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icon
搜索文档
武汉最大“四季水乐园”6月13日开园迎客
长江日报· 2025-05-20 14:58
项目概况 - 武汉城建开元森泊度假乐园由武汉城建集团投资22亿元建设,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包含"四季水乐园"等核心设施 [2] - 项目位于中法半岛小镇,与后官湖滨湖涵养带生态缓冲区深度融合,强调自然生态属性 [2][4] - 项目集合主题乐园、高端酒店、特色木屋、特色餐饮、高端商务、娱乐体验等多元文旅业态 [4] 核心设施 - 2.8万平方米水乐园为项目核心区,包含近万平方米的室内恒温水乐园(武汉地区面积最大)和室外组合滑道区 [4][7] - 室内水乐园采用恒温系统+玻璃穹顶自然采光设计,实现全年无季节限制运营 [4] - 园区独创"知识森林"体验区,结合生态观察、自然触摸等互动形式打造研学功能 [8] 运营管理 - 杭州开元森泊负责运营管理,该品牌已在杭州、湖州莫干山等地布局6个项目,均遵循"贴近自然"定位 [2] - 项目采用法国HQE绿色建筑标准及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8] 市场预期 - 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6万人次 [8] - 开园时间为6月13日,目前工作人员正进行设备调试 [3][6] 投资背景 - 武汉城建集团邀约合作,杭州开元森泊经实地考察确认后官湖湿地生态指标(负氧离子浓度、水质等)符合建设标准 [2] - 中法半岛小镇"人与湿地互不干扰"的规划设计是吸引品牌方落户武汉的关键因素 [2]
生态社区是什么样的社区?
中国环境报· 2025-05-16 08:19
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美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公开展示100个左右生态社区典型案例 [1] - 生态社区建设从"环境改善"向"价值创造"转型,内涵扩展为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五大特征 [1] - 生态社区是绿色社区升级版,强调生态文化涵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微观实践载体 [1] 生态社区五大核心特征 低碳 - 通过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构建生活场景,推广屋顶光伏、小型风电等分布式能源,配套社区储能设施 [1][3] - 推动零碳社区建设,形成节能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建材 [3] - 布设充电桩网络、共享单车站点,推进社区海绵化改造 [3] 宜居 - 构建便捷的15分钟生活圈,布局口袋公园、社区农场等绿地空间,营造"推窗见绿"意境 [2][3] - 完善无障碍设施和老年儿童活动场地,加强生态景观设计 [3] 清洁 - 推进"无废社区"建设,设置资源回收站点促进固废资源化,科学布局垃圾分类投放点 [4] - 推广太阳能灭蚊灯、无人清扫车等设备,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4] 宁静 - 采用生态绿墙、双层隔声玻璃等物理降噪措施,在公共区域设置静音提示牌 [4][5] - 安装噪声自动监测设施,推行社区周边"静音时段",通过水景竹林弱化噪音 [5] 和谐 -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统筹社区企事业单位力量,成立居民生态委员会引入专业人才 [5] - 通过艺术墙、共享书屋等载体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和出行行为 [5] 生态社区建设实施路径 - 构建社区绿色能源体系,实现能源自给效率提升 [3] - 推进基础设施绿色化,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3] - 组织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协助规划管理,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 [5]
呦呦鹿鸣 | “大地文心”征文展登
中国环境报· 2025-05-15 12:19
野鹿荡地理与生态特征 -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滨海湿地,占地200公顷 [2] - 沟塘交错、芦苇丛生,保持滨海滩涂原始特征,生活着全球最大麋鹿种群(8000多头)[2][5] - 由黄河泥沙淤积形成,1855年后逐渐成陆,经历至少3次海陆演变,具有"沧海桑田"地质历史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2009年规划为保护地,通过人工补水(水位40-60厘米)、投放鱼苗、栽种植被,建成80公顷浅水湾,吸引丹顶鹤等数十万只候鸟栖息 [9] - 野生麋鹿实现野外放养与繁殖,成为大丰麋鹿保护区主要生活场所 [9] - 盐地碱蓬形成季节性红滩涂景观,夏季绿色,秋冬变红 [5] 暗夜星空保护地建设 - 2019年举办全国首届暗夜星空保护大会,发布《盐城宣言》,2020年获IUCN认证为长三角唯一暗夜星空保护地 [13] - 方圆40平方公里无光污染,全年可观测星空238天,夏季银河与冬季猎户星座清晰可见 [12] 科普教育与文化传播 - 开设8个专题大自然讲堂(如《暗夜星空保护》《南黄海潮间带文明框架》),累计授课400多场次 [14] - 作为青少年研学基地,展示动植物标本、星空观测及湿地生态,赠送野草种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14][15] - 创始人马连义出版《大丰麋鹿》等著作,并在英国伦敦展出 [12] 创始团队与开发历程 - 由6位平均年龄超70岁的老人(马连义等)自筹资金开发,疏通河道、恢复植被,耗时10余年 [7][9] - 第二任总干事陶鹤鸣临终捐赠4000根木桩供鸟类栖息,团队获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型理想国" [10][11][9]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
人民日报· 2025-05-12 10:14
