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

搜索文档
聚象生活助力农业现代化推动共享农庄产业发展
搜狐网· 2025-05-08 16:35
农业现代化与组织方式 - 美国农业现代化核心在于强大的产业支持体系 农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人口17%-20% 而农民仅占1%多 [1] - 中国农业面临从业人员老龄化挑战 2亿多农户中60岁以上占比超24% 平均年龄达50岁 [3] 中国农业发展需求 -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迫切 需推进农资供应、技术推广、农机作业等七大服务领域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3] - 行业需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服务保障 覆盖疫病防治、金融保险、储运销售等环节 [3] 聚象生活业务模式 - 公司通过"旅游+"、"生态+"模式推动农文旅融合 与政府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合作社及联营企业 [5] - 共享农庄项目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融入农文旅融合小镇规划 为会员创造收益并赋能乡村振兴 [7]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 国家和省级政策为农业投资提供支持 公司以农业投资为抓手推进供给侧改革试点 [7] - 未来将深化共享投资模式 按"一带一村一园"布局整合特色资源 提供更全面投资服务 [7] 行业影响与发展愿景 - 公司创新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7] - 计划持续深耕农业领域 引领投资潮流并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7]
省市县联动,协同赋能梅州大埔农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农村报· 2025-05-08 15:00
省市县联动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 活动主题为"农技赋能茶果香 省县联动乡村行" 聚焦大埔蜜柚和茶叶产业 通过室内培训 山地机械展示 无人机演示 农技需求对接和田头课等形式开展 [12][13][14] - 活动首次走进大埔 旨在推动山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 是省县驿站协同联动机制的生动实践 [12][15][16] - 开幕式上大埔县委副书记吴静和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海发分别致辞 强调科技赋能和产业振兴的重要性 [17][18][32] 农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建设 - 全省建立了1个省级驿站和100个县级驿站 组织3387名特派员对接3457个典型村及专业镇村 实现"一村一策 一户一法" [28][29][30] - 构建了"农业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农技推广服务驿站"的高效联动机制 推动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 [28][29] - 通过建立联动机制 搭建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桥梁 形成"政府引导 科技支撑 多方参与"的农技推广服务格局 [34][35] 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议 - 举行了省市县协同赋能大埔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议签约仪式 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梅州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大埔县农业农村局共同签署协议 [38][39][40] - 协议以全产业链打造为抓手 以产业集群建设为载体 围绕蜜柚的品种品系结构 生产管理水平和支撑保障服务等方面开展共建合作 [40][41][42] 农业技术培训与装备展示 - 开展蜜柚高产栽培 茶叶品质提升技术讲座 推广山地丘陵机械和农用无人机技术 现场进行无人机操作演示 [45][46][47] - 邀请多位专家分享梅州柚标准化栽培技术 单丛茶分类生产与品质控制技术 丘陵山地果园全程机械化等知识 [54][55][56] - 广东农技大讲堂走进万隆柚园开设"田头课" 讲解蜜柚田间管理 挂果管理和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59][60][61] 活动规模与参与方 - 超过150人参加活动 包括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 科研院所 科技特派员 乡土专家 种植户代表和企业代表等 [63][64][65][66][67][68] -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开展 同时进行了巾帼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技对接服务活动 [14][52]
新疆:机械化助力辣椒高效、精准种植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3:31
新疆焉耆县辣椒实现机械化种植。罗志伟 摄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投入,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 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也让苏小军看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广阔前景。 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7日电 (舍小军 赛买提·艾则孜 马悦)截至目前,新疆焉耆县14.5万亩色素辣椒苗移栽 工作已全部结束。借助全自动移栽机等现代农业机械,辣椒产业迈入高效、精准种植新阶段,为今年丰 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近日,在焉耆县五号渠乡上五号渠村的辣椒种植地,数台全自动辣椒移栽机列队行进。这些机械通过精 准定位,实现取苗、投苗、栽植、覆土等工序一体化作业,秧苗间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每台机械日均 移栽面积可达15亩,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10倍以上。 苏小明种植辣椒等农作物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我今年种了600亩地辣子,十台移苗机一个礼 拜就栽种完。"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蒋玲 摄 2023年,苏小军和亲戚朋友共同成立合作社,并购买拖拉机、移栽机、采收机等机械设备,承接各类农 田作业,仅两年多时间,就发展成为拥有110多台机械设备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025年,我们移栽机增 加到80多 ...
