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航运
icon
搜索文档
天津港投用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纯电动拖轮船队
经济日报· 2025-08-14 18:32
绿色舰队投运 - 4艘纯电动港作拖轮组成"绿色舰队"在中船天津码头启航 [1] - 船队主要用于天津港水域协助各类船舶进出港和靠离码头作业 [1] 技术性能 - 纯电动拖轮搭载电池续航能力约120海里 [3] - 具备快充三小时技术特性 [3] - 船舶兼具环保性、经济性与先进性 [3] 运营支持 - 天津多部门合力保障船队合规运营 [3] - 天津海事局协调停泊保障并开辟办证绿色通道 [3] - 审批周期通过绿色通道获得压缩 [3]
山东港口青岛港落地船用甲醇加注业务 绿色能源加注能力再提升
中国新闻网· 2025-08-14 17:19
行业动态 - 全球绿色航运转型推动甲醇燃料需求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全球共订造151艘替代燃料动力船舶中甲醇动力达40艘 [1] - 甲醇作为船用燃料具备可控性强和适配性高的优势 相比传统燃油具有良好环保性能和可再生性 [1] - 山东港口青岛港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和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 本次完成210吨甲醇加注作业 [1] 港口建设 - 山东港口计划在山东全域提供甲醇/LNG/液氨等全品类绿色能源加注服务 推动中国北方绿色船燃加注枢纽建设 [2] - 本次作业采用陆地撬装式加注设备 通过专项会议联合海事/海关/边检等多部门系统研讨作业流程和应急预案 [2] -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与方舟智能作为实施单位 借鉴国际经验构建安全高效的甲醇加注模式 [1] 企业合作 - 山东青岛港与中远海运集运/中国船燃实现全流程协同 中国船燃青岛公司具体负责加注实施 [1] -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牵头组织多部门联合演练 确保加注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2]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纯电动拖轮船队在天津投用
人民网· 2025-08-13 23:20
绿色舰队启航 - 4艘纯电动港作拖轮组成"绿色舰队"于8月13日在中船天津码头启航 [2][4][7][9][11][13] - 该船队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纯电动拖轮船队 [5][7][9][11][13] 应用场景 - 船队主要用于天津港水域协助船舶进出港及靠离码头作业 [5][7][9][11][13] 技术优势 - 电动拖轮实现零废气排放与低噪音运行 [5][7][9][11][13] - 单艘拖轮动力达5400匹马力,配备先进电机与智能控制系统 [5][7][9][11][13] 运营效益 - 相较于传统燃油拖轮,电动拖轮可提升作业效率并大幅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5][7][9][11][13]
我国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
新华网· 2025-08-12 13:42
新华社海口7月11日电(记者王存福、叶昊鸣)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建成了全球最 大的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海洋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为全球经贸持续稳定发展 注入了强劲动力。 航海日活动期间,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弘扬新时代航海精神,传承航海文 化,增强全民的航海意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创造良好氛围。 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打造绿色航运新生态,加快完善绿色 航运政策体系,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标准,推进新型动力技术装备研发,完善绿色能源加注产业链,加 快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推动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促进全球航运减排。 【纠错】 【责任编辑:刘阳】 这是记者11日从2025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航海日活动启动仪式上获得的消息。 2025年7月11日是我国第二十一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今年航海日活动的 主题是"绿色航海 向新图强",主场活动包括论坛、研讨会、科普文化体验等2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 主论坛发布了2024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公布了2025年度安全诚信航运公司和船舶名单、2025年航海领 域全国 ...
三峡坝区船舶用上“充电宝”
科技日报· 2025-08-12 10:23
船电宝产品特性 - 船电宝是船舶储能电源系统,作为岸电接入系统的补充模式,能在无岸电且不启动柴油发电机的情况下提供船舶基本生活用电 [1] - 该设备集电能存储、充放电、远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是移动式、更替型、共享型大容量船用电源设备 [1] - 船电宝可利用船舶柴油、光伏设备或小型风电设备发电进行电能补充,靠泊时能快速为船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满足照明、空调、厨房设备等用电需求 [2] 市场推广与采用情况 - 今年7月以来,三峡大坝上游水域有10多艘大型货船完成船电宝安装,100余艘船签约安装,产品在三峡坝区水域快速推广 [1] - 船舶靠泊时使用船电宝与以前用柴油发电机相比,能节省一半多费用,同时降低了设备磨损和维护成本 [2] 行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 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 [3] - 船电宝是推动电化长江建设和绿色航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使用削减了船舶靠泊时的废气排放 [3]
氢能如何更好赋能传统产业?
