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搜索文档
显著降低10种癌症风险!司美格鲁肽等GLP-1RA还可抗癌?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7 15:17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s)近年来因其在控制血糖和促进减重方面的卓越效果而备受关注。然而,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 Nathan A. Berger和Xu Rong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却为这一药物带来了一个新的惊人发现:GLP-1RAs可能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 患者肥胖相关癌症(OACs)的风险。 这项研究已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期刊,研究团队分析了165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在此前并未被诊断出13种与 肥胖相关的癌症。 研究发现,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相比,使用GLP-1RAs的患者在患10种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上显著降低。 ▍研究背景与方法 该研究的初衷源于研究团队对肥胖和癌症之间关系的关注。由于GLP-1RAs已被证明能有效减重,而超重和肥胖是多种癌症的主要风险 因素,因此研究者决定进一步探索GLP-1RAs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相关癌症风险方面的潜力。 点击关注,追踪最新GLP-1资讯 该研究利用 TriNetX 平台访问了来自美国 64 家医疗机构的 1.13 亿名患者的匿名电子健康记录 (EHR),这些患者代表了 ...
三年亏十个亿,滴血认癌技术跑出一个新IPO
36氪· 2025-05-17 12:04
IPO及融资情况 - 公司拟全球发售4662万股股份,中国香港发售466.2万股,国际发售4195.8万股,发售价每股23.30港元,预期2025年5月23日在联交所开始交易 [1] - IPO前已完成D轮融资,总融资额达1.67亿美元,投资方包括Rock Springs Capital、高榕资本、淘宝前CEO孙彤宇等 [9] - B轮融资3020万美元(投后估值1.5亿美元),C轮融资8700万美元(投后估值4.87亿美元),D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后估值6亿美元) [10] - IPO前孙彤宇旗下Central Road持股22.03%,三位创始人朱兴奋、周砺寒、邹瑞阳分别持股14.11%、8.12%、7.77% [10] 公司背景与技术 - 公司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三位医学博士朱兴奋、周砺寒、邹瑞阳于2014年联合创立,专注于基于血液的miRNA检测技术开发 [2][7] - 核心产品GASTROClear™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产品,仅需1毫升血液即可检测 [7] - 技术优势在于miRNA由细胞主动分泌,血液中浓度更高且稳定,仅需5毫升血液完成检测 [8] - 2020年新冠检测试剂销售额达5432万美元,占总营收89.6%,但2023年该业务迅速萎缩 [9][16] 财务状况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620万美元、6957万美元、9221万美元,三年累计亏损接近14亿人民币 [3][11] - 截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总额7135万美元,负债总额2.7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仅507万美元 [12] - 2022-2023年销售及分销、研发、行政三项支出合计5873万美元、7179万美元,占收益比例分别为330.8%、296.9% [12] - B、C、D三轮融资资金已全部耗尽,主要用于研发、业务扩张及营运资金 [12] 产品与市场 - 胃癌筛查市场规模从2019年130亿美元增至2023年152亿美元,预计2033年突破250亿美元 [3] - 选定国家地区癌症筛查潜在市场2022年规模约456亿美元,2022-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5.2% [6] - GASTROClear™对一期胃癌灵敏度87.5%,但特异性仅68.4%,PPV仅6.7%,价格150-250美元 [14][15] - 产品在新加坡定价高达500美元每次,中国市场审批仍需2-3年时间 [15][1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癌症早筛行业临床试验耗资数亿、周期5-10年,企业现金流普遍难以支撑 [22] - 医保将癌症早筛排除在报销范围外,商保覆盖有限,中国筛查渗透率不足2% [23] - 行业早期依赖资本输血导致估值虚高,2020-2021年融资热潮退去后企业承压 [23] - 同类企业如燃石医学市值蒸发98%,诺辉健康面临退市风险,泛生子已启动私有化 [20][21]
淄博九价HPV疫苗男性适应症首针开打
齐鲁晚报网· 2025-05-16 20:51
疫苗接种进展 - 淄博市5月15日开启九价HPV疫苗男性适应症全面接种,首针在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完成 [1] - 4月14日九价HPV疫苗新适应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中国首个且唯一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的九价HPV疫苗 [3] - 淄博现已开放男性预约接种四价、九价HPV疫苗渠道,可通过"爱山东""约苗"等小程序或电话预约 [6] 疫苗适用范围与效果 - 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26岁男性,采用三剂次免疫程序 [5] - 可预防HPV16、18引起的肛门癌,HPV6、11引起的生殖器疣,以及9种HPV型别引起的癌前病变 [5] - 男性接种能降低传染女性伴侣风险,实现男女共防HPV相关疾病 [5] 行业意义与推广策略 - 中国进入"男女共防HPV相关癌症及疾病"新阶段 [3] - 高校成为健康教育重要阵地,青年学生接种可带动家庭和社会重视 [5] - 男性缺乏常规HPV筛查方法,提高接种认知尤为重要 [3] 临床数据与疾病认知 - HPV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男性高于女性 [5] - HPV感染早期无症状,男性疾病危害更隐蔽 [3] - 男性接种可有效预防肛门癌、生殖器疣等疾病 [5]
