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币国际化
icon
搜索文档
巴西财政部副部长:加强对华关系,计划最早今年发行熊猫债
搜狐财经· 2025-06-09 16:55
中巴金融合作新趋势 - 金融业成为中巴合作新增长点 巴西计划最早今年在中国市场发行首笔主权熊猫债券 [1] - 巴西财政部副部长确认将在美欧发行可持续发展债券的同时 在中国发行熊猫债券 [1] - 欧盟希望扩大与巴西贸易及债券发行合作 类似合作可能在中国复制 [1] 巴西债务结构与融资动向 - 巴西公共债务中不足5%以其他货币计价 主要为美元 上周新发27.5亿美元国际债券(15亿5年期收益率5.68% 12.5亿2035年到期收益率6.73%) [3] - 巴西自2014年后未发行欧元债券 从未发行人民币债券 近期考虑熊猫债以推动金融伙伴多元化并降低对西方体系依赖 [3] - 巴西基准利率达14.75%(2006年8月以来最高) 政府借款总额占GDP比例达76% 为新兴市场债务负担最重国家之一 [4] 熊猫债券的双赢机制 - 熊猫债以人民币计价 利率基准为SHIBOR和中国国债收益率 传统上低于发达国家货币债券利率 10年期利率可低至2% [5] - 发行国受益于中国低利率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则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债券市场开放 [3][5] - 熊猫债已覆盖五大洲机构类型 拉美非洲近期破冰 成为中拉中非金融合作重要载体 [5] 熊猫债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年度发行量约1858亿元 市场规模近3000亿元 前四月累计发行622亿元保持快速增长 [6] - 中国央行行长呼吁深化中拉金融合作 欢迎拉美主体发行熊猫债 强调其对经贸合作和金融稳定的贡献 [6] - 熊猫债发行主体涵盖国际开发机构、外国政府、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 区域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5][6]
央行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
第一财经· 2025-06-09 09:27
外汇储备规模 - 5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 环比上升36亿美元 升幅011% 主要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综合影响 [1] - 美元指数5月仅环比下降02% 4月非美元资产大幅升值的效应显著减弱 [2]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24BP至441% 日本国债收益率上行19BP至152% 欧债收益率小幅上行5BP 股票市场整体上涨 标普500指数上涨615% 欧洲斯托克指数上涨294% 日经指数上涨53% [3] 汇率波动影响 - 5月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至993 日元对美元贬值07% 欧元和英镑对美元分别上涨016%和092% 对外储形成支撑 [3] - 中美关税战降温导致美元抗跌韧性增强 前期美元指数最大跌幅接近10% 下跌速度创1985年以来罕见水平 [2] 黄金储备动态 - 5月末黄金储备环比增加6万盎司至7383万盎司 实现连续7个月增持 [1] - 国际储备中黄金占比仅70% 明显低于15%的全球平均水平 增持可优化储备结构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6] - 2025年以来COMEX黄金期货和伦敦现货金价震荡加剧 但整体保持强劲走势 [6] 中美贸易形势 -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推迟90天实施对等关税 保留10%基准关税 贸易关系出现转机 [5] - 企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产能规避潜在高关税 叠加对美直接出口恢复 全年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长 [5] 经济基本面支撑 -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且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为外储规模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1] - 当前3万亿美元外储规模处于适度充裕水平 可有效维护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并抵御外部冲击 [5]
中金缪延亮:国际货币体系的十个“未解之谜”
中金点睛· 2025-06-09 07:57
国际货币体系变革 -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美元信用基础受到美国公共债务无序扩张、美元"武器化"及特朗普2.0政策侵蚀 [2] - 结构性变化既影响全球贸易与经济稳定,也孕育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的历史契机 [2] -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十大"未解之谜",解析这些谜题有助于理解体系运行特点与演进方向 [2] 特里芬难题的误读与误导 - "特里芬难题"存在经常账户与"安全资产"两个版本,但存在三大误区:混淆净资本与总资本流入、混淆"赚来的"和"借来的"外汇储备、混淆双边与多边资本流动 [4] - 储备货币地位并非必然导致经常账户赤字,只要资本总流出超过总流入,仍可保持盈余 [4] - 美元流动性供给与经常账户赤字无必然关联,1945年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30年间美国保持经常账户盈余 [14] 美股成为"安全资产" - 海外资金从美债转向美股,导致标普500股权风险溢价"消失",美股被视为"安全资产" [5] - 