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家电ETF(159996)盘中净流入超2000万份,机构表示:内销换新巩固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4:03
资金流向 - 家电ETF(159996)实时盘中净流入2600万份 [1] 内销市场表现 - 2025H1受"以旧换新"政策红利支撑 内销需求保持韧性 [1] - 社零增速在5月电商节刺激下达到53%高点 [1] - 后续因国补资金波动与高基数效应导致增速边际回落 [1] 出口市场表现 - 美国自2025年2月起加征附加关税影响出口 [1] - 叠加2024年高基数后海外补库需求弱化 [1] - 板块出口承压中寻求修复 [1] 行业展望 - 2025年内销端国补仍将延续 [1] - 外销随关税预期稳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1] - 消费或为全年投资主线之一 [1]
“大消费投资高峰论坛暨2025 智通星耀秋季联合策略会”报名中!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10:18
活动概况 - 智通财经与星耀资本于2025年9月17日在杭州联合举办"大消费投资高峰论坛暨2025智通星耀秋季联合策略会" [1] - 活动主题为"消费新物种·港股进化论" 聚焦中国消费市场与港股投资机会 [1] 消费市场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7% 显示行业高速发展 [1] - 智能家居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反映智能消费需求强劲 [1] - 乡村消费增速反超城镇0.8个百分点 表明下沉市场潜力释放 [1] - 中国品牌加速海外扩张 已进入纽约、伦敦等国际城市 [1] - 2025年全年GDP增长预期达5% 消费作为经济"压舱石"地位稳固 [1] 港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消费类IPO获百倍认购 显示市场热度极高 [1] - 71%消费新股首日高收 体现强劲二级市场表现 [1] - 机构资金与零售资本共同参与消费板块投资 [1] 主会场议程 - 腾讯智慧零售行业总经理何迪将分享零售行业趋势洞察 [4] - 广发证券首席分析师嵇文欣将提供专业分析观点 [4] - 周六福、德康农牧、第四范式等企业高管将输出实战经验 [4] - 圆桌论坛汇聚番茄资本、华映资本、泉果基金、凯辉基金和极物思维等投资机构代表 从多元资本视角探讨2025下半年投资方向 [4] 分会场企业 - 30家顶尖企业参与路演 涵盖消费多个细分领域 [5] - 参与企业包括中国中免(01880)、毛戈平(01318)、德康农牧(02419)、阅文集团(00772)、上海实业控股(00363)、周六福(06168)等港股上市公司 [5] - 同时包括天娱数科(002354SZ)、网易有道(DAOUS)、路特斯科技(LOTUS)等A股及美股上市公司 [5]
一家百亿估值消费企业的破产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9-02 11:47
核心观点 - 消费赛道曾受资本热捧但部分高估值项目已破产 泡泡玛特和霸王茶姬重新唤起消费赛道热情 依托供应链优势的出海企业如字节跳动/TikTok、拼多多/TEMU、SHEIN横扫全球市场[1] 曾获大额融资的消费类项目YOHO有货近百亿估值后破产 反映消费投资从狂热到退潮的行业变迁[1][7][18] 融资信息 - 新与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完成6轮融资 投资机构均为绝对一线机构[2] 最近一轮2018年融资2500万美元 估值达数十亿元人民币[7] - 有货商贸服务有限公司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 估值近百亿元人民币[7] 上层股东为开曼注册主体 美元资金入资[11] - 新与力股东均为大陆机构及自然人 但企查查变更记录与融资平台信息存在不一致[11] 创始人及业务 - 创始人梁超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曾任南京电视台编导 首次创业即创立YOHO[13] - 公司副总裁钮从笑曾担任当当网CTO 具备电商平台运营经验[13] - 业务采用媒体+服饰双轮驱动模式:旗下《YOHO》杂志2005年开刊 YOHO app于2012年上线 举办全国性嘉年华及潮流活动 与欧洲设计师合作生产销售潮流服饰[14][19] - 线下旗舰店位于南京新街口艾尚天地 面积达三千平 由优衣库旗舰店设计师片山正通设计[14] 经营恶化过程 - 2020年起涉及多项诉讼 2021年被媒体报道资金链断裂[18] - 线上业务核心问题涉及流量获取、客户转化、复购率及退货率[19] - 线下业务受位置、人效、坪效、动线及租金等因素影响[19] - 直接破产原因可能为库存过高、账期过长、毛利过低导致的现金流崩溃[19] 行业背景特征 - 2018年消费投资为市场主流 消费企业易获收入且目标用户规模达数亿 硬科技企业则面临订单短缺与高估值矛盾[1] - 消费投资人对硬科技投资人存在鄙视链 反映当时资本偏好[1] - 2019年消费投资仍处兴盛期 IP概念尚未普及 泡泡玛特刚获首轮融资 霸王茶姬尚未成立[14][15]
