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姑苏启夏宴 以笺寄江南
苏州日报· 2025-04-30 08:29
文化艺术活动盛况 - 第七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以六大主题板块呈现姑苏文化魅力,涵盖戏剧、非遗、园林夜游等多元内容 [1] - 青春版《牡丹亭》20余年演出500余场,吸引百万观众,青年观众占比75%,网络传播超1亿人次 [2] - 舞剧《牡丹亭》首演3场售罄后加场,60%购票者来自长三角及北京、广州等核心城市 [3] 文旅产业基础设施 - 苏州拥有12家千座以上剧院及百余个"江南小剧场",形成覆盖全域的戏剧演艺网络 [5] - 开明大戏院焕新升级为文旅融合地标,结合民国建筑与现代化设备吸引客流 [5] -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设立戏曲电影放映厅,每周惠民放映推动电影文化传播 [6] 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苏州考古博物馆以1:1还原三国墓葬等展陈形式打造沉浸式文旅新空间 [6] - 园林推出11项夜游项目,结合光影秀与实景演艺重构古典美学体验 [7] - 非遗数字化应用如戏曲XR演绎、AI创作等科技产品亮相艺术节 [10] 青年参与与产业联动 - 高校学生策划非遗市集、数字媒体大赛等活动,为文化品牌注入青春活力 [8][9] - "轧神仙"庙会与龙舟赛等民俗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文创衍生开发 [10] - 戏剧消费带动"连打"模式,联动餐饮住宿形成跨城文旅消费链 [3][5]
一蕊芳华满城韵——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综述
河南日报· 2025-04-30 07:52
文旅活动创新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花YOUNG洛阳城"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包含10项主题活动和35项联动活动[5] - 线上开幕式通过10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45分钟内实现"烟火万象""迎宾盛启""牡丹狂欢"三大篇章展示[2] - "牡丹奇妙游"活动创新设计八位"牡丹仙君"IP形象,结合机甲门神等现代元素吸引年轻游客[4] - 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九大夜间消费片区通过光影秀、3D投影等形式展现差异化魅力[4]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采用防风支架、覆膜技术及600米挡风屏障保护牡丹,有效降低大风天气影响[7] - 启动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洛阳测试站建设,开展"牡丹组培"等核心技术攻关[11] - 牡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实现盆花90万盆、鲜切花2750万枝产销,并首次打入荷兰鲜花拍卖市场[11][15] - 开发牡丹精油面膜、"牡丹守护神"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形成从观赏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15] 文化IP开发 - 打造"汉服友好城市"生态,提供妆造服务及古风体验场景,强化传统文化沉浸感[9] - 推出"Z世代周游记"等年轻化活动,结合街舞、蹦迪等现代形式实现文化破圈[9] - 牡丹产品向食品、化妆品领域延伸,形成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矩阵[15] - 龙门石窟等景区通过数字藏品开发实现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变现[15]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城碰好运"寻宝游戏覆盖42个点位,发放亿元消费券刺激文旅消费[4] - 地铁运营延长至23:00,增设临时停车场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7][9] - 河洛飞花牡丹市集整合非遗手作、牡丹美食等业态,形成消费聚集效应[4] - 各县区围绕汉服、音乐、非遗等板块培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差异化赏花场景[5]
这座“蚌埠住了”的城市不仅会接流量,也在努力成为文旅实力派
新浪财经· 2025-04-29 15:42
