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技术
搜索文档
从“执行者”到“决策者”,产销两旺!AI助力无人叉车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央视网· 2025-07-31 17:22
叉车行业销量与结构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叉车总销量达739,334台 其中电动叉车销量550,000台 占比74.4% [2][10] - 电动叉车销量同比增长有望超过15% 行业电动化渗透率从10年前不足20%提升至2024年73%以上 [10][11] - 大型叉车增长显著 港机大吨位叉车同比增长88% 其中正面吊和空箱堆垛机订单增315% 发货量增460% [5] 企业生产与出口状况 - 杭州叉车企业日均发货50-60集装箱 单日最高突破100箱 主要发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3] - 安吉叉车企业日产超1,000台 全部产能转向电动叉车 外销排产比例高于内销 [8][19] - 多条产线满负荷生产 因电动叉车成本下行形成油电同价 使用成本更低推动需求上升 [7]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发展 - 无人叉车通过DAS系统实现物料搬运数字化 取料时间从半天缩短至10-15分钟 [15] - 无人叉车采用感知系统和运控算法 落地成本下降30%以上 2025年订单显著增多 [17] - AI与数字孪生技术推动无人叉车向模块化设计升级 从执行者进化为决策者 [19] 产业链竞争力与市场前景 - 中国具备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配套和成本优势 推动电动叉车替代内燃叉车 [10] - 国产无人叉车从产品出口转向系统级解决方案输出 全球竞争力持续强化 [20]
中国联通:多措并举、分秒必争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人民网· 2025-07-30 17:31
核心观点 - 中国联通在全国多地防汛抗洪工作中全面启用高科技设备和创新工具 包括抢险无人机 便携式卫星背包站 AI防汛大模型等 全力保障通信网络畅通 [1] - 公司通过AI 5G 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 为防汛减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5] - 各地分公司累计投入超3200人次保障人员 超1000辆车辆及大量应急设备 有效恢复基站 光缆和OLT设备 [2][4][7][8][11][12][15][17][18] 北京联通防汛行动 - 面对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响应 累计投入现场保障人员320余人 车辆41辆 应急装备77台套 包括卫星基站车10辆 基站车2辆 应急发电车2台 卫星小站28个 卫星电话34部 无人机1架 [2] - 截至29日8时 密云区恢复基站192个 OLT恢复28台 怀柔区光缆恢复4条 基站恢复50个 OLT恢复17台 延庆区基站恢复3个 平谷区基站恢复1个 [2] - 对怀柔 密云 延庆区域用户提供免停机服务 并为密云安置区域开通100G免费流量 [2] 河北联通科技救灾 - 应急响应升级至Ⅲ级 累计投入保障人员1368人 应急车辆363辆 油机612台 全省网络运行正常 [4] - 在承德滦平县采用便携式卫星背包基站实现对外联络 在保定使用无人机进行吊线作业 将80米主线缆跨河输送 [4][5] - 配备14套高通量卫星背包站深入信号中断区域 借助AI 5G 数字孪生技术构建风险区人员动态分析框架 平台服务流域12余万平方公里 覆盖人口4000余万 [5] 吉林联通通信保障 - 投入保障人员836人次 车辆378台次 发电机135台次 应急通信基站车1台 卫星背包基站2套 卫星电话6部 [7] - 截至29日8点 集安市98个断站全部恢复 15个OLT全部恢复 紧急开通150张通信保障卡 调拨8个基站信号 2部卫星电话 [7] - 为移动 电信提供10G链路和光缆资源 发送1213万条应急短信 启动免催免停服务 [7] 山东联通灾后恢复 - 济南联通成为首个全面恢复灾区公网通信的运营商 