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搜索文档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央广网· 2025-05-23 09:17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安徽铜陵翠湖公园举办百对新人集体婚礼 体现婚俗改革成效 新人表示集体婚礼创造共同美好回忆[1] - 陕西宝鸡金台区通过方言小品和景区创意标语推动婚俗改革 红白事宜费用普遍下降[1][2] - 太原市文艺小分队开展巡演 包含快板音乐舞蹈等节目 促进城乡文化交流[2] 文化设施与志愿服务 - 全国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 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设施建设完善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 - 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达2 39亿人 志愿精神广泛传播[4] - 南昌西湖区开展"伙伴计划" 社会组织与街道对接 精准满足居民课后培训及健康文艺需求[4] 文明创建活动 - 全国文明村河南兰衣赵村组织传统节日活动 营造敬老爱老风气[4]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理论宣传文化展示移风易俗平台 服务基层群众[5] - 时代楷模中国好人等评选活动强化榜样引领 群众性创建活动培育健康社会风尚[3]
弘扬自强不息精神和扶残助残美德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残疾人事业发展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残疾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以保障平等权益[1] - 提出"普惠+特惠"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重点加强康复、教育、辅助器具等基础性公共服务[10] - 要求深入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推动设施、信息和社会服务全面无障碍化[10] 残疾人群体发展现状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残疾人群体呈现接纳自我、自信乐观的主流形象,更多人通过教育康复走向社会[3] - 残疾人群体现已具备通过劳动技能增收致富的能力,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技术应用领域存在发展潜力[6][10] 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 倡导构建"人人友善、处处友好"的社会风尚,鼓励社区组织、爱心企业开展专业化助残服务[7] - 推动形成"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模式,支持成功残疾人反哺社会[8] - 要求培育助残社会组织,发展公益助残项目,建立多元化社会助残生态[7] 技术创新应用 - 重点推进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残疾人领域的应用,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10] - 通过现代科技装备帮助残疾人突破物理障碍,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10]
为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支撑——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新华网· 2025-05-23 01:13
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 党的二十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推动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1] - 精神文明建设聚焦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 -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3] 理论传播与红色基因传承 - 浙江杭州"'青'你来说·理论开放麦"活动通过脱口秀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4] - 山东淄博"明理胡同"、重庆"小院讲堂"等理论学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6] - 2024年"礼赞民族英雄、弘扬抗战精神"教育活动吸引近千名师生参与 [7] - 中共一大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地游人如织,红色文化参观成为思想洗礼的重要途径 [8] 传统文化创新与文化自信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以馆藏文物为原型成为现象级文创爆款 [9]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传统文化体验热度攀升 [10] - 动画电影《哪吒2》、游戏《黑神话:悟空》、越剧《新龙门客栈》等作品展现文化认同感 [10] - "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推动传统节日在基层焕发活力 [10] 道德建设与榜样引领 - 2024年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启动,"最美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模范持续发布 [12] - 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新闻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榜样事迹 [13] - 各地开展先进模范关爱行动,通过政策保障、资金支持解决实际困难 [15] - 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营造未成年人学先进氛围 [15] 文明城市与乡村文明创建 - 浙江宁波打造"最美上学路""放心菜场路",通过微改造提升民生获得感 [17] - 2023年以来文明城市创建评估标准优化,注重"瘦身、减负、少测、低扰" [22] - 湖北黄虎村发展文创产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19][20] - 文明家庭创建与社区平台结合,解决子女教育、居家养老等"急难愁盼" [20][21] 移风易俗与文明习惯养成 - 广西、广东推行"红白事"简办,统一礼金上限、宴席标准 [23] - 2024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出台,新疆、西藏开展节约粮食主题活动 [26] -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诚信兴商宣传月""诚信积分"等实践 [27] - "清朗"专项行动整治网络乱象,文明旅游、交通礼让等习惯逐步普及 [28] 未来部署与机制创新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 [29] - 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将持续改进创新 [29]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强国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央视网· 2025-05-22 19:48
精神文明建设 -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传承中华文明 为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1] - 14亿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全社会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1] 政策与制度 - 《关于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的意见》《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等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3]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 推动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3] - 持续评选"中国好人""最美人物" 宣传时代楷模和道德模范事迹 [3] 实践与成效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拓展 文明城市和文明家庭创建赋能城市更新和乡村移风易俗 [4] - "村超""村BA"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精神风貌 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 [4] - 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健全 网络精神家园日益清朗 [4] 典型人物案例 - 张桂梅被称为"教育燃灯者" 用爱照亮山区女孩人生梦想 [3] - 尼玛顿珠带领牧区群众脱贫致富 获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 [3] - 李培生20多年攀爬黄山峭壁清洁环境 累计行程近1800公里 获"中国好人"称号 [3]
山东省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启动
大众日报· 2025-05-20 09:13
活动概况 - 山东省2025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启动仪式于5月19日在滨州无棣县水湾镇东吴家庙村文化广场举行 [1] - 活动由中宣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主办,山东电影发行放映集团等联合承办 [1] - 现场发布70部推荐影片并开展首场放映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统筹优质片源供给与丰富放映服务形式 [2] - 通过展演优秀影片推动公益电影进基层深化拓展,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2] - 特色放映点包括"光影润童心、传递真善美""红星影院""古城里的电影故事""公益电影点亮千村之夜"等创新形式 [1] - 配套活动包括参观"光影记忆"电影放映历程展,展示公益电影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的工作成果 [1] 放映规模与覆盖范围 - 2025年全省16市预计放映公益电影70万余场,覆盖5.4万个行政村 [2] - 设立2000余个固定放映点,包括福利机构、社区广场等场所 [2] - 全年计划放映故事片1500余部,科教片400余部 [2]