推力因素:美债安全性下滑,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从2015年66%降至2023年58% [26] - 拉力因素:美股稳定长牛,2015年后回报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AI叙事助推科技股上涨 [26]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 - 美国不会主动放弃储备货币地位,因其带来四大特权:无货币错配、国际铸币税、低成本发债、美元回流融资 [32] - 截至2023年,美国广义国际铸币税收益约603亿美元,占GDP的0.2% [35] - 美国独特资产负债结构(外币资产、本币负债)使其可通过美元贬值实现全球转移支付 [36] 美元金融地位上升 - 美国实体经济份额下降(PPP计算GDP占比从2000年21%降至2024年不足15%),但国际金融份额上升 [40] - 原因一:离岸美元是最重要融资货币,全球离岸美元融资占比约60%,规模达16万亿美元 [40] - 原因二:在岸美元是最重要安全资产,美债具有高流动性和优质抵押品特性 [44] 美元周期律动 - 美元周期分析框架包含基本面(经济增长)、政策面(货币政策)、资金面(资本流动)三个维度 [48] - 美元周期存在两大正反馈机制:实体视角的非对称影响和金融视角的"自我实现"预期 [53] - 全球金融周期本质是美元周期,美元周期就是风险偏好周期 [46] 美元冲击的不对称性 - 美国政策调整对内外影响具有"不协调"和"不对称"特性,使美国能在危机中全身而退 [56] - 美元具有四大优势:政策不协调、经济结构不对称、能避险、难以替代 [57] - 美元潮汐通过政策转向、贸易摩擦和风险情绪三种渠道形成不对称冲击 [59] 国际货币体系未来 - 多元货币体系相比"没有体系"更优,但难以解决不协调问题 [64] - 向多元体系过渡需要政策协调和浮动汇率安排,两极体系天然不稳定 [66] - 人民币国际化逆风因素逆转:从高息货币转为低息货币,从贬值预期转为升值预期 [68] 稳定币与金本位 - 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可能强化美元地位,但锚定一篮子货币则可能挑战美元 [70] - 金本位本质是约束货币政策的"金手铐",而非导致通缩的"紧身衣",实际难以恢复 [72] - 货币地位变迁滞后于实际竞争力变化,21世纪可能成为"人民币世纪" [73]
美媒失望:中美“短暂和解”,但美企发现中国不再买美国货了
搜狐财经· 2025-06-09 04:02
中美关税和解协议 - 美国取消91%对华关税 中国暂停加征关税90天 [1] - 协议后美国港口货运船涌向中国 货物吞吐量激增但美国传统出口产品未被中国接受 [3] 中国市场反应 农产品领域 - 美国2025年Q1大豆出口同比下跌32% 巴西大豆出口量达6,000万吨 中国对南美大豆提供每吨30美元运费补贴 [6] - 美国农场主协会称中国采购意愿显著下降 [6] 能源领域 - 美国丙烷运输船未获准进入中国港口 转向东南亚 [8] - 中国与卡塔尔、加拿大签署能源协议 国家能源集团与阿联酋签订15年40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合同 [8] 制造业领域 - 中国金属加工企业用印尼镍生铁替代美国废钢 刚果金钴矿对华出口暴涨47% [10] - 中国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35% 实现主要市场份额替代 [11] 外贸数据 - 2024年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联盟进出口总额69,8992亿美元 同比增长9% 其中越南进出口18,5478亿美元(+146%)[11] - 义乌对美订单出口额仅反弹12% 低于预期 [12] 供应链重构与能源转型 - 中国推进清洁能源替代 光伏产业出口规模突破万亿元 [15] - 新能源汽车年出口超百万辆 动力电池占全球76%市场份额 [17] - 与俄罗斯、中亚构建能源管道 取代美国液化天然气 [22]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额预计达35万亿元 大宗商品占比42% [24] - 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达175万亿元(+43%) 全球贸易融资份额67% 支付份额82% [24][26] 美国经济现状 - 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预计降至16% 通胀率接近4% [28] - 制造业连续三个月萎缩 库存减少导致成本上升 [28] - 日用品价格上涨15% 家庭年损失1,200美元 [31] - 消费品进口增速超过消费增速 将进入去库存阶段 [35]
美债危局与中国的"金盾"战略:从债务陷阱到货币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6-08 23:47
美国债务问题 - 美国国债规模已提升至38万亿美元 [1] - 美债收益率从3%飙升至4.5% [1] - 日元英镑连续12个月抛售美债 [1] 中国应对措施 - 黄金储备两年间日均增持3吨 总储备达7377万盎司 [3] - 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从3.19%提升至5.36% [3] - 2025年一季度68%中国企业跨境贸易采用本币结算 [4] - 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从1.1%跃升至3.79% [4] - 美元全球支付份额从70%跌至59% [4]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东南亚地区推广扫码支付 [3] - 俄罗斯石油管道采用人民币结算 [3] - 沙特签订石油人民币协议 [4] 历史背景 - 2008年中国曾以4万亿外汇储备参与救援 [6]
再论我国开展离岸金融活动的路径探索
第一财经· 2025-06-08 20:59