蚌埠文旅产业概况 - 蚌埠凭借深厚历史文脉和城市底蕴成为"网红"城市,近年通过"科技+文化""非遗+旅游""乡村+休闲"模式探索特色文旅路径 [2] - 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蚌埠正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没有淡季"的全季旅游目的地 [3] - 文旅融合催生新业态,包括工业遗址改造、铁路文化公园、数字创意项目等,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15][17] 核心文旅项目分析 垓下遗址景区 - 垓下遗址兼具楚汉古战场与史前聚落双重价值,被誉为"淮河流域第一城",最新考古发现填补淮河流域无史前城址空白 [6] - 景区设置"垓下之战概念战场"还原战争场景,3D体验馆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历史,年接待游客量显著增长 [6][7] - 在建垓下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8150平方米,以夯土城墙为设计灵感,预计年内开放 [7] 禾泉小镇 - 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约8000万元,主打皖北民俗与生态农业旅游 [9] - 业态涵盖米粒花世界、非遗工坊、国防教育基地(占地230亩,可容纳2000人研学),入选全省乡村康养十大案例 [9][10] - 通过农耕体验、陶艺制作等活动实现"文旅+乡村振兴",游客参与度提升带动二次消费 [10][11] 创新文旅项目 - 《禹见山海经》VR剧场面积1200平方米,融合6D电影与剧本杀,客流量超一线城市同类项目 [13] - "向云端"铁路微公园改造老火车站,引入8国主题列车车厢,工业遗址宝兴面粉厂转型文创园区 [15] - 夜间经济活跃,"皖C三件套"(小龙虾、烧饼夹里脊、冰酒酿)带动美食街区成为打卡地标 [15][17] 政策与产业联动 - 出台《数字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推动商文旅、农文旅、工文旅等跨界融合 [17] - 首届大禹文化节签约数字文创项目,大禹文化产业园与宁波民和基地合作,加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17] - 依托禹会村遗址等资源,形成"文化+科技""文化+制造"新业态,目标从文化资源大市升级为产业强市 [17][18]
2025年黄山文旅及茶产业英国推介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4-29 15:30
黄山文旅及茶产业英国推介会 - 2025年黄山文旅及茶产业英国推介会在英国德比郡举行,黄山祁门红茶德比郡店正式授牌 [1] - 黄山市与德比郡自2017年以来交流密切,多次互访并达成多项友好交流协议 [1] - 2017年黄山市与德比郡高峰市、黄山风景区与德比郡峰区国家公园分别签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意向书 [3] 合作签约 - 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德比郡旅游局、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德比郡旅游局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4] - 双方将在旅游线路开发、品牌营销推广等方面深度联动 [4] - 通过互办文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4] 产业推介 - 黄山祁门县县长江成永和黄山农业农村局局长朱洪平分别作了相关推介 [3] - 德比郡旅游局主席理查德·菲茨赫伯特表示期待与黄山开展更紧密合作 [3] - 德比郡旅游局局长乔安妮·迪利认为活动是新的合作契机 [3]
千年文脉作轴,徐州彭城七里重塑城市更新标杆
新京报· 2025-04-29 12:42
新京报讯(记者 揭明玥)作为拥有2600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徐州在时光长河中,始终 挺立着一条见证文明嬗变的精神脊梁——纵贯古今的彭城路轴线。这条千年不移、始终如一的城市中 轴,不仅串联起古城地理空间的对称美,更孕育诞生了彭祖文化、两汉文化、运河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成为徐州在新时代的标志性城市符号。 两年前,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城市更新工程正式启动,这条3.5公里的文明长廊,将235处历史 遗存编织为一体,让新石器时代的下圆墩遗址、北魏时期的代笔亭、楚汉文化的见证戏马台、北宋文学 家苏轼兴建的黄楼,与文庙、回龙窝等现代化商圈,开启跨时空对话。通过"文化解码+科技赋能+区域 联动"的创新模式,这座古城正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新动能:2024年游客接待总量突破1亿人次,重点景区 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幅均接近20%,数字文创、文博旅游等新业态乘势崛起,千年文脉正转化为驱 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原真保护 235处历史遗存织就"活态博物馆" 漫步"彭城七里",时空交错感不断袭来:4300年前的下圆墩遗址处,科技感十足的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 正加紧建设中;云龙山摩崖石刻上的千年凿痕,与回龙窝历 ...