偏爱金融股公募机构上半年稳字当头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9:21
公募基金上半年持仓变动 - 国泰海通成为净买入金额最高个股 净买入146.12亿元且为唯一超百亿买入标的 [1] - 澜起科技 兴业银行 东方财富 顺丰控股等9只个股净买入金额均超30亿元 [1] - 比亚迪为净卖出金额最高个股 净卖出166.16亿元 [2] - 宁德时代 中兴通讯 海通证券等9只个股位列净卖出金额前十 [2] 金融板块配置逻辑 - 银行经营稳健且风险拨备充足 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股息率显著高于长期国债收益率 [2] - 保险行业最困难时期已过 业绩呈现触底回升趋势 [2] - 券商板块性价比突出 部分龙头券商股息率接近银行股水平 [2] 个股市场表现 - 芯原股份上半年股价涨幅逾80% 思特威涨幅逾30% [2] - 7月1日至8月29日期间 澜起科技涨幅近50% 芯原股份涨幅近60% 东方财富涨幅近25% [2] 基金经理操作动向 - 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 东方新能源汽车主题混合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净卖出比亚迪均超3亿元 [3] - 兴全合润混合A净卖出宁德时代3.81亿元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净卖出2.91亿元 [3] - 交银新成长混合净卖出贵州茅台5.24亿元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A与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净卖出均超2.5亿元 [3] 市场前景判断 - 权益市场处于较好风险收益区间 整体估值具备长期吸引力 [3] - 悲观预期缺乏长期存在基础 低估值提供优质上市公司股权配置机会 [4] - 科技企业在半导体 创新科技产品及创新药领域实现从跟跑向领跑跃迁 [4] 行业投资机会 - 消费领域大众快消品凭借高频低价特性回升 宠物 盲盒 演出等悦己消费产业表现良好 [4] - 制造业以高端制造出海为契机 汽车 创新药 家电等领域展现竞争力 [4] - 中国AI产业通过技术突破推动机器人终端应用 游戏开发及硬件算力全链条增长 [4] - 医药行业依靠创新突破与消费回暖维持增长动力 重点关注创新药械产业链及消费医疗领域 [5][6]
大利好!央行、证监会等重磅!
搜狐财经· 2025-08-27 22:46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净投放3000亿元 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1] 消费金融与财政支持政策 - 中央财政首次在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实施贴息政策 9月1日正式开闸 精准支持"用于消费的部分"[2] - 国务院部署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释放内需潜力[3]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方面成效明显[3] - 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放的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2025年1月1日起施行[8] 金融监管政策调整 - 证监会制定《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管理暂行规定》 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4] - 证监会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完善分类监管体系 突出"扶优限劣" 2025年8月22日起实施[5] 平台经济监管与规范 - 10家电商平台联合发起网售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倡议 包括淘天快手拼多多抖音京东苏宁易购小红书得物唯品会腾讯[6] - 三部门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7]
汪涵问我职业生涯最大的失败,原来竟然是……
虎嗅· 2025-08-21 19:04
投资案例 - 消费行业投资人提及长沙品牌三顿半咖啡和东茅街茶馆作为投资经历案例 [1] - 投资人明确表示错过泡泡玛特是职业生涯最大失败 [1]
0融资的网红冰淇淋要IPO了?
