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搜索文档
睡眠不足会导致肥胖?如何改善睡眠助力减重
新华网· 2025-05-11 21:30
肥胖成因与睡眠关系 - 肥胖定义为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脂肪过度蓄积的状态,会损害心血管系统并增加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 [1] - 睡眠不足是导致肥胖的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因素,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胰岛素分泌及敏感性,增加糖尿病风险 [1] - 睡眠不足打乱脂肪代谢相关激素平衡,阻碍脂肪正常分解,加重肥胖 [1] - 睡眠不足通过食欲调节机制诱发过量饮食,导致饥饿激素分泌增加,饱腹激素分泌减少,长期睡眠不足者能量和脂肪摄入量显著上升 [1] 睡眠不足的生理影响 - 睡眠不足导致生理压力增加,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身体可能蓄积水分和储存能量,导致水肿和脂肪合成增加 [2] - 长期睡眠不足可能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威胁身体健康 [2] 睡眠时间建议 - 刚会走路的小孩每天建议睡眠时间应保持在11至14小时 [2] - 学龄儿童建议睡眠时间为9至11小时 [2] - 成年人建议睡眠时间为7至9小时 [2] - 65岁以上的人建议睡眠时间为7至8小时 [2] 改善睡眠的方法 - 创造舒缓的入睡程序,睡前一小时整理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保持房间安静,关掉电子设备 [2] - 通过听舒缓音乐、阅读或泡澡等方式让身心放松 [2] - 睡前不宜吃太多食物,保持房间凉爽舒适,经常换洗床上用品 [2]
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却精力充沛!我国学者发现,这个基因突变会导致天然短睡眠
生物世界· 2025-05-11 11:07
睡眠基因研究 - 研究发现SIK3-N783Y基因突变与人类天然短睡眠特征相关,携带该突变的小鼠每日睡眠时间减少31分钟(正常小鼠每日睡眠约12小时)[2][7] - 此前研究已发现DEC2、ADRB1、NPSR1及GRM1基因突变可导致短睡眠需求,其中GRM1突变使小鼠睡眠减少约半小时,其他基因突变减少约1小时[4] 机制与功能 - SIK3-N783Y突变通过降低激酶活性改变整体蛋白质磷酸化模式,尤其是突触蛋白,可能通过支持大脑稳态来缩短睡眠时间[7] - 对比2016年研究,SIK3基因不同突变可导致相反表型:内含子突变引发嗜睡(Nature论文),而SIK3-N783Y突变则减少睡眠需求[7][10] 研究意义与进展 - 发现加深了对睡眠遗传基础的理解,凸显激酶活性在跨物种睡眠调节中的广泛影响,为开发提高睡眠效率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10] - 团队计划扩大样本以发现更多相关基因突变,进一步解析人类睡眠调控机制[10] 历史研究关联 - 傅嫈惠团队自21世纪初追踪短睡眠案例,最早从DEC2突变母女(每日凌晨4点自然醒)开始,逐步发现ADRB1、NPSR1等基因突变[4] - 时广森作为第一作者参与2020年GRM1突变研究(Current Biology),本次SIK3-N783Y研究为团队最新成果[4][7]
Cell子刊:浙大团队临床试验证实,鱼油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
生物世界· 2025-05-10 16:21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据估计,2021 年全球约有 5.37 亿成年人患有 糖尿病 ,预计到 2045 年这一数字将升至 7.83 亿。 睡眠障碍 在 2 型糖尿病 (T2D) 患者中很常见,影响着 42%-76.8%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这些紊乱日益被视为 2 型糖 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凸显了迫切需要基于证据的策略来改善这些患者的睡眠质量。 深海鱼油中富含的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被认为能够促进睡眠,但其对 2 型糖尿病 (T2D) 患者 的益处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2025 年 5 月 9 日,浙江大学 焦晶晶 教授团队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Marine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slow sleep impairment progression by regulating central circadian rhythms in type 2 diabetes 的研究论文。 还研究表明,海洋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调节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中枢昼夜节律,减缓睡 ...
