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传统
icon
搜索文档
《每天写一点儿国学经典》丛书和“最美楷体”字库发布
央视网· 2025-06-30 16:01
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 - 《每天写一点儿国学经典》丛书和"最美楷体"字库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笔墨传承 数字新生",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对话桥梁 [1] - 活动由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近百名书法界、教育界、出版界和字库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 [1] 丛书亮点 - 《每天写一点儿国学经典》丛书采用"书法艺术+国学经典"的复合传承模式,将经典名篇与书法艺术相融合,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相结合 [3] - 丛书第1册采用"每日八字"日课学习体系,将《千字文》拆解为125天的临摹计划,第2册为硬笔版本,基于最美楷体编排,构建"诵读—临摹—体悟"三维学习闭环 [3] - 丛书通过二维码动态演示笔法细节与国学释义,帮助读者深度感受汉字形意交融之美,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提供标准化实践样本 [3] 字库特点 - "最美楷体字库"由曾佑志历时五年创作完成,经过12版迭代优化,单字书写打磨平均超10遍,在国标6763个汉字基础上增补大量常见地名人名生僻字 [4] - 字库以唐楷为根基,融合钟繇小楷的灵秀气韵与汉隶的舒展笔意,结构上实现"法度谨严与视觉舒适"的平衡,屏显状态下笔画清晰流畅,有效缓解电子阅读疲劳 [4] - 该字库已被应用于多家品牌手机系统,累计下载量突破200万次,并支撑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机构推出系列出版物 [5] 公益行动 -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向北京西藏中学捐赠丛书100套及字库10套,旨在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情谊 [7] - 容铁团队此前在珠峰大本营创作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长卷,融合中国书法、中国画、民族书法与篆刻艺术,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见证 [7] 业界评价 - 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联盟主席刘坚建议将"最美楷体"预装到乡村学校教学设备中,进一步加强书法教育规范 [8] - 中国书协理事王志安认为该字帖采用科学分阶设计,将临摹过程细化为每日适量练习,避免传统字帖的枯燥感,是传统经典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完美结合 [8] - 中国文促会国学艺术专委会主任马子恺指出,丛书与字库实现了"教育创新、技术突破、文化传承"的三维突破,树立了传统文化数字化的新标杆 [8] 未来展望 - 《每天写一点儿国学经典》系列字帖将启动"文化惠民"计划,通过社区书院、乡村学校等渠道推广普及 [12] - "最美楷体字库"未来将拓展至文创产品、数字展览等更多应用场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持续动力 [12]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新华社· 2025-06-30 11:23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 - 博物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如环氧树脂胶、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提升文物修复效率和质量 [2] - 2023年与西北大学合作完成38件2级及以下病害青铜器的保护修复项目 [2] - 2024年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合作修复宝鸡出土的91件青铜器 [2] 数字化与沉浸式展览创新 - 2024年12月底完成数字化改造的"青铜铸文明"展览展出1100余件文物 [3] - 何尊等文物通过投影与三维动画技术实现纹饰动态展示,降低理解门槛 [3] - 参观者可体验西周青铜器铸造全流程,包括选料、制范、熔铸等互动环节 [3] 文创开发与IP打造 - 推出以何尊、鼎、簋为原型的文创产品,融合青铜器文物元素 [3] - 着力构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IP体系 [3] 教育与文化传播 - 2024年接待1300多批次、超15万名中小学生参观 [4] - 计划联合学校推出覆盖幼儿园至大学的特色课程 [4]
