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改革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出炉,广东前海排首位、南沙位列第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11:50
近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发布了"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南方财 经记者获悉,全国共计57个片区参与评估,根据总指数得分情况,全国自贸片区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 广东前海、上海(浦东)、广东南沙、上海(临港)、天津、北京、福建厦门、重庆、四川成都、江苏 苏州。 据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介绍,与上一年度比较,本年度进入前七名的自贸片区没有发 生变化,变化较大的是重庆(上升2位)和江苏苏州(上升3位)。从全国情况来看,除了上述两个自贸 片区外,变化较大的是湖北襄阳、江苏连云港、陕西杨凌、湖南岳阳,以及云南红河、黑龙江绥芬河、 云南德宏。 据介绍,该指数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与"法治化环境"五大维 度开展指标体系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指数测度工作,从而对当前自贸试验区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成 效进行系统性、深层次和多视角的检视与考察。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平均 得分为77.40,较上一年(75.90)有明显的进步,说明在过去一年里我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继续呈现 出稳中有进的态势。 从排名来看,广东自贸试 ...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6-24 05:50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国民经济的血脉,从2019年提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到2023年明确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日益完善 [1] -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金融工作做出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源头活水 [1] -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鲜明路标是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9][10][11] 金融支持经济发展 -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首创"借外债搞基建"模式,争取科威特政府1800万美元贷款解决机场建设资金缺口,协调金融机构担保向波音公司租借2架飞机支持厦门航空发展 [2] - 宁德地区财政局认购兴业银行原始股300万元,兴业银行加快宁德地区机构开业布点,为宁德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3] - 金融活水滋养下厦门航空机队规模超过210架,从初创阶段利用国际贷款发展到今天规模 [2][3] 金融体制改革创新 -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主持编制金融业发展战略,前瞻性提出"离岸金融业务""存款保险制度"等 [6] - 在闽东开创性提出"活立木贷款"构想,率先推行林权制度改革 [6] - 在福州"3820"战略工程中专章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建设 [6] - 1996年12月福州城市合作银行成立(后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中不断发展壮大 [17]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 习近平同志指示解决福耀集团资金周转难题,引外商注资和1亿多元农业银行贷款,使企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15] - 人民银行福州分行牵头组织银团贷款解决闽江三桥建设资金问题,支持福宁高速、马尾隧道、宁德桑园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 [18] - 福州高新区从5平方公里扩大到196平方公里,产值从1亿元增长到1295亿元,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百家金融机构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0] 金融惠民与普惠金融 - 习近平同志指出"农村金融服务是脱贫致富十分重要的基础条件",推动下党乡信用站升格为信用社,填补金融服务空白 [23] - 福建省农信联社辖有67家法人行社,营业网点近1900个,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近1.1万个,服务客户超3000万户 [24] - 宁德市将农村信用创建从陆地向海上延伸,累计评出23个海上信用渔区,提供信贷支持超36亿元 [26] 金融风险防范与文化 - 习近平同志果断治理宁德地区"标会"乱象,组织福建金融业"三项整顿",推动华闽公司债务重组 [34] - 福建是全国第一批实现高风险金融机构"清零"的省份,记录已连续保持5年 [35]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强调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 [35]
陆家嘴论坛今日启幕 金融新政发布窗口打开
上海证券报· 2025-06-18 03:24
论坛定位与影响力 - 陆家嘴论坛已成为中国最权威的金融论坛之一,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高端平台之一 [1] - 论坛由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自2008年起持续举办 [1] - 2025年论坛主题为"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聚焦金融改革开放与国际合作 [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上海已成为中国内地金融对外开放最前沿,沪港协同打造中国金融"双枢纽" [2]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三分之一 [2]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国际金融组织集聚、金融产品丰富、投融资渠道畅通 [2] 政策信号发布 - 论坛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释放政策信号的重要平台,多项重磅政策在此发布 [2][3] - 2024年论坛期间发布"科创板八条"、货币政策框架优化等重要政策 [3] - 2025年论坛将发布若干重大金融政策,包括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储备 [3] 国际交流与合作 - 论坛汇聚全球政府官员、学者、金融机构高管,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名嘉宾参与 [3][4] - 围绕金融开放合作安排8场全体大会,促进国际对话 [4] 金融创新专题 - 论坛设置3场专场活动:再保险高质量发展、金融法治国际研讨会、科创金融工作室 [4] - 专题涵盖科技金融、金融法治、资本流动支持硬科技企业等前沿议题 [4] 展会与行业展示 - 2025中国国际金融展以"开放创新,科技赋能,共创金融新未来"为主题 [1] - 展会规模创历年之最,展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和科技金融实践案例 [1]
南沙再获政策“大礼包” 打造金融对外开放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5-17 21:52
南沙金融政策核心内容 - 广州南沙迎来新一轮金融支持政策"南沙金融30条",旨在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1] - 政策包含30条重点举措,聚焦六大方面: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3] - 政策三大突出特点:立足湾区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港澳推动金融服务便利化、面向世界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 南沙金融发展历程 - 2014年首次获得国家层面金融政策"南沙金改15条",2022年国务院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2024年再获"南沙金融30条"[4] -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几乎为零上升至2024年的约10%[6] - 已集聚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23种细分类金融企业,成为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地区[6] 南沙区位优势 - 距离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5] - 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大湾区11座城市及五大国际机场[5] 南沙金融创新成果 - 广州期货交易所落户南沙[6] - 全国首个券商私募QDLP基金境外投资案例落地南沙[6] - 有效促进资金"引进来"和"走出去"[6]
央行副行长陆磊:“南沙金融30条”突出三大亮点
快讯· 2025-05-13 13:16
南沙金融30条政策亮点 - 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旨在将广州南沙建设成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 [1] - 政策部署了6个方面27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产品等 [1] - 政策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1] 政策三大亮点 - 突出将广州南沙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的战略定位 [1] - 强调金融改革创新工作的系统性部署,涵盖创新创业、社会民生、特色金融等多个领域 [1] - 注重粤港澳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跨境金融创新与交流 [1]
天津自贸试验区一大批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已复制推广至全国
新华财经· 2025-04-29 00:02
天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成果 -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10年来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一大批政策已复制推广至全国 [1] - 累计惠及各类经营主体9万户 办理跨境收支4300亿美元(占全市25%) 跨境人民币结算8700亿元(占全市32%) [1] - FT账户业务结算量突破1.2万亿元 正在推进FT试点银行扩容工作 [1] 金融机构发展情况 - 招商银行天津分行FT账户客户达621户(截至2025年3月末) 支持先进制造、医疗、建筑等重点行业全球化发展 [1] - 该行构建"境内外、离在岸、本外币、投商行、线上下"五位一体跨境服务体系 [1] 跨境贸易及投融资便利化措施 - 减少和简化审批事项20余个 推进贸易外汇收支、跨境人民币、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等便利化政策 [2] - 实施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等创新项目 累计业务量超350亿美元 [2] 未来发展规划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研究制定十余条政策措施 支持自贸试验区在更高层次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