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性新兴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近40家村集体经济转型做风投
南方都市报· 2025-09-03 07:12
深圳村集体经济转型创投 - 深圳村集体经济正从传统收租模式转向创业投资 已发起多只创投基金 如坂田人工智能创投基金和龙岗龙兴创投基金 总规模达3亿元人民币 存续期10年 拟投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 - 据不完全统计 深圳已有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涉足创业投资 覆盖南山 罗湖 龙岗 龙华 坪山等行政区[2] 转型动因 - 传统收租模式触及天花板 土地开发进入存量阶段 租金上涨空间有限 部分股份合作公司分红已出现下滑[3] - 深圳"20+8"产业集群等新兴产业带来增长机遇 村集体能够直接接触优质项目[4] - 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金建设 为村集体资金进入风投提供制度背书与容错机制[4] 南岭村转型案例 - 南岭村2017年成立国内首个由村集体设立的创投基金管理人 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3] - 随后设立广东首个村集体创投母基金 2018年完成首笔天使投资 2019年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3] - 截至2023年一季度 南岭创投累计投出12个高科技企业项目 涵盖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领域 单笔投资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4] - 投资案例包括海创药业(已科创板上市) 另有3-4个项目计划申报IPO 部分天使轮项目估值增长超过10倍[4] 转型挑战 - 风险投资与固定收益模式完全不同 是"九死一生"的游戏[3][6] - 需要建立资金隔离机制 单只基金出资比例不宜超过整体可支配资金的10%-20%[6] - 必须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引入专业机构参与 防止"一言堂"[6] - 需要形成明确的容亏率 投资决策程序和激励机制[7] 合作模式 - 形成"国资+村集体+专业机构"三方协作模式 以龙岗区为例 12个村集体与龙岗金控联合发起两只基金[8] - 龙兴创投基金规模2亿元 龙岗金控出资30% 村集体联合出资70% 坂田人工智能基金规模1亿元 由坂田集团及多个村集体出资[8] - 村集体作为有限合伙人(LP) 不直接操盘投资 由职业基金团队负责项目筛选和投后管理[8] 村集体优势 - 具有"贴身感知"优势 与企业共处产业园区 能通过日常细节掌握企业真实运行情况 对创业者有更接地气的判断[8] - 可发挥风险监督者 资源提供者和资源赋能者的作用 与国资和专业机构形成互补[8] 资金规模 - 深圳市近1000家股份合作公司总资产约2500亿元人民币 净资产超1200亿元 物业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银行存款超过800亿元[9] - 相比庞大的资产池 创投投入目前仍属试探性 预计规模不会太大[9][10]
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近五年增长2.9倍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23:28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增长2.9倍 2024年突破3万家居中部第一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5万家 [1] 产业集群规模 - 光电子信息 汽车制造与服务 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 [1] - 节能环保 高端装备 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超过五千亿元级 [1] - 生物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1235亿元 同比增长3.5%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 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设立重点产业投资平台开展战略并购和产业整合 并购汽车热管理龙头企业奥特佳等上市公司 [1] - 构建地方高水平集成电路及硅光产业集群 抢抓AI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机遇 [2] 创新体系建设 - 强化国家实验室 大科学装置 全国重点实验室 湖北实验室 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建设 [2] - 组建龙头企业牵头 高校院所支撑的协同创新联合体 [2]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 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2]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 产业规模 企业集聚方面成效显著 [1] -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全球崭露头角 [1] -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1] 技术发展方向 - 聚焦6G发展先发优势 强化与湖北区域内龙头企业协同合作 [2]
中粮科工:公司致力于培育和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9-02 19:41
公司战略方向 - 2025年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科技兴粮等职责使命 [2] - 紧密围绕集团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要求 [2] - 深入研究并拓展主营业务应用场景与实现路径 [2] 业务发展重点 - 致力于培育和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推动国际化战略落地并坚决推进一体化改革 [2] - 加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2] 产业升级方向 - 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2] - 推动主营业务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
中国中铁(601390):收入和利润有所承压,海外订单保持高增速
