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搜索文档
人民财评: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焕发消费新活力
人民网· 2025-05-30 10:50
传统节日文化创新 - 端午节传统民俗活动如龙舟竞渡、灰水粽制作、非遗布艺文创等正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 [1] - 节日形式创新体现在龙舟竞渡通过短视频直播实现"线下竞技+线上破圈"模式,增强民俗文化传播并激活假日经济 [1] - 粽子品类从传统肉粽、蛋黄粽拓展至"食养粽""茶粽"等跨界新口味,满足年轻群体个性化需求 [1] 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 - 传统节日从单向文化展示转向双向互动,如龙舟赛线下喝彩与线上弹幕共振,形成全新参与体验 [2] - 新旧元素融合(如赛博养生概念引入粽子)持续拓宽传统文化创新边界,但文化内核传承仍是本质 [2] - 节日通过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从固定时间符号蜕变为兼具文化价值与时代精神的新载体 [2]
“浙里有爱·万水千山‘粽’是情”比利时端午慰侨活动在安特卫普启动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5-30 10:31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参赞赵杨在致辞中代表费胜潮大使向旅比侨胞致以节日问候。他表示,小小的粽子,不 仅是中华传统节日的重要象征,更是连接祖国与海外游子的情感纽带,是促进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 体。通过分享粽子,我们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比民心相通。 人民网布鲁塞尔5月29日电 (记者牛瑞飞)在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与 比利时浙江籍侨团联盟共同主办的2025年"浙里有爱·万水千山'粽'是情"端午慰侨比利时站活动启动仪式在比利时 港口城市安特卫普举行。来自旅比华侨华人社团、侨界代表等80余人出席了仪式,现场气氛温馨热烈,浓浓乡情 溢满会场。 此次活动将向旅比华侨华人赠送1220份粽子,其中,浙江省侨办、侨联赠送720份,比利时浙江籍侨团联盟赠 送500份。一份份手工粽子不仅承载着节日的温暖与祝福,更饱含着祖(籍)国对海外侨胞的深情牵挂与关爱。 启动仪式上,赵杨、傅旭海,及使馆王伟领事、比利时浙江籍侨团联盟永久名誉主席朱海安、第一常务主席 杨丐镜、秘书长吴晓伟等向与会侨胞代表赠送了粽子礼盒。礼盒以红色为主色调,印有"浙里有爱·万水千山'粽'是 情"的温馨标语,并随 ...
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多彩民俗迎端午 传统文化共传承
央视网· 2025-05-30 10:17
广东龙眼点睛文化 - 龙眼点睛文化传承600多年 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举行 [4] - 上百条龙舟来自佛山 番禺 中山等地 在龙眼村水道进行点睛仪式 [4] - 点睛后龙舟队员敲锣打鼓 展示风采 互祝端午安康 [6] 湖北黄梅站姿划船 - 龙舟选手采用站姿划船 起源于元末明初战船演变 [9][11] - 站立划桨便于观察水情 每年举行龙舟展演活动 [11] 山东青岛海鲜粽 - 当地创新将蛤蜊 鲅鱼 扇贝等海鲜融入粽子 [14] - 蒸熟后海鲜粽子吸引市民游客品尝 [14] 安徽颍上笔粽 - 毛笔造型笔粽顶部扎出笔杆纹路 尖端塑成笔锋 [18] - 内嵌花生取妙笔生花之意 起源于明清文人赴考前必食 [18] 陕西西安结绳香囊 - 雁塔结绳香囊融合传统结绳技法与香囊制作 [21][23] - 质地较硬 外形丰满 可更换香料长期佩戴 [23] 浙江慈溪端午民俗 - 举办湖畔端午活动 包含包粽子 扎菖蒲 绘漆扇等 [27] - 村民通过手工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27]
端午假期将至 各地民俗、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央广网· 2025-05-30 09:26
央广网北京5月3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端午节假期临 近,各地赛龙舟、做手工、包粽子,在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中迎接传统节日。 端午未至,福建莆田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已经提前热闹起来,"龙舟下水"仪式为即将到来的节日热 身。 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洋尾村李角龙舟队的龙舟被众人合力推入白塘湖中,水花四溅。队员们迅速 登上龙舟,鼓手稳坐船头,鼓槌落下,激昂的鼓点如骤雨般响起。桡手们整齐划一挥动船桨,龙舟犹如 离弦之箭,在湖面上驰骋穿梭。欢呼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 宝鸡高新第一幼儿园小朋友刘昱彤: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我点了雄黄、戴了香包。 在民俗剪纸摊位前,一位老人剪出小鸟、小金鱼等活灵活现的图案,孩子们凝神观看。 渭水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徐蕾:我们为孩子提供了非遗漆扇、民俗剪纸、地宫砖雕等22个互动体验 摊位,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了解并爱上传统文化。 在江西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楼泉村,村民们正忙着泡糯米、煮芒叶,准备制作当地的端午美食—— 芒粽。 村民董爱情:这样铺上去的(芒粽)更光滑,也更美观。包大一点,希望来年五谷丰登。 "一家包粽,四邻分食"是萍乡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大家 ...
