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搜索文档
参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撰写详细步骤及要点
仪器信息网· 2025-07-10 12:36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申报指南解读 前期准备 - 研读申报指南明确重点领域(如智能制造与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具体要求(科研用房面积、设备原值等)[1] - 实验室定位需聚焦技术突破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分析国内外同类机构以突出不可替代性[2] - 依托单位需具备法人资格和科研条件,联合申报需提前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分工[3] 申报书撰写结构 - 建设基础部分需简述依托单位历史、规模、科研实力及行业地位(500字以内)[5][6] - 研究水平部分需对比国际/国内机构,列举核心技术突破、奖项、专利及产业化案例[8][9] - 实验室主任需全时工作,团队需说明固定/流动人员规模及学术带头人情况[10][11] - 条件保障需列明经费支持、科研用房面积、设备原值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2][13][14] 申报策略与案例参考 - 突出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升级作用(如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互联网)[34][35] - 联合高校、企业形成协同创新网络提升转化效率[36] - 参考案例包括高熵能源材料实验室(能源材料研发)和智能制造实验室(工业互联网技术)[39] 材料提交与注意事项 - 需提交科研条件证明(设备清单)、科技成果材料(专利证书)及人员劳动合同[25][26] - 企业专项材料包括近3年财务报告(含研发费用)及高新技术认定证书[29][30] - 通过北京市政务服务网在线提交,系统关闭时间以当年通知为准(如2024年为8月18日)[32][3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央视网· 2025-07-07 20:09
城乡融合发展战略部署 -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重大战略部署 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和推动 要求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整体规划[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部署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提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2] - 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34:1[2]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 湖北鄂州构建"农业+科技/旅游/物流"都市特色农业体系 建成22个生态农业项目包括万亩水产与千亩湘莲[1] - 重庆通过差异化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大足区万古镇新能源摩托车产业创造8000岗位 2027年产业链产值预计突破120亿元[3] - 浙江安吉创新青年入乡发展机制 吸引5万多名青年就业创业 带动投资13.7亿元 计划建设1000个实践点[2]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 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5% 累计建设33.78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 - 福建超八成陆域乡镇实现30分钟通高速 2024年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投资超260亿元[3] - 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 新增1.24万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年底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3] 城乡要素配置优化 - 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乡村落地 优化土地与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2] - 县域医共体超90%县市有望基本建成 50%的县将建立"教联体"教育体系[3]
数智驱动 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京举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6 23:41
数字普惠金融大会核心观点 - 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以"数智新动能 普惠新未来"为主题 聚焦金融业如何利用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突破时空限制 降低成本 提升效率 优化风控等能力 为解决传统普惠金融难题提供新机遇 [4] - 大会通过政策解读 趋势探讨 成果发布等方式展示数字普惠金融新成果 旨在共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 [5] 政策与监管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加强部门协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通过落实政策 完善金融产品 搭建交流平台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 - 需深化普惠金融重要性认识 加大技术应用 优化产品供给 提升精准度和便利化水平 [1]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邮储银行构建小微金融5D数字化体系 近三年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4 5万亿元 截至2024年3月末线上贷款占比达87% [3] - 邮储银行将推动"五篇大文章"创新融合 采用"线下物理触达+线上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 [3] 技术赋能路径 - 人工智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新动力 推动成本可负担 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 - 需运用数字科技增加金融供给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机构创新能力 扩大消费需求 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1] 行业发展成果 -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持续完善 产品服务创新加速 金融服务覆盖率 可得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2] - 会上发布《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报告(2024)》并启动2025版编撰 同时举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仪式 [4]