为什么有人睡得少还精力充沛
科技日报· 2025-05-10 10:21
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基因突变,很可能导致部分人天生就能"高效充电", 对睡眠需求较少。 这一发现要从本世纪初说起。当时,神经科学家和遗传学家傅嫈惠及其团队接触到一些每晚睡眠时间不 超过6小时的人。他们对此感到好奇,于是便分析了一对母女的基因,结果发现了一种罕见的基因突 变。这个基因有助于调节人类的昼夜节律,也就是控制人们睡眠—觉醒周期的生物钟。团队推测,这种 变异可能就是导致这对母女睡眠需求少的原因。消息传开后,更多"短睡眠者"纷纷联系实验室:"我也 睡得很少!快帮我查查DNA!" 20多年过去,傅嫈惠团队已经研究了数百位"短睡眠者",并在4个基因中发现了5种可能的突变。而在最 新研究中,他们又在一位"短睡眠者"的盐诱导激酶3(SIK3)基因中发现一种突变。这是一种蛋白激 酶,会影响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而你睡满8小时,早上 依然困得像被床绑架了一样?这真的不是因为意志力,而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更关键的是,这种突变在大脑突触处最活跃。傅嫈惠推测:"我们睡觉时,身体看似处于静止状态,但 实际 ...
调梦师GMN入驻北京全家便利店 一线城市成“晚安经济”爆发点
搜狐财经· 2025-05-09 06:24
睡眠健康市场趋势 - 2024年中国一线城市25-40岁人群中67.3%存在入睡困难,较2019年上升21个百分点 [1] - 助眠产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9.7%,成为健康消费重要增长点 [1] - 2023年中国睡眠产业规模突破4800亿元,便利店渠道占比从2021年3.7%上升至6.2%,复合增长率41% [8] 便利店渠道战略价值 - 便利店成为助眠产品即时消费核心场景,满足突发需求和高频触达 [3][4] - 全家便利店与调梦师GMN合作覆盖全国170余家重点门店,抢占即时助眠赛道 [3] - 日本7-11试点"睡眠救援专柜"拉动相关品类销售额增长58%,夜间消费占比超70% [8] - 全家便利店2023年联合华熙生物等品牌在华东500家门店上线睡眠改善专区 [8] 调梦师GMN产品与市场策略 - "双子座晚安系列"涵盖晚安贴、膏、棒等全流程助眠产品,满足便利店即时需求 [4] - 明星产品晚安贴采用长效缓释精油技术,全球销量突破3000万贴 [7] - 通过全家会员体系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推荐,结合夜间促销提升转化率 [7] - 产品定位无需口服、无药物依赖的健康助眠方式,获京东母婴618最受欢迎助眠产品奖 [7] 晚安经济消费特征 - 一线城市加班族、学生、中老年构成便利店助眠消费主力群体 [4] - "下班顺手买晚安贴"成为新型情绪消费趋势,产品兼具功能性与夜间经济驱动力 [4][8] - 助眠产品从特定人群向日常消费扩展,便利店渠道增速或将超越传统渠道 [9]
知名音乐人去世,这种致死性疾病常被误认为仅是打鼾
第一财经· 2025-05-08 16:29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现状与危害 - 中国30至69岁人群中约1.76亿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但诊断率不足1% [2]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致死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鼻息肉肥大、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等 [2] - 该疾病常被误认为仅是打鼾,实际可导致高血压,中国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7%以上 [3] 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进展 - GLP-1减重药替尔泊肽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全球首个同时针对肥胖和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疗法 [3] - 礼来公司已在中国提交替尔泊肽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的适应症申请 [3] 专家建议与疾病管理 - 鼻息肉肥大若影响睡眠需尽快处理,其他诱因包括肥胖、吸烟和作息不规律 [3] - 睡眠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呈正相关,中重度患者风险显著增高 [3]
知名音乐人去世,这种致死性疾病常被误认为仅是打鼾
第一财经· 2025-05-08 15:33