以“黄鹤”“编钟”等命名组队 百余留学生在汉赛龙舟
长江日报· 2025-05-30 08:55
龙舟友谊赛活动概况 -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第五届国际学生龙舟友谊赛 共有来自35个国家的140余名留学生参与 [3] - 比赛在喻家湖进行 6支队伍以湖北特色元素命名 包括楚绣 黄鹤 编钟 木兰 琴台 晴川队 [3] - 赛程为150米湖道初赛 用时最短的两支队伍晋级决赛 最终黄鹤队夺冠 [3] 赛事组织与文化意义 - 赛事为学校经典活动 国际学生自由报名后需经过培训和选拔组队 [3] - 活动旨在通过龙舟运动传递同舟共济精神 促进国际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4] - 阿富汗学生胡思娜表示划龙舟帮助其体验中国文化并结交朋友 约旦学生林浩然通过赛前培训学习端午节传统与团队精神 [3] 学校龙舟文化发展 - 华中科技大学开设龙舟选修课 龙舟队实力强劲 近年国内外赛事屡获佳绩 [4] - 学校龙舟队与国内外高校及顶尖队伍建立深厚友谊 [4]
第七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为完善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05
数字健康领域 - 中国在数字健康领域展现了全球领导力,通过"AI+智慧流动医院"等实践为山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2][3] - 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部署智能诊疗系统,提供从诊前辅助问诊到诊后用药、康复指导等全流程智能辅助服务 [2] - 数智技术助力各国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健康差距,加快推进全民健康覆盖进程 [2] 传统医药发展 - 中国走出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处于传统医学领域前沿 [4] -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2025-2034年全球传统医学战略》,推动传统医药循证研究和规范框架建立 [5] - 塞舌尔和马来西亚等国期待与中国加强传统医药领域合作 [4] 全球卫生治理 - 中国积极参与《大流行协定》谈判,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中心协调作用 [6][7] -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改革 [8] - 中国专家王华丽获颁世界卫生组织"促进健康老龄化奖",推动老年期痴呆防控事业发展 [7]
捕捉情绪价值驱动下的新消费投资机遇——专访中金消费升级基金经理高大亮
证券日报· 2025-05-30 00:07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5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1] - 消费市场正经历深刻结构性变革 政策层面形成"组合拳"从供给侧改革到需求端刺激全方位激发消费潜力 [1] - 消费板块格局变化 过去两年外向型消费超额收益明显 内需和偏成长可选消费表现暗淡 但当前内需和偏成长消费领域更具投资价值 [1] 新消费赛道崛起 - 宏观层面消费高成长性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 人均GDP1万至3万美元阶段 美日韩服务消费占比分别上升11.9%、7.5%和14% [1] - 中观产业层面新消费体现在三个维度:跨领域跨场景新消费模式普及如文旅融合 消费内容场景智能化如数字文旅/智能家居/即时零售 传统娱乐产品向文化消费符号转型如卡牌潮玩 [1] - 情绪价值驱动新消费 2024年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同比增40.6% 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11.1% 宠物经济/卡牌等细分领域增长强劲 [2] 传统消费投资机会 - 传统消费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近三年持续提高分红比例 开启从"质量成长"向"质量红利"转变 [2] - 2024年三季度以来扩内需政策持续推出 传统消费"白马"估值修复空间正在打开 [2] 消费品企业成长阶段 - 消费品公司成长分为三阶段:单品爆发期、渠道调整期和平台期 投资重点为核心产品处于爆发期的新锐公司或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成熟企业 [2] 未来消费投资方向 - 需兼具科技视角与人文洞察 关注AI/物联网等技术对消费场景重构 捕捉Z世代情绪价值迁移 理解情感满足催生的溢价空间 [3]
2025全国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成都第2,重庆第6,东莞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5-29 23:08
城市综合实力榜单 - 2025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榜单从经济活力、创新指数、人才吸引力、基础设施、消费潜力五大维度对全国城市进行综合评估 [1] 新一线城市排名 - 杭州以第5名领跑新一线城市,成都紧随其后位列第6,南京、武汉、苏州分列第7至第9,重庆以第10名跻身前十 [3] - 东莞首次入围新一线城市,排名第20,成为榜单中的新晋力量 [3] 成都发展亮点 - 成都凭借均衡发展模式,在消费潜力与人才吸引力上表现突出,春熙路时尚商圈与天府新区科技园区共生,太古里与交子公园金融城形成消费与产业双引擎 [3] - 成渝双城经济圈推进强化成都交通枢纽地位,双流与天府双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电子科大、川大等高校输送大量科创人才,独角兽企业数量居西部第一 [5] 重庆发展亮点 -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工业基础与立体交通优势显著,两江新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贡献全市四成GDP,果园港智能物流体系串联长江经济带 [5] - 洪崖洞夜景与穿楼轻轨成为网红标签,带动文旅产业爆发式增长,但高端服务业与创新指数仍需突破 [5] 东莞发展亮点 - 东莞从代工模式向智造基地蜕变,华为松山湖基地、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落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 [7] - 