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

搜索文档
新沂农商银行召开上半年总结会
江南时报· 2025-08-12 07:16
会议概况 - 新沂农商银行召开2025年上半年总结暨三季度工作部署会 总行领导班子成员 各支行行长及总行各部室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1] - 会议由纪委书记王文军主持 党委书记 董事长李岩峰作工作要求 党委副书记 行长周大庆总结上半年经营管理工作 [1][2] - 四家支行代表就上半年工作亮点 存在问题及三季度计划进行交流发言 [3] 上半年工作总结 - 公司紧紧围绕"立足三农 做小做散"市场定位 全面深化转型 强化风控 优化服务 各项业务实现稳健发展 [2] - 副行长晏威对2025年上半年经营指标进行全面分析 要求各支行细化目标任务 强化执行力 [2] - 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张绍杰作数字化网格建设汇报 着重讲解乡镇支行走访操作要点及常见误区应对策略 [2] 三季度工作部署 - 董事长李岩峰提出"三个稳"要求:稳发展保持增长 稳质量坚守资产质量生命线 稳效益提升盈利能力 [1] - 三季度重点打好"五场战役":市场份额保卫战 金融服务升级战 提质增效攻坚战 稳健经营持久战 队伍赋能主动战 [1] - 行长周大庆提出三点要求:优化业务结构 抓好合规运营 深化精细化管理创新 落实"3741"战略 [2] 业务发展策略 - 夯实客户基础厚积发展优势 优化服务效能创新思路举措 精细管理深挖内部潜能 [1] - 加强风险管控守牢发展底线 强化党建引领激活奋斗激情 [1] - 支行代表交流客户拓展 产品创新 风险防控等方面经验 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 [3]
宏观国内周报:出口增长反弹,商品涨势有所降温-20250803
华泰证券· 2025-08-03 22:09
宏观经济与政策 - 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3%,但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上升3.1和2.1个百分点至51.5%和48.3%[8] - 政治局会议延续"稳中求进"基调,强调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但地产新增政策较少[2][8] - 育儿补贴制度将从2025年起实施,每孩每年补贴3600元至3周岁[8] 出口与贸易 - 7月出口高频指标(HDET)显示同比回升,高速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同比上升3.6%/6.9%[3][32] - BDI运价指数环比下降10.6%,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下降2.3%[34][35] 房地产与建筑 - 44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降幅从19.6%扩大至23.2%,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同比下降21.6%[23][24] - 建筑钢材成交量同比回落9.9%,水泥企业开工率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3][13] - 百城土地成交楼面均价环比大幅上升91.8%,同比上升40.9%[30] 商品价格与通胀 - 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涨1.8%至69.7美元/桶,COMEX黄金上涨2.3%至3,360美元/盎司[5][36] - 螺纹钢和水泥价格分别环比下降3.1%和1.2%,动力煤和焦煤价格分别上涨0.2%和1.7%[5][39][40] - 农产品价格指数微升0.3%,猪肉批发价格下降1.3%[5][46] 金融市场 - DR007/R007环比下降22.8/20.7个基点,国债收益率曲线趋平[6][54]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0.59%,但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上升1.33%[6][65] - 利率债净发行6,724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6.8%[6][67]
730政治局会议!关于内卷竞争、资本市场、房地产、地方债…十分关键!