36氪· 2025-08-11 17:48
消费投资行业现状 - 消费投资持续低迷,2021年高估值尚未完全消化 [4] - 近两年消费赛道投资数量和金额偏少,部分机构近2年未出手 [4] - 投资人普遍远离冰淇淋等细分赛道,赛道关注度降至冰点 [3] 野人先生品牌发展 - 5个月内新增500家门店,超过哈根达斯在华247家门店规模 [6][7] - 品牌定位现做冰淇淋Gelato,主打"当天现做,拒绝隔夜"口号 [10] - 单店成本超60万元,毛利率超60%,加盟店比例达80% [13] - 单价28-38元,定位高端市场,部分时段推出买一赠一促销 [12] 创始人背景与品牌策略 - 创始人崔渐为北大光华毕业,曾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8][9] - 自建北京昌平牧场控制牛奶原料,强调无添加剂健康理念 [20] - 选址聚焦室内购物中心,认为冬季北方市场仍有需求 [20] - SKU较少但强调品质差异化,认为中国创业机会多于成熟市场 [20] 高端冰淇淋市场动态 - 哈根达斯中国估值150亿欧元(约1200亿人民币)被出售 [3][15] - 钟薛高从"雪糕界爱马仕"到破产仅用5年 [13] - 茅台冰淇淋经历黄牛炒作后遇冷,2024年营销费用暴涨412% [14] - 2024年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达1800亿元,2025年预计2200亿元 [19] 行业竞争格局 -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收入46亿欧元同比增长0.2%,计划2025年独立IPO [19] - 和路雪2025年推出31款新品,梦龙成为10亿欧元超级单品 [19] - 消费赛道未来竞争核心转向管理效率与运营优化 [16]
大盘再创年内收盘新高,消费持续补涨!规模领先的消费ETF(159928)收涨近1%,全天获大举净申购超2亿份!
搜狐财经· 2025-08-05 16:03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整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近1%创年内收盘新高 市场成交额超1.6万亿元[1] - 消费ETF(159928)收涨近1% 成交额达4.7亿元 连续9日资金净流入累计超14亿元 最新规模超131亿元[1] - 消费ETF成分股普遍上涨 东鹏饮料涨超3% 泸州老窖涨超2% 山西汾酒涨超1% 贵州茅台 五粮液 牧原股份微涨[3] - 港股通消费50ETF(159268)收涨0.61% 近5日有4日获资金净流入 泡泡玛特 安踏体育涨超1%[3] 消费行业数据 - 7月必选消费8个行业中6个保持正增长 2个负增长 下降行业包括次高端及以上白酒 大众及以下白酒[5] - 白酒批价总体平稳 飞天整箱批价1915元较上月降35元 散瓶1880元持平 茅台1935批价655元较上月降20元[5] - 普五批价930元较上月涨10元 液态奶 啤酒折扣力度减小 软饮料折扣加大 婴配粉 方便食品 调味品价格平稳[5] 政策催化机会 - 雅江水电站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 农村公路条例公布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每年总额约1000亿元[6] - 政策直接带动必选消费如婴幼儿制品 或通过增加就业和商务活动间接带动消费[6] - 建议关注乳制品和白酒行业 警惕软饮料边际变差风险 坚持"高股息+基本面改善"原则[6] 白酒行业分析 - 白酒行业需求承压但二季度降幅收窄 行业进入逐步筑底阶段 头部酒企主动进行收入和利润降速调整[7] - 三季度高温和低基数催化下酒企业绩有望回暖 行业收入增速预计2%-5% 利润率持平[7] - 茅台在周期底部探索新业务模式 成立销售平台公司 调整经销商体系 开拓新消费场景[8] 啤酒行业表现 - 2025年1-6月啤酒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减0.3% 三季度预计平稳 限酒政策有部分影响[8] - 预计三季度吨价平稳略增 龙头企业受益成本下降 毛利率略有增长 销售费用率略增 净利润率以稳为主[8] 产品结构特征 - 消费ETF(159928)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占比超68% 其中4只白酒龙头股占比32% 牧原股份占比15%[8] - 其他权重股包括伊利股份10% 东鹏饮料4% 海天味业4% 海大集团3%[8] - 港股通消费50ETF聚焦潮玩 珠宝 美妆等新消费领域 支持T+0交易 不占用QDII额度[9]