组建5支48人抢险突击队 利用卫星通信 应急通信车构建临时网络 [8] - 投入人员106人次 车辆45台次 卫星背包站4部 卫星电话8部 发电油机2台 无人机3台 开通Ka Ku卫星基站 累计接入用户238个 保障流量61.6GB 通话1357次 [8] - 在烟台打造数字孪生水利管理平台 汇聚3702个监测站点和3136个视频监控点 在威海黄垒河工程布设56个智能视频监控点 使洪水预报精度提升8% 预见期延长24小时 [10] 天津联通应急抢险 - 累计出动保障人员276人次 车辆63辆次 便携式油机8台次 卫星电话7部 卫星背包基站2套 应急通信车3辆 [11] - 抢通79个基站 保障灾区求救信号和指挥调度信息传递 [11] 内蒙古联通设施抢修 - 累计出动保障人员395人 车辆204台次 应急设备36台次 油机172台次 [12] - 修复受损光缆27皮长公里 倒断杆148根 发送应急短信104万条 所有受损设施及时抢通 [12] 山西联通干线保护 - 在大同修复通信线路30.4皮长公里 倒断杆422根 投入保障人员50人次 车辆15辆次 油机7台次 [15] - 巡查干线光缆1962皮长公里 机房231个 处置3处机房漏雨隐患 [15] 福建联通台风备战 - 累计出动保障人员627人次 应急保障车324辆次 应急装备139台(发电油机122台) 发送应急短信710万条 [17] 浙江联通台风防御 - 预置保障力量 出动应急人员380人次 车辆93辆次 发电油机3台次 网络运行正常 [18] 上海联通智能预警 - 研发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妈祖" 以AI技术为核心引擎 搭载云端预警系统产品和气象开源模型 [19] - 联合发布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气象MaaS平台 依托5A级智算中心提供算力支撑 [19] 湖北联通智能监管 - 在丹江口库区部署20架5G无人机 260路AI摄像头 81套云广播和水下智能浮标 自研"AI应急监管平台"实现汛情实时监测 [20] 江苏联通应急准备 - 储备应急基站车9辆 4/5G卫星背包站3台 海事卫星电话24部 电源车107辆 无人机5台 [22] - 在徐州打造排水智能化控制工程项目 实现泵站无人值守和地下管网"管理"一张图 [22]
济滨高铁机场隧道贯通
齐鲁晚报· 2025-07-30 11:49
项目进展 - 济滨高铁机场隧道于7月30日顺利贯通 为全线如期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2] - 该项目开工时间比全线其他标段晚9个月 工期要求紧迫 施工环境复杂 [7] 工程特点 - 济滨高铁机场明挖隧道全长2710米 是国内首例高富水软弱土层与航站楼共构的隧道 [5] - 隧道最大开挖深度达地下19米 最大开挖宽度达55.4米 属于超长、超宽深基坑 [5] - 隧道下穿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和T2航站楼 紧邻黄河、小清河 地下水位高 土质松软 施工难度大 [5] - 施工期间济南遥墙机场不停航 且紧邻众多重要建筑物 交通需多次导改 施工组织协调难度大 [5] 技术创新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解决高铁隧道与航站楼复杂共构与沉降控制等技术难题 [7] - 创新采用上下分离式自带换撑功能的拱顶台车 解决衬砌拱顶施工难题 [7] - 运用BIM+三维地质扫描技术对隧道周边土层进行毫米级建模 精准控制基坑变形 [7] - 通过"分段开挖、动态监测"工艺 实现与地铁线路"零沉降共存" [7] 战略意义 - 济滨高铁是津潍高铁通道及山东省快速铁路网鲁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8] - 是国家铁路网"八纵八横"快速通道主骨架京沪、青太通道的重要联络线 [8] - 实施山东省"加密、提速、扩通道"交通发展战略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8]