离岸金融的战略价值 - 构建中国特色离岸金融体系可助力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从"参与者"向"引领者"跨越,需聚焦境内外制度差异、数字化监管、法治保障等领域 [1] - 离岸金融是链接"双循环"的关键枢纽,其战略价值需以更系统视角认知,发展方向亟待明确 [1] 发展离岸金融的必要性 -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国际金融中心需具备离在岸金融边界模糊的特点,上海等地需通过离岸金融活动强化地位 [2] -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24年末,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占比达3.79%(第四),贸易融资货币中排名第三,境外央行持有覆盖超80个国家和地区 [2] - 吸引外资与离岸经济协同发展:离岸金融宽松环境可吸引国际资金,企业可获取境外低成本资金支持国内项目,同时需通过离岸贸易缓冲国际贸易下滑冲击 [3] - 驱动金融创新:离岸市场宽松监管环境为金融机构提供学习契机,如上海自贸区已推出跨境融资、REITs试点等创新案例 [4] 境内外离岸金融模式 - **境内离岸金融**:在自贸试验区/港针对非居民及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开展,如上海、深圳、海南等地,服务实体企业跨境需求 [5] - **境外离岸金融**:包括中资机构在境外(如香港、新加坡)的活动及境内为境外机构提供的服务,人民币环球指数(RGI)2025年1月达5014,反映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6][7] 国际案例对比 - **美国境内离岸金融**:通过国际银行设施(IBF)机制开展,美元特殊地位使其境外活动通过"欧洲美元市场"实现,文献较少提及"境外离岸金融"概念 [8] - **香港离岸金融**:采用"内外一体化"模式,人民币离岸资金池规模超9000亿元,全球70%以上离岸人民币交易在此进行 [9] 协同发展路径 - **市场融合**:需构建统一交易平台连接在岸与境外市场,开发跨境联动产品(如人民币计价衍生品),建立跨境风险监测机制 [10] - **互联互通**:扩大"债券通"南向通至境外零售投资者,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本外币一体化离岸业务,支持实体经济离岸经济活动 [11] - **监管优化**:加强国际合作(如CRS、全球最低税率15%),利用AI和大数据构建穿透式监管体系,试点"OSA全币种+"账户豁免在岸规则 [12] 未来方向 - 以"境内外协同、本外币一体、产融结合"为目标,通过制度创新(税收优惠、监管沙盒)、市场互联(跨境债券通)和风险防控(区块链监测)推动离岸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3]
央行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原因,今明两年金价前景如何?|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08 18:43
央行连续增持黄金 - 截至2025年5月末央行黄金储备达7383万盎司(约2296.37吨)环比增加6万盎司连续7个月累计增持103万盎司价值约34.1亿美元(245亿元人民币)[2] - 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比重仅7%低于全球15%的平均水平通过增持优化储备结构降低对美元资产依赖[4] - 增持黄金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信用支撑CIPS系统已覆盖109个国家[4] 黄金需求与价格驱动因素 - 2025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达1206吨创近十年新高地缘政治风险(俄乌冲突中东局势)及中美关税波动推动避险需求[4] - 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045吨持续需求支撑金价中枢上移[7] - 美元指数与金价负相关美联储2025年6月降息预期升温导致美元走弱金价上扬[7] - 地缘政治事件(特朗普—马斯克矛盾贸易战)加剧时金价上涨通胀上升侵蚀实际利率时黄金抗通胀属性凸显[7] - 技术面关注COMEX持仓及黄金ETF资金流向当前金价阻力位3500美元/盎司支撑位2900—3200美元/盎司[7] 金价未来展望 - 高盛预测2026年中期金价或达4000美元/盎司因供应短缺央行购金及地缘风险溢价[8] - 去美元化趋势推动黄金长期价值美元主导地位结构性削弱黄金欧元人民币等货币角色将增强[8] - 家庭资产配置建议黄金占比不超过20%可通过黄金ETF实物金条矿业股组合分散风险[8]
5月外汇储备环比小幅上升,央行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
第一财经· 2025-06-08 16:51
外汇储备规模 - 5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853亿美元,环比上升36亿美元,升幅0.11% [1] - 外汇储备上升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综合影响,美元指数小幅震荡0.2%,非美元资产升值效应减弱 [1][3] - 债券市场整体下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24BP至4.41%,日本国债收益率上行19BP至1.52%,欧债收益率上行5BP [3] - 股票市场整体上涨,标普500指数上涨6.15%,欧洲斯托克指数上涨2.94%,日经指数上涨5.3% [3] 汇率波动影响 - 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1%至99.3,日元对美元贬值0.7%,欧元和英镑对美元分别上涨0.16%和0.92% [4] - 中美关税战降温导致国际资本撤离美元资产势头缓解,美元抗跌韧性增强 [3] -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推迟对华关税90天,贸易关系出现转机 [6] 黄金储备动态 - 5月末黄金储备环比增加6万盎司至7383万盎司,连续7个月增持 [1][7] - 国际金价5月震荡加剧但整体强劲,央行增持主因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黄金占比7%低于全球15%平均水平 [7][9] - 增持黄金可增强主权货币信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9] 经济基本面支撑 - 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外汇储备稳定提供支撑 [1][6] - 出口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企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产能以规避潜在高关税 [6] - 当前外储规模略高于3万亿美元,处于适度充裕水平,短期有望保持稳定 [6]