观鸟热潮兴起 - 北京野生鸟类达527种 成为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1] - 居民在中心城区实现"抬头观鸟"愿景 珍稀鸟类频繁现身[1] - 全国兴起"观鸟热" 反映生态环境持续改善[1] - 部分候鸟转变为留鸟 在城市公园安家[1] 鸟类生态价值 - 鸟类是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2] - 鸟类被视为生态环境质量"试纸" 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2] - 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有助于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2] 生态环境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 连续5年达标[3] - 2024年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 4% 首次突破90%[3]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 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国家[3] - 设立三江源等首批国家公园 建立近万处自然保护地[3]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3] 珍稀鸟类保护成果 - 东方白鹳连续13年现身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4]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在雄安新区白洋淀出现[4] - 小天鹅连续5年选择湖南洞庭湖过冬[4] - 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数量创监测新高[4] -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4]
呼伦贝尔市开展“爱鸟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内蒙古日报· 2025-05-09 09:15
活动期间,学生们发布保护野生鸟类倡议书,呼吁全社会"不捕捉、不伤害、不食用野生鸟类",许 下守护鸟类和湿地生态的承诺。志愿者们通过发放鸟类图册、宣传册、定制徽章,播放生态保护宣传 片,展出鸟类、兴安杜鹃及湿地科普展板等方式,用趣味图文和影像普及鸟类知识,吸引众多亲子家庭 和游客共同参与。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加大巡护力度,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与救助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 与清除鸟网、猎夹行动,全力守护生态家园,保障候鸟安全迁徙,让鸟儿在蓝天碧草间自由飞翔。 5月7日,呼伦贝尔市第44届"爱鸟周"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以"清除鸟网,密织法 网,让鸟儿自由飞翔"为主题,旨在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增强鸟类保护意识,推动践行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每年的5月1日至7日是内蒙古自治区"爱鸟周"。今年,为加大对鸟类及兴安杜鹃(国家二级保护植 物)的保护力度,呼伦贝尔市在扎兰屯市映山红休闲旅游区正式启动"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 ...
肇庆红锥王:观千年古树,读“绿色史书” | 寻美南粤③
南方农村报· 2025-05-07 12:33
核心观点 - 肇庆怀集县古城村红锥王古树具有1300多年树龄 是广东省内胸径最大的红锥古树 被誉为"红锥王" 其保护工作体现了当地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与现代林业管理技术的结合 并成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16][25][37] 古树保护措施 - 村民自发保护:1998年村民连夜扑救古树旁火灾 村规民约自太公辈即规定保护古树 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也未砍伐枝叶[21][22][26][27] - 政府专业维护:2019年省级专家团队实施树洞修复和寄生物清除 2022年县林业局完成25株红锥古树挂牌 2023年安装24小时视频监控并接入省级林业监测平台[32][33][34] - 配套设施建设:修葺观景亭、木栈道和游步道 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获"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树"称号[36][37] 生态与文化价值 - 生态特性:红锥皮含单宁抗病虫害 根系与真菌形成共生网络传递养分并预警干旱 周边生长格木、樟树等国家珍稀植物及火力楠等乡土珍贵树种 形成省内珍贵林木种源基因库[56][57][60][62] - 文化传承:唐代传说植红锥保村庄平安 村民视其为保护神 保留情侣树下定情习俗 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载体[44][45][46][47][54] - 历史见证:记载岳山林场70年代万人造林大会战事迹 体现当地崇绿护绿传统[50][51][52] 政策支持与推广 - 国家法规:国务院2024年1月颁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3月15日起施行 系首部古树保护行政法规[66][67] - 省级行动:2022年古树保护列入绿美广东"六大行动" 2023年《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增设古树保护专章 全省8.5万株古树实现"一树一档一码" 851株一级古树安装监控 建成210个古树公园和102个古树乡村 抢救复壮6744株古树 4株古树5个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68][69][70][71][72][73] - 社会参与:启动绿美广东古树认捐项目 推动全民参与冠名、认捐、认种和认建[74][75][76][77][78][79]
“观鸟热”折射“生态好”(生态论苑)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50