深刻把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41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 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而形成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 成为中国共产党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一项重大议题。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破解"古今中西 之争"、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选择。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党肩负文化使命的有效路径。中国共产党是具 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明意识的政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百余年奋斗史记录着我国文化奋进的轨迹。1938年,在《论新阶段》这一政 治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 习的另一任务……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 ...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科学育儿新期盼新要求
陕西日报· 2025-05-08 07:03
家庭教育立法解读 核心观点 -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办法》于5月1日正式施行 填补了该省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立法空白 聚焦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满足科学育儿需求 [1] 立法特点 价值观引领 - 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强调培养未成年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家国情怀 体现"家国同构"理念 [1] 责任主体界定 - 补充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法定主体责任 明确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协助义务 对不履行责任或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 [1] 教育内容细化 - 要求家长学习知识并言传身教 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 开展生命教育及挫折教育 特别强调树立性别平等观念 [2] 难点问题应对 - 针对亲子关系问题 要求增加陪伴时间并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提升质量 针对养育焦虑 提供免费分龄指导课程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情境服务 [2] 协同机制构建 - 以引导家长履责为主 尊重监护人自主性 政府及社会发挥促进作用 对社会化服务机构设立准入门槛 要求依法登记并制定行业规范 [2] 实施推进 - 省妇联表示将履行法定职责 推动《办法》落地见效 [3]
坚守诠释责任 奉献书写担当(劳动者之歌)
人民日报· 2025-05-04 05:40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各行业劳动者坚守岗位辛勤劳动、乐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1][8] 履职:假期我们在岗 -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工务段钢轨焊联工王超“五一”假期坚守岗位十年,带领班组完成焊接1500多次,返工次数极少 [3] - 山西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市政水道工王润梅“五一”假期不敢懈怠,和同事创新清掏方式提高排水管道维护效率 [3] - 海南澄迈县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旅游区讲解员刘菲“五一”假期在咖啡文化馆和景区美术馆间忙碌,希望让游客不虚此行 [4] - 西藏布达拉宫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黄一龙“五一”假期带领15名消防员24小时轮流值守,应对游客高原反应 [4] 奋斗:奔忙生产一线 - 黑龙江汤原县水稻试验站站长梁誉“五一”假期在水稻基地指导农户防病处理,带领团队把好秧苗质量关 [5] - 湖南常德高新区佳鸿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五一”假期多条产线高效运转,技术操作工杨少华等要交付300多件试制产品 [5][6] -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S216线彭阳至上关公路建设现场“五一”假期热火朝天,施工员刘建军坚守岗位 [6] - 广东奥体中心、江苏南京明阳产业园、陕西省煤层气公司韩城王峰煤矿、中建五局宁夏中卫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者“五一”假期奋战一线 [6] 奉献:为了千家万户 - 山东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区分局3号警务站负责人张华刚“五一”假期值班巡逻,保障商业街安全 [7]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小雪“五一”假期对患者负责,认真诊疗 [7] - 河北石家庄市联强一社区党委书记裴佳“五一”假期看望老人、走访低保户等,记录待办事项 [8] - 山东金乡县当地供电公司和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五一”假期检查景区供电线路,排查隐患维护设备 [8]
人民日报评论员:焕发风雨无阻、奋勇前行的精气神——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新华社· 2025-04-30 22:07
劳模精神与劳动价值 - 党中央通过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体现对工人阶级的关怀 激励亿万人民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1] - 钢铁行业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扎根科研一线20年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 [2] - 煤矿工人陈晨光获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特等奖 体现"干一行专一行"的职业追求 [2] - 数控车工文照辉通过破解核心技术难题 提升中国制造水平 [2] 行业发展与挑战 - 钢铁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 代表案例为20年科研经验的专家贡献 [2] - 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反映产业工人专业能力提升 特等奖获得者成为行业标杆 [2] - 制造业面临"卡脖子"技术攻关需求 数控领域工匠精神推动产业升级 [2][3]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劳动者工资机制和权益保障 强化劳动价值认同 [4] -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明确营造"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社会氛围 [4] - 政策强调通过保障权益和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激发劳动者创造活力 [4] 产业升级路径 - 需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3] -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需结合劳模精神 应对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 [3] - 制造业技术突破案例显示 工匠精神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2][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经济日报· 2025-04-30 08: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本质的特征 党管宣传和意识形态是长期实践形成的重要原则 [1]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阶段始终是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历史证明思想领导是一切领导的基础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转变 文化自信增强和社会凝聚力提升为新时代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1]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把握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前提 也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与中华文明在思维范式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契合性 [2] -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需把握"两个结合"方法论 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内在机理 [2] 信息化文化治理 - 信息技术革命深刻改变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 对传统监管治理方式提出新挑战 [3] - 需健全互联网领导管理体制 依法管网治网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提升监管效能 [3] -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把握现代传播规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传播矩阵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 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纽带和国家思想道德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其作为基础工程部署 [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教育文化生产等领域 体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4] - 推动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成为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筑牢文化根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