“对话·知音”中国古琴音乐赏析会在罗马尼亚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30 10:51
文化交流活动 - 由中国对外交流协会、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和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对话·知音"中国古琴音乐赏析会在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举行,吸引了罗马尼亚文化、艺术、教育、媒体各界代表以及当地民众百余人参与 [1]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张丽丽表示,希望通过古琴这一"文明活化石"搭建文化交流桥梁,进一步促进中罗两国民心相通 [1] - 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巴林特表示,本次活动是罗中两国艺术合作的典范,希望未来有更多类似的交流 [1] 古琴艺术展示 - 赏析会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主讲,笛箫演奏家刘小冈参与协奏,以互动讲解与现场演奏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古琴音乐的独特魅力 [2] - 王鹏指出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心灵修养与生命态度的体现,强调"技法""心法"并重,追求琴音与心境合一 [2] - 赏析会结合古琴的"五音疗疾"理论与当代生活美学,展现了古琴多维传播体系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路径 [2] 观众反响 - 现场观众反响热烈,讲座后踊跃提问,纷纷表示通过讲座收获颇丰 [3] - 观众表示古琴的乐声令人沉静内心、启发思考,现场演奏如诗如画,令人难忘 [3] 古琴文化价值 - 古琴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被誉为"文明活化石" [5] - 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5] - 古琴长期以来象征着高洁人格与精神追求,蕴含丰富的儒、道、佛哲学思想,体现了"乐以载道""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5]
全球首份中国鱼胶营养手册正式发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10:00
行业背景 - 鱼胶作为中国传统"海味八珍"之一,拥有近两千年食用与药用历史,尤其在女性调养领域备受推崇 [6][23][25] - 全球健康消费需求升级推动鱼胶产业稳步扩张,国内市场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驱动下实现从原料加工到品质管控的全面提升 [7][20] - 鱼胶饮食文化主要在沿海及大江大河附近地区传承,形成地域特色如潮汕嫁妆习俗、香港贸易中心地位等 [47][48] 产品创新 - 行业通过急冻冲击去腥技术与波段饱和蒸汽鲜炖工艺解决传统泡发耗时、腥味难题,实现从厨房繁琐操作到便捷即食的升级 [59] - 推出鲜炖鱼胶、鱼胶粥等开盖即食产品,采用锁鲜包装技术满足年轻消费者日常滋补"轻选择"需求 [15][60] - 干制鱼胶泡发后重量达干制的3~4倍,通过水发、油发、炒发等工艺提升口感,其中水发法最常用且分干蒸与水煮两种预处理方式 [50][52] 营养价值 - 鱼胶富含1型养肤、6型养宫、12型养骨等多型胶原蛋白,分别针对皮肤紧致、子宫修复、骨骼健康等功效 [13][34][35] - 核心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家族(占总量80-90%)、弹性蛋白、活性蛋白及透明质酸等多糖类物质,具有保湿、抗氧化、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 [33][37][39] - 含钙、镁、铁、硒等矿物质,其中6型养宫胶原蛋白可增厚子宫内膜、促进伤口修复,对女性经期、备孕、产后等阶段有针对性作用 [40][44] 文化传承 - 《中国鱼胶营养手册》由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杜冰团队联合南方农村报编制,为全球首份系统性梳理鱼胶文化与营养的权威指南 [2][4][21] - 手册涵盖鱼胶历史、营养、抗衰、饮食文化及食用方法五大板块,通过现代科学视角解析其健康价值并推动传统滋补食材现代化转型 [11][12][20] - 鱼胶命名目前缺乏统一规范,市场存在以鱼种+胶种或特殊名称(如黄花胶)等多种方式,亟需标准化以提升消费者认知 [29][30]
文旅融合向新求变 产业发展向新而行——“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题采访活动启示录
四川日报· 2025-06-30 08:25