滴血验癌新思路:西湖大学高晓飞团队首创基于红细胞内DNA的多癌种液体活检技术
生物世界· 2025-05-16 11:54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能显著提高生存率但缺乏有效筛查手段[3] - 现有液体活检技术(cfDNA/ctDNA)面临早期癌症中ctDNA含量有限、半衰期短及克隆性造血干扰等挑战[3] - 细胞质DNA(cytoDNA)因异常激活免疫信号通路成为癌症驱动因素,但临床关联性尚不明确[3] 技术突破与原理 - 首次系统性分析红细胞内残留DNA(rbcDNA),发现其包含微核、线粒体DNA残留及应激损伤断裂位点[1][4] - 实体瘤通过分泌信号因子远程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导致rbcDNA特征性变化[4] - 肠道肿瘤分泌IL-18引发骨髓造血干细胞DNA损伤,激活NR4A1转录因子使染色体不稳定区域断裂[10] 检测方法与性能 - 仅需1-2mL外周血,采用三步纯化技术排除白细胞DNA干扰,建立全球首个rbcDNA基因组图谱数据库[7][10] - 结直肠癌检测模型:灵敏度94%(I期89%、II期100%、III期91%),特异性96%,进展期腺瘤检出率85%[10] - 多癌种联合检测(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整体灵敏度93%,特异性96%,组织溯源准确率72%[10] 技术优势 - 样本量低且稳定性高:rbcDNA平均长度达4253bp(cfDNA仅167bp),封存于红细胞内不易降解[10] - 成本显著低于cfDNA测序,机制上反映肿瘤远程调控骨髓的染色体不稳定性特征[11] - 首创无创液体活检新范式,操作便捷高效,为多癌种早期检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7][10][11]
Jaguar Health(JAGX)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6 05:1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总净收入约为220万美元,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240万美元下降约6%,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350万美元下降37% [27]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从2024年同期的820万美元增加到940万美元,增加了120万美元 [28] - 2025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非GAAP经常性EBITDA分别为净亏损970万美元和880万美元 [28]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920万美元增加到2025年同期的1040万美元,增加了约120万美元 [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Mytesi处方量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约1.8%,较2024年第四季度下降约13.5% [27] - 2025年第一季度Mytesi、Profelymer的配药处方量较2024年第一季度增加约2% [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短肠综合征在欧洲和美国各影响约1万至2万人,MVID是一种超罕见疾病,全球估计仅有数百名患者 [1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认为2025年是关键催化剂的融合之年,这些催化剂将为公司利益相关者带来变革性价值 [5] - 公司计划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获得准入费和许可费等非稀释资金,以支持罕见病项目的开发 [18] - 公司正在进行多项临床试验,包括针对MVID和成人短肠综合征的安慰剂对照2期试验,以及两项概念验证研究者发起的试验 [20] - 公司希望通过与FDA的会议,讨论将Crofelemer用于乳腺癌患者腹泻预防的最有效途径 [23] - 公司正在就Canalevia CA1的业务发展进行对话,以支持将其批准范围扩大到包括所有非传染性急性腹泻 [3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认为这些催化剂将带来重要的合作、业务发展和许可协议,并为后期产品和项目带来非稀释资金,使其获得监管批准和患者报销 [30] - 公司致力于使Profelymer能够用于人类癌症相关腹泻的治疗 [3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在财报中补充了非GAAP EBITDA和非GAAP经常性EBITDA,认为这些非GAAP指标能为投资者提供额外信息 [2] - 公司提醒前瞻性陈述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结果可能与陈述有重大差异 [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文档中未提及问答环节相关内容。
American Shared Hospital Services(AM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6 01: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7%,从2024年Q1的520万美元增至610万美元 [6][16]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94.9万美元,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175万美元,原因是手术量降低 [7]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润为94.2万美元,低于2024年第一季度的210万美元,反映出运营费用增加、人员成本上升等 [18] - 2025年第一季度运营亏损130万美元,而2024年第一季度亏损8.5万美元 [18]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62.5万美元,合摊薄后每股亏损0.10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收入11.9万美元,合摊薄后每股0.02美元 [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含受限现金)为1150万美元,高于2024年12月31日的1130万美元 [1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权益(不包括非控股股东权益)为2470万美元,合每股3.82美元,低于2024年12月31日的2520万美元及每股3.92美元 [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直接患者服务业务2025年Q1营收310万美元,较2024年Q1的96.3万美元增长224%,主要得益于罗德岛放疗业务的收购和墨西哥普埃布拉业务的开展 [16] - 设备租赁业务营收从2024年Q1的430万美元降至2025年Q1的300万美元 [16] - 伽马刀业务营收2025年Q1为210万美元,较2024年Q1的260万美元下降18%,手术数量从273例降至208例,下降24% [17] - 质子束放射治疗业务营收2025年Q1为160万美元,较2024年Q1的270万美元下降38%,总质子治疗分数从1276降至831,下降35% [17] - 直线加速器(LINAC)系统业务2025年Q1营收240万美元,2024年Q1为零,得益于罗德岛放疗业务收购和墨西哥普埃布拉业务开展 [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从癌症治疗设备租赁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已开始显现成效 [6] - 持续受益于罗德岛三家癌症治疗中心的收购和墨西哥普埃布拉新中心的开设 [10] - 加强放疗设备租赁业务,与医疗系统客户合作提高伽马刀系统利用率 [11] - 国际业务是重要增长机会,秘鲁、厄瓜多尔有伽马刀中心,墨西哥普埃布拉有新中心,预计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中心年底开始运营 [12] - 继续扩大罗德岛业务版图,获得建设和运营第四家放疗中心及第一家质子束放疗中心的许可,还有潜在收购项目 [13][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对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满意,虽上季度治疗量下降,但已开始回升,期待下半年表现更强 [5][6] - 预计治疗量会有季度波动,但对整体业务增长有信心,相信长期能实现盈利增长 [7][10] - 罗德岛中心升级设备和软件、优化人员配置,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11] 其他重要信息 - 2025年4月,伽马刀、质子束放射治疗和罗德岛三家放疗中心的治疗量显著增加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公司是否认为当前有关报销规定的讨论可能产生影响? - 华盛顿讨论的主要是医疗补助计划的变化,公司在报销费率方面风险不大,但医疗补助覆盖人数可能减少,不过公司来自医疗补助的收入流不多,大部分收入来自私人保险公司和医疗保险计划,因此认为风险不高 [22][23][24] 问题: 罗德岛开设新中心后,在管理固定成本吸收方面是否更灵活? - 公司业务模式固定成本高,随着直接患者服务业务的扩张,对服务患者数量的活动和关系有更多影响力和控制权 [25]
American Shared Hospital Services(AM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6 01: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17%,从2024年Q1的520万美元增至610万美元 [6][16] - 2025年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为94.9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75万美元,因程序量降低所致 [7] -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为94.2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210万美元,下降因运营费用增加、人员成本提高等 [19]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62.5万美元,即每股摊薄亏损0.10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1.9万美元,即每股摊薄盈利0.02美元 [20] - 截至2025年3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含受限现金)为1150万美元,2024年12月31日为1130万美元 [20] - 2025年第一季度完全摊薄加权平均流通股为657.2万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657.6万股 [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直接患者服务业务2025年Q1收入310万美元,2024年Q1为96.3万美元,增长224%,得益于罗德岛收购和墨西哥普埃布拉运营启动 [16][17] - 设备租赁业务收入从2024年Q1的430万美元降至2025年Q1的300万美元 [17] - 伽马刀业务收入2025年Q1下降18%,从2024年Q1的260万美元降至210万美元,程序数量下降24% [18] - 质子束放射治疗业务收入2025年Q1下降38%,从2024年Q1的270万美元降至160万美元,总质子治疗分数下降35% [18] - 直线加速器系统业务2025年Q1收入240万美元,2024年Q1为零,得益于罗德岛收购和墨西哥普埃布拉运营启动 [1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从癌症治疗设备租赁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关注直接患者服务业务扩张和国际业务发展 [5][6] - 加强辐射治疗设备租赁业务,与健康系统客户合作提高伽马刀系统利用率 [11] - 国际业务是重要增长机会,公司在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有业务,预计墨西哥瓜达拉哈拉中心年底开始运营 [12] - 扩大美国罗德岛业务,收购三个癌症治疗中心多数股权,获建两个新中心的需求证书,预计年底完成一笔并购 [13][1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长满意,虽治疗量下降但转型已见成效,预计下半年业务增强 [5][6] - 业务有季度波动,但长期盈利增长前景良好,公司资产负债表强、业务发展管道稳健 [7][8] - 4月伽马刀、质子束放射治疗和罗德岛三个放疗中心治疗量显著增加 [14]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公司是否认为当前关于报销规定的讨论可能产生影响? - 讨论主要涉及医疗补助计划变化,公司在报销率方面风险不大,但医疗补助覆盖人数可能减少,不过公司来自医疗补助的收入流不大,风险不高 [23][24] 问题:开设新中心后在管理固定成本吸收方面是否更灵活? - 公司业务模式固定成本高,直接患者服务业务扩张后,对服务患者数量的活动和关系有更多影响力和控制权 [25]
