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务重组
icon
搜索文档
这家房企“掏家底”艰难化债,实物资产抵偿10亿应付款
第一财经· 2025-06-19 23:01
房企债务重组 - 荣盛发展通过"以物抵债"方式化解33.83亿元债务,包括对荣万家的10.7亿元抵偿及此前两次对供应商的23.13亿元抵偿[1][4][5] - 行业债务重组节奏加快,但多数企业仍在摸索方案,条款趋于严苛,"以物抵债"成为短期应对手段[1] - 荣盛发展还推出"以股抵债"方案,拟用轻资产平台股权化解160亿元债务,涉及经营债权人和金融债权人[6] 荣万家资产抵债交易 - 荣万家以10.7亿元收购大股东荣盛发展1.27万个停车位、5479套储藏间及112套住宅等资产,抵销应收账款[2][3] - 交易后公司存货增加10.7亿元,应收账款等额减少,预期转售将带来现金流[3] - 荣万家应收账款达21.16亿元,超过当期19.59亿元营收,过去三年计提减值拨备4.3亿元[2][3] 荣盛发展财务状况 - 2024年归母净亏损84亿元,2025年一季度再亏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降至16.48亿元[6] - 短期债务压力显著: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274亿元,应付账款275.1亿元,应付利息56.7亿元[6] - 通过多次资产抵债(海南、河南酒店资产抵偿15.03亿元,土地及商品房抵偿8.1亿元)缓解流动性压力[4][5] 行业与企业经营表现 - 物业公司荣万家近五年营收波动,2020-2024年分别为18.07亿、25.63亿、20.15亿、18.32亿、19.5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22年起持续下滑[3] - 房企关联交易频繁,荣盛发展持有荣万家62.64%股权,此次抵债构成关联交易[3] - 供应商债务问题突出,荣盛发展通过子公司担保融资后出现连锁违约,需以实物资产协调多方债务[5]
*ST迪威: 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年报问询函回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15 16:12
关于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 公司2024年期末净资产为正值,符合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条件 [1] - 2024年度审计报告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包括股权分散和重要岗位兼任问题 [1] - 公司已向深交所提交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申请 [1] 重大债务和解事项 - 公司与黑龙江建工达成和解协议,需在2025年7月1日前支付2000万元 [2] - 和解协议冲回原计提预计负债5636.92万元,增加投资收益3632.92万元 [3] - 该事项增加公司2024年净利润3632.92万元,增加净资产3632.92万元 [3] 股东捐赠事项 - 公司董事长季红和第二大股东李艳梅向子公司无偿捐赠2100万元 [5] - 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支付货款(67.55%)、归还借款(15.11%)等经营用途 [10] - 该捐赠增加公司资本公积2100万元,增加净资产2100万元 [9] 子公司股权出售 - 出售陕西延中35%股权和中视华晟64%股权,不再纳入合并报表 [13] - 两项股权出售分别减少投资收益113.39万元和187.85万元 [18] - 交易对方与公司无关联关系,交易价格公允 [15][16] 经营情况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4.16亿元,同比下降4.56% [35] - 综合毛利率19.72%,同比上升3.17个百分点 [35]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834.3万元,同比减亏75.63% [35] 应收账款管理 -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减少1.02亿元,降幅显著 [37] - 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712.23万元,同比减少49.81% [37] - 公司成立专门小组加大催收力度,采取司法手段追讨欠款 [31] 商誉减值测试 - 网新新思商誉余额517.7万元,未计提减值 [56] - 网新新思近三年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达1486万元 [56] - 测试显示子公司累计贡献利润已超过商誉价值 [57]
反对比例近45%!知名房企巨头债务重组又起波折:超225亿元债务置换方案表决引争议
新浪财经· 2025-06-14 08:20
这场股东大会总计通过了10项议案,最后一项为《关于公司实施置换带方案并受托清收及处置 运营的议案》,用华夏幸福部分债权人的话说,该议案属于"强行通过"。 从华夏幸福次日发布的公告来看,该议案反对比例达到44.6241%,通过率55.3367%,弃权比例 0.0392%,在其余9项通过率接近或超过99%的议案中十分醒目。该议案的主要内容,是华夏幸 福拟以2元转让两家下属公司100%股权,置换约225.75亿元债务。 6月12日,对于近日市场关于华夏幸福很早就尝试破产重整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作罢、债务重 组现金分配几乎停滞等传闻,华夏幸福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暂不掌握 相关信息。 5月23日,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科创中心二层会议室,董事长王文学依然没有出席华夏幸福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 华夏幸福(SH600340)债务重组进展又起波折。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每经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 . | 股东 | 同意 | | 反对 | | 弃权 | | | --- | --- | --- | --- | --- | -- ...