音乐人苟伟去世事件 - 知名音乐人苟伟于5月6日下午离世 年仅44岁 [1] - 死因系睡眠时呼吸骤停 生前患有鼻息肉肥大疾病 原计划择期手术 [1]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中国30至69岁人群中可能影响1.76亿人 但诊断率不足1% [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医学特征 - 鼻息肉肥大是主要诱因之一 其他因素包括肥胖 吸烟 作息不规律 [1] - 该疾病会导致高血压并发症 中国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达47%以上 [2] - 高血压发生情况与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中重度患者发病风险显著增高 [2] 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进展 - GLP-1减重药已显示疗效 礼来公司替尔泊肽获FDA批准用于治疗该病症 [2] - 替尔泊肽是全球首个同时治疗肥胖和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的疗法 [2] - 该适应症已在中国提交药监局申请 [2]
每晚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新研究发现了一个“高效睡眠”的秘密
虎嗅· 2025-05-07 15:3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学术经纬 (ID:Global_Academia),作者:学术经纬,题图来自:Unsplash 按照睡眠科学家的建议,大部分18~60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至少7小时的睡眠。如果睡眠不足,白天很可能会精神萎靡、反应变慢、注意力难以集中,学 习和工作的效率打折扣。长期睡眠不足的话,更是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的患病风险升高有关。 但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天生不需要太多睡眠,每天只睡不到6小时,甚至3~4小时就能保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而且不会因为睡得比一般人少而折寿。 具有这类天赋的人被称为天生的"短睡眠者"。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傅嫈惠(Ying-Hui Fu)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寻找短睡眠者,并希望弄清楚是什么因素让这些人不需要太多的睡眠。很多 自称天生不需要太多睡眠的人来到她的实验室,但真正的天生短睡眠者并不多——比如有些人只是早睡早起,并非睡得少,更别说有些人实际上只是因为 失眠或熬夜而被迫少睡罢了。 直到2009年,傅教授与同校的Louis J Ptáček教授合作,在一对每天早上4点就自然醒的母女身上找到了一个罕见的基因突变。这个基因被称为DEC2,位于 12号染色 ...
深度AI如何赋能高质量睡眠?慕思床垫+喜马拉雅共赴晚安之旅
财富在线· 2025-05-07 14:15
睡眠健康行业现状 - 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从7.02小时缩短至6.67小时 [3] - "睡得好比睡得多更重要"的理念逐渐成为共识 [3] 慕思股份的AI睡眠解决方案 - 发布旗舰款AI智能床垫T11+,搭载慕思潮汐算法2.0,基于百万级人体工学数据构建睡眠模型 [3] - 床垫内置毫米波雷达与压力传感器,精准捕捉心率波动、呼吸节律等生理信号 [3] - 临床测试显示,使用T11+的用户平均入睡速度提升近50%,翻身次数减少14.6%,睡眠时长有效延长38% [3] 慕思与喜马拉雅的合作 - 联合升级"慕思晚安电台",通过AI技术重构从入眠到唤醒的全周期睡眠解决方案 [1] - 电台引入AI主播功能,包括慕思专属声线、苏轼/李清照等历史人物音色 [5] - 电台内容涵盖睡眠知识科普、人文关怀类内容及古人AI诗词疗愈模块 [6] - 智能哄睡算法动态匹配白噪音、ASMR等声景,与智能床垫形成「声场+睡感」的协同闭环 [6] 技术创新与市场影响 - AI技术深度解构睡眠场景,将高质量睡眠从玄学变为可量化的科学 [6] - 创造了"床+音频"的新物种,开辟用AI解码生命节律的创新路径 [6]
女性一天需要10小时睡眠?查无实据
虎嗅· 2025-05-02 13:49
近日,"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睡眠"的说法开始在国外社交媒体平台流传,并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引发热议。大量自媒体博主引用了一名国外女性的视 频,声称人类每晚需要多少小时睡眠数的研究都只针对男性进行,而最新研究发现,女性每日需要10小时的睡眠,在月经期间每晚还需要额外多睡一小时 [1][2]。 图1 自媒体声称 由于相关的自媒体视频几乎都以该外国女性为信息来源,且都没有提及这项"最新研究"的相关信息,因此核真录带着以下问题对该视频进行了全平台溯源 ——原视频出自何处?其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女性需要10小时睡眠的说法是否为真? 一起来看溯源过程: 核查点一:原视频出自何处?是否有提及该观点的依据? 由于抖音发布的作品中均未标注视频来源,核真录首先利用视频截图进行了图片反搜,发现一则发布于Bilibili平台的同内容视频中标注了该外国博主的 Tiktok账号:itsemmabxxtch,但在Tiktok、Instagram、X等国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中均未找到该博主。Tiktok中ID相似度较高的几位用户也无法与视频中的 女性对应上。 图2 Bilibili视频中的来源标注与Tiktok平台中的用户搜索页面 由此,核真录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