政策导向与行业规划 - 工信部强调深挖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潜力 推动传统产业"扩绿增效" 加快氢能在冶金 合成氨 合成甲醇 炼化等行业应用 [1] - 《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提出 到2027年清洁低碳氢在冶金 合成氨 合成甲醇 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1] - 政策推动氢能从"示范验证"转向"产业化攻坚" 旨在助推"难以减排领域"深度脱碳 [1] 氢能应用现状与案例 - 氢冶金已落地项目中 河钢和宝钢走在前列 宝钢湛江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 相对传统高炉减碳60%以上 未来绿氢广泛应用后可减碳90%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 [3] - 石化化工领域 金风科技在兴安盟的可再生能源制绿醇项目推进速度快 华电辽宁调兵山绿色甲醇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3] - 国电投吉电股份大安10万吨绿氨项目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50万吨绿氨项目已投产 [3] 技术与经济性挑战 - 当前氢冶金多为掺氢冶炼 未实现纯氢冶金 主要受制于技术不成熟及经济性不足 [3] - 钢铁行业氢冶金应用发展空间有限 主要因成本问题 [3] - 绿氨作为化学原料销售成本远高于化工行业生产的氨 绿色航运对绿氨需求较绿醇更少 [4] - 绿氢与传统工艺生产成本差距大 如何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是行业核心诉求 [5] 政策建议与解决方案 - 建议破除制度障碍 完善激励政策 建立全国统一绿氢标准 对接国际认证体系 [6] - 支持企业研发多技术路线的制氢 氢发电设备 推动大型风光基地配套建设储氢设施 [6] - 建立绿氢溢价补偿机制 通过碳市场收益反哺绿氢项目 对示范项目给予产能置换政策倾斜 [6] - 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制氢技术装备研发 攻关大规模 低能耗 高稳定性电解水制氢技术 [6] - 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鼓励东部企业到西部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制氢-化工"基地 河北张家口绿氢可通过管道输送至北京 天津化工园区 降低运输成本30% [7]
西部港区完成首次加注 东部盐田港半年业务超去年全年 深圳港LNG加注全域覆盖
深圳商报· 2025-08-10 02:33
深圳港LNG加注业务发展 - 深圳西部港区首次完成LNG加注作业 加注船"新奥普陀号"为15万吨级集装箱受注船"达飞诚实"加注约6700立方LNG燃料 标志着深圳港LNG加注业务实现从东部港区单点布局向西部港区延伸的全域覆盖 [1] - 深圳港2022年11月22日完成首船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 成为全球第四、全国第二、华南首个具备码头装卸与LNG加注同步作业能力的港口 [2] - 东部盐田港区已实现国际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常态化 今年上半年共计加注31.02万立方米 已超去年全年加注总量 [2] 全球航运业新能源转型趋势 - 全球低碳减排背景下 航运业快速向新能源转型 LNG动力船舶数量迅速增长 能否开展LNG泊位加注业务成为衡量港口国际化水平和配套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1] - 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 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55.5% 其中LNG动力船达102艘1330万总吨 [1] - 研究显示未来船舶燃料发展路径可能出现"组合替代"趋势 LNG是短期替代首选 中长期最具应用前景的是甲醇、其次是氨 [3] 深圳港LNG加注业务布局 -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协同深圳海事局等部门 组织招商局港口(华南)营运中心开展深圳西部港区LNG加注可行性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 [3] - 为确保西部港区首次加注作业顺利进行 相关部门开展了LNG加注作业风险评估、仿真实验 设立应急程序 严格执行联合作业计划 实现安全、环保、高效、零事故的作业目标 [3] - 深圳计划持续巩固LNG加注业务 加快推进东西部港区LNG应急锚地规划建设 完善港区LNG加注作业配套应急能力 同时积极布局生物燃料、绿色甲醇等多种新型船舶替代能源加注业务 [3] 深圳港区发展现状 - 深圳西部港区扼守珠江口东岸 凭借区位优势及庞大的外贸集装箱吞吐单体规模占据深圳的半壁江山 [2] - 由于西部港区海域资源紧约、通行船舶密集等原因 在珠三角临近的大型港口航运圈中 仅西部港区尚未完善LNG泊位加注业务 [2]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深圳港LNG加注全域覆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9 17:07
全球LNG加注市场发展 - 2024年全球LNG加注市场规模突破8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2.6%,预计2033年达2021亿美元[3] - 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55.5%,其中LNG动力船达102艘1330万总吨[7] - LNG燃料可减少80%氮氧化物排放、40%二氧化碳排放,且无硫排放[7] 深圳港LNG加注业务布局 - 深圳西部港区首次成功实施LNG试加注,为15万吨级集装箱船加注6700立方米LNG[2] - 1-7月盐田港保税LNG加注量13.4万吨,同比增长161.4%[3] - 实现从东部单点布局到东西部全域覆盖,形成"两翼"加注网络[4][5] - 西部港区常规航线191条,覆盖北美、南美、地中海等地区[5] 深圳绿色航运政策支持 - 2020年首批授权清单明确赋予深圳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6] - 2023年6月政策支持盐田港探索燃料加注结算便利化[10] - 深港联合发布《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降低合规成本[10] 国内其他港口加注业务进展 - 上海港完成"长江首单"保税LNG船对船加注[11] - 宁波舟山港为集装箱船加注5000立方米LNG[12] - 大连港成为全球唯一具备生物燃料、甲醇、LNG、氨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12] 船舶燃料替代路径 - LNG是短期替代首选,中长期甲醇和氨最具应用前景[9] - 深圳推进LNG、甲醇加注产业,2月落地国内首单跨境保税LNG加注[10] - "两仓功能叠加"使保税燃料运营成本降低30%[10]
前7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9 04:42
货物吞吐量表现 - 1至7月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3.4亿吨 同比增长4.8% [1] - 三峡枢纽通过量9858.4万吨 同比增长15.3% [1] - 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3.5万艘次 同比增长2.4% [1] 客运与绿色转型进展 - 游轮客运量514.4万人 同比增长5.3% [1] -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1.2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2% [1] - 船舶岸电使用实现常态化 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1]
中集安瑞科签建全球最大氨燃料MGC船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38
公司业务动态 - 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与挪威Amon Gas签订2+2艘51000立方米氨双燃料中型LPG/液氨运输船建造合同[1] - 新船计划于2028年交付 订单总金额超过1.6亿美元[1] - 今年初至今已完成交付12条整船 预计2025年全年水上清洁能源业务新签订单有望达约80亿元[1] 技术创新突破 - 新船型为全球首款采用氨燃料动力且容积超过51000立方米的MGC船型[1] - 首次实现氨燃料主发动机与氨燃料发电机组的同步配置 区别于市场现有仅配备主机的方案[1] - 该船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中型气体运输船 代表绿色航运发展方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