民歌潮音 声动山河
广西日报· 2025-04-29 10:53
深度融合"经典"与"时尚"元素,是本次活动最耀眼的亮点。活动的三个篇章,通过"唤醒—唤新— 唤彩"三重叙事,将民歌演绎与国潮大秀、非遗技艺、现代舞、虚拟主播等多元形式巧妙结合,重新定 义"民歌"内涵:第一篇章"大地飞歌 经典流传"中,《山歌好比春江水》《阿里山的姑娘》等经典旋律 一响起,便勾起人们的美好回忆;第二篇章"民歌潮音 山水秀场"里,壮语版《藤缠树》等节目将经典 民歌与虚拟主播时尚元素创新融合,新编歌曲《我在南宁等你来》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生动展现南宁风 貌;第三篇章"民歌无界 世界共享"中,中外歌手同台献艺,外语歌曲与广西民歌相互辉映,尽显民歌 跨越国界的独特魅力。"整场演出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既有民族特点,又融入许多流行时尚元 素,非常符合南宁这座包容城市的形象。"歌手杨西音子说。 本次活动在传承民歌文化的同时,还借助前沿科技和现代流行元素,引领民歌艺术迈向新的潮流高 度。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整场活动打破传统主持人串联形式,让运用AI技术打造的"数字卡通人"刘 三姐、阿牛哥化身民歌引领者,与现场观众跨屏对话,带来别样体验。互动环节也别出心裁,结合"爱 在南宁"脱单音乐会品牌,设计"爱的拥抱"等 ...
中阿如何强化文旅领域连接,推动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4-29 10:10
中阿如何强化文旅领域连接,推动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连接、内容、合作"三把钥匙探索新局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婧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中阿如何强化文旅领域连接,挖掘合作潜力?如何创新文旅产品内容,协同合 作,推动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4月28日,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的专题研讨环 节,围绕"促进文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这一主题,来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嘉宾们展开了深入探讨, 为中阿文旅合作勾勒出了更为清晰的发展路径。 嘉宾们一致认为,多元渠道的连接是促进中阿文旅深度交流的重要基础。沙特阿拉伯投资部旅游和 娱乐部门助理顾问苏尔坦介绍,沙特为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投资,构建了文旅专项投资便利计划, 配套投资基金会服务,积极融入全球化价值链,以加强与各国在文旅领域的经济连接。北京语言大学副 校长张宝钧表示,北京语言大学与沙特等国合作开展教师培训和大专项目,还在海南成立了北京语言大 学海南国际学院,培养了大量国际学生,为中阿搭建起人文交流的桥梁。"未来我们将加大办学力度, 申请多个项目落户海南,培养更多海外人才。"张宝钧表示,希望通过强化中阿教育文化连接,为文旅 合作培养人才。 " ...
研判2025!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旅游人次、旅游总花费及发展前景分析:旅游市场发展稳健,跨境旅游服务持续优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9 09:29
旅游行业概述 - 我国旅游业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旅游市场之一,旅游已成为大众化生活方式 [1][16] - 2020年受疫情影响营收断崖式下跌,2020-2022年低位运行(营收≤3亿元),2022年后逐步复苏 [1][16] - 2024年进入繁荣发展新周期,主要指标(总花费、出游人次等)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 [1][16] 行业数据表现 - 2024年全国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同比+14.8%),其中城镇居民43.70亿(+16.3%)、农村居民12.45亿(+9.9%) [1][16] - 2024年国内游客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17.1%),城镇居民花费4.93万亿元(+18.0%)、农村居民0.83万亿元(+12.2%) [1][16] - 2024年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同比+60.8%),恢复至2019年九成以上;总花费942亿美元(+77.8%) [17][19] 政策支持 - 2024年4月"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提升5A/4A景区等移动网络覆盖,支持4K/8K视频、VR/AR应用 [8][9] - 2025年1月"百城百区"计划:鼓励发放文旅消费券、满减优惠,推动区域一体化惠民措施 [8][9] - 2023年《国内旅游提升计划》:目标2025年市场规模合理增长,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和监管机制 [9] 产业链与资源 - 产业链覆盖"食住行游购娱",上游包括景区资源、交通、住宿等,中游为旅游企业,下游为游客群体 [12] - 2023年我国A级景区1.57万家(5A级358家),景区管理制度完善推动接待能力提升 [14] 重点企业格局 - 