深度关注丨守护“甜蜜事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8 08:03
蔗糖产业发展监督 - 广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破解糖企技术改革堵点与难点 [2] - 开展产业园区改革发展护航行动、深化重大发展项目专项监督、深化领导干部插手基建工程和招投标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3] - 自治区纪委监委牵头召开视频会议压实整改责任推动补贴发放 [5] 政策补贴落实 - 广西11个设区市未及时发放糖料蔗良种良法补贴达12.1亿元 [5] - 去年8月底广西未及时拨付的补贴全部兑付惠及蔗农家庭(糖企)115万户(个) [5] - 补贴补发后合作社修建机库棚并添置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准备扩大生产 [6] 科技赋能与基础设施建设 -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使甘蔗亩产达8吨相比靠天吃饭亩产翻倍 [8] - 新建水渠激活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解决1.2万亩甘蔗灌溉问题 [8] - 来宾市拥有甘蔗联合收割机323台、分步式机收除杂站101个和一大批配套设备 [11] 企业技改与产业链延伸 - 广西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投入资金上马技改项目完成数智化管理与控制一体化运行中心建设 [11] - 企业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1] - 分步式机收除杂站每吨糖料蔗收费120元比人工砍收少支出30元 [10] 行业规模与产量 - 2024/25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比上榨季增加11万亩 [6] - 2024/25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食糖产量保持增长势头 [15]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有望连续34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 [15]
甘肃民勤“小田并大田”激活荒漠沃土建高标准农田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14:40
近年来,民勤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破镇村组行政区域界限,探索"碎地连成块、 小田变大田、经营权连片"的新路径,采用"拆坎并埂连成块、打破区划连成片、基础设施连成网"三大 措施,"整镇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打造",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将跑肥、跑水的低产田变成保肥、保水 的高产稳产田,持续放大"1+1>2"的叠加效应,真正让"粮地"变成"良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中新网兰州5月6日电 (马爱彬)5月初,甘肃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元台村高标准农田内,10余台北斗导航 农机正开展精准作业,在网格化田块间高效完成旋耕、播种、滴灌带铺设等联合作业。 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的高标准农田里,配备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正有序开展播种作业。(资料图)张晓娇 摄 "通过土地整理,打通了田块间的沟渠路网,昔日小田变大田,村集体变身'种植大户'。"元台村党支部 书记马尚福近日接受采访表示,这不仅实现了'耕、种、管、收'一体化,还因减垄增地溢出了土地,从 而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率。 马尚福说,打破传统田埂界限后,智能农机与规整田块的协同效能显著提升,日均播种效率同比提高 60%,土壤墒情传感器与智能水肥系 ...
科技赋农 看中国中化打造的万亩“吨粮田”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2:18
农业现代化技术应用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采用北斗导航农机进行春玉米精准播种,集成滴灌带与智能灌溉系统实现水肥调控[1][2] - 中化农业MAP在玉米生长5个关键环节集成16项技术,实现"种得准、管得精"的"吨粮田"目标[4] - 智能配肥装备与智慧农业软件为每块田定制施肥方案,农户可通过手机实时监控作物状态与预警提示[5] 水资源高效利用 - 达拉特旗年均降水量不足340毫米,MAP引进国际滴灌系统结合玉米灌溉决策模型,实现小流量精准灌溉,用水量从400立方米/亩降至200多立方米/亩[4][5] - 滴灌技术被农户称为"埋在地里的毛细血管",节水同时使示范田玉米亩产达1016公斤,较传统种植增产20%[5] 盐碱地改良与增产 -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通过滴灌技术改善盐碱地,蓄水池沉淀黄河水后经过滤罐体输送至滴灌带,形成根系"湿润球"减少盐分积累[6] - MAP选择耐盐碱作物如向日葵、高粱,结合窄行距播种等技术,2024年玉米单产比普通农户高20%,向日葵增产50%[6][7] 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 - MAP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机制,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达拉特旗道劳哈勒正村玉米亩产从3吨增至4吨[7][8] - 内蒙古推广"统种共富"模式,2024年全区"吨粮田"达850万亩,粮食单产7797斤/亩,同比增242斤/亩[8] 全国范围技术推广 - MAP玉米全周期服务模式已拓展至全国,2024年线下服务面积3565万亩,亩均单产提升8%-15%,全年增产25亿斤[9]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农资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产业链、竞争格局及转型策略分析:农资行业线上化率将进一步提升,农资电商优势显著,效益可观[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2 10:58