新研究揭示提升癌症免疫疗法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新华社· 2025-05-15 11:33
癌症免疫疗法研究突破 - 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一种T细胞克隆的遗传特征,可用于预测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为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提供新路径 [1] - 免疫疗法被认为是癌症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能够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精准清除癌细胞 [1] -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这成为该疗法广泛应用的障碍之一 [1] T细胞克隆遗传特征研究 - 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癌症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的单细胞RNA测序与T细胞受体测序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研究T细胞克隆的遗传特征及其与免疫疗法成功与否之间的联系 [1] - 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战士",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还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毒等外来威胁 [1] - 当T细胞识别出外来威胁时,便会快速增殖,形成针对指定威胁的T细胞克隆 [1] 研究发现与关键结论 - 对免疫疗法有响应的癌症患者与无响应的患者体内均存在T细胞克隆,但在有响应的患者体内,T细胞克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遗传特征,且免疫疗法增强了其免疫活性 [2] - 在对免疫疗法无响应的癌症患者中,部分T细胞克隆同时存在于肿瘤和血液中 [2] - 激活仅存在于肿瘤内部的T细胞克隆,而不是同时存在于肿瘤和血液中的T细胞克隆,是提升免疫疗法治疗癌症有效性的关键 [2] 研究意义与发表 - 这项研究为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抗癌过程中的动态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2] - 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国际期刊《细胞基因组学》上 [2]
Cell重磅:CAR-T细胞疗法竟会引发“脑雾”?斯坦福大学找到破解之道
生物世界· 2025-05-15 11:29
CAR-T细胞疗法的认知障碍机制与解决方案 核心观点 -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血液肿瘤和实体瘤中效果显著,但可能引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雾"症状 [2][7] -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CAR-T治疗通过引发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少突胶质细胞减少20%-35%及海马区神经再生减少40%-50%,导致神经炎症和认知损伤 [12][20] - 通过短暂耗竭小胶质细胞或阻断CCR3通路可逆转认知损伤,少突胶质细胞数量恢复,小鼠行为测试表现改善 [15][20] 研究模型与发现 - 使用5种小鼠模型(脑胶质瘤、白血病、骨肉瘤、黑色素瘤)证实CAR-T治疗均可能引发持久神经炎症,无论肿瘤位置在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 [8][10] - 关键病理机制:脑脊液CCL11等炎症因子升高→小胶质细胞活化→少突胶质细胞死亡→髓鞘修复受阻→神经信号传导延迟 [12] - 认知损伤具体表现:新物体识别测试显示短期记忆衰退,空间记忆测试错误率增加,脑白质区域神经信号传导效率下降 [12] 临床优化方向 - 个性化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类型调整,不同模型认知损伤程度差异显著 [17] - 联合用药策略:CAR-T治疗中联用CCR3抑制剂或CSF1R抑制剂可保护神经功能 [15][17] - 治疗监测:建议对CAR-T患者定期进行神经心理评估,实现早期干预 [17] 技术突破意义 - 首次揭示CAR-T认知障碍的神经免疫机制,明确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轴的核心作用 [12][20] - 提供两种可转化方案:小胶质细胞耗竭(CSF1R抑制剂)和CCR3信号阻断,均在小鼠模型中验证有效 [15] - 研究强调优化而非否定CAR-T价值,类比化疗副作用管理,为下一代疗法开发奠定基础 [17]
Lucid Diagnostics(LUCD)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4 21:32
Lucid Diagnostics (LUCD)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14, 2025 08:3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Matt Riley - Director of Investor RelationsLishan Aklog - Chairman & CEODennis McGrath - CFO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Mark Massaro - MD &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Kyle Mikson - Managing Director & Senior Research AnalystMike Matson - Senior Equity Research AnalystJeremy Pearlman - Equity AnalystRoss Osborn - Director, Lead Research Analyst - MedTech and DiagnosticsEdward Woo - Director of Research & Seni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