反对比例近45%!华夏幸福债务重组又起波折,近226亿元债务置换方案表决引争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15:08
债务重组方案争议 - 华夏幸福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关于公司实施置换带方案并受托清收及处置运营的议案》以55.3367%通过率通过,但反对比例高达44.6241%,显著高于其他议案[2] - 议案核心内容为以2元转让廊坊泰信和廊坊安尚100%股权,置换约225.75亿元债务(本金202.66亿元+利息23.09亿元)[2][3] - 交易对手方为廊坊资管(廊坊市财政局全资控股)和廊坊银行(华夏幸福持股4.39%),交易后公司将减少等额资产和负债[4][5] 方案具体条款 - 置换资产包括27.1亿元实物资产和198.6亿元应收账款类资产,廊坊资管以2元收购目标公司后承接债务[4] - 华夏幸福需受托运营处置资产8年,并设置业绩考核指标,未达标需现金补足[6] - 目标公司廊坊泰信和廊坊安尚均为新成立企业(注册资本75万元和1万元),无实际营业收入[6] 债权人质疑焦点 - 债权人认为条款过度倾斜特定机构,8年融资期限和利率限制排除了多数金融机构参与[6] - 部分债权人指出5月新增股东可能影响投票结果,公司股价在方案投票前连续5日累计跌幅达20%[8] - 董事王葳曾反对方案,认为需优化条款以提升金融机构参与度[7] 债务重组整体进展 - 截至4月30日,公司累计完成金融债务重组1922.73亿元,以"幸福精选平台"等股权抵债231.74亿元[9] - 剩余未能如期偿还债务金额为230.30亿元[10] - 公司强调方案遵循《债务重组计划》框架,旨在化解流动性风险[9] 历史争议背景 - 2022年中融信托曾因不满重组条件发起诉讼,公司当时强调协议具法律约束力[7] - 行业曾认可华夏幸福重组方案设计,公司多次承诺"不逃废债"原则[9]
佳兆业集团:寻求将重组截止日期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
快讯· 2025-06-13 12:19
佳兆业集团重组截止日期延长 - 佳兆业集团及瑞景预计无法在2025年6月30日前获得完成重组所需的监管批准 [1] - 公司正寻求债权人同意将重组截止日期由2025年6月30日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 [1] - 延长截止日期的目的是为达成实施重组所需条件争取更多时间 [1]
评司论企|碧桂园能否完成自救?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6-12 17:25
保交楼进展 - 2023年累计完成交付房屋超60万套,交付面积7162万平方米,2024年交付量降至38万套,面积4608万平方米,较2022年70万套持续下滑但仍居行业前列[4] - 2024年末权益土地储备中已获预售证且已预售项目规模22.8百万平米,较2022年下降73%,未交付土地储备总计112.5百万平米,较2022年下降44%,合并报表存货账面价值5934亿元,较2022年下降39%[4] - 2025年计划交付21万套房屋,前5月已完成5万套交付,三季度为交付高峰期,预计全年可完成20万套交付量[5][5] 资金筹措与使用 - 2024年末持有货币资金299亿元(含受限制现金),2025年4月出售蓝箭航天11.063%股份获13.05亿元,5月控股股东抵押碧桂园服务股份获10亿元借款,均定向用于保交楼[5] - 公司明确2025年上半年以保交楼为主,下半年保交楼与保主体并重,为2026年恢复正常经营做准备[5] 债务重组情况 - 2024年底有1882亿元债务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境内债务已于2025年4月展期,正在制定综合解决方案[7][8] - 境外债务重组涉及未偿还本金140.74亿美元及利息,已获超70%持有人支持,重组方案包括现金回购(清偿率10%)、强制可转债(清偿率12%-50%)等选项,潜在减少债务110亿美元,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从5.8%降至1.0%-2.5%,新债务工具平均期限超6.5年[11][12] 经营与财务现状 - 2024年权益合同销售472亿元,同比下降73%,2023-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续净流出,通过出售资产获得资金但不可持续,2023-2024年出售附属公司损失分别为32亿和6.6亿元[15] - 2024年底权益总额512.54亿元,归母权益为负72亿元,存货账面价值占总资产57%,2023-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分别为823亿和43亿元,持有2168亿元其他应收款项(主要为关联方无抵押款项)占总资产21%[15][16] 未来挑战与展望 - 保交楼进入收尾阶段但剩余项目难度增大,债务重组虽获进展但境内方案仍需完善,恢复正常经营需依赖市场回暖[16] - 管理层认为市场正朝积极方向发展,关键在于适应新常态并把握修复机遇[17]
争议“置换带”:华夏幸福化债的曙光与阴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20:32
华夏幸福"置换带方案"通过 - 公司以2元价格向廊坊资管转让廊坊泰信、廊坊安尚100%股权 置换对廊坊银行225 75亿元债务 [2] - 方案实质为以资抵债 减轻债务负担 但被质疑掏空优质资产 对其他债权人不公平 [2] - 股东大会以55 3%同意票通过 反对票占比44 6% 显示分歧严重 [2] - 方案通过前出现大宗股票交易 新增多名股东 被质疑为投票做准备 [7][8] 方案具体内容与争议 - 注入27 1亿元实物资产及198 6亿元应收账款至两家子公司 廊坊资管承接债务 [4] - 设置8年委托运营条款 运营收益归廊坊银行 未达考核需现金补足 债务责任未完全解除 [5] - 廊坊银行债权转为优先债权 率先获得优质资产收益 违背"同债同权"原则 [5][12] - 董事反对理由为条款需优化 应提升金融机构参与度以加快化债进度 [6] 公司债务重组进展 - 2021年债务违约后制定2192亿元金融债务重组计划 截至2024年4月累计重组1922 73亿元 [3] - 减免利息及罚息202 03亿元 但三四线项目现金流不足影响清偿资金 [3] - 总负债2844亿元 总资产3022亿元 2024年营收237 7亿元(11年最低) 净亏损48 17亿元 [12] 破产重整预期 - 公司自2023年四季度筹备破产重整 参考金科1470亿元重整案例 [10][11] - 若启动重整 规模或超2000亿元 需纳入经营性债务 债权人面临更大"削债"风险 [11] - 债权人担忧重整前"置换带方案"损害其利益 但对重整已有心理预期 [12]
