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周期调节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保持社融相对宽松
中国证券报· 2025-11-12 07:27
货币政策总基调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1][2] - 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政策执行和传导 [1][2] -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等多重关系 [2] 政策目标与协调 -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在财政、货币、产业等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2] - 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 [2] 利率市场化与传导机制 -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挥中央银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 [4] - 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高报价质量,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4]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开展金融机构利率政策执行情况现场评估,提升银行利率定价能力 [4][5] - 整治违规手工补息、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等,增强银行资产和负债端利率调整联动性,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 [5] 信贷结构导向(金融“五篇大文章”) - 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6] - 9月末,支持“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为3.9万亿元 [6] - “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均超过10%,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其中养老产业贷款增速接近60% [7] 金融风险防范与审慎管理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7] - 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纵深推进附加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 [7] - 稳步拓宽附加监管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7] - 充实风险处置资源,继续扩大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积累 [7]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证券日报· 2025-11-12 07:26
货币政策执行成效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4% [1] - 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4万亿元 [1] - 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25个基点 [1] -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较上年末升值1.2% [1] 当前经济环境评估 - 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2] - 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 [2] - 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2] 下阶段政策方向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2] - 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2] -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2] 具体政策工具与目标 - 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3]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 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3]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3]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3]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央行最新披露
第一财经· 2025-11-11 17:43
货币政策执行总结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为经济回升和金融市场稳定创造适宜环境 [1] - 主要工作包括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保持汇率基本稳定 [1] 流动性管理与信贷支持 - 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1] - 引导金融机构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利率政策与融资成本 - 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 [1] - 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提高报价质量以真实反映市场利率水平,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4] - 深化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 [4] 信贷结构优化与重点领域支持 - 用好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和新增加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 [1]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3] - 加力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3] 汇率政策与市场稳定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的功能 [1][4] - 稳步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 - 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增强风险中性理念,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汇率避险服务 [4] 金融市场发展与开放 -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债融资 [5] - 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推进柜台债券业务扩容和规范发展,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5]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5] 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6] - 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稳步拓宽附加监管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 [6] - 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充实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风险处置资源 [6]
央行: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36
货币政策总基调与目标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 - 持续稳增长 稳就业 稳预期 平衡好短期与长期 稳增长与防风险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1] 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方向 - 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1] -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1] 政策调控与执行机制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 -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 [1]
央行: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23
货币政策总基调与目标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等多重关系 [1] - 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以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1] - 政策目标持续聚焦于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1] 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方向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 -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 [1] -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
央行:将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搜狐财经· 2025-11-11 17:11
货币政策总基调 - 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 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并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 政策调节与实施工具 -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1]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保持流动性充裕 [1] 信贷与融资目标 - 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1] 外部环境监测 - 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并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 [1]
蓝佛安:统筹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证券时报网· 2025-10-31 14:58
文章核心观点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阐述“十五五”时期将统筹生财、聚财、用财之道,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2] 新时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与成效 - 财政政策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 [3] - 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靶向发力,并有效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新冠疫情冲击等风险挑战 [3] - 2021至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4]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将超过136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4]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 [4]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规律性认识 - 注重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加强逆周期管理,又强化跨周期调节以增强中长期发展潜能 [5] - 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通过税收、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促进居民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结合 [5] - 注重以改革思路创新调控工具,创造性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贴息等手段丰富政策工具箱 [5] - 注重强化财政政策与国家发展规划、金融及产业政策的协同,以放大组合乘数效应 [5] - 注重把预期管理贯穿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出台“合预期”或“超预期”的政策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 [5] “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的工作重点 - 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通过民生改善打开内需增长新空间 [7][8]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财政资金向公共领域和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方面倾斜,同时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8] - 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规范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解决地方保护问题,并发挥财税政策牵引作用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改革 [9]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及支出政策,抓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并强化对重要产业、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的财政保障 [9] - 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绩效管理,将资金花到政策效果更好、牵引带动作用更大的地方 [10] 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举措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以增加居民收入和提振消费,并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扩大有效投资 [11]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投入并向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等工具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1][12] - 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支持办好教育,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并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供给 [12]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增强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并实施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 [12] - 以深化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和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并加强财会监督 [13]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并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13]
蓝佛安最新发文!详解“十五五”时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六大重要举措
券商中国· 2025-10-31 14:44
文章核心观点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阐述"十五五"时期将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全方位扩大内需、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保障改善民生等六大重点举措,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提供财政保障[1][5][9] 新时代积极财政政策成效 - 2021-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5.5%,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3]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将超过136万亿元,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3] - 财政政策注重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创造性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4] "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导向 - 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6]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7]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安排赤字债务政策,抓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8] 积极财政政策重点举措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统筹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大有效投资[9]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投入向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9][10] -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10]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健全多元投入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10]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11]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严禁新增隐性债务[11]
财政部详解“十五五”时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六大重要举措
证券时报· 2025-10-31 14:32
文章核心观点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阐述“十五五”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六大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全方位扩大内需、支持科技自立自强、保障改善民生等路径,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提供财政保障 [1][2][11] 新时代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与认识 - 2021-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4]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将超过136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4] - 深化了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规律性认识,包括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等五点 [5] “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的工作原则 - 坚持党中央当家理财,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7] - 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 [8]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8] - 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卡点堵点精准施策 [9]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财政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9] - 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10]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 [11]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投入,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12] - 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12]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健全多元投入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13] - 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税制结构 [13]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14]
财政部详解“十五五”时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六大重要举措
证券时报· 2025-10-31 14:05
文章核心观点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阐述“十五五”时期将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提供坚强财政保障 [1] 新时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践与成效 - 财政政策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 [3] - 2021—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4]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将超过136万亿元,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4]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规律性认识 - 注重协调推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加强逆周期管理,又强化跨周期调节 [5] - 注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辅相成,支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居民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结合 [5] - 注重以改革思路创新调控工具,创造性运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财政贴息等手段 [5] - 注重强化政策协同、形成合力,加强与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 [5] - 注重把预期管理贯穿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出台“合预期”甚至“超预期”的政策措施 [5] “十五五”时期财政政策的工作重点 - 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 [8]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8] - 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规范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解决地方保护等问题 [9]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及支出政策,抓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9] - 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下大力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10]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振消费 [12]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投入,向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3] - 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就业优先,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13]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14] - 以深化改革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优化税制结构 [14]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