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身
icon
搜索文档
激励全民健身,只“发券”还不够
经济观察报· 2025-05-17 12:50
想帮助"被价格拦住的人"更有底气地参与体育运动和健身,仅 靠发消费券,效果可能杯水车薪。 作者:伍里川 封图:图虫创意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多地纷纷发放体育消费券。例如,"你运动·我补贴"2025年长沙通 用体育消费券发放活动于5月1日正式启动,两轮活动持续至11月30日,预计投入380万元。此外, 宁波和西安、武汉等城市也发放了体育消费券。 这背后,是决策者对体育消费券发挥的效果抱有期待:在体育消费券的刺激下,让"减重经济"持续 激发大众消费热情,扩大市场规模,引导消费升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喊你减重"上了热搜。其背景是,国家卫健委牵头十多个部门联合启动为 期3年的"体重管理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体育消费券是真金白银,可以实打实地对体育消费者予以"补偿",从而鼓励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对 人们自发性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毋庸置疑的引导效果。今年3月,中国体育报报道称,河北省6 年来累计发放7000万元消费券,带动超400家场馆增收,激活350万人次健身需求;内蒙古冰雪消 费券直接提振了冰雪场馆的客流量,部分滑雪场周末接待量同比增长30%。此外,体育消费券的发 放还催生了"赛事经济+消 ...
特写:镇上办起运动会
新华网· 2025-05-15 09:22
原标题:特写:镇上办起运动会 13日,初夏的阳光洒满大地,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幸福公园内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广场上,40支 体育代表队整装待发,周边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村民,场面热烈又温馨。 这是2025年湖北省"百镇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的揭幕站,也是黄滩镇第一次举行 全镇规模的运动会。 5月13日,应城华茂外国语学校队在拔河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乐文婉 摄 在黄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德奎看来,镇运动会的好处不仅在于丰富居民生活。"这么大型的运 动会是镇里第一次举行,带动效果非常明显,仅上午就自发来了近3000名观众,35个农产品展位前人流 不息,对于应城的知名度与农产品的销售都有拉动效果。" "黄滩酱油"展位工作人员李小萍感同身受。运动会开始前一小时,她就和同事们在赛道边布置起摊 位。揭开酱缸上的木质盖子,只见酱油和豆瓣酱棕红明亮,醇香扑鼻而来。开幕后不过半小时,酱缸便 卖得几乎见底。"平时卖12元一罐,今天特价10元,因为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黄滩酱油,尝到黄滩美 味。"李小萍说。 往年这个时节,喻家村村民付鑫总是忙着照料田里的高粱和玉米。但今年不同,一个月前得知镇里 要举办运动会,他专门开始训练 ...
支持体育场馆“低免”开放、购置管护运动设施、继续全民体质监测1.87亿元 助力江苏人快乐“动起来”
新华日报· 2025-05-15 07:31
资金分配与使用 - 江苏省财政厅与省体育局下达2025年度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87亿元用于全民健身活动 [1] - 62个场馆获得中央专项资金1846万元,130个场馆获得省级专项资金5500万元,总计100多个场馆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 [2] - 扬州市游泳健身中心获得54万元省级补助,每年接待80万人次,与7所学校、15个社会组织签订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协议 [2] - 专项资金分配依据包括预算总额、开放服务评分、财政保障能力分档及绩效考核情况 [3] - "十四五"期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推动1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3] 健身设施建设与维护 - 中央专项资金2560万元和省级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及维护 [4] - 2025年计划建设3个小型体育公园、1个小型全民健身中心,配建1223套一代健身路径、11套二代健身路径、1166个篮球架 [4] - 无锡市梁溪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管护体系,管理1032处健身场地和9420件器材 [5] - 江苏省建成全民健身设施管理维护信息平台,入库92632个室外健身设施站点和615520件器材数据 [5] - 通过二维码报修系统处理群众报修信息10840条,完成率97.76% [5] 体质监测与赛事活动 - 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投入310万元支持全民体质监测 [6] - 省五台山体育中心2024年开展24场次体质监测,服务2587人次,计划增加健康义诊等服务 [7] - 宿迁市拥有1个市级监测中心和5个县区级监测站,每年体质检测超1.6万人次 [7] - 专项资金还将支持城市足球联赛和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 [7]
激励全民健身,只“发券”还不够
经济观察网· 2025-05-14 16:47
