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长江
搜索文档
从「车用」到全场景,宜宾开辟动力电池新蓝海
36氪· 2025-11-08 17:01
产业竞争焦点转变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成本、应用和技术竞争[2] - 行业进入复杂挑战的下半场,同质化竞争加剧[2][5] 宜宾产业生态优势 - 构建"反脆弱"产业生态,为企业提供确定性[5] - 政府提供"软服务",主动牵线帮助小企业对接宁德时代采购渠道[7] - 形成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90%以上电池结构件实现本地高效配套[13] - 采用"隔墙工厂"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40%,节约企业20%以上成本[13] 成本控制优势 - 宜宾工业电价低至每度0.35元,相比江苏某市每度0.6元具有明显优势[11] - 每年使用20亿度电的企业可节省6-7亿元电费成本[11] - 绿电优势帮助四川时代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破解欧盟绿色壁垒[11] 资本招商模式创新 - 采用"基金+产业链"模式,政府扮演产业风投家角色[13] - 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专项基金,第一期30亿元投资带来几十家供应链企业[13] - 已组建超600亿元基金合作矩阵加速产业生态成熟[13] 新应用场景拓展 - 宜宾作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成换电站19座,推广换电重卡近3000辆[18] - 推进"电化长江"倡议,实现电动船舶在四大核心场景全域覆盖[20] - 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宁德时代与eVTOL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22] 技术创新布局 - 吸引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落户,系统破解人才短板[24][27] - 建成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抢占下一代技术制高点[28] - 全固态电池技术竞赛白热化,国外巨头目标2027年装车,国内车企计划2026年量产[28] 产业规模地位 - 宜宾生产全球10%的动力电池,每10块电池中有1块为宜宾制造[2] - 宁德时代在宜宾投资追加至第十期,形成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单体产业基地[9]
长江中游首个“船电分离”式充换电运输航线启运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02:00
项目启动与核心模式 - 长江中游首个“船电分离”式充换电运输航线在武汉阳逻港码头投入试运行 [1] - 项目采用“船电分离”模式,通过电动重卡在港口与充换电站间高效转运电池,优化资源配置 [1] - 单个电池换电过程时间短,效率比直接充电提升20倍以上 [1] 项目规模与基础设施 - 充换电站设置4个船舶充电工位和24车位电动重卡充电设施 [1] - 计划在“江陵-武穴”617公里航线上建成5座电动船舶充换电站 [2] - 将在港口及沿线配套建设约30兆瓦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场站 [2] 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 - 到2026年底,该航线每年可实现以绿电2130万度替代柴油426吨,等效降碳133吨 [2] - 项目预计将拉动上下游产业15亿元 [2] 战略规划与行业展望 - 项目是国家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是推进“电化长江”的标杆工程 [1] - 远期规划贯通长江干线及主要航道,统筹“货船车电港”五大要素,构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生态体系 [2]
船舶单个电池换电仅需5分钟 中国华电阳逻充换电站投入试运行
新华财经· 2025-10-20 14:38
项目概况 - 中国华电阳逻充换电站投入试运行,标志着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1] - 该项目是国家首批"车船网互动(V2G)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3] - 项目是中国华电与湖北港口集团、中船712所合作推进"电化长江"战略的样板工程 [3] 技术模式与效率 - 创新采用"船电分离"模式,通过平板拖车提前将满电电池送至港口,船舶靠港后快速换电 [6] - 单个电池换电过程仅需5分钟,效率比直接充电提升20倍以上 [6] 设施配置与能源保障 - 充换电站设置4工位电动船舶箱式电源充电设施和24车位电动重卡充电设施 [3] - 配套分布式光伏发电,为站点提供绿色电力保障 [3] 战略定位与合作 - 公司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发挥能源央企"压舱石"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7] - 与船舶运营、港口、电池制造等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聚合产业链资源,积极打造链主型企业 [7]
湖北宜昌:船舶“智”造助建“电化长江”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7:18
"相比传统作业模式,'晟航'系统拥有智能化优势。"中铁科工集团轨道公司总工程师陈家乐说,系统中 的"PLC协同控制+模块车编组运行"模式,可实现毫米级定位与异常秒级报警,而配套的智能视频监控 与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各受力点数据,确保全流程可视化、数智化管控。 中新网宜昌9月24日电 (董晓斌 兰亭秋 张科)"'晟航'系统不仅破解了沿江、沿海及内陆船舶建造中生态 保护与防洪安全的双重难题,也将助力宜昌推进'电化长江'建设。"中铁科工集团董事长李方敏24日在 湖北宜昌表示。 当日,国内首创新型集成式船舶反拉下水系统——"晟航"系统在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顺利完成实船 试验,标志着我国在船舶建造特种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也为船舶基地制造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装 备解决方案。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处,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是长江流域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湖北船舶 制造四大基地之一。近年来,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出打造"电化长江先导区",加快形 成"电化长江"产业链,推进长江绿色航运发展。 "晟航"系统成功让船舶实现"翻堤越坝"(无人机图片)。董晓斌 摄 "晟航"系统由中铁科工自主研发,融合特种起重装 ...