特发信息:深化变革引擎,智启发展新篇——国企改革浪潮中的“信息尖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09:55
国企改革与战略转型 - 公司深入贯彻国企改革决策部署,优化"三会一层"治理模式(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2] - 提出"一体两翼四大板块"战略布局:"一体"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两翼"推动产品+服务双轮驱动,"四大板块"包括线缆/智慧服务/融合产业/物业租赁[2] - 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培育转型新动能,加快业务重构和资本运营[2] 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 - 公司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市级技术中心及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 - 突破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全球首个试验网)、FTTR、电力防鼠光缆等关键技术,牵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 - 累计有效专利近600项(发明专利200项),入选深圳市国资委"十大原创技术攻关"[3] 产业布局与业务板块 - **线缆板块**:覆盖电力/通信网络,拥有27万平方米生产基地(深圳/东莞/重庆等6地)[4] - **智慧服务板块**:提供智慧城市全流程解决方案,涵盖数据中心建设(数据科技/西安特发千喜)、5G产品群(新基建事业部)、光纤传感监测系统[4][5] - **融合板块**:聚焦航空航天用数据记录仪/嵌入式计算机,在卫星通信/测控仿真领域领先[5] - **物业租赁板块**:持有34.5万平方米物业(南山科技园特发信息港等),在管面积13万平方米[5] 协同发展与区域战略 - 通过多地生产基地协同强化线缆产能,智慧服务板块打通"制造-设计-施工"全链条[6] - 融合板块拓展高端装备市场,物业租赁实施智能化/绿色化运营提升资产收益[6] -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双区"叠加机遇,打造国企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6]
★最高检:今年将常态化开展恶意诉讼专项监督 知识产权检察厅首次亮相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专业化 -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正式挂牌成立 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入专业化、综合化发展阶段 [1] - 知识产权检察厅将参与"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 加强对跨区域案件的统筹指导 [1] - 2025年将重点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 [1] 新型侵权犯罪趋势 - 利用深度链接、网络爬虫、游戏私服、电子侵入等新技术手段的侵权案件显著增加 [1] - 2024年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数达163件 同比上升12.4% [2] - 共同犯罪特征突出 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类犯罪中共同犯罪占比达80% [2] 案件数据与类型分布 - 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486人 审查起诉33805人 [2] - 侵犯商标权类犯罪占比81% 著作权与商业秘密类犯罪数量增幅显著 [2] - 重点保护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 [2] 年度工作重点 - 常态化开展恶意诉讼专项监督 深化跨部门协作机制 [2] - 强化商业秘密保护 2024年审查起诉相关案件涉及385人 [2] - 目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2]
40亿,深圳落地两只AIC试点基金
FOFWEEKLY· 2025-07-02 17:58
基金设立 - 深投控资本联合罗湖投控与农银集团和工银集团共同推动AIC试点基金设立 [1] - 深投控千帆企航科创基金和深投控工融科创基金相继设立 分别于2025年6月27日和30日完成 [1] - 两只基金均注册在罗湖区 由深投控资本担任基金管理人 [1] 基金规模与定位 - 单只基金规模为20亿元 总规模40亿元 是深圳最大的支持科技创新的AIC试点基金 [1] - 基金定位为连接金融活水与实体产业的战略纽带 [1] - 基金是深投控推动深圳市"20+8"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 投资方向 - 采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创新联动模式 [1] - 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1] - 推动"金融+科技"深度融合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行业活动 - 「2025投资机构软实力排行榜」评选启动 [3]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盛大启幕 主题为汇聚中国力量 [3]
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京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30 18:14
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主题与背景 - 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数智新动能 普惠新未来" 聚焦金融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1] - 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 作为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重点活动 旨在推动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 政策与监管层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四大方向:深化普惠金融重要性认识 加大技术应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 优化产品供给提升竞争力 加强对特定人群的精准服务[1] - 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杨竑指出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普惠金融带来创新动力 推动建立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文雷强调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火炬中心从政策落地 产品创新 平台搭建 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发力[2] 行业实践与参与机构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参与大会[2] - 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 天逸金融 画龙科技 百望股份等金融科技机构分享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实战案例[2]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持续完善 产品服务不断创新 金融服务覆盖率 可得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2] - 金融数字化转型与智能金融崛起为普惠金融创造新发展机遇[2]