文旅产业规模与增长 - 四川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 对GDP的贡献率达11.97% [10] -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跃升至11.19亿人次 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增加到1.76万亿元 [10] - 文旅融合激发的消费活力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10] 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 依托6项世界遗产、262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2项国家级非遗的厚重家底 探索传统文化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承 [12] - 绵竹年画村研学接待量去年7万余人次 今年上半年已超5万人次 [15] - 乐山苏稽古镇"古市香"跷脚牛肉店节假日单日接待约5000人次 [15] - 成都东郊记忆蜀宴赋汉文化餐秀游客中超30%是境外游客 40%是省外游客 [15] 文旅融合创新业态 - 眉山柳江古镇"影视+文旅"新业态去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85万人次 [19] - 南充阆中古城推出大型实景文旅演艺剧目《阆苑传奇》 配合360度全景舞台、裸眼3D等技术 [19] - 洪雅县玉屏山推出滑翔伞、动力三角翼等低空游览项目 计划探索无人机+VR沉浸式体验 [19] - 雅安蒙顶山"重生之我在蒙顶山当镖师"实景剧本杀一天吸引近500人体验 景区1-6月入园人次近20万 同比增长23% [20] 科技赋能文旅体验 - 翠云廊古蜀道运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古柏开口说话 [20] - 泸定县"飞夺泸定桥"全感互动空间通过VR、AR技术让游客"穿越时空" [20]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全息投影技术高精度还原文物原貌 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近2亿元 [16][24] 网红景点持续发展 - "理小路"爆火后沿线增设停车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 [22] - 甘孜康定孔玉乡色龙村改种花期更长的玫瑰 联动阿坝州小金县延伸产业链 [23] - 雅安策划"看香香游雅安"系列旅游线路和文创 丰富大熊猫IP的国际旅游体验 [23]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 - 阿坝州小金县玫瑰产业带动超5000万元产值 30多种产品销往国内外 [26] - 四川50个冰雪观光旅游景区抱团发展 峨眉山、西岭雪山吸引南方游客 [26] - 凉山州2024年火把月期间实现旅游收入118.39亿元 同比增长44.18% [25]
原油周报:伊以冲突全面停火,国际油价大幅回落-20250629
东吴证券· 2025-06-29 22: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本周伊以冲突全面停火,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报告对美国原油、成品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推荐了相关上市公司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原油周度数据简报 - 本周Brent/WTI原油期货周均价分别68.4/65.7美元/桶,较上周分别-8.1/-8.5美元/桶 [2] - 美国原油总库存、商业原油库存、战略原油库存、库欣原油库存分别8.2/4.2/4.0/0.2亿桶,环比-560/-584/+24/-46万桶 [2] - 美国原油产量为1344万桶/天,环比0万桶/天;美国活跃原油钻机本周432台,环比-6台;美国活跃压裂车队本周182部,环比0部 [2] - 美国炼厂原油加工量为1699万桶/天,环比+13万桶/天;美国炼厂原油开工率为94.7%,环比+1.5pct [2] - 美国原油进口量、出口量、净进口量为594/427/167万桶/天,环比+44/-9/+53万桶/天 [2] - 美国汽油、柴油、航煤周均价分别89/97/89美元/桶,环比-5.9/-6.4/-5.1美元/桶;与原油价差分别20/28/19美元/桶,环比+0.4/-0.1/+1.1美元/桶 [2] - 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库存分别2.3/1.1/0.4亿桶,环比-208/-407/+9万桶 [2] - 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产量分别1011/479/196万桶/天,环比+1/-19/0万桶/天 [2] - 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消费量分别969/379/171万桶/天,环比+39/+5/-11万桶/天 [2] - 