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搜索文档
央行上海总部: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中证网· 2025-08-20 19:50
金融改革创新 - 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1] - 主动承担更多先行先试和攻坚突破任务并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 [1] 政策落实与执行 - 不折不扣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1] - 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1] - 深化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和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1] - 常态化做好支付便利性提升工作 [1] 全国性职能履行 - 配合做好IMF上海区域中心在沪运营相关准备工作 [1] - 做好受益所有人信息查询管理系统接入及试点工作 [1] 金融风险防控 - 建立上海总部金融安全协调工作机制 [1] -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风险 [1] - 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并配合做好金融风险早期纠正工作 [1] - 运用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稳定履职质效 [1]
中信金融资产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2.5%至16.3%
新华财经· 2025-08-19 10:1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预计为人民币60亿元至6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2.5%至16.3% [2]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 净利润同比增长23.9%至28.2% [2] - 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和不良债权资产等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人民币218亿元 [2] 业务发展 -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等主业收入实现明显增长 [2] - 资产回报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 - 融资能力持续加强 融资工具创新取得进展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 [2] 战略规划 - 2025年是实现"三年质效显著提升"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 [3] - 下半年将深入推进"一三五"战略 走好"两年三步走"第三步 [3] - 全面实现"三年质效显著提升"战略目标 [3] 运营管理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 有力服务实体经济 [2] -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深化 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2] - 充分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2]
中信金融资产发盈喜,预期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2.5%至16.3%
智通财经· 2025-08-18 21: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股东净利润预计达人民币60亿元至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至16.3% [1]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3.9%至28.2% [1] - 当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及非上市资产未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约人民币218亿元 [1] 业务战略与运营 - 公司落实中央金融工作部署,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1] - 持续强化主业能力建设,纾困盘活业务与股权业务收入增长明显 [1] - 融资能力加强且融资成本同比下降,资产回报率稳步提升 [1] -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1] 中长期发展目标 - 2025年是实现"三年质效显著提升"目标的关键年 [2] - 下半年将推进"一三五"战略,完成"两年三步走"最终阶段 [2] - 战略目标包括打造不良资产行业标杆,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能力 [2]
央行刚刚重磅发布,定调→
搜狐财经· 2025-08-01 22:15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信贷合理增长,确保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保持汇率弹性并防范超调风险,同时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1] - 盘活存量资金并优化增量资金使用效率 [1] 实体经济金融服务 - 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长及"两重""两新"领域融资 [1] - 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促进产业升级并化解结构性矛盾,同时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 [1] - 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 [1] 金融风险防控 - 持续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有序处置重点地区和机构风险 [1] - 加强风险监测评估与宏观审慎管理 [1] 人民币国际化 - 加快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及境外上市管理政策 [2] - 发展离岸市场,建立稳定流动性供给渠道,完善清算行布局与政策支持 [2] 金融市场改革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并完善风险分担工具 [2] - 修订票据法、公司债券管理条例等制度框架,深化贸易外汇业务改革 [2] 国际金融合作 - 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与规则制定,推动IMF份额改革及国际组织治理结构优化 [2] - 深化多双边货币合作,促进全球宏观政策协调 [2] 金融管理与服务 - 统筹金融立法修法项目,规范行政执法,推进金融统计工作 [2]
央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第一财经· 2025-08-01 20:23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管理 -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引导信贷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及价格预期目标相匹配 [1] - 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同时保持汇率弹性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 - 盘活存量资金并提高增量资金使用效率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2] 实体经济支持方向 - 金融机构需提升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 -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较快增长并加大"两重""两新"领域融资支持 [2] - 合理保障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监管 [2] 金融风险防范 - 持续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化债工作并推进重点地区机构风险处置 [2] - 加强风险监测评估和宏观审慎管理以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2]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改革 - 加快拓展贸易项下人民币使用并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 [3] - 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建立稳定的流动性供给渠道并完善清算行布局 [3] - 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 [3] 金融开放与国际合作 - 深化多双边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规则制定 [3] - 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完善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结构 [3] 金融管理与服务升级 - 建设跨境支付体系并推进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 [4] - 加强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 [4] - 加快国家金库工程建设保障国库业务运行 [4]
未诉即卖成常态 消金公司加快处置不良贷款
证券时报· 2025-06-30 01:48
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加速 - 上半年15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银登中心挂牌110期不良贷款项目 总规模超300亿元 大幅超出往年同期 [1][2] - 招联消费金融以85.32亿元未偿本息规模成为年内最大挂牌方 前5家公司合计占比达八成 [2] -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挂牌单笔30.69亿元资产包创年内记录 平均授信2.42万元 逾期达6.3年 转让价仅0.1折 [3] 不良贷款处置新趋势 - 出现"未诉即卖"新变化 核销后直接打包转让占比提升 中银消费金融55期项目中199户均为未诉状态 [1][4] - 处置环节简化可降低催收诉讼成本 避免资产贬值 同时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本压力 [1][5] - 核销后转让相比核销前出表效率更高 资金回收更快 符合监管鼓励市场化处置政策导向 [5] 行业资产质量与业绩表现 - 头部公司不良率持续攀升 中银消费金融从2022年2.8%升至2024年3.56% 不良规模增至27.92亿元 [6] - 招联消费金融不良率三年间从1.83%升至2.45% 兴业消费金融从1.9%增至2.49% [6] - 2024年22家公司净利润增长 8家下滑其中6家跌幅超50% 行业盈利格局趋于均衡 [6][7] 行业发展前景 - 融资渠道拓宽和牌照价值凸显 在扩内需政策下仍具发展机遇 [7] - 盈利压力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弱化 股东增资力度减小 未来资本补充需关注 [7]
坚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5-06 06:11
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 金融风险防范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永恒主题,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关键[1] - 金融体系体量和复杂性增加导致风险的系统性关联性增强,需增强金融体系韧性[1] - 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根本性大事[1] 金融风险的表现与影响 - 金融风险潜伏于经济活动各环节,重大风险会扰乱经济,系统性风险会造成全局性冲击[2] - 金融创新产品可能隐藏难以预判的风险,金融市场传导速度快,易导致资产价格波动和企业资金链断裂[2] - 金融市场动荡会导致投资者资产缩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拖累经济复苏[2] -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曾重创全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部分国家仍受坏账问题困扰[2] 防范金融风险对经济稳定的作用 -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可确保金融体系稳健,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增强经济增长韧性[3] - 金融体系稳健能为民生事业提供保障,稳定市场预期和经营主体信心[3] - 我国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措施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3] 金融风险防范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 金融稳定促进资金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激活投资动能,增强经济韧性[4] - 稳定的金融环境有助于实现融资成本降低与产出效益增加的良性循环[4] - 金融系统支撑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4] 金融强国建设与风险防范 - 金融强国需以全面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为重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5] - 金融体系稳健安全是金融强国的重要体现,需提升金融体系安全性、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5] - 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可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5] 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质效的措施 - 需科学防范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应急处置机制[6] - 需建立健全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消除监管空白,强化风险源头防控[7] - 需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规范金融创新边界[8] - 需及时化解风险,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微企业[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