式竞争 [16][17] - 通过扩大内需改善供求关系,提升企业盈利,从而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热情 [21][23] 发展优势与挑战 - 发展有利条件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强大国内市场、完整产业体系及从人口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的人力资源优势 [12] - 发展短板在于内需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