美国汽油进口量、出口量、净出口量分别25/76/52万桶/天,环比+17/-4/-21万桶/天;美国柴油进口量、出口量、净出口量分别7/165/158万桶/天,环比-8/+34/+42万桶/天;美国航空煤油进口量、出口量、净出口量分别1/26/25万桶/天,环比-20/+4/+24万桶/天 [2] 本周石油石化板块行情回顾 石油石化板块表现 - 展示了各行业板块涨跌幅、石油石化板块细分行业涨跌幅及走势等数据 [14][17] 板块上市公司表现 - 列出了上游板块主要公司的涨跌幅、最新价、总市值等信息,如中国海油近一周涨跌幅为-2.1%,总市值12415亿 [22] - 给出了上市公司估值表,包含归母净利润、PE、PB等数据 [24] 原油板块数据追踪 原油价格 - 展示了布伦特和WTI等不同原油价格及价差相关数据 [29][31][35] 原油库存 - 呈现了美国商业原油库存与油价相关性、美国原油总库存等库存相关数据 [45][48] 原油供给 - 包含美国原油产量、原油钻机数和压裂车队数与油价走势等数据 [57][58] 原油需求 - 有美国炼厂原油加工量、开工率以及山东炼厂开工率等需求相关数据 [62][64] 原油进出口 - 展示了美国原油进口量、出口量、净进口量及原油及石油产品进出口相关数据 [67][70] 成品油板块数据追踪 成品油价格 - 呈现了原油与国内、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地汽油、柴油、航煤价格及价差,以及国内汽油、柴油批发零售价差等数据 [75][84][90] 成品油库存 - 展示了美国、新加坡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库存相关数据 [102][111] 成品油供给 - 包含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产量数据 [117][118][120] 成品油需求 - 有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消费量以及美国旅客机场安检数等需求相关数据 [122][123][125] 成品油进出口 - 展示了美国汽油、柴油、航空煤油进出口情况及净出口量数据 [132][135][136] 油服板块数据追踪 - 展示了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行业平均日费数据 [146][147]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质疑稳定币前景,三大测试显示其难以取代传统货币体系
搜狐财经· 2025-06-29 17:22
完整性测试关注货币体系抵御金融犯罪和非法活动的能力。公共区块链的匿名性虽然能够保护用户隐私,但也为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稳定币缺乏传统 金融体系中的"了解你的客户"标准,其无记名性质使得资金流通无需发行方监督。这些特征引发了对稳定币被用于洗钱、恐怖主义融资等金融犯罪的担忧。 尽管区块链分析公司能够协助追踪某些犯罪交易,但这种技术手段难以扩展到日常支付中数十亿次的反洗钱检查。 传统货币体系的优势地位 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以央行为核心的现行双层货币体系在确保货币适用性方面仍然优于其他模式。央行提供最高形式的货币,支持结算的最终性,并确保计 价单位的稳定性和可信度。商业银行和其他私营部门实体则提供关键服务,支持境内外经济活动,为经济交易提供有效的支付手段。这种体系架构经过长期 实践检验,其优势需要被认可和保留。 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广泛关注。这份报告专门探讨了下一代货币和金融体系前景,对稳定币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质疑性 观点。报告明确指出,稳定币虽然在代币化方面展现出某些潜力,但在货币体系的核心评估标准上存在明显不足。这一评估结果对当前火热的稳定币市场产 生了显著冲击,也为全球监管机构的 ...
来一杯清茶、听几段戏文……“传统文化+创新展陈+动态体验”圈粉年轻消费力
央视网· 2025-06-29 16:48
文博热与沉浸式体验 -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博物馆通过创新方式满足群众需求,如江苏无锡锡剧博物馆吸引大量游客 [1] - 无锡锡剧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戏剧"融合模式,在周末提供清茶、戏文等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1][5] - 博物馆内展陈锡剧相关文物,并通过现场演出方式让展陈内容鲜活起来 [5] 创新展陈方式 - 无锡锡剧博物馆打破传统安静氛围,举办"锡韵流芳"专场演出 [3] - 观众可观看演出并与演员互动,青年演员表演与展柜戏服形成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图景 [8] - 浙江杭州博物馆将戏剧舞台融入文博空间,使文物"活"起来、历史"动"起来 [10] 非遗馆戏剧体验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提供非遗体验如木版水印、篆刻等,游客可戴凤冠入戏 [15] - 馆内传统戏剧厅复刻传统戏台,每周轮演越剧、昆曲等经典选段吸引游客 [15] - 戏台以清代浙东戏台为原型,设有"鸡笼顶"藻井增强演员唱腔效果 [17] 演出数据与效果 -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自2023年开馆至今已举办272场戏剧演出,平均每2-3天一场 [19] - 通过"先看展后看戏"模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水袖、戏服等传统戏剧元素 [23] - 沉浸式体验打破文化传播壁垒,使游客深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3]