农资电商行业定义 - 农资电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业生产资料在线交易、信息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模式,核心是优化农资流通环节,连接生产者、经销商与终端用户[2] - 操作模式整合上游资源打造自主品牌,主打优质低价农药、化肥等产品,跳过中间环节直接触达农户,采用B2C模式包括网上采购、团购、限时抢购等[3]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电商国,农产品"上行"电商模式逐步成熟[7] - 2024年农资电商市场规模达7081亿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8574亿元,处于高增长低存量阶段[1][7] - 传统经销模式演变为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村级代购员帮助农户完成下单和支付[5] 产业链结构 上游 - 上游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企业,头部企业市场份额集中,种子品类区域性特征明显[9] - 种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1242亿元增至2024年1410亿元,预计2025年达1481亿元[11] 中游 - 中游服务商分为企业自建平台、专业型平台和第三方平台三类[9] 下游 - 下游用户为规模化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终端应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9] - 2024年中国养殖业数据:羊存栏30049万头、生猪42743万头、家禽648亿只[13] 竞争格局 - 主要平台包括大美农电商、上农网、中化商城、云农场等15家企业[15] - 京东农资依托物流优势提供全品类农资,淘宝通过品牌直连使农资价格降低15%-20%[17] - 快手推出"百县千店"计划培养10家专属服务商,大丰收覆盖1亿亩土地服务150万用户[17] 发展趋势 - 行业线上化率将随企业布局加快和平台内容化建设进一步提升[1][7] - 转型需多方联合完善物流配送和人才培养,推动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18][20]
新疆棉花种植实现逾99%机械化播种
中国新闻网· 2025-04-30 13:23
新疆棉花产业机械化发展 - 新疆作为中国最大棉花产区 实现逾99%机械化播种 [1] -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 节水灌溉 道路硬化等措施将零散小田变为连片大田 提高土地利用率 [3] - 尉犁县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机械化播种提供有利条件 [3] 智慧农机应用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 尉犁县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机补贴购买2台大马力拖拉机 年收入达30多万元 [3] - 新疆巴州强胜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18000亩地 吸纳懂技术村民加入 技术员月收入达8000多元 [5] - 阿克苏地区投入9700台(套)先进智能农机具 包括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等 [8] 棉花播种效率与质量提升 - 智能播种机采用北斗导航技术 实现精准作业 一天可播种400余亩 [6] - 精量播种方式相比传统播种节省种子成本 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 [8] - 阿克苏地区实现棉花播种全过程机械化 从精量播种延伸到精准施肥 高效植保等环节 [8]
湖南省表彰496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中国新闻网· 2025-04-29 22:16
中新网长沙4月29日电 (刘曼)4月29日,2025年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 彰大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张大庆等339人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授予喻惠中等157人湖 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90后"新农人"陈帅宇出生在常德鼎城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受父亲影响,一直觉得家乡"广阔农 村,大有可为"。2015年大学毕业后,他瞒着家人返乡,拿出大学创业收入流转了300亩水田,边开农资 店,边学习水稻育种、稻田机械作业等,正式开启种粮之路。 这些年来,陈帅宇创办的公司通过构建品种、布局、技术、植保、收购、品牌"六统一"的标准体系,已 带动5600多户村民种植优质稻,社会化服务面积超5万亩,累计让1.2万余名农户增收超3000万元。 "十年田间地头,让我深深体会到劳动精神的传承需要'钢的坚韧'与'树的扎根'。"陈帅宇说,将以劳模 荣誉为鞭策,努力探索农业现代化路径,搭建青年创业平台,与千千万万劳动者一起,让每一粒稻谷承 载振兴希望。 全国劳动模范、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贾志光自1998年开始从事焊接工作,拥有20多年焊接经验 和技术积累,并不断追求焊接工艺提升。由楚天科技技 ...
云天化:以工业化思维重塑现代农业
新华财经· 2025-04-29 11:27
智能农业转型 - 云南云天化通过智能温室实现月季种植环境精密控制,温度波动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2] - 示范园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使单位产量提升300%,回水循环利用技术降低成本并助力生态治理[3] - 智能环控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等分解为数百个可量化参数,精准控制开花时间[3] 生产流程优化 - 示范园采用红外线成像系统自动识别花朵开放度并进行分级,自动包装机器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工序[3] - 鲜切月季经过标准化流程处理后,通过冷链运输48小时内可送达千里之外的消费者[3] - 示范园占地1450亩,每天生产50万枝鲜切月季,年产值接近亿元[3] 品种研发与市场突破 - 示范园成功培育32个自主花卉品种,其中8个已在市场崭露头角,打破国外品种垄断[3] - 科技小院团队成功栽培30余个花卉新品种,将育种周期从9-10年缩短至4-5年[6] - 花卉年产量增加20%-30%,瓶插期延长5-7天,提升市场竞争力[6] 人才培养与农户转型 - 园区已培育1023名农户,完成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化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4] - 为1700余户农户提供专业服务,辐射种植面积1.2万亩,高品质花占比平均提升20%[4] - 54岁农民经过培训成为月季种植修剪领域的"行家"[4] 科技研发体系 - 科技小院实现"实验室-农田"无缝衔接,专家、学生与企业员工联合攻关技术难点[6] - 已在全国12个省份建成36个科技小院,聚焦50余种作物体系[6] - 开发1221套种植方案,构建包含200多种作物、6084种病虫害的数据库[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从化肥生产商延伸至农业综合服务领域,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发展碎片化、低效化问题[7] - 智能温室取代传统农业模式,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7] - 科技小院为3000万亩农业产业体系提供近距离、全方位服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