天风证券· 2025-09-02 14: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6] 核心观点 - 收入和利润有所承压 25H1实现营业收入5125.02亿元同比-5.88% 实现归母净利润118.27亿元同比-17.17% [1] - 重点发展"第二曲线"新兴业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集中力量在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力 [1] - 看好公司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矿产资源板块有望贡献业绩弹性 [4] 财务表现 - 25H1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实现营收4362.46亿元同比-7.78% 其中铁路收入1415.14亿元同比+6.14% 公路收入692.65亿元同比-13.29% 市政收入2254.68亿元同比-13.23% [2] - 25H1设计咨询业务实现营收89.11亿元同比-0.60% [2] - 25H1装备制造业务实现营收137.53亿元同比+14.39% [2] - 25H1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营收156.14亿元同比+7.83% [2] - 25H1其他业务实现营收379.77亿元同比+5.48% 其中资源利用业务营收40.13亿元同比-0.84% [2] - 25H1毛利率为8.53%同比-0.31pct [3] - 25H1期间费用率为4.89%同比+0.08pct [3] - 25H1净利率为2.57%同比-0.31pct [3] - 25H1公司CFO净额为-796.30亿元同比多流出102.98亿元 [3] - 25H1收现比同比+0.36pct至88.47% 付现比同比+6.30pct至104.32% [3] 订单情况 - 25H1公司新签合同额11086.9亿元同比+2.8% [2] - 境内新签合同额9838.2亿元同比-1.2% [2] - 境外新签合同额1248.7亿元同比+51.6% [2] 矿产资源业务 - 25H1生产阴极铜148,789吨 钴金属2,830吨 钼金属7,103吨 铅金属5,069吨 锌金属12,774吨 银金属19吨 [2] - 25H1子公司中铁资源集团归母净利润25.81亿元同比+27.52% [2] 盈利预测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259亿元 26年272亿元 27年287亿元 [4] - 预计25年EPS 1.05元 26年1.10元 27年1.16元 [5] - 预计25年市盈率5.38倍 26年5.12倍 27年4.85倍 [5] - 预计25年市净率0.37倍 26年0.35倍 27年0.33倍 [5]
周红波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中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9-02 09:43
9月1日,市委市政府在鼓楼区举行月度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活动。市委书记周红波强调,要把 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抓手,保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势头和力度,更好发挥特色优 势,加大项目招引培育,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今年,鼓楼区共安排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1915亿元,突出产业规划布局和投资导向,围绕科技 创新、生产性服务业、社会民生等领域安排实施类产业项目45个。幕府智谷是鼓楼区重点打造的集公 共服务、技术、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智能生物制造创新中心由南京师范大学和鼓楼区 合作共建,聚焦合成生物领域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推动南京生命健康产业链向前端延伸。周红波与南 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以及创新中心黄和院士团队深入交流,并见证中心揭牌。园区内的数字经济 总部企业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司法行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在创业板上市。国网江苏 电力战新产业总部基地项目规划"智能电网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综合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四大产 业集群,计划2029年底竣工投产。南京华贸中心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商办综合体及其配 套设施,着力构建有机融合生态,推动中央路—玄 ...
从5432份中报看中国经济:3万亿净利背后产业升级的N个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07:46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2][4] - 内需贡献率近七成 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2][4] 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大部分企业稳健运营 [2][4] - 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 同比增长0.16% [6][8] - 第二季度营收18.11万亿元 同比增长0.43% 环比增长7.15% [8] -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00万亿元 同比增长2.54% 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4.76个百分点 [8] - 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 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 [6][8] - 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1943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 [6][8] - 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大幅修复 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为4.80%和10.01% 分别比上年同期提升0.97和20个百分点 [6] 行业净利润表现 - 钢铁行业净利润118.37亿元 同比增长263.77% [7][8] - 