超图软件20250724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公司 超图软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 年上半年业绩创历史新高,扭亏为盈,预计盈利 800 万 - 1200 万,主要因组织变革后竞争力恢复,自然资源和勘测规划业务线恢复并同比增长[3] - **第二增长曲线业务**:2024 年水利和军事等领域增长 1 - 2 倍,2025 年上半年军事和海外市场合同签订量翻倍,组织变革加快其发展[4] - **水利行业投资**:2024 年水利行业投资 1.3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预计 2025 年达 1.5 万亿元,增长率超 10%,信息化投资占比有望提升[2] - **水利信息化竞争力**:超图软件在数字孪生技术和构建数字底板能力上领先,在“水利一张图”项目中占领先地位,有望扩大市场份额[2][7] - **AI 技术应用**:搭建 SuperMap AIF 技术底座,发布 AI.is Agent 地理空间智能体,开发上百个功能,预计 2025 年 AI 订单翻倍增长[2] - **行业智能体布局**:发布领域级空间相关行业智能体产品,在自然资源领域推多个智能体产品,庆阳二期 AI 项目预计投资是去年数倍[4] - **海外业务战略**:从平台软件输出转向平台加解决方案全面出海,2025 年上半年在马来西亚获 400 多万订单,海外业务有望成重要增长方向[4][18] - **水利行业订单**:2024 年水利订单增长 100%,金额近 1 亿,2025 年预计继续增长,下半年机会更多[16] - **组织变革成果**:2025 年一季度变革接近尾声,整合子公司与母公司,形成新架构,提升人效和竞争力[3][19] - **低空经济业务**:推出数字低空底座等产品,在多地有应用案例,与政企合作,今年拓展业务并探索合作模式[21] - **收入结构**:第一增长曲线业务占比 88% - 90%,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占比提升但短期不影响整体结构[23] - **AI 业务规模**:2024 年 AI 应用订单约 1000 多万,2025 年上半年达 2024 年全年水平,预计翻倍及以上增长[23] - **人员与研发规划**:2025 年上半年人员减至 2800 人,优化结构,今年专注 AI 研发,未来维持 2000 - 2800 人规模[24][25] - **节能增效体现**:今年节能增效措施可能在 2026 年体现[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超图软件参与墨脱水电站前期 B + GS 数字底板建设,未来水电站发电、防洪和工程安全管理等需信息化支撑[9] - 超图软件与科大讯飞等合作成立水利部唯一智能实验中心,2024 年提出“水利智能体”概念,2025 年推出体验产品[10] - 超图软件在自然资源领域梳理出 40 多个应用场景,每个场景平均约 200 万元投资[14] - 自然资源行业 AI 应用受政策和客户需求驱动,超图软件在该领域有业务理解、案例和研发优势[15]
渤海最大油气平台青岛造
齐鲁晚报· 2025-07-23 05:47
项目概况 - 渤海亿吨级油田垦利10-2油田群开发项目(一期)中心处理平台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承建,采用浮托安装技术打破渤海区域海上油气平台尺寸和重量纪录 [2] - 平台为3层8腿多功能海洋平台,高度22.8米,投影面积相当于15个标准篮球场,设计重量超2万吨,是渤海海域最重、尺寸最大的海上油气平台 [2] - 平台采用浮托技术安装,对接精度控制在5毫米以内,运用毫米级防撞雷达、新型护舷系统和桩腿耦合缓冲装置 [2] 技术突破 - 项目团队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计算分析,通过仿真预演优化施工方案 [3] - 主作业船装备3套具有人工智能算法的北斗定位系统,配合多拖轮统筹联动实现精准安装 [3] - 中国已累计完成50个大型海洋平台浮托,最大浮托能力达3.2万吨,浮托总重量超60万吨,掌握全天候、全序列、全海域浮托关键技术 [3] 工程挑战 - 安装面临浅水效应、潮差影响和船体触底风险,主作业船底距导管架仅1.7米 [3] - 夏季季风导致风浪频发,对驳船系泊、调载能力提出严峻考验 [3] 行业地位 - 中国浮托技术种类数量、作业难度和技术复杂性位居世界前列 [3] - 项目展示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硬实力和智慧创新 [3]
巴掌大的传感器,如何守住动力电池焊接“生命线”?