体育消费券发放情况 - 长沙启动"你运动·我补贴"活动,预计投入380万元,活动持续至11月30日 [1] - 宁波、西安、武汉等城市也发放体育消费券 [1] - 河北省6年累计发放7000万元消费券,带动400家场馆增收,激活350万人次健身需求 [1] - 内蒙古冰雪消费券使部分滑雪场周末接待量同比增长30% [1] 体育消费券的效果与局限性 - 体育消费券对引导大众体育锻炼行为有直接效果 [1] - 宁波市民使用消费券累计节省1.7万元,人均补贴仅十几元 [2] - 部分运动项目价格高昂,如台球半天花费可达几百甚至上千元 [2] - 场地资源不足且不均衡,城市中"一场难求"现象普遍 [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议 - 需加大普惠性运动场地建设,推动公益性和廉价项目落地 [3] - 吸引社会资源注入,打造低门槛、高情绪价值的健身项目 [3] - 推动政府和学校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 [3] - 上海洛克公园的"体育+"模式成功吸引年轻人,结合运动、娱乐、社交 [3] 年轻人运动习惯的挑战 - 加班文化导致年轻人身心俱疲,缺乏运动时间和激情 [4] - 需推行科学作息制度,抵制强制加班,保障休息和健身时间 [4]
传统健身渐成青年“新宠”(健身视野)
人民日报· 2025-05-12 06:30
传统健身项目在青年群体中的兴起 - 八段锦和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在青年群体中悄然兴起,丰富了人们的健身方式[2] -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八段锦练习片段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次,弹幕多达上万条[5] - "办公室五分钟八段锦"等成为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练习者互称"锦友"[5] 八段锦的流行与特点 - 八段锦有着800多年历史,原本更受中老年群体青睐,现在年轻人也"涌向"八段锦[5] - 八段锦不挑场地、简单易学,极具"性价比",成为年轻人的健身"新宠"[6] - 八段锦通过调节呼吸、运动身体,帮助练习者调和气血、强身健体[10] 太极拳的普及与教育价值 - 太极拳课越发受到学生们的喜爱,每学期选课时都很抢手[7] - 太极拳课程不仅帮助年轻人强身健体,还有利于调节情绪,发挥静心、养心的功效[7] - 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饱含东方哲思[10] 传统健身项目的教育推广 - 太极拳必修课、体验课和国际暑期课等课程在北大校园日益丰富[8] - 太极拳社团、赛事、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也在校园中开展[8]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8] 传统健身项目的社会影响 - 练习八段锦让年轻人注意力集中到自身,在生活中更加专注、沉静[6] - 太极拳传递着"中和""以柔克刚"等理念,既是锻炼方式,也是精神浸润[8] - 传统健身项目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越来越多人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9]
马拉松赛跑出城市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11 07:20
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 - 2024年4月20日全国有43场马拉松赛事开跑,创单日赛事数量纪录 [1] - 2024年路跑赛事总规模达704.86万人次,田协认证赛事规模471.56万人次 [3] - 江苏、浙江、山东2024年举办路跑赛事均超50场,31个省区市全覆盖 [3] 参与者特征与动机 - 参赛者年龄跨度大(29-44岁),以突破自我为目标,如消防员王新涛一年参赛5场 [1] - 资深跑者通过串联各地赛事形成"跑步环游中国"模式 [2] - 人均GDP超5000美元后路跑进入黄金期,中国2011年达到该门槛 [2] 经济带动效应 - 2025年无锡马拉松带动42.6万参与者,直接创收5.05亿元 [4] - 武汉马拉松樱花季拉动消费近3亿元,外地参与者消费带动比达1:13 [4] - 赛事推动"一日办赛、多日停留"模式,免费开放景区成普遍做法 [4] 产业链延伸 - 覆盖赛事运营、运动装备、健康训练、文创衍生品、广告传播等领域 [5] - 吸引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如绍兴马拉松串联鲁迅故里等文化地标 [5] - 北京亦庄半马设计机器人赛道,打造泡桐大道等网红打卡点 [5]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健康中国2030"等政策推动全民健身,多地政府将马拉松写入工作报告 [8] - 消费升级推动需求从功能性锻炼转向赛事体验+社交娱乐复合型 [2] - 需提升赛前训练、智能配速指导、赛后恢复等全周期服务 [7] 现存挑战 - 同质化严重导致吸引力不足,中小城市组织经验与配套服务欠缺 [7] - 志愿者体系不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缺失制约发展 [7] - 需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增强参与者获得感 [7]
当体育遇上“云”力量 “智能健身设备+虚拟赛事”开启全民健身科技“蝶变”
央视网· 2025-05-09 14:00
政策推动与行业升级 -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包括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加快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和智能应用 [1] 智能健身器材创新 - 智能健身器材如动感单车、划船机通过二维码和智能传感器实现与传统器材的差异化 [1] - 便携式智能设备如智能哑铃、智能跳绳成为健康消费新热点,推动健身活动智能化、家庭化、趣味化 [6] - 智能哑铃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可精确记录运动细节,并接入后台应用程序提供丰富健身课程 [8] 虚拟健身场景发展 - 虚拟体育赛事系统支持划船、骑车、射箭、登山、滑雪等场景,可容纳全国上万名运动员同时接入比赛 [5] - 商家通过虚拟赛事系统为参与者提供代金券、优惠券等竞赛奖品,形成新的消费场景 [3] 行业技术演进 - 体育健身器材从传统铁疙瘩(第一阶段)演进至数字健身1.0阶段(引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功能) [10] - 未来第三阶段将增强运动趣味性、互动性和专业性,提升用户长期运动意愿 [10]
