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牛

搜索文档
摩根斯坦利策略首席:中国真正的“核心资产”不是茅台,而是它们
搜狐财经· 2025-10-08 10:13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MSCI中国指数的企业盈利基本面已连续三个季度企稳 [4][24] -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MSCI中国指数的季度盈利达到市场共识预期,并持续至2024年上半年 [24] - 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修正广度在8月转为正值,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正值区间的主要市场 [4][24] - 市场上涨的底层逻辑正从估值提升转向业绩驱动 [4] 行业分化与投资机会 - 资讯科技、互联网、大金融、生物医药是盈利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分析师持续上调其未来盈利预期 [9][10][26] - 大消费和房地产板块因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放缓而面临盈利预期下调,建议投资者远离 [11][27][29] - 市场内部分化严重,科技和互联网龙头是拉动指数上涨的主要力量 [8][11] - 材料行业因“反内卷”的积极效应,盈利增长预期也在上调 [27] 科技与AI领域估值 - 中国向AI领导者转型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和估值水平上,均远远落后于美国同行 [12][27] - 这些龙头公司拥有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和强大工程师团队,AI是其现有业务的超级放大器 [12] - 市场因过去监管和竞争担忧给予过低估值,创造了巨大的预期差 [12] - 真正的机会在于拥有稳健盈利交付轨迹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的龙头企业,需警惕估值过高的细分领域小公司 [12][27] 外资流向与战略布局 - 超过90%的受访美国投资者计划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 [14][29][30] - 外资关注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自动化和生物科技领域已建立的世界级领导地位 [15][16][30] - 外资态度发生根本转变,将中国特定行业视为全球科技竞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资产进行战略布局 [16] -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龙头公司有望获得全球资金持续流入,享受流动性和估值的双重溢价 [17]
大摩首席:外资眼中,中国真正的“核心资产”不是茅台,而是它们
搜狐财经· 2025-10-07 20:52
文章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股市上涨具备基本面支撑,市场逻辑正从流动性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4][5] - 市场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科技、互联网、金融及生物医药等“新经济”板块是盈利增长主要驱动力 [7][8][9] - 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在AI领域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其商业化能力和估值存在巨大预期差 [12][13][14] - 全球投资者尤其是美国投资者正显著增加对中国股票敞口,投资逻辑从宏观配置转向对特定领域全球领导力的战略布局 [16][17][32][33] 企业盈利基本面 - MSCI中国指数的企业盈利基本面已连续三个季度企稳 [5][26] - 关键指标“盈利修正广度”在8月转为正值,表明上调盈利预期的公司数量超过下调数量,这是自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正值区间的主要市场 [5][27] - 企业“造血”能力恢复,市场上涨的底层逻辑正从“估值提升”转向“业绩驱动” [5][6] 行业赛道分化 - 表现火热的赛道包括资讯科技(半导体、硬体、软体)、互联网(电商、媒体娱乐)、大金融(银行、保险、券商)和生物医药,这些板块是盈利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且盈利预期持续被上调 [9][10][28][29] - 表现冰冷的角落包括大消费(特别是受限制的酒类)和房地产,由于宏观经济增长预期放缓(预计下半年GDP增速可能降至4.5%),其盈利预期被不断下调,建议投资者远离 [11][31] - 市场上涨由代表“新经济”方向的科技和互联网龙头驱动,而非与传统宏观经济强相关的消费和地产板块 [11][28] 科技与AI领域投资机会 - 中国向AI领导者转型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相较于美国同行,在总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和估值水平上都“远远落后”,价值被严重低估 [12][13][29] - 这些龙头公司拥有将AI技术商业化的核心优势:海量数据、丰富应用场景和强大工程师团队,AI是能为现有业务赋能的“超级放大器” [14] - 真正的投资机会在于拥有稳健盈利交付轨迹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的龙头企业,而非估值过高的细分领域小公司 [15][29] 外资流向与投资策略 - 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兴趣显著回升,超过90%的受访美国投资者明确表示计划增加对中国股票的敞口 [17][32][33] - 外资投资逻辑发生根本转变,不再仅关注宏观数据,而是聚焦于中国已建立“世界级领导地位”的特定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自动化和生物科技,认为必须直接投资中国才能参与这些领域 [17][33] -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龙头公司有望获得全球资金持续流入,享受流动性和估值的双重溢价 [18]