生态环境改善与鸟类多样性 - 北京市野生鸟类达到527种,成为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居民在中心城区可实现"抬头观鸟"[1] - 全国越冬水鸟数量达到监测最高值(2024年),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4] - 东方白鹳连续13年赴约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彩鹮现身河北白洋淀,小天鹅连续5年在洞庭湖过冬[4] 生态保护政策成效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2024年),连续5年稳定达标[3] - 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2024年)[3] - 森林覆盖率超25%,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3] 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 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地近万处[3]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3] -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森林、草原、湿地等鸟类栖息空间得到系统性修复[3] 鸟类生态指示作用 - 鸟类被视为生态环境质量的"试纸"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物[2] - 保护候鸟栖息地可同步保护濒危动植物种,维护地球生命共同体[2] - 鸟类迁徙路径覆盖广泛区域,其生存状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健康度[2] 观鸟活动社会影响 - "打鸟"摄影热潮兴起,黑海番鸭、荒漠林莺等珍稀物种成为拍摄对象[1] - 生态环境部发布文明观鸟指南,推动公众参与生态保护[1] - 部分候鸟转变为城市留鸟,形成"鸟类居民"现象[1]
“真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民日报· 2025-05-03 06:01
4月的云台山春意盎然,漫山遍野晕染了新绿,蜿蜒的盘山栈道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尼 日利亚联邦政府官员乌斯曼·穆萨感叹道:"我喜欢这里。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很好,真正实现了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 日前,来自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古巴、泰国、斯里兰卡等9个国家的38名官员来华参加"一 带一路"共建国家林草国际合作能力提升官员研修班,赴河南省云台山、登封林场、许昌市鄢陵县等地 了解中国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实践情况。 登封林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情况,引起不少学员的兴趣。尼日利亚联邦政府官员蒙代·索罗表示:"中国 政府制定了完备的法律和政策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并有效地贯彻落实,这至关重要。"斯里兰卡环境部 官员昌达纳·戴亚拉特纳·布卢戈达吉表示:"通过林长制,生态环境保护由林草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政府 职能部门分级负责,这一政策值得我们借鉴。" 在许昌市鄢陵县,学员们了解到,当地将花木产业打造成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埃塞俄比亚野生动物保 护局生态学家德布雷·德克西奥斯·沃尔德格布雷亚尔说:"将花木种植打造成特色产业集群,不仅促进生 态保护,还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助力当地经济增长、居民创收,真正将绿色 ...
时代之问,山东青年作答
人民网· 2025-04-29 19:36
港口物流行业 - 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港公司市场开发团队开通"青岛—临清"铁矿石运输通道 单次运输量达3500吨 [2][3] - 团队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助力钢厂降低高企的物流成本 提升企业竞争力 [5] - 新通道采用敞顶箱火车运输模式 具备便捷环保低碳特性 为企业稳产增效提供保障 [7] 生态环境保护行业 -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中心开展鸟类繁殖期专项监测 涉及东方白鹳黑嘴鸥鸻鹬类等物种 [8] - 保护区采用视频监控与实地巡护结合方式 监测湿地水位水量及食物资源等雏鸟成长关键指标 [10] - 巡护监测工作包含春季观察记录鸟类行踪 夏季GPS定位巢穴 秋季采集鸟粪样品 冬季调查越冬候鸟习性等全年系统性工程 [10]
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淮安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
新华日报· 2025-04-29 07:19
活动概况 - 活动主题为"自然为邻 万物共生"科普宣传活动 旨在追寻4亿年前的人类远祖 [1] - 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等8家单位联合主办 [1] - 参与人数包括400多名青少年和社会各界人士 线上直播吸引20余万人次观看 [1][2] 活动内容 -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卢静带领参与者沉浸式探索龙宫海洋世界 指导青少年制作骨骼标本 [2] - 开展地球生物起源科普宣讲 通过生动案例展示生物演化历程 [2] - 设置互动交流环节 现场气氛热烈 [2] 举办意义 - 增强青少年自然资源保护意识 传播"珍爱地球"理念 [2] - 推动文旅与科普深度融合 探索"寓教于乐"新模式 [2] 淮安发展规划 - 淮安经开区定位为经济建设主阵地 对外开放主窗口 科技创新主平台 [1] - 以"绿色高地 枢纽新城"为目标 推进生产 生活 生态三生融合 [1] 场馆定位 - 淮安龙宫海洋世界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科普形式 [2] - 将西游文化 海洋文化融入产品供给 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