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稳增长
搜索文档
八部门联合印发,事关汽车行业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11:12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 同比增长约3% [1]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 同比增长约20% [1] - 2025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同比增长6%左右 [1] - 2026年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2] - 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 [2]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 逐步实现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2] -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2] - 支持行业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加快多元化价值链培育 [2] 供给质量提升措施 - 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2] - 加强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智能网联汽车管理 [2] - 规范汽车企业OTA升级活动 [2] 产业环境优化政策 - 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 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2]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3] - 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反映窗口"作用 制定账款支付规范 [3] -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行为 [3] 政策制定特点 - 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 提出科学合理目标 [5] - 从4个维度提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和60余项细化措施 [5] - 注重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需求 [5] - 推进汽车准入管理改革和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 [6]
周末重磅!八部门联合印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3 11:01
《工作方案》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 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 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为实现上述目标,《工作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 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4个维度,提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 消费、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等15条工作举措,以及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监测、加强人才培养等3条保 障措施,相关的细化措施60余项。 《工作方案》还提出,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 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 承诺。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建议)反映窗口"作用,受理供应商相关问题反映并协调推动解决,指 导行业机构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规范行业数据信息发布,依法 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坚决维护健康有序、风清气正的市 ...
事关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
中国新闻网· 2025-09-13 10:53
政策发布与总体目标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2][3] - 2025年目标汽车总销量约323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550万辆,同比增长20%[1][5] - 2025年目标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1][5]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拓展,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6] - 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6]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公交车及电池更新,促进梯次消费和更新消费[7]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政策,逐步从购买管理转向使用管理[7] -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高效流通[7]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8] - 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标准研制[8] - 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9] - 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9]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及公路沿线充换电设施网络,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10] - 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修订准入审查技术要求[10]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11] - 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加强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11]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鼓励汽车企业研发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12] -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12] - 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提升海运保障能力[13] - 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牵头起草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国际标准[13] 保障措施 - 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14] - 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15] - 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16]
利好!事关汽车行业,八部门重磅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0:49
总体概述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实现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 - 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四个维度提出15条工作举措及60余项细化措施 [1]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 [4][31] 主要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7][33]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7][33] - 2025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同比增长6%左右,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7][33]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7][33]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8][9][34] - 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 [9][34] - 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措施 [10][35]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等后市场消费,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 [10][35]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深入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1][35][36]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 [11][37] - 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12][13][37]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发挥汽车产业链安全监测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13][38] - 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应用,构建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商 [14][15][38]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16][17][39] - 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17][18][39] - 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18][20][40] - 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9][21][40]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建设汽车产业国际化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开展海外布局 [22][23][40][41] - 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 [23][24][41] -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优化多元运输供给,鼓励建立关键零部件海外备件仓 [24][41] - 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标准,高水平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提振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信心 [25][42]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 [27][43] - 强化运行监测,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 [28][43] -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鼓励联合培养,加大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28][44]
今年力争实现销量3230万辆 一图读懂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
央视新闻· 2025-09-13 10:40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左右,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等措施推动行业稳增长 [1][3][4] 销量与增长目标 - 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6]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6]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6]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公交、物流配送等车辆70万辆以上 [1][12] - 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及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 [1][12] - 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减免优惠政策 [1][12] - 加力扩围实施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 [1][11] - 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措施,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 [1][11] 技术创新与供给质量提升 - 加快攻关汽车芯片、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 [1][13] - 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13]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深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3] - 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提升产品性能 [13] 产业链供应链保障 - 发挥汽车产业链安全监测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及时识别供应链安全风险 [15] - 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 [15] - 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 [16][17] 基础设施与行业环境优化 - 统筹推进充换电设施"乡乡全覆盖",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 [1][21] - 优化完善城市、乡镇、公路沿线及居住区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深入开展县乡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 [21] - 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打击虚假宣传、商业诋毁等行为,严控企业付款周期,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1][24] - 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健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3][25] 国际合作与出口促进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鼓励汽车及供应链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 [26][27] - 提升汽车出口合融服务水平,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开展海外布局,共建共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7] - 深度参与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工作,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 [28] - 高水平举办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等活动,贯彻落实《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振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信心 [29]
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今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0:36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四大维度的15条工作举措及60余项细化措施,推动汽车行业实现稳中向好发展,确保2025年汽车销量达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并为2026年产业规模与质量效益提升奠定基础 [1][4][6] 主要目标 - 2025年目标: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1][6] - 2026年目标: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6]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推进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补足县域充换电设施短板、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深化新能源车险改革、落实购置税及车船税减免政策 [8][9] - 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以旧换新、鼓励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措施、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及异地交易登记便利化措施、拓展改装/租赁/赛事等后市场消费 [10][11]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L3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企业探索数据驱动的新型商业模式 [12]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以技术创新激发需求:加快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布局,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品性能,以高质量供给创造需求 [13][14] - 以标准升级引领质量提升: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重点标准研制,加大标准宣贯实施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14][15]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发榜揭榜”合作、利用监测平台识别供应链风险 [15] - 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运营等场景应用,构建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培育专业化服务商 [15]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城市/乡镇/公路充换电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建设,推广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等新技术 [16] - 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推进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改革,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完善企业退出机制,规范OTA升级活动 [17][18] - 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整治网络乱象,打击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健康市场环境 [20] - 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9]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研发适销海外产品,建设国际化公共服务平台,引导整车企业稳妥布局海外供应链 [21][24] - 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及保险产品,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服务 [22][25] -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物流保障措施,优化多元运输供给,建立海外备件仓 [26][28] - 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参与联合国车辆法规协调,制定碳足迹标准,举办国际会议,落实稳外资政策提振外商投资信心 [27][29]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运行监测、加强人才培养,确保工作方案有效落地 [1][29]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第一财经· 2025-09-13 10:30
方案中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今日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方案中提出,2025 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 增长约20%;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 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工作举措方面,方案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 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 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保险等法律法规完善;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 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等。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 要支柱。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冲击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内经济 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 ...
八部门: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3 10:15
每经AI快讯,9月13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方案提出,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结合新技术 发展修订准入审查技术要求,制定新能源汽车产品同一型式判定技术条件,编制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 政策文件,开展产品自我检验、货车产品上装委托加装管理。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加强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智能网联汽车管理,规范汽车企业 OTA升级活动。推动加快《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
八部门:引导汽车企业与运输企业通过交叉持股、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格隆汇· 2025-09-13 10:13
行业政策支持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覆盖2025至2026年期间 [1] - 方案重点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物流服务保障措施 [1] - 推动港口和滚装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海运保障能力 [1] 供应链优化措施 - 引导汽车企业与运输企业通过交叉持股或成立合资公司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1] - 鼓励建立多品牌高质量可复制的中国品牌关键零部件海外备件仓 [1] - 通过优化多元运输供给和加强供需信息对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1] 运输体系升级 - 将印发实施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工作指导意见 [1] -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1] - 制定专门物流服务保障措施针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