湖北宜昌打造“母港经济” 促长江沿线文旅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9:49
项目概述 - 长江省际度假游轮“长江行·揽月”在湖北枝江鑫汇船厂正式吉水,标志着游轮完成主体建造,转入内装、软装、设备调试等环节 [1] - 该游轮由三峡旅游集团投资建造,总长约150米,型宽23米,最大载客650人,客房259间 [3] - 游轮设计以“亲近自然、宽敞、明亮、舒适”为核心理念,可满足游客“食、住、行、游、娱”一站式高品质需求 [3] 技术特点与创新 - 游轮以节能环保为核心设计理念,创新应用“燃油+动力电池”混合动力系统,结合增程式推进与智能能耗管理,可实现1500公里超长续航 [3] - 结合船舶二次能源利用技术,相较同等尺寸游轮可节能20%以上 [3] - 游轮首创引入华为鸿蒙智家系统,构建全场景智慧舱室,实现对灯光、窗帘、空调、智能门锁等设备的集中统一管理与协同控制 [5] - 支持游客通过语音指令或触控面板调节室内环境,实现无感入住、情景模式一键切换及AI管家服务 [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该项目将充分发挥“母港经济”的辐射效应,有力促进长江沿线文旅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发展 [1] - 宜昌积极响应“电化长江”政策,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游轮的中心制造地和品牌输出地 [5] - 公司针对不同客群打造多层次游轮观光产品,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注入强劲动力 [5]
三峡坝区船舶用上“充电宝”
科技日报· 2025-08-12 10:23
船电宝产品特性 - 船电宝是船舶储能电源系统,作为岸电接入系统的补充模式,能在无岸电且不启动柴油发电机的情况下提供船舶基本生活用电 [1] - 该设备集电能存储、充放电、远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是移动式、更替型、共享型大容量船用电源设备 [1] - 船电宝可利用船舶柴油、光伏设备或小型风电设备发电进行电能补充,靠泊时能快速为船舶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满足照明、空调、厨房设备等用电需求 [2] 市场推广与采用情况 - 今年7月以来,三峡大坝上游水域有10多艘大型货船完成船电宝安装,100余艘船签约安装,产品在三峡坝区水域快速推广 [1] - 船舶靠泊时使用船电宝与以前用柴油发电机相比,能节省一半多费用,同时降低了设备磨损和维护成本 [2] 行业政策与发展趋势 - 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 [3] - 船电宝是推动电化长江建设和绿色航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使用削减了船舶靠泊时的废气排放 [3]
猛砸1000亿,再造一个三峡!
前瞻网· 2025-07-01 10:02
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概况 -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是三峡工程后长江干线上最大的综合性工程,集水利、航运、生态功能于一体 [3] - 项目包含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两部分,总投资766亿元,总工期100个月(不含筹建期12个月)[3][7] - 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将建设6680米双线连续五级船闸,设计通航船舶吨级为10000吨级 [3] - 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将拆除现有三号船闸,新建可通行10000吨巨轮的两线船闸 [5] 项目背景与紧迫性 - 三峡老船闸设计通过量1亿吨,但2011年(比预计早19年)货运量已突破1亿吨,2021年达到1.46亿吨,远超设计能力 [7][8] - 船舶待闸时间从2016年44小时增至2021年190小时,高峰时段待闸船舶超1000艘次,每年造成水运行业增加成本20-30亿元 [8][9] - 成渝地区港口吞吐量2016-2021年年均增速仅2%,远低于长江中下游港口(武汉港6%、九江港8.5%、江阴港20%)[12] - 重庆90%外贸物资依赖水运,水运对直接和间接GDP贡献一度超30%,三峡堵船严重制约成渝经济发展 [10][11] 项目延迟原因与地方利益博弈 - 翻坝物流产业(汽车转运)成为宜昌重要产业,每年提供数亿元收入,解决数千人就业,地方层面修建新通道动力不足 [13] - 400集装箱货轮翻坝转运成本超30万元,通过新船闸成本"几乎为零",但湖北优先支持翻坝产业园建设 [13] - 重庆被迫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成为中欧班列首个开行城市 [14] 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影响 - 新船闸通过能力接近1.8亿吨,是现有船闸的近2倍,将极大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7] - 重庆汽车产业将直接受益,万吨级船舶可直达上海,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17] -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01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45.3万辆),新通道将助力其快速抵达全球市场 [18][21] -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将巩固,汽车、钢铁、电子信息产业获得更廉价原材料及产品 [16] - 翻坝物流产业园转型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地,建成全国首艘纯电动清漂货运船,实现产业升级 [2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双碳目标推动水运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22] -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出"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整体规划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