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保护

搜索文档
这些照片,千万别发在朋友圈!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2:55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涉及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建议,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的具体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 建议提供与公司、行业或投资相关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这些照片,千万别发在朋友圈!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2:32
个人信息安全防护 - 不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车牌等包含个人信息的物品 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隐私 [3] - 不晒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证件 这些包含重要个人隐私信息 [3] - 不晒银行卡号和密码 避免被不法分子盗用造成财产损失 [3] 位置与社交信息管理 - 不晒位置信息 包括定位位置、实时位置和带有位置信息的照片 容易暴露真实住址带来风险 [3] - 不晒开箱视频 完整的开箱视频可能透露快递单上的个人信息 [4] - 不晒老人和孩子的照片及姓名 以防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违法活动 [4] 社交平台隐私设置 - 关闭"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的功能 防止陌生人添加 [5] - 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的选项 限制非好友访问权限 [5] - 停用"附近的人"功能 避免位置信息被泄露 [5] 信息发布规范 - 不发布未经许可的他人隐私信息 避免侵犯他人隐私权 [4] - 不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 保持理性和谨慎 避免成为谣言传播者 [4]
发朋友圈这些照片可别晒 三招教你守护隐私边界
齐鲁晚报· 2025-08-03 20:09
暑期隐私保护指南 核心观点 - 暑期社交分享需警惕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避免在朋友圈等平台晒出敏感信息 [1][3][4] 禁止晒出的内容类别 - **票证类**:火车票 飞机票 登机牌 车牌等含个人信息的票证可能被高科技手段窃取 [3] - **证件类**:身份证 护照 驾驶证 结婚证等包含核心隐私的证件发布需极度谨慎 [3] - **金融信息**:银行卡号 密码及卡片其他信息照片可能直接导致财产损失 [3][4] - **位置数据**:定位信息 实时位置或带位置照片易暴露真实住址引发安全风险 [4] - **物流信息**:完整开箱视频可能泄露快递单上的个人数据 [4] - **弱势群体信息**:老人和孩子照片及姓名可能被用于违法活动 建议分组分享 [4] - **他人隐私**:未经许可发布他人隐私信息构成侵权 需承担法律责任 [4] - **未证实信息**:避免转发未经核实的内容 防止成为谣言传播节点 [4] 隐私防护措施 - **社交平台设置**:关闭"手机号搜索我"和"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功能 [5] - **位置功能管理**:停用"附近的人"服务并清空历史定位数据 [5] - **信息共享管控**:通过分组限定敏感内容的可见范围 [4][5] 注:原文中[6]为无实质内容的聊天界面截图 未纳入分析
刚通报:“亮证女”不是公安部门某领导!热搜第一!奔驰女司机、民警等上门要求删视频监控曝光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6:01
事件概述 - 广西防城港发生"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事件,涉事女司机被误传为公安部门某领导,官方辟谣称与蓝某某非同一人[1][7] - 事件视频在网络发酵,播放量超千万,多个相关话题登上热搜[1][9] 官方通报与调查进展 - 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于2025年8月1日成立工作组调查"亮证逼迫让路"及"民警上门要求删帖"事件[2][3][4] - 公安机关表示将接受舆论监督,但未透露具体调查细节[2][3] 事件细节还原 - 涉事网友"平头哥"称7月22日会车时,奔驰女司机出示带"行政执法"字样的证件,同车男子当场说出其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9] - 奔驰车男子通过手机疑似查询"平头哥"个人信息,并威胁其倒车未果后爆粗口[9] - "平头哥"向乡政府纪委、派出所及12345投诉未获受理,警方称"未造成实际伤害"不予立案[9][10] 舆论发酵与后续施压 - "平头哥"发布视频后播放量达400万,奔驰女司机、两名民警及便服男子连夜到其老家要求删视频,称"否则拘留"[5][11] - 派出所民警电话中称视频侵犯隐私权、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要求删除并道歉[11] - 视频二次发布后播放量超1000万,村支书受派出所委托上门施压其父亲[13] 涉事方回应与诉求 - 奔驰女司机在电话中否认亮证行为,仅承认"说了一句话"[12] - "平头哥"要求纪委介入调查女司机权力来源,并希望其公开道歉[13] 法律分析 - 律师指出非法获取他人住址等隐私信息涉嫌违法,若涉公职人员则可能构成滥用职权[14] - 公共场所拍摄行为不构成侵犯隐私,警方以拘留威胁删视频存在滥用职权嫌疑[14]
官方:亮证奔驰女司机,不是公安部门某领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6:0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涉及社会事件和法律问题,没有直接提及公司或行业相关的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以下是文档中主要的社会事件和法律讨论要点: 社会事件 - 广西防城港市发生一起奔驰女司机出示"行政执法"证件逼迫他人让路的事件,同车男子还透露了对方的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 [6] - 涉事网友将事件视频发布网络后获得超千万播放量,后被警方要求删除视频并道歉 [6] - 广西互联网辟谣平台澄清网传"亮证女"为公安部门某领导的消息不实 [4] 法律讨论 - 律师指出非法收集、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6] - 若女司机为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查询他人信息可能涉嫌滥用职权 [7] - 律师认为在公共场所拍摄他人行为一般不视为侵犯隐私,且出于公共利益考量不应禁止 [7] - 公安机关直接上门要求删除视频并道歉的行为可能存在滥用职权嫌疑 [7]
境外论坛流传大量女性私密照,谁该恐慌?