新浪财经· 2025-08-01 20:20
经济工作总基调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增强灵活性预见性 有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4][8]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着力实现"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0]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内部有效需求仍显不足 "供强需弱""量增价减"格局延续 CPI同比下降0.1% PPI同比下降2.8% [8] 宏观政策 - 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超长期特别国债重点支持"两重"建设(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 [11][12] - 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结构性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小微企业、外贸 [18] - 地方政府专项债:全年新增4.4万亿元 上半年用于投资建设的专项债发行进度仅47% 下半年将加速 [16] 需求侧扩内需 - 培育服务消费增长点 政策资源向"生育补贴"等"投资于人"领域倾斜 [4][22] - 高质量推动"两重"建设 城市更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为重点方向 [11][12] - 消费品以旧换新:已发布家电、家具、汽车等领域国家标准49项 支持资金3000亿元 [13] 供给侧改革 - 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 推进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24][32] - 294项国家标准倒逼设备更新 74项为强制性标准(如电力变压器、燃气用具等) [14][15] -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需规范竞争秩序 强化标准引领产业升级 [32] 对外开放 -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强化对外贸企业融资支持 [34] -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覆盖面 [36] - 跨境电商:建设海外智慧物流平台 提供法务税务对接服务 [37] 重点行业动态 - 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行业将发布调结构方案 淘汰落后产能 [32] - 城市更新行动明确八大重点任务 管网改造(60万公里/4万亿投资)蕴含市场机遇 [12][42] - 设备更新:支持资金2000亿元 覆盖16个领域7500个项目 能耗标准倒逼高耗能设备退出 [12][13] 资本市场与风险防范 - 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 [40] - 地方政府债务: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推进融资平台出清 专项债优先化解拖欠企业账款 [16][43] - 房地产市场风险化解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抓手 [41] 长期规划方向 - 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 聚焦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方向 [4][48] - 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支柱产业将获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 [19][33]
政治局会议点评:稳中求进,厚积薄发
中银国际· 2025-07-31 14:02
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开年以来国内经济"稳中有进"的表现,同时指出需应对"风险挑战",政策基调延续"稳中求进",强调存量政策的落实和细化[2] - 政策方向聚焦消费潜力释放、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及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资本市场将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2] - 市场短期或面临预期兑现压力,但资金面和基本面弱修复支撑下中枢将逐级抬升,科技与消费为配置主线[2] 宏观政策定调 - 宏观政策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表述从"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调整为"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更强调政策连续性和细化落地[2] - 财政货币政策要求"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2] 重点政策方向 - **消费领域**:提出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首要任务[2] - **产业创新**:明确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2] - **行业治理**:调整"反内卷"政策措辞,从"治理低价无序竞争"转为"治理无序竞争",覆盖范围聚焦重点行业而非全行业[2] - **资本市场**:强调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势头,增量资金引入和科创企业上市为主要发力点[2] 市场影响分析 - 6月下旬以来市场突破震荡平台加速上行,情绪指标修复至接近去年10月高点水平[2] - 政治局会议后短期或现预期兑现行情,但资金面支撑和盈利弱修复背景下下行风险可控,中枢将呈"进二退一"式抬升[2] - 配置建议关注盈利因子修复,科技与消费为下半年两大主线[2]
7月政治局会议点评:如何理解政治局会议的内涵
国投证券· 2025-07-30 21:05
政策基调 - 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将工作重心转移至“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下半年政策更积极灵活[3] 宏观政策 -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保证流动性宽裕并强调资金使用效率,预计下半年政策延续性强且发力精准[4] - 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债务融资预计持续发力,货币政策短期政策利率或不进一步下调[4] 消费领域 - 延续四月会议提法,强调培育新消费增长点,通过改善民生拉动消费需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释放内需[4][5] - 存量政策中消费品以旧换新长期特别国债预计继续发力,增量政策中生育补贴等保障类支出持续落地,“两重”建设有望向民营企业倾斜[5] 供给侧调整 - 强调供给侧结构调整,提出治理企业无序竞争、产能治理和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预计本次调整幅度较上轮温和,物价回归正常时间更久[5][6] - 预期PPI同比增速年内底部或已出现[6] 房地产 - “托而不举”政策取向未变,未来半年大规模刺激政策出台概率偏低[7] 资本市场 - 表述积极,要增强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7]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高质量发展战略 - 核心战略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 [1]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经济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3]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4]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 - 建成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2025Q1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45.4%/44.9%/26.0% [4] - 供给侧改革需破除无效供给,推动人工智能+实体经济融合,强化科技金融等五大金融服务 [13] - 新能源产业链全球领先,提供70%光伏组件和60%风电装备,清洁能源发展形成新竞争优势 [7]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STEM专业年毕业生超500万人全球第一,研发人员总量居首支撑科技进步 [4]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8] - 区域重大战略(京津冀/粤港澳等)优化空间格局,增强内循环稳定性 [10] 消费与投资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出30项措施,联动惠民生与补短板扩大内需 [9][12] - 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 [12] 绿色转型与开放 -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14]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领域开放试点,推进"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 [15] 制度保障 - 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1] -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政绩考核 [5]
