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同仁堂: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证券之星· 2025-06-28 00:11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章 程 二零二五年六月修订 目 录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章 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公司、股东、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公司的组 织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 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 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上海 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和其 他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系依照 《公司法》和其他有关规定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经北京市人民政府《关 于同意设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以募集方式设立;在北京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 第三条 公司于 1997 年 5 月 26 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首次 向社会公众发行人民币普通股 5,000 万股,由境内投资人以人民币认购,于 第四条 公司注册名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英文全称 ...
天士力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7%,中药研发动力强劲
新浪财经· 2025-04-28 17:2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医药工业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1.83% [1][2] - 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6.47% [1][2] - 中药板块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90% [2] 研发实力与管线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10.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2.2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拥有98款在研产品,包含33款1类创新药,27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2] - 现代中药布局23款产品,3款处于申报生产阶段,17款处于临床II、III期 [2] - 脊痛宁片、青术颗粒等9款产品进入临床III期,安体威完成III期全部病例入组 [3] - 芪参益气滴丸、养血清脑丸等5款产品完成II期全部病例入组 [3] 与华润三九的战略融合 - 华润三九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4] - 双方将实现营销优势互补,推进产品管线布局加速 [5] - 华润三九在管理、营销及政策资源方面加持,有望提升公司竞争力 [4][5] - 公司创新优势将更加凸显,现代中药研发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 [4]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国家政策鼓励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抓住发展机遇 [1][4] - 中成药领域III期、II期项目预计2025年起陆续上市,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2] - 研究机构普遍看好公司与华润三九的强强联合,认为将显现产业链协同效应 [5]
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3-20 20:25
文章核心观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1] 各部分总结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 - 加大中药资源保护力度,编制规划,修订条例,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加强药用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 [2] - 规范珍稀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建立调查机制,开展技术攻关,编制矿物药使用清单 [2] - 推进中药资源统计监测,加强数据库建设,完善统计,促进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强化信息分析和预警 [2] 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 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质种子种苗 [3] - 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推行规范种植,发展林草中药材,推进农药登记,加强技术创新,鼓励获得国际认证 [3] - 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建设产地加工基地和产地仓,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监管,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提升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 [4] 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更新产业链图谱,培育壮大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打造特色产业高地,鼓励并购重组,促进产业延链发展 [5] - 提升中药制造品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健全追溯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和装备 [5] - 培育名优中药品种,加强炮制技术传承创新,支持大品种创新改良,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制剂上市 [5] - 打造知名中药品牌,推动老字号企业加强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 [6] 推进中药药品价值评估和配备使用 - 强化临床价值评估,开发评价大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路径,推动评价结果与目录调整联动,鼓励开展评价研究 [7] - 加强中药配备使用,强化临床指导作用,优化采购政策,推动赋码监测,支持制剂调剂使用,鼓励建设基层共享中药房 [7] 推进中药科技创新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基础研究和监管科学,加大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建设科研平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9] - 加强中药创新研发,加大科技计划支持,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推出创新药,挖掘转化医疗机构制剂和验方,鼓励儿童药品研发,提升民族药开发水平 [9] 强化中药质量监管 - 完善中药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行动,完善各类标准,加强统筹管理,推广数字化标准 [10] - 健全中药监管体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建设审评标准体系,加强说明书管理,完善批准文号退出机制,规范制剂注册管理 [10] 推动中药开放发展 -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完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走出去”,参与国际规则制修订,加强产业平台建设 [11] - 维护产业发展安全,完善保护体系,加强资源和技术保护,建立产业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11] 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 - 加强统筹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健全工作机制,提供服务,推广经验,弘扬文化,加强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 [12] -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完善人员流动机制,建设传承工作室,培养各类人才 [13] - 加强资金支持,统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支持企业融资,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