弦音袅袅 古韵新声(传承)
人民日报· 2025-06-29 05:49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老河口丝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00多年历史,源自河南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独特音乐形式 [3] - 传承人余家冰9岁开始学习老河口丝弦,81岁仍坚持教学与演奏,将一生奉献给这项民间艺术 [2][3] - 老河口丝弦特点为典雅清秀、婉转悠扬,区别于北方曲调的铿锵有力 [3] 技艺传承与创新 - 余家冰将老河口丝弦的工尺谱转译为现代简谱,耗时3个多月完成第一首,累计转译3本简谱收录100多个曲目 [3] - 对演奏古筝进行改进,从15弦增至18弦,扩展音域增强表现力,适应现代观众审美需求 [4] - 采用口传心授与简谱结合的教学方式,解决工尺谱传承障碍 [3] 教育与文化传播 - 余家冰每周在老年大学开展丝弦教学,每周五在小学开设传承课,教授演奏技巧与文化内涵 [4] - 通过讲述曲目背后故事,使年轻学员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有学生反馈丝弦音乐能联想到古诗意境 [4] - 教学案例显示传统文化正在年轻群体中形成认知基础 [4]
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暨人才协作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23:33
活动概况 - 2025年湛江市麻章区农文旅湾区推介暨人才协作交流活动于6月27日在广州市白云国际设计大厦(湛江麻章·湾区飞地)举办,旨在深化广湛协作,推广麻章优质文旅资源与农特产品,链接湾区人才与市场资源 [1][2][3][4] - 活动由湛江市麻章区委区政府领导、广州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代表、湾区商会、高校、企业及行业协会和在穗党员代表逾百人出席 [5] 活动亮点 - 活动以《红树林的诗行》主题演唱启幕,展现麻章红树林生态奇迹和麻章白云两地协作的奋进姿态 [8][9] - 白云区派驻麻章区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组组长、麻章区委副书记黎妮强调"湾区飞地"架起资源金桥,"党员红线"织就连心网络,"产业走廊"铺就共富之路 [10][11][12] - 全国妇联原副主席赵东花通过视频致辞,推介麻章文旅、农特产品,表达对麻章高质量发展的期许 [14] 多维展示与推介 - 麻章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通过"生态+文化+产业"三维展示,呈现麻章世界级生态名片、特色农产品矩阵和非遗文化瑰宝 [16][17] - 现场设置农特产品品鉴区,火龙果、金鲳鱼等"麻章优品"吸引客商品鉴洽谈,达成多项购销意向 [18][19] - 文化展示区安排传统蒲草编织特色产品和湛江傩舞面具展示,生动呈现麻章非遗魅力 [20] 校地合作与科技赋能 - 广东海洋大学代表发布《湾区青年非遗守护倡议》,同步启动"非遗手信"全球创意设计征集,推动傩面、草编等传统文化破圈发展 [23][24] - 广州市委党校信息网络中心副主任李韶驰教授发表《AI赋能农文旅产业发展》主题演讲,提出"数字技术激活文化遗产,培育农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前瞻路径 [25][26][27][28][29][30][31] 签约与合作成果 - 活动现场完成商会共建签约、双向赋能集中签约、农文旅项目集中签约等三大类8项合作协议签署 [36][37] - 工作组以"湾区研发+麻章转化""麻章资源+湾区市场"为核心理念,推动两地要素双向流动 [38][39] - 北京湛江企业商会与广州市麻章商会签署共建协议,广州高校、企业与麻章镇政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40] - 麻章区聘请10位农文旅产业推介大使,覆盖商会、文创、传媒、农业领域,构建农文旅产业推广新矩阵 [41][42] 未来展望 - 活动是继2024年"大湾区引才"活动后,白云-麻章深化协作的又一里程碑 [44] - 依托"湛江麻章·湾区飞地"战略平台,两地以农文旅融合为纽带,推动人才、技术、资本双向流动 [45] - 未来将加速落地签约项目,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注入麻章动能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