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08:22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大幅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个股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科技股调整拖累主要指数 沪指下跌1.25% 深成指下跌2.83% [1] - 消费板块展现抗跌性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 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17% [1] 调整原因 - 科技股调整源于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股连续大幅拉升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20% [2] - 资金集中导致交易拥挤 科创50指数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的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攀升至8月27日的4.5% [2] - 前期获利丰厚投资者落袋为安操作触发调整 类似2020年末至2021年初白酒板块调整案例 [2] 科技股前期表现 - 科技股曾出现多项标志性事件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2] -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板块 跃升为A股市值第一大板块 [2] - 中际旭创总市值超越东方财富 刷新市场对科技板块估值认知 [2] 业绩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中36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其中15家营收增幅超30% [3] - 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3] - 股价增长与业绩增长的匹配是科技牛可持续的核心前提 [3] 寒武纪案例 - 寒武纪8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指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4] - 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方案公布 寒武纪权重约15%超10%上限 被动指数基金需卖出约100亿元 [4] - 寒武纪作为科技板块风向标 其调整逻辑适用于整个芯片产业链和科技板块 [4]
每经热评丨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3:52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大幅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科技股调整拖累主要指数 沪指下跌1.25% 深成指下跌2.83% 但市场未出现全面抛售 跌幅超5%个股仅467只 占比约10% [1] - 消费板块展现抗跌性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逆势上涨0.5% 农业银行大涨5.17% [1] 调整动因 - 科技股调整源于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板块累计涨幅超20% 寒武纪股价曾超越贵州茅台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成为A股第一 [2] - 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 科创50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升至8月27日4.5% 交易拥挤加剧调整压力 [2] - 调整属交易驱动型 类似2020年末至2021年初白酒板块调整 获利了结需求释放引发股价震荡 [2] 业绩基本面 - 科技股行情需锚定业绩增长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中36家营收增长 15家营收增幅超30% 17家净利润增幅超30% [3] -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但股价脱离基本面将导致调整不可避免 [3] - 寒武纪8月29日发布风险提示 明确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同时因指数权重约束(超15% vs 10%上限) 被动基金需卖出约100亿元 [4] 调整性质 - 此次调整为股价向业绩回归的正常环节 寒武纪作为风向标其调整逻辑适用于整个芯片产业链及科技板块 [4] - 市场整体向好走势未根本改变 调整具结构性特征 科技股与消费板块表现分化明显 [1][4] - 股价与业绩重新匹配后 科技牛行情将具备更坚实运行基础 [3][4]
每经热评︱科技股回调释放短期压力 锚定业绩方能成就“慢牛”底色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1:45
市场表现 - 9月4日A股科技板块显著调整 科创50指数下跌6.09% 创业板指下跌4.25% 个股寒武纪跌幅超14%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跌幅均突破13% [1] - 沪指与深成指分别下跌1.25%和2.83% 消费板块逆势上涨 乳业、预制菜、水产、宠物经济等细分领域涨幅均超2% 红利指数上涨0.5% 农业银行股价大涨5.17% [1] - 当日跌幅达5%及以上个股仅467只 约占全市场个股总数10% 未出现全市场非理性抛售 调整呈现结构性特征 [1] 调整动因 - 科技股调整核心动因为交易层面短期博弈 8月12日至9月初科技股连续大幅拉升 科创50和创业板指累计涨幅均超20% [2] - 科技股交易异常拥挤 科创50指数成交额占比从8月11日1.64%(303.4亿元/1.85万亿元)攀升至8月27日4.5% 资金集中度显著提升 [2] - 寒武纪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明确指出股价存在脱离基本面风险 同时科创50指数样本调整将导致跟踪基金需卖出寒武纪约100亿元 [4] 行业标杆事件 - 科技股上涨期间出现多项标志性事件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第一高价股 电子板块市值反超银行板块成为A股市值第一大板块 中际旭创总市值超越东方财富 [2] - 2025年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业绩表现亮眼 36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其中15家营收增幅超30% 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 中芯国际、寒武纪等芯片企业业绩大幅增长 [3] 可持续性逻辑 - 科技牛行情需锚定业绩牛 股价增长与业绩增长匹配是可持续核心前提 若股价脱离基本面独自冲高则调整难以避免 [3] - 此次调整为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股价向业绩回归的正常环节 当股价与业绩重新匹配后科技牛才能拥有更坚实运行基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