第一梯队(营收>20亿元):中青旅(2024年营收99.57亿元/+3.34%)、宋城演艺(2024H1旅游服务收入2.7亿元/+103.01%) [22][24][26] - 第二梯队(10-20亿元):黄山旅游等;第三梯队(<10亿元):张家界、桂林旅游等 [22] 发展趋势 - 智慧化转型:5G/AI推动VR体验、智能导览普及,大数据优化景区客流管理 [28] - 文旅融合:非遗、红色旅游等主题产品受捧,夜间经济与IP创新(如大唐不夜城)增强吸引力 [29] - 绿色旅游:低碳酒店、新能源交通工具普及,政策推动生态保护与循环经济模式 [30] 发展背景 - 2023年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90.8元,2024年人均GDP 9.57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13万元(增速均>4%) [10] - 收入增长增强旅行意愿,国民经济与旅游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10]
五一小长假 精彩活动多
郑州日报· 2025-04-29 08:32
郑州五一文旅活动概览 - 银基动物王国开放1万平方米星空草原新场景,融合星空观测、草地露营与萌宠秀场 [4] - 推出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飞越云端",结合"低空经济+文旅"概念 [4] - 夜游产品升级,包含夜宿海洋隧道、夜探动物园等特色项目 [4] - 全天推出近百场主题演出,奇境森林灯光秀融合千架无人机与音乐喷泉 [4] 建业电影小镇活动亮点 - 每日推出超百场演出覆盖13小时,构建"白+黑"沉浸式演出矩阵 [5] - 新增"市郎图"高跷巡游、国潮杂技、飞天火壶等特色演出 [5] - 包含《戏精请就位》实景互动剧本杀和《穿越德化街》等剧目 [5]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动态 - 新增4部新剧《麦子啊麦子》《薛怀义》等,单日排期超200场戏剧演出 [6] - 地坑院设有多家非遗主题馆,展示木版年画、漆扇等文化产品 [6] - 21部核心戏剧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 [6]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创新活动 - 首次与酷狗音乐合作推出海洋音乐会,4位热歌艺人献唱 [7] - 新增《海豚奇幻秀——豫见海洋》等融合河南文化的演艺节目 [7] - 推出水下花神演艺《蝶恋花》和非遗变脸等多层次体验 [7] 郑州方特度假区双园活动 - 欢乐世界推出"方特动漫嘉年华",包含赛博朋克派对等跨次元活动 [8] - 梦幻王国聚焦亲子客群,推出《熊出没》系列演出和篝火派对 [8] - 人气歌手、网络达人与游客互动,城堡烟花秀将绽放 [8] 历史文化景点特色活动 - 黄帝故里免费开放,穿汉服可免费参观郑国车马遗址博物馆 [10] - 郑韩故城展示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 [10] - 杜甫故里打造"行走的杜诗课堂",康百万庄园推出原创大剧《河洛康家》 [10]
提质创新扩能 江苏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新华日报· 2025-04-29 07:21
文旅消费增长 - 2025年一季度江苏644家A级景区、75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及84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56亿人次,游客消费总额1106.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3%和11.57% [1] - 江苏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1673.86亿元,同比增长11.23%,占全行业异地消费28.90%,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10.59% [1] 新消费业态创新 - 非遗中国年活动融合传统鱼灯、无人机表演、历史名人互动及苏绣LED装置,打造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体验 [2] - 盐城推出4条春季主题旅游线路及28个点位,宿迁宿城针对长三角大学生推出花海微度假活动 [2] - 首版江苏省米其林指南覆盖南京、苏州、扬州74家餐厅,引发预订热潮 [2] - 扬州枣林湾音乐节吸引6万余名观众,带动周边住宿爆满 [2] 文旅融合模式拓展 - "水韵江苏"主题旅游列车整合非遗展示、特色线路及优惠措施,覆盖银发游、亲子游等多元需求 [4] - 南通平园池飞行基地通过低空体验项目带动2024年村营收36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至3.4万元,农业旅游总收入超4000万元 [4] - 大运河江苏段开发沉浸式夜游项目如淮安里运河画舫及扬州"大运扬州"演艺,成为文旅热点 [5] 科技赋能文旅转型 - 徐州《彭城风华》融合水特效、机械舞台等科技重现大汉文化,"数智牛首"运用元宇宙技术构建文化应用场景 [7] - 2025年一季度江苏入境游客118.6万人次,外籍游客同比增长15.56%,入境旅游消费65.47亿元,同比增长21.69% [7] 地理资源与政策驱动 - 江苏依托10万条河流、290个湖泊及954公里海岸线构建"四水共融"文旅格局 [6] - 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释放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潜力,推动数字文旅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