科隆股份子公司债务重组 提升公司资金周转及运营效率
证券时报网· 2025-06-10 21:19
债务重组方案 - 全资子公司四川恒泽与北京金盾及中环荣腾在2013至2020年合作期间总供货金额达2.13亿元 形成应收账款2769.17万元[2] - 公司已对北京金盾与中环荣腾的应收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其中北京金盾2479.78万元 中环荣腾289.39万元[2] - 债务重组方案为北京金盾分期支付625.91万元 公司豁免剩余2143.26万元债务[2] - 北京金盾承诺支付522.48万元 分三期完成:账号解封日付100万元 2025年6月起每月付30万元 2026年6月30日付清尾款[3] - 另103.43万元待合作项目回款后三个工作日内支付 诉讼费用由四川恒泽承担[3] 付款安排 - 付款优先采用银行转账 可接受中铁 中建开具的云信 E信等票据 不接受商业承兑汇票及民企票据[3] - 若北京金盾逾期付款 需按一年期LPR利率支付逾期利息直至付清[3] - 四川恒泽收到522.48万元后 三方历史应收应付款项将全部核销 债权债务关系终结[3] 法律程序 - 四川恒泽已向成都市新津县法院对北京金盾提起诉讼[2] - 协议生效后三个工作日内 四川恒泽将申请法院调解并解除对北京金盾的全部财产保全措施[4] 财务影响 - 债务重组将提升公司资金周转及运营效率 对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4] - 因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债务豁免不影响公司利润[4] - 按回款进度转回前期计提的坏账准备625.91万元 预计对2025年营业利润产生正面影响[5]
六折回购!希教国际控股3.5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与主要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
智通财经· 2025-06-10 14:38
债务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公司与持有超过56%未偿债券本金的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 通过每1000美元本金支付610美元现金的方式提前赎回全部未偿可转换债券 [1] - 重组方案直接削减近40%债务本金 显著改善公司资产负债表 [1] - 同意费机制激励债权人支持方案 每1000美元本金额外支付10美元现金作为对赞成决议债权人的补偿 [1] 财务影响分析 - 债务重组减轻公司负债压力 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灵活性 [2] - 近两个月公司股价累计上涨超50% 反映市场对重组方案的积极预期 [2] 市场反应与战略意义 - 与主要债权人达成共识释放积极信号 有效稳定投资者预期 [2] - 该重组被视为公司化解财务危机的关键转折点 将重启发展进程 [2]
突发!碧桂园10亿股权,全部冻结
商业洞察· 2025-06-08 10:39
信用危机 - 碧桂园地产集团新增股权冻结信息,冻结深圳市碧桂园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股权数额为10亿元,冻结期限为2025年5月21日至2028年5月20日 [1][2] - 被冻结的10亿元股权几乎等同于深圳市碧桂园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的全部身家,严重限制碧桂园对该子公司资产的处置能力 [5] - 2025年5月因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中期报告,碧桂园及高管遭上交所公开谴责,进一步动摇资本市场对其公信力的信心 [7] 债务压力 - 2024年碧桂园总收入约2528亿元,同比下滑37%,归属股东应占亏损约328亿元,总借贷从2023年的2496亿元升至2024年的2535亿元,其中超千亿元已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 [9] - 现金流枯竭问题突出,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等债权人资源挤兑,负面舆论冲击品牌,司法环境影响管理团队履职 [9] - 2025年12月31日为债务重组最终完成期限,剩余时间仅200余天,重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公司能否避免清盘 [13][14] 自救措施 - 2025年4月以13.05亿元出售蓝箭航天11.063%股份,预计收益约3.7亿元,资金专项用于保交楼 [10] - 2022年以来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超600亿元,控股股东抵押碧桂园服务全部股份借款10亿元投入保交房 [10] - 已与债权人专案小组就重组条款达成一致,涉及现有债券债务本金总额的29.9%,债务重组金额缩减至140.74亿美元 [12] 经营现状 - 员工数量从2018年巅峰期的13万人锐减至2024年的2.3万人,区域公司从15个合并至13个,剥离非核心业务如机器人、农业等 [16] - 2024年交付房屋38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170万套,但2024年销售额同比骤降72.9%,2025年前两月再跌50% [17] - 行业下行周期中,碧桂园困境反映中国民营房企集体阵痛,融创、龙光等房企债务重组同样步履维艰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