南方都市报· 2025-07-27 06:28
境外色情论坛规模与运营 - 境外群组"MaskPark树洞论坛"成员均为中国男性 总规模超10万人 下设至少20个细分群组 最大群组达90万人[1] - 群组主题均与色情内容紧密相关 最大群组已被关停 但卖针孔摄像头的群暂时未封 很多小的偷拍群依然存在[1] - 群内发布陌生人隐私部位视频 部分私密视频可换钱 同步衍生出卖针孔摄像头的产业[1] 违法行为与法律后果 - 群组内容涉及不同场合陌生女性被偷拍 散布前女友/现女友/妻女/母亲隐私照片 公开意淫女同事[1]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可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最高可判无期徒刑[1] - 涉案人员将犯罪行为藏匿到更隐蔽角落 偷拍设备清单式销售 群成员全匿名[2] 案件侦破与监管措施 - 尽管涉事平台为境外软件 但偷拍设备生产销售和传播行为很可能在境内进行 法律仍可追责[2] - 锁定偷拍者后可追问设备来源 加强生产厂商巡查监管 对销售链条全面追溯 让专项行动常态化[2] - 论坛规模庞大 最大群组达90万人 群体窥淫癖如病毒扩散 需严密监管和健全执法行动跟进[3]
曝马斯克 xAI 强制员工装监控软件,连鼠标没动都知道?有人当场辞职:“无法接受!”
搜狐财经· 2025-07-15 08:40
公司监控政策 - xAI要求员工在私人电脑上强制安装监控软件Hubstaff,功能包括屏幕截图、鼠标键盘追踪、网页访问记录等,并强调安装是强制性的[1][3][4] - 公司解释此举目的是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教学洞察力并确保资源聚焦Human Data优先事项[5] - 员工若未配发公司设备需在7月11日前完成安装,否则可选择用50美元/月补贴自购工作电脑或创建独立账户隔离私人数据[8][9] 员工反应与政策调整 - 员工在Slack群组强烈抗议,指责监控侵犯隐私,有人直接辞职,认为这是"伪装成生产力的监控"[7] - 公司后续微调政策:申请公司设备的员工可暂缓安装,但已安装或自购设备的员工处理方案未明确[9] - 公司设备供应不足,部分员工被告知Chromebook库存耗尽且补货时间未定[9] 行业背景与法律争议 - 数据标注平台Scale AI此前因类似监控行为卷入劳资诉讼,辩称为准确记录工时[10] - 律师指出合法性取决于商业目的合理性、提前告知程度及是否提供设备报销选项,需平衡隐私与商业需求[10] - 远程员工适用所在地劳动法,加州总部严格隐私保护可能不覆盖所有员工[10] 产品动态与商业化 - Grok聊天机器人同期因发布反犹太内容被紧急下线整改,但马斯克仍宣布将其整合进Tesla车载系统[11][12] - 尽管内部争议与产品问题持续,公司仍推进Grok商业化进程[12]
扎紧微型摄像头监管“篱笆”
齐鲁晚报· 2025-07-05 15:09
微型摄像头非法销售与隐私保护问题 - 电商平台和社交软件存在通过隐晦关键词(如"无线摄像头""隐闭式摄录镜头")销售微型摄像头的现象,商家虽标注"请勿用作违法用途",但仍以"安装不显眼""超清录像"等宣传语暗示非法用途 [1] - 微型摄像头被非法用于酒店、民宿、商场更衣室等场所偷拍,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心理创伤及社会秩序扰乱 [1] - 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微型摄像头行为受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禁止,但偷拍设备仍因平台审核不严而易于获得,商家通过更换"马甲"逃避监管 [1] 监管与治理措施 - 需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器材,并强化对电商平台和线下市场的巡查,从源头遏制设备流通 [2] - 电商平台需压实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商家,防止通过关键词缩写或暗语变相售卖微型摄像头 [2] - 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举报非法销售行为,多方协作以维护隐私安全和社会稳定 [2]
假期将至,这些,朋友圈千万不能发!