软件服务行业净利润23.07亿元 同比增长176.19% [7] - 建材行业净利润108.84亿元 同比增长75.49% [7] - 传媒行业净利润208.30亿元 同比增长34.41% [7] - 半导体行业净利润250.99亿元 同比增长33.49% [7] - 有色金属行业净利润999.57亿元 同比增长31.03% [7] - 硬件设备行业净利润1010.76亿元 同比增长21.63% [7] - 机械行业净利润827.86亿元 同比增长21.18% [7] - 非银金融行业净利润2982.17亿元 同比增长18.54% [7] - 家电行业净利润693.00亿元 同比增长12.83% [7] 政策驱动行业增长 - 新能源汽车产业净利润1585.93亿元 同比增长32.07% [9][12] - 家电行业净利润723.60亿元 同比增长12.52% [9] - 消费电子产业净利润622.56亿元 同比增长12.60% [9] - 旅游出行行业净利润48.26亿元 同比增长54.52% [11][12] - 影视行业净利润29.73亿元 同比增长134.73% [11] - 游戏行业净利润80.52亿元 同比增长74.17% [11] - 宠物经济净利润15.87亿元 同比增长39.67% [10][12] - 谷子经济净利润79.44亿元 同比增长54.21% [10][12] 研发投入情况 - 2025年上半年A股研发投入7456.87亿元 同比增长2.68% [13] - 整体研发投入强度2.13% [13] - 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11.78% 创业板4.89% 北交所4.63% [13] - 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3.21% [14][16]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投入强度6.70% [15]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5.54% [15] - 海洋装备产业研发投入强度10.62% [16] - 航空航天产业研发投入强度8.05% [16] -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6.73% [16] - 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强度3.65% [16] - 新能源产业研发投入强度3.28% [16] - 节能环保产业研发投入强度2.88% [16] 新兴技术领域研发 - 脑机接口研发投入强度11.87% [17][18] - 智能体研发投入强度9.24% [18] - 服务器研发投入强度8.46% [18] - 卫星及应用产业研发投入强度8.38% [18] - 人形机器人研发投入强度5.93% [18] - 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强度5.63% [18] - 储能研发投入强度6.57% [18] - 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强度6.16% [18] - 光模块(CPO)研发投入强度6.39% [18] - 低空经济研发投入强度4.23% [18]
从“房东”到“股东”,深圳村民转型做风投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22:04
深圳村集体经济转型创投 - 深圳村集体经济正从传统收租模式转向创业投资 设立两只总规模3亿元创投基金 存续期10年 投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已完成意向募资并储备优质项目 [1][3][6] 转型动因 - 传统收租模式触及天花板 租金收益持续走低 部分股份合作公司分红已出现下滑 [3][5] - 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带来新兴产业机遇 村集体能近距离接触优质项目 [5] - 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金建设 提供制度背书与容错机制 [5] 实践案例 - 南岭村2017年成立国内首个村集体创投基金管理人 累计投出12个高科技企业项目 单笔投资从数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 [4][5] - 投资项目涵盖生物医药 先进制造 人工智能 新能源等领域 其中海创药业已科创板上市 三四个项目计划申报IPO 部分天使轮项目估值增长超过10倍 [5] 资金规模与模式 - 深圳近40家村股份合作公司涉足创业投资 总资产约2500亿元 净资产超1200亿元 物业面积超1亿平方米 银行存款超800亿元 [3][10] - 采用"国资+村集体+专业机构"三方协作模式 村集体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比例控制在10%-20% 由职业基金团队管理 [7][9][10] - 龙岗区案例:龙兴创投基金2亿元(龙岗金控出资30% 村集体联合出资70%) 坂田人工智能基金1亿元(坂田集团及多个村集体出资) [9] 转型挑战 - 风险投资与固定收益模式逻辑完全不同 需要建立资金隔离机制和科学决策程序 [3][7] - 必须建立专业团队 完善投前研判与投后孵化赋能体系 [7] - 需明确容亏率 投资决策程序和激励机制 防止"一言堂" [7] 独特优势 - 村集体与企业共处产业园区 能通过日常细节掌握企业真实运行情况 发挥风险监督作用 [10] - 可实现"招投联动" 把优质企业引入园区 同时让投资项目反哺产业空间 [7]
从5432份中报看中国经济:3万亿净利背后产业升级的N个逻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20:52
宏观经济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万亿元 同比增长5.3% 内需贡献率近七成[4] - A股市场5432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 整体营收增速由负转正 归母净利润保持正增长[5][9] 整体经营表现 - 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01万亿元 同比增长0.16%[6][9] - 第二季度营收18.11万亿元 同比增长0.43% 环比增长7.15%[9] - 实现净利润3.00万亿元 同比增长2.54% 增速较上年全年提升4.76个百分点[9] - 近六成公司营收正增长 超四分之三公司实现盈利 2475家公司净利润正增长 1943家公司营收净利双增长[7][9] 行业净利润增长表现 - 钢铁行业净利润118.37亿元 同比增长263.77%[8][9] - 软件服务行业净利润23.07亿元 同比增长176.19%[8] - 建材行业净利润108.84亿元 同比增长75.49%[8] - 传媒行业净利润208.30亿元 同比增长34.41%[8] - 半导体行业净利润250.99亿元 同比增长33.49%[8] - 有色金属行业净利润999.57亿元 同比增长31.03%[8] - 硬件设备行业净利润1010.76亿元 同比增长21.63%[8] - 机械行业净利润827.86亿元 同比增长21.18%[8] - 家电行业净利润693.00亿元 