高工锂电· 2025-07-21 18:37
行业背景 - 激光焊接是动力电池极耳、壳体密封等关键工序的核心工艺,其质量控制技术成为决定产业链竞争力的隐形战场 [3] - 激光焊接工艺对过程控制要求严苛,焦点偏移几微米或能量波动百分之一都可能导致虚焊、漏焊等致命缺陷 [10] - 动力电池制造中焊接工艺的微小瑕疵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导火索 [2] 公司技术展示 - 公司在第三届链博会展示激光焊接在线监测系统,覆盖焊前控制、焊中监测到AI决策的全流程质量管控能力 [1][4] - 展出的激光焦点测量仪(LFS)精度达十微米级,可实时调整焦点位置减少工件浪费 [8] - 激光焊接在线缺陷检测仪(WDD)借助光电传感技术实现焊接缺陷即时检测与产线修正 [8] - 设备尺寸仅手掌大小,已应用于国际头部3C客户电池产线,显著提升良率与工艺稳定性 [6][7] 技术发展历程 - 技术雏形始于2016年,当时国内尚无同类传感器厂商 [12] - 经过2年多技术转化,2019年WDD问世填补行业空白 [12] - 目前设备全球运行超5000台,服务100余家客户,覆盖消费电子、动力电池、汽车等多领域 [13] AI技术应用 - AI融合检测技术将光电检测与自研AI算法结合,是专利技术的核心突破 [9] - AI降过杀(AIOR)功能通过构建焊接缺陷AI模型,在确保零漏杀前提下将过杀率降低50% [16] - AI故障诊断(AIFA)通过分析批量工件质量信号趋势,提前感知加工参数异常实现全产线预警 [17] - 未来将推出自动调参、物理参数回归等功能,结合多传感器数据实现全方位检测 [19] 行业影响 - 公司技术突破是中国供应链在精密制造领域的缩影 [21] - 推动锂电制造向"零缺陷"目标迈进,形成可追溯的焊点质量数字档案 [20] - 标志着锂电行业质量竞争进入"精细化比拼时代+AI预判"新阶段 [21] 展会情况 - 第三届链博会汇聚650多家中外企业及机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占比超65% [5] - 公司在数字科技链展区演示了国际头部3C客户电池产线的激光焊接检测场景 [6]
精工铸就“火箭心” 创新育出工匠才——专访全国技术能手何小虎
科技日报· 2025-07-18 10:10
行业技术突破 - 将产品精度提升至0.02毫米,解决75项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难题,申请各类技术专利25项 [1] - 在非精密环境中实现微米级精度控制,首次试加工合格率达到100%,推翻原有工艺方案并优化加工流程 [3] - 提出"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和"首件标定参数法"两大新方法,技术方法推广应用于同类型产品加工 [3] 人才培养模式 - 工作室采用"师带徒""老带新"模式,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快速培养新人 [6] - 通过项目攻关和创意成果评比锻炼新人,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6] - 近两年完成20多项院级以上攻关课题,申请32项发明专利,培养出高技术水平的"95后""00后"人才 [7] 职业教育建议 - 职业教育应融入新质生产力内容,结合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形成教学案例 [8] - 扩大校企融合,推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学习企业先进技术 [8] - 推广"双导师"培养模式,招收具有工程师和教师双重经历的人才 [8] 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 团队聚焦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制造领域,重点探索数字孪生技术及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5] - 在数字化制造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传统制造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
辽宁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 产品出新
人民日报· 2025-07-17 10:06
公司投资与战略 - 公司决定追加投资2.22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和智能工厂建设 [1] - 公司通过抢抓政策红利和打好"智能牌"、"创新牌"来把握确定性 [1] - 公司从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入手,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自动化控制 [2] 智能制造与效率提升 - 公司作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产品研发周期从半年左右压缩至最短15天 [2] - 公司车间实现生产流程、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的实时监控 [2] 产品转型与创新 - 公司产品从主要面向燃油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后者销售额占比达70% [3] - 国内市场销售额占比从以出口为主提升至70%以上 [3] - 