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在港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6-08 16:21
人民网香港6月8日电 (记者冯学知)中国银行6月6日在香港发布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以下简 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在2024年继续取得进展,人民币跨境收支规模继续扩 大,跨境使用保持活跃,国际货币职能进一步增强。 《白皮书》介绍,2024年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约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经常项下跨境 人民币结算量1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经常项下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约12.4万亿元,同比 增长15.9%。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4.9%,证券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8.7 万亿元,同比增长28.8%。 人民币货币职能稳步提升。绝大多数境内外市场主体表示将提升跨境人民币使用水平。境外工商企业使 用人民币的意向提升更为明显,"走出去"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人民币使用水平进一步改善。持有人 民币现金或金融资产的境外工商企业占比连续三年保持上升。 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显现成效。企业问卷调查发现,进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更高 的企业群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的意愿更为积极,小微型企业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性表现出更高的认 同。 ...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香港试验如何破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6-08 12:21
香港《稳定币条例》与人民币国际化 -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5月30日正式生效 标志着数字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 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路径 [2] - 美国GENIUS法案与香港条例相继出台 反映全球数字货币规则重塑的竞争态势 [2] - 香港通过法律闭环填补监管真空 为离岸人民币(CNH)稳定币试验铺路 [2] CNH稳定币的战略意义 - CNH稳定币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数字升级的关键支点 重构跨境支付体系 [3] - 稳定币兼具货币属性与国际支付功能 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也可能成为规则博弈工具 [3] - 若成功实施 CNH稳定币可补充CIPS系统 构建独立于SWIFT的人民币清算通道 [5] 历史经验与制度借鉴 - 2003年香港个人人民币业务试点为2009年跨境贸易结算奠定基础 当前稳定币试验或开启"香港经验2 0" [5] - "监管闭环+市场化传导"机制是历史成功经验 中银香港作为清算枢纽实现分层监管 该模式或适用于稳定币试验 [5] - 《稳定币条例》预留非港元法币锚定空间 目前仅强制监管港元稳定币发行 金管局采用个案审批机制 [5] 技术实施与效率优势 - 香港探索RTGS系统与链上清算融合 "监管沙盒+分层开放"模式巩固数字货币创新优势 [5] - 稳定币可降低结算成本至传统系统1/10 实现实时交易(T+0) 提升1 2万亿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利用率 [6] - 稳定币不依赖SWIFT 具备地缘规避能力 适合"一带一路"中小额贸易场景 [6] 分阶段实施路径 - 第一阶段(2025-2026):中资持牌机构在大湾区贸易场景试点发行CNH稳定币 [7] - 第二阶段(2026-2027):接入mBridge等跨境项目 覆盖RCEP区域结算 试点债券代币化等RWA应用 [7] - 第三阶段(2028年起):联合IMF制定国际标准 推动CNH稳定币成为区域商品定价工具 [8] 政策导向与战略窗口 - 中国人民银行5月19日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使用" 政策导向细化至具体场景应用 [6] - 香港需复制"监管渗透+市场选择"协同机制 并抢占金融基础设施构建的战略窗口 [8] - 成功实施后 CNH稳定币将成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数字范式 助力全球货币秩序重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