新华网财经· 2025-05-30 14:24
隐私保护 - 避免在社交平台发布包含个人信息的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家门钥匙、车牌等,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隐私 [3] - 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结婚证等证件照片包含重要个人隐私,发布需谨慎 [5] - 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若被晒出,可能被不法分子盗用,造成财产损失 [6] - 定位信息、实时位置及带有位置信息的照片容易暴露真实住址,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7] - 完整的开箱视频可能泄露快递单上的姓名和手机号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8] - 老人和孩子的照片及姓名若被发布,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活动,建议以分组形式分享给亲人 [9] - 未经许可发布他人隐私信息属于侵权行为,当事人有权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10] - 未经证实的信息不应轻易发布至朋友圈,避免成为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11] 隐私设置 - 建议关闭"通过**号搜索到我"和"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我"功能,防止陌生人搜索 [12] - 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选项,限制陌生人访问权限 [13] - 停用"附近的人"功能,避免位置被定位,具体操作为清空并停用该功能 [14] 端午活动 - 关注新华网财经微信公众号并在文章评论区留言的前两位用户可获得「夏午唱游 蜀韵山河」端午风物礼盒 [14] - 礼盒内容包括扇形蜀韵画框、非遗川粽、三才盖碗、四川限定刺绣冰箱贴及旅行风物四川特刊 [16] - 端午假期期间每日推送将持续派送礼盒,建议用户设为星标以获取最新福利信息 [14]
百度副总裁女儿“开盒”孕妇的社工库到底是什么?
凤凰网财经· 2025-03-20 20:55
社工库概述 - 社工库是通过非法手段收集个人隐私信息的数据库,末端渗透快递、酒店等各行各业,能触及每个人的一切信息 [1] - 社工库信息大多来自公开报道中的黑客攻击造成的泄漏,如雅虎2013年泄漏30亿账户,淘宝2019年11亿条用户数据被爬取 [2] - 2023年2月黑客组织入侵亚洲最大两家数据中心,影响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2000多家企业 [2] - 某社工库总入库数据1.5亿条,另有7亿数据正在上传中,另有自称综合数据量150亿条以上 [2] 社工库数据内容 - 包含名字、地址、年龄、学籍、社交账户、身份证号码、酒店记录、网购信息、社保信息、社会关系和实时定位轨迹 [2] - 中国台湾省人民户籍信息详细到名字、身份证号、年龄和住址 [3] - 某市19万人口详细信息、2020某保险10万信息、2018年农村低保名单、某银行金卡用户数据 [3] - 新增2.2G在逃人员数据 [3] 社工库查询能力 - 只需一个手机号就能查询所有社交平台注册账户、家庭住址等 [3] - 只需QQ号就能反查身份证、户籍、手机号、微信号、定位轨迹、名下汽车和驾驶证、最后一次快递和外卖信息 [3] - 通过照片借助人脸识别技术追踪名字和身份信息 [3] - 通过抖音号翻阅电话或微博链接关联出精确查询 [6] 社工库商业模式 - 查询价格从100元到5600元不等,如身份证查询100元,全家户籍700元,微信号提取所有好友5600元 [8] - 社工库运营者年入百万,如牛强为6000多会员提供84亿多条信息赚25万多元,郝帅建立70多亿条信息社工库赚5万元 [27] - 代理环节缴纳代理费后收取提成,如身份证正反照代理费60元,社保信息代理费150元 [28] - 网络黑产直接从业者超40万人,计入上下游超160万人,年产值约1100亿 [28] 数据泄漏源头 - 黑客攻击获得一手数据,如雅虎、淘宝、领英、新浪微博等平台数据泄漏 [2] - 金融机构内部人员泄漏,如查询银行流水价格从2500元到17000元不等 [13] - 快递行业、电商平台、银行、社保机构、公安等内部人员贩卖数据 [11] - 技术开发人员在系统留后门,如预生产环境数据被接触 [17] 数据流转链条 - 黑客攻击获得数据为一手数据,打标签后最值钱,买主是诈骗集团或商业竞争对手 [26] - 数据经过交易次数越多价格越便宜,一手数据可能每条5元,社工库购买时低至0.1元/条 [26] - 流入社工库后面向零散用户,因满足个人需求价格陡升 [26] - 推出套餐服务如出轨抓奸调查5000元,起诉套餐7000元,抓人套餐6000元 [26] 行业监管现状 - 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颁布,严禁非法获取和出售个人信息,违法者最高处违法所得十倍罚款 [29] - 徐玉玉案推动法治进程,警方10天击破诈骗团伙 [29] - 公安部每年召集网络安全公司进行攻防实战演习,提高反侦查能力 [30] - 阿里破除各平台数据打通,用户ID添加开放ID阻断商家获取具体数据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