公司年营收从2020年不到2亿元增长至2024年4亿余元 [3] 技术研发与成果 - 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目前拥有100多项核心专利 [3] - 成功实现冷媒流道板量产,使整车续航能力提升20%以上 [3] -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公司在智能制造方面获得国家和省、市奖补资金累计逾5000万元 [4] - 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办公、上门服务,助力项目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投用 [4] - 辽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6%以上,税收占比过半 [4]
万字全文科普:什么是IP?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7 08:50
半导体价值链与IP提供商的核心作用 - 半导体价值链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组装和原材料采购四大关键阶段,IP提供商在芯片设计阶段发挥基础性作用[1] - IP提供商通过提供预设计模块、定制化支持和专用功能,显著提升设计效率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30%-50%[3][4] - 硬IP(如GDSII文件)针对特定工艺节点优化,软IP则具备跨技术节点的灵活性,两者结合可最大化设计效率[8] IP模块的类型与优势 - 主要IP模块包括处理器内核(CPU/GPU/NPU)、存储器IP、接口IP(PCIe/USB)和模拟混合信号IP[5] - 标准化IP占比70%但定制化IP需求快速增长,尤其在NPU和安全IP领域,定制可提升20%以上PPA指标[6] - 使用第三方IP可降低40%研发成本,缩短6-9个月开发周期,并减少65%的设计风险[7] 测试验证的关键流程 - 集成测试需验证多源IP兼容性,功能测试采用形式化方法和仿真技术覆盖100%用例场景[10][11] - 流片后测试发现实际硬件问题,安全测试要求IP达到AEC-Q100等车规级标准[14] - 自动化测试工具可将验证效率提升3倍,但多IP集成仍面临20%-30%的额外验证成本[15] 商业模式演进 - CPU授权模式占主导(ARM架构占比90%),组合授权模式(接口+安全IP)在细分市场增长35%[16][17] - 定制IP开发成本达标准IP的5-8倍,但可创造15%-25%产品溢价(如汽车处理器案例)[19][20] - 许可费结构多样:CPU IP单授权费可达$10M,而接口IP多采用$0.1/芯片的版税模式[22][24] 技术创新趋势 - Chiplet技术突破光罩限制,使5nm逻辑芯片与28nm模拟芯片可集成,良率提升12%[30][31] - 先进封装推动UCIe接口标准,HBM3内存IP带宽达819GB/s,功耗降低18%[34][35] - 2023年全球半导体专利增长15%,中国占比提升至35%,G11C类存储专利增长最快[40][42] 行业驱动因素 - AI定制芯片需求使流片数量年增40%,IP定制服务市场规模达$8B[46] - 汽车芯片短缺促使OEM直接采购IP,车规IP验证周期缩短至6个月[52] - 地缘政治推动区域化生产,美国芯片法案带动本土IP需求增长25%[53] EDA与生态协同 - 三大EDA厂商提供Chiplet设计工具链,使异构集成效率提升50%[38] - 数字孪生技术将晶圆厂调试时间从6周压缩至72小时,良率预测准确率达95%[50][51] - 生成式AI加速IP验证,使SoC验证周期从9个月缩短至11周[49]
黄仁勋来华“吹风”!H20解禁、新GPU来袭,概念股齐“躁动”!
格隆汇· 2025-07-15 14:44
英伟达中国市场动态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宣布H20芯片即将发货中国,并推出RTX Pro GPU [1][7] - H20芯片此前被特朗普政府列入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预计损失55亿美元 [8][10] - 中国市场占有率从95%暴跌至50%,中国区营收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11][19] 市场反应 - A股英伟达概念股集体大涨:中际旭创+16.45%,胜宏科技+13.46%,天孚通信+10.90% [2][3] - 美股英伟达夜盘上涨3.5%至169.83美元,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4][5] - 近3个月股价累计涨幅达73% [5] 产品与技术 - RTX Pro GPU专为数字孪生和AI图形处理设计,定位"革命性产品" [13] - H20芯片获批标志着美国出口管制松动 [7][8] -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00亿美元 [20] 战略布局 - 黄仁勋年内三次访华,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 [13][16][21] - 中国是第四大销售市场,占全球AI研究人员50% [18][20] - 公司正评估合规方案以维持数据中心产品供应 [12] 机构观点 - 高盛认为AI投资仍具持续性,英伟达被低估 [23] - Oppenheimer上调目标价至200美元 [24] - Loop Capital给出华尔街最高目标价250美元(对应6万亿美元估值)[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