全球私募股权巨头频出手 资本竞逐中国消费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7-21 04:17
消费投资热度回升 - 消费投资重新成为热点 大型私募股权机构明显感受到行业热度提升 [1] - 国际巨头近期频繁出手 涉及汽水、咖啡、冰淇淋等细分领域中国业务收购 [1] - KKR收购大窑饮品股权 星巴克中国业务竞购 通用磨坊拟出售哈根达斯中国业务等事件引发资本关注 [1] KKR收购大窑饮品案例 - KKR通过特殊目的公司Dynamo亚洲控股间接收购远景国际85%股权 交易已获批准 [2] - 远景国际2024年成立 通过关联公司在中国经营饮料业务 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达5%-10% [2] - 大窑饮品实控人为王庆东 公司回应称经营团队稳定 全国化及年轻化战略不变 [2] 消费领域并购机会 - 本土餐饮品牌崛起(瑞幸、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导致外资品牌销售额下滑 创造PE投资机会 [3] - 星巴克中国竞购方包括高瓴、KKR、春华资本等PE机构及腾讯、华润等企业 交易或涉及多家投资者 [3] - 哈根达斯中国出售传闻处于早期谈判阶段 通用磨坊尚未确定出售比例 [3] 外资品牌在华挑战 - 哈根达斯中国门店数量从2024年初400多家缩减至370家 客流量两位数下滑 [4] - 通用磨坊通过扩大零售、电商渠道分销应对线下挑战 [4] - 春华资本曾成功投资百胜中国 凯雷集团参与麦当劳中国经营权收购 具备本土化经验 [4][5] 投资机构战略价值 - KKR收购大窑饮品、星巴克中国竞购等案例将成为全球机构布局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参考 [5] - 大型投资机构在团队和本土化运营方面具备优势 可帮助品牌整合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拓展下沉市场 [5]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维玮:消费投资“热”了,估值尚未明显变化
经济观察网· 2025-06-29 16:11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演变 - 泡泡玛特早期商业模式为创意产品的"店中店",经过多次迭代发展为现今模式 [2] - 该案例表明消费投资需拉长周期布局,不能仅着眼于当下 [2] 消费投资市场变化 - 2021-2022年消费投资热潮后,2024年陷入冰点 [2] - 2025年港股头部消费股(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估值大涨带动一级市场回暖 [2] - 华映资本2025年投资总额已达去年全年的3倍,重点布局效率提升型企业和情绪消费赛道 [2] 消费行业特性分析 - 线下消费存在天然效率瓶颈,受场景限制难以实现跨区域比价 [3] - 地域区隔为中小企业创造差异化发展空间,形成百花齐放格局 [3] - 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在产品/品牌/渠道/资本运作全方位发展 [3] 渠道变革趋势 - 即时零售(京东外卖/淘宝闪购)模糊线上线下边界,实现实体货架数字化 [3] - 消费领域持续存在创业机会,如瑞幸挑战星巴克、库迪受益外卖大战 [3] 情绪消费投资现状 - 优质IP具备多维变现潜力,李子柒品牌年收入达20亿元量级 [3] - 泡泡玛特等具备完整产业链能力的企业稀缺,其百倍PE传导至一级市场推高估值 [4] - 当前对情绪消费投资保持谨慎态度 [4] 消费估值逻辑转变 - 2021年普遍采用PS估值法,2024年转为PE估值法且普遍不超过10倍 [4] - 2025年消费类项目估值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4] 资本周期与企业质量 - 资本退潮期催生优质企业,融资环境趋紧促使企业转向精细化运营 [4] - 投资过热期易导致资源错配,退潮期反而建立健康盈利模式 [4] 退出策略偏好 - 当前更倾向推动被投企业赴港上市,因确定性高且消费板块估值修复 [4] - 港股传统流动性不足的局限被估值修复优势抵消 [4] 并购机会展望 - 未来五年将迎来五大并购机会:中小企业扩张/家族企业转型/跨国品牌本土化/集团业务分拆/中国品牌出海 [5] - 并购潮中将寻找更多退出机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