同比增长12.83%[8] 消费领域表现 - 新能源汽车产业净利润同比增长32%[10][13] - 消费电子产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60%[10] - 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52%[10] - 文旅消费相关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11][13] - 宠物经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9.67%[11][13] - 谷子经济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4.21%[11][13] 研发投入情况 - 全市场研发投入7456.87亿元 同比增长2.68% 研发投入强度2.13%[14][15][19] - 科创板研发投入强度11.78% 创业板4.89% 北交所4.63%[15] - 生物产业研发投入强度13.21% 海洋装备产业10.62% 航空航天产业8.05%[16][19] - 脑机接口研发投入强度11.87% 智能体9.24% 服务器8.46%[17][18]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5.5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6.70% 新能源汽车产业6.73%[16]
中国建筑(601668):营收阶段承压,基建支撑盈利改善
华源证券· 2025-09-01 19:3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具备显著优势和安全边际 估值存在修复空间 [5][6] 核心观点 - 营收阶段性承压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083.07亿元同比下降3.17% 主要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及房建业务结构优化影响 [6] - 盈利改善趋势显现 归母净利润304.04亿元同比增长3.24% 主要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及资产减值损失减少 [6] - 基建业务支撑增长 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收入2,734.28亿元同比增长1.5% 新签合同额8,237亿元同比增长10.0% [6] - 境外业务持续扩张 境外收入598.15亿元同比增长5.8% 毛利率5.3%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6] - 现金流状况改善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828.31亿元同比少流出259.39亿元 收现比93.65%同比提升6.15个百分点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9.43%基本持平 Q2单季毛利率11.01%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 [6] - 期间费用率4.26%同比微增0.04个百分点 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6] - 净利率3.63%同比提升0.12个百分点 Q2单季净利率4.04%同比提升0.28个百分点 [6] - 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76.06亿元同比减少14.69亿元 [6] 业务结构 - 房屋建筑工程收入6,963.76亿元同比下降7.1% 毛利率7.3%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6] -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收入1,318.84亿元同比增长13.3% 毛利率16.0%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6]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916亿元 为业务结构优化提供增量动能 [6] - 工业厂房新签合同额4,522亿元同比增长16.2% 占房建业务比例提升至30.2% [6] - 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3,501亿元同比增长34.2% 市政工程新签合同额1,580亿元同比增长43.8%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5亿元、494亿元、512亿元 同比增速2.86%、3.88%、3.73% [6][7] - 对应每股收益1.15元、1.19元、1.24元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86倍、4.68倍、4.51倍 [6][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431.27亿元、22,993.24亿元、23,558.07亿元 同比增速2.56%、2.51%、2.46% [7]
上海电气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2.89% 实现新增订单1098.1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9-01 13:0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43.03亿元,同比增长8.8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7.32% [2] - 扣非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2.89% [2] - 新增订单总额1098.1亿元,其中能源装备订单600.4亿元(含燃煤发电设备200.8亿元、核电设备67.7亿元、风电设备139.0亿元、储能设备74.6亿元),工业装备订单228.2亿元,集成服务订单269.5亿元 [2] 业务发展策略 - 受煤电利好政策持续影响,实现营业收入与毛利额同比双增长 [2] - 践行国家战略把握能源发展新机遇,加快主业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 通过科技投入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2] - 核心产业聚焦能源装备、工业装备、集成服务三大板块 [3] 公司定位与优势 - 是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绿色、环保、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技术集成和系统解决方案 [3] - 发挥技术集成优势,加速核心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