稳中求进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4-29 06:36
金融工作方法论 - 稳中求进是金融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确保增长、就业、物价稳定,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1] - 金融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性,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 - 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稳预期、护安全、促转型的使命,需正确处理"稳"与"进"的辩证关系[2] 国内外形势应对 - 美国征收"对等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股三大股指期货下挫,欧洲斯托克600指数承压,新兴市场货币面临压力[3] - 需防范输入性通胀压力和跨境资本异常流动风险,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内需支撑的高质量发展[3] - 在复杂严峻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危中寻机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3] 监管与市场平衡 - 金融监管需把握节奏和力度,在保障金融安全与维护市场活力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 - 当前存在监管制度不健全或监管措施简单粗放的问题,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实现有效监管与高效市场的统一[5] - 需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监管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6]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金融与实体经济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需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支持能力[7][8] - 需完善普惠金融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等重点群体,促进消费增长激发内需潜力[9] - 加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专业领域供给能力,健全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金融支持制度[9] 金融开放与安全 - 金融对外开放需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防范开放本身和博弈对手蓄意制造的风险[10] - 推进金融双向开放需增强战略定力,把握开放节奏与力度,提高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11] - 需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拓展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健全跨境金融风险防控机制[12]
政策高频 | 全方位提振消费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9 06:21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2025年3月多项政策展开,涵盖消费、两会、国常会、文旅体育、财政、土地、环保等领域,旨在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产业培育和资源管理等[1][2][4][6][8][10][12]。 政策跟踪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2025年3月16日印发方案,通过“增收、提标、优供、清障、协同”扩大内需,重点提振服务与大宗消费,推动经济向“消费引领”转型[1]。 两会闭幕 - 2025年3月11日闭幕,人大强调稳中求进,统筹多任务;政协号召委员围绕多议题建言献策,发挥统一战线作用[2]。 国常会 - 3月12日召开,部署工作分工,强调紧扣目标强化政策储备与协同,对快递业提出绿色治理措施[4]。 大力培育文旅和体育产业以拉动内需 - 文旅部要培育文旅业为支柱产业,各地依资源规划,加强基建等;体育总局让体育成拉动内需“新引擎”,在多方面突破;自然资源部强调严守耕地红线[6]。 财政部 - 部署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从四方面发力,同时夯实风险防控体系[8]。 两部委 - 3月11日发布通知,聚焦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明确发债、审核、资金平衡和监管等要求[10]。 开展环保装备制造业关键技术“揭榜挂帅” - 三部门发布意见,明确2027和2030年目标,聚焦攻关、推广、培育新动能等方面[12]。
25年两会报告解读:财政加力,科技兴国【广发策略】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3-05 14:24
宏观经济目标 - 2025年GDP目标设定为5%左右 赤字率目标4%左右 均符合预期 [2]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同比增加2.9万亿元 [2] - 货币政策适度宽松 特别提及优化工具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2] - 财政赤字率目标4%创新高 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特别国债5000亿元 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均上调 [2] - CPI涨幅目标由3%下调至2% 单位GDP能耗目标上调至2021年"降低3%左右"水平 [2] 扩内需政策 - 2025年首要工作任务为扩内需 重点补消费短板 [2] - 资金端推出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 [2] - 需求端发展数字 绿色 智能"新型消费" 优化休假制度刺激旅游消费 扩大免税政策促进入境消费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 量子科技 具身智能 6G等未来产业 其中具身智能和6G为首次提及 [3] - 新增产能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制造业产能过剩 [3] - 数字化转型重点培育数字服务商 [3] - 数字经济领域明确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三大AI应用端 AIPC AI手机 机器人首次提及 [3] 资本市场改革 - 需求侧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加强战略力量储备与稳市机制建设 [3] - 供给侧优化IPO和并购重组流程 [3] 地产新模式 - 新增调减限制性措施 给予地方更大自主权收购存量房 [3] - 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3] - 完善新一代安全 舒适 绿色 智慧住房标准 [3] 人口生育政策 - 细化社区养老措施 提及发放育儿补贴 [4] 国企改革 - 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