滨海湾新区建设加速深莞融合,穗深城际铁路实现广深莞"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青年人才计划每年吸引超10万名毕业生落户 [7] 长三角新一线城市 - 杭州电商基因深入骨髓,阿里系生态带动直播电商、跨境贸易蓬勃发展,之江实验室AI研发实力全国领先 [8] - 南京凭借高校资源(7所双一流)与历史底蕴稳扎稳打,江北新区芯片产业与河西金融城形成"硬科技+资本"双轮驱动 [8] 中西部城市发展 - 武汉光谷"芯屏端网"产业链聚集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 [10] - 西安依托硬科技之都定位,在航空航天、半导体领域持续突破 [10] - 合肥以量子信息、新能源电池打开增长空间 [10] 北方城市挑战 -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面临转型阵痛,沈阳装备制造需向智能化突围 [10] - 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珠海凭借产业链协同与政策红利快速崛起,佛山泛家居产值占全国20%,珠海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跨境金融创新 [10][12] 城市发展新逻辑 - 中国城市发展从单极突进转向多中心协同,产业纵深比规模扩张更重要,成都消费驱动、重庆工业托底、东莞智造升级展现不同突围路径 [12] - 未来新一线城市竞争将聚焦创新能力、生态宜居与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12]
湾区设计力,破界赋新章:中国好礼·文创大赛暨2025广州市南沙区第五届文创大赛正式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2:38
大赛概况 - 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中国好礼产业促进中心、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南沙文化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好礼·文创大赛暨2025广州市南沙区第五届文创大赛"在南沙湾启动 [1] - 大赛以"破界创变 礼赋新章"为主题,汇聚湾区创意人才、企业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技艺与城市文化 [3] - 标志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 [4] 赛事亮点 - 首次携手国家级平台"中国好礼",该平台是商务部、中宣部、文旅部等六部门连续四年入选《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 [3] - 联合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晶瞳科技有限公司、南沙游艇会等品牌企业共建企业命题赛道 [6] - 奥运跳水冠军、广州市南沙文化会副会长郭晶晶表示赛事强化"设计+产业"融合路径 [9] 赛事数据与影响 - 南沙文创大赛吸引了超过5500名设计师参与,其中港澳青年超过1200人 [11] - 国家级平台"中国好礼"首次将资源体系导入地方赛事,通过选品孵化、数字展贸、全国渠道链接等支持优秀作品进入市场 [11] - 南沙文创大赛作为湾区文创重要实践平台,具备突出的设计力与文化潜能 [13] 赛道设置与资源整合 - 创新设立七大主题方向,围绕城市文化表达与品牌应用场景双线并进 [13] - 部分赛道聚焦城市文化、文旅传播与现代科技的当代表达 [13] -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港湾街道办事处、广州市南沙文化会、广州晶瞳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大赛合作框架协议 [15] 赛事支持与活动 - 延续"企业导师制度",为参赛设计师提供全流程支持 [15] - 首次引入"中国好礼"国家级评选机制,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纳入年度推荐名录和产品备选数据库 [21] - 通过高校宣讲会、文创游学交流、POP-UP快闪展、深化设计交流、海外巡展等活动构建"游、学、创"融合生态 [21] 未来展望 - 大赛将进一步深化与港澳院校、企业的合作,邀请更多港澳青年学生实地探访南沙 [23] - 联手海内外设计机构与高校资源,推动优秀设计力量的跨区域、跨文化交流 [23] - 南沙文创大赛正以开放、融合、国际化的姿态构建具有辨识度的中国文创新生态 [23]
增资而不募资频频上演,险企“补血”模式何以生变?
北京商报· 2025-05-29 21:16
险企资本运作新趋势 - 锦泰保险拟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通过每10股转增3.4股比例转增股份 预计共转增8.09亿股 合计转增股本8.09亿元 注册资本从23.79亿元增至31.88亿元 [1][3] - 鼎和财险同样采用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 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加至60亿元 增资金额13.57亿元 各股东持股比例不变 [3] 资本公积转增与股权融资差异 - 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利用股票溢价发行或资产评估增值形成的资本公积 通过会计处理调整内部资金结构 不涉及现金交易或新股东引入 [4] - 传统股权融资需引入新股东注资或原有股东追加投资 带来新资金流入 但可能导致股东结构变化 [3] 中小险企增资动因 - 资本公积转增操作简便快捷 无需额外筹集资金 可快速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 满足监管要求并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5] - 增资行为可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 向外界传递资本实力增强信号 有利于业务拓展和客户信任度提升 [5] - 当前市场环境下新股东引入难度增加 原有股东追加投资意愿不足 资本公积转增成为规避外部融资困难的替代方案 [6] 行业资本现状与挑战 - 保险行业普遍面临"资本荒" 股权融资难度加大 头部险企曾通过未分配利润或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 现中小险企亦跟进此类操作 [1][5] - 资本公积转增考验险企"自我造血"能力 需依赖公司内部权益储备(如资本公积或未分配利润)作为增资基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