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完成备案 | 企查查LP周报(06.23-06.29)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37
新备案私募基金概况 - 上周(06 23-06 29)新备案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111支 累计募集认缴金额614 50亿元人民币 [1] - 上海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规模达98亿元 由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出资设立 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九大领域 [1] 地区分布特征 - 浙江省新备案基金数量最多(27支 占比24 32%) 上海市募资规模最大(占比25 71%) [1] - LP投资方地区分布中 上海市认缴金额最高(184 29亿元 占比34 59%) 浙江省LP数量占比24 35% [5][11] LP资金结构 - 193家LP累计认缴532 87亿元 政府背景资金占比55 37%(295 05亿元) 创本月新低 [5] - LP资金流向前五地区为上海市(184 29亿)、浙江省(76 8亿)、四川省(41 35亿)、江苏省(35 64亿)、北京市(28 83亿) [11][12] 重点投资领域 - 上海太保基金重点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 同时覆盖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领域 [1]
苏州抓住暑假黄金期开展职业培训 力争覆盖12万人次
新华日报· 2025-06-30 07:29
谷歌品牌出海训练营 - 谷歌品牌出海训练营在阳澄数谷开营 课程共6期 覆盖企业出海全链路 讲师来自谷歌大中华区新客户业务部 [1] - 苏州姚绣文化有限公司品牌部部长吴瑞博参与学习 认为训练营有助于了解海外市场 [1]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 - 苏州暑期技能大培训推进会召开 培训将持续至9月 目标覆盖12万人次 导向为"产业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1] - 培训背景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和人社部《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通知》 [1] - 培训采取"政府主导 企业主体 校企贯通 多方参与"模式 注重资源整合与协同 [2] 培训专项与补贴政策 - 推出十大专项培训 包括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乡村实用技能等 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 [2] - 先进制造业技能培训专项发布537个补贴性培训工种 其中130个为紧缺工种 紧缺工种补贴标准上浮30% [2] 新领域技能评价标准 - 苏州开发的5个行业评价标准通过江苏省终审 占全省63% 包括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师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新领域职业 [3] 企业参与培训 - 新授牌8家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其中6家由企业建设 累计建成市级基地102家 含国家级4家 [3] - 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白班理论教学+夜班产线实操"模式 将员工排障率提升至90% [3] 院校资源整合 - 莱克电气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提升技师理论能力 实现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4] - 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微课程" 引入人工智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 [4] 产教融合实践 - 苏州汇川技术与苏州市职业大学 吴中经开区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 完成4项人才标准制定 实现8门课程学分互认 [5] 多元化培训形式 - 成立3家乡村培训中心 包括相城区北太湖培训基地等 提供就近技能培训 [5] - 8名技能大师 技能冠军走进培训一线 传授实践经验与工匠精神 [5] - 成立行业协会培训大联盟 整合人力资源 跨境电商等协会资源 常态化发布培训清单 [5]
ST特信: 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4年定期受托管理事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32
债券基本信息 - 公司发行了三只债券:21特信01(代码149427.SZ)、21特信02(代码149665.SZ)、21特信03(代码149666.SZ),发行规模分别为1亿元、3亿元和4亿元 [1][2][7] - 21特信01和21特信03设有回售选择权,21特信02和21特信03由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 [2] - 募集资金用途:21特信01用于补充流动资金,21特信02和21特信03用于偿还有息负债 [7][8] 公司经营情况 - 公司形成线缆、智慧服务、融合和物业租赁四大业务板块,聚焦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40,940.49万元,同比下降10.6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40,256.61万元,同比下降47.74% [5][6] - 利润下降主要因并购子公司及智慧城市创展基地项目市场拓展不及预期,计提商誉及相关资产减值准备 [5]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646,121.82万元,同比下降20.11%;总负债440,313.40万元,同比下降21.36% [5] - 资产负债率68.15%,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流动比率1.33,速动比率0.99 [6][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7,271.54万元,同比增长68.39%;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69,817.68万元 [6] 债券相关情况 - 截至2024年末,三只债券募集资金已全部使用完毕,用途与募集说明书一致 [8] - 公司设立了专项账户管理募集资金,账户运作正常 [8] - 截至报告出具日,三只债券已完成本息兑付工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