智能健身设备+虚拟体育赛事 科技赋能全民健身
央视新闻· 2025-05-09 12:48
政策推动与行业趋势 -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重点任务包括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加快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和智能应用 [1] - 智能健身器材正成为行业新趋势,传统器材通过加装二维码和智能传感器实现升级 [1] - 体育比赛带货模式已涉及金额数千万元,预计将成为有前景的体育消费形式 [7] 智能健身产品创新 - 大型智能健身器材(如动感单车、划船机)已进驻公园和商业街区,支持扫码接入虚拟赛事系统 [1][5] - 便携式智能设备(智能哑铃、智能跳绳、体脂秤、筋膜枪)成为新热点,具备家庭化、趣味化特征 [12][15] - 智能哑铃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可记录运动细节,并接入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课程 [13] - 智能跳绳采用无绳设计解决噪音问题,体脂秤和筋膜枪满足运动后监测与放松需求 [15] 虚拟赛事与互动场景 - 虚拟体育赛事系统支持划船、骑车、射箭等场景,可容纳全国上万名运动员实时对战 [9][11] - 商家通过联名赛、排名赛吸引用户,提供代金券、优惠券等奖励促进消费 [3][5] - 智慧铁三(动感单车、划船机、跑步机)系统已协办北京市虚拟体育运动会 [11] 技术演进与用户体验 - 数字健身1.0阶段实现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3.0阶段将增强趣味性、互动性和专业性 [20] - 监测设备可实时追踪心率、脉搏、血糖等指标,为用户定制健身课程 [16] - 行业正从单一器材向一站式健康管理平台转型,实现数据化与智能化 [18]
“体育+”带来五一新玩法
河南日报· 2025-05-09 07:34
赛事与文旅融合 - 2025年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新乡分站赛吸引800多名小选手及数千家庭成员参与 显著拉动周边酒店和餐饮消费 [4] - 河南省羽毛球协会通过优化赛程预留文旅体验时间 并计划直接对接景区以促进"赛事+文旅"联动 [4] - 中华轩辕龙舟大赛漯河站集结78支队伍1800余名运动员 同步启动食品文化旅游宣传月活动 涵盖70余项主题活动推动"赛事经济+美食文化+产业振兴+文旅融合" [4] 全民健身活动月 - 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月"于5月启动 "五一"期间全省举办群众体育赛事295场 参与超12万人次 [8] - 2025年河南省体育舞蹈锦标赛暨街舞公开赛吸引省内及北京天津等地近百支队伍参赛 带动观众参与热情 [9] - 河南省体育场馆中心(北区)2024年免费接待健身群众500万人次 "五一"期间全省129个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10] 健身设施建设 - "十四五"以来河南省建成体育公园66个 新增运动场地4万余块 健身步道5400公里 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10] - 2025年河南省将"增加免费或低收费体育场馆供给"纳入十大重点民生实事 已完成150个多功能运动场项目选址勘察 [10]
跑出新花样,跑出新方向(体育大看台)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人机共跑中领略科技加速度 运动员在2025国际轮滑马拉松巡回赛(上海站)中。 赛事组委会供图 2025年大地流彩·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首站现场。 赛事组委会供图 天气渐热,正是跑步好时节。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各类路跑赛事,不仅有力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发展,还为科技创新拓展了应用场 景,为乡村全面振兴、城市发展开辟了新赛道。欢迎读者跟随本期策划,在奔跑中感受风吹过脸庞的味 道,感受日新月异的变化。 ——编 者 从赛道地形看,全程涵盖了平地、上下坡、拐弯等多种复杂路况,对机器人本体、感知、运控算法等是 一场全方位的考验,长距离还对续航能力提出挑战。 本报记者 潘俊强 机器人也能跑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 不久前,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与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共同起跑。报名、抽签、交费…… 记者沉浸式地体验了这场充满未来感的比赛。 "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早晨7点半,发令枪响,机器人与运动员同时冲出起跑线。 去年的2024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上,人形机器人"天工"前来加油打气。今年,"天工"从啦啦队队员变成 跑者,最终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不仅超越了所有参赛机器人,还超过不少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