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

搜索文档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出,11项国家炮制规范草案细化质量标准
新京报· 2025-06-19 22:19
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更新 - 国家药典委公示11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草案 涉及半边莲 紫苏叶 北沙参等11个品种 明确炮制 性状 贮藏标准 [1][2] - 甘肃省药监局发布沉香曲等4个地方炮制规范 涵盖炮制 性状 鉴别等10项指标 自发布日起实施 [2] - 半边莲草案示例:规定炮制需去除杂质 切段干燥 性状描述包括根茎颜色 叶片形态等细节 贮藏要求干燥环境 [2] 中药饮片质量抽检问题频发 - 山西省2025年第1期抽检6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 涉及骨碎补 白芍等 涉事企业包括国药健康亳州药业等知名厂商 [3] - 山西省第2期抽检10批次不合格 款冬花 钩藤等存在性状 含量测定问题 涉及安徽纳百川 四川自强等企业 [3] - 江西省2025年4期抽检中18批产品不合格 11批为中药饮片 白芷 马勃等存在性状 灰分 水分等指标不达标 [4] - 安徽省百萃金方药业因生产劣药炒酸枣仁被罚没311万元 此前因郁李仁 筋骨草等劣药问题累计罚款73万元 [4]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 客观原因:中药材属农副产品 存在同科不同种混淆 经营者专业能力不足导致源头混乱 [6] - 主观原因:部分商家为利益增重染色 如藏柴胡冒充北柴胡 红花添加矿物油增重 [6] - 储存与种植问题:部分药材储存过久挥发油下降 标准化种植基地不足 农户自由种植难统一 [6] - 检测能力提升:药监部门飞检频次增加 社会对劣药容忍度降低 实际合格率逐年提高 [6]
珍宝岛药业全力推动中药饮片供给体系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5 20:14
公司业务发展 - 九洲方圆在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中表现突出,覆盖45个集采品种合计2448个品规,在品种多样性、区域覆盖广度和中选总量均位列全国第一 [1] - 公司具备每年1.5万吨的保供产能和智能化供应链体系,有效解决集采交付难题 [1] - 公司加速推进全产业链深度整合,上游布局道地药材基地,建立自有GAP种植基地、道地药材产地仓和趁鲜加工基地,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溯源体系 [1] - 中游打造智能生产基地,全国储运系统领先,支撑大规模集采订单稳定交付 [1] - 下游提供临床增值服务,组建专业学术团队为医疗机构提供用药培训与临床研究支持 [1] 行业合作与战略 - 九洲方圆计划与医药同仁、道地药材供应商等多方合作,共享资源、拓展市场,将优质中药饮片推广至更广泛区域 [2] - 公司在全国多个道地产区深化供应链布局,构建"产地初加工-区域集散-全国配送"的高效网络 [1] - 公司战略契合集采"优质优价"导向,通过全环节创新实现行业共赢 [1][2]
中药饮片集采落地市场格局生变:订单激增利润超预期 600家中标企业赢者通吃
新浪证券· 2025-06-05 09:31
随着5月全国中药饮片集采在约10个省份加速落地,一场席卷全产业链的变革风暴已然成型。尽管药材 成本骤降让企业利润远超预期,但不可忽视的是,2300家持证企业中仅600家中标的现实,正宣告行业 洗牌进入深水区。 成本"退潮"利润超预期,饮片企业迎意外之喜 从销量看,第二十七届国际药材节组织方透露,多家集采中标企业因产能吃紧被迫退展。这背后是集采 落地带来的需求井喷,业内人士预测,订单洪峰或在10月前后到来,企业增长动能将持续释放。 结语 集采大潮下,一面是中标企业因订单激增"痛并快乐着",一面是2300家持证企业中的落选者辗转难眠。 当药材成本波动遇上集采锁价,这场利润"剪刀差"盛宴终有期限;而产业链向上游产地的集体迁徙,则 暗示着真正的胜负手,早已埋藏在道地药材产区的青山绿水之间。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从利润端看,正当企业去年为近乎成本价的集采报价忧心忡忡时,今年中药材价格的深度回调带来了戏 剧性反转。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24年7月高点2253点跌至今年5月底的1756点,党参、甘草、白 术等大宗品种价格暴跌30%-55%,部分小品种跌幅甚至近90%。由于集采锁定了医院采购价,因而原料 成本下降直接 ...
中药饮片集采进入“精耕期”,行业上下游深度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9:04
中药饮片集采加速推进 - 5月以来约10个省份开始落实第一次全国中药饮片集采中标结果 [1] - 本轮集采覆盖45个临床常用品种是首轮联采的2倍 [1] - 3万余家医药机构需求量合计达9700多万公斤 [1] - 珍宝岛药业2448个品规中选华润现代中药超2500个品规入围九隆现代中药2100余个品规入围 [1] 行业集中化趋势显著 - 全国约2300家企业具备中药饮片生产资格 [2] - 医疗机构优先选用集采中标产品未中标产品市场空间被压缩 [2] - 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大供应链完善的大型饮片厂更易中选 [4] - 中小型饮片企业需提高产能和抗风险能力或转型专精尖路线 [4] 价格与利润变化 - 2023年首次联采价格降幅20%以上价差1.2倍才能进入拟中选行列 [3] - 部分企业报价近乎成本价甚至战略性亏损 [3] - 2024年中药材原料价格回落企业毛利率提高 [3] -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24年7月2253点跌至5月30日1756点 [3] - 党参价格从150元/公斤降至115元/公斤甘草从23元/公斤跌至13元/公斤白术从180元/公斤跌至80元/公斤 [3] 产业链布局变化 - 企业开始向上游产地转移原材料产地成为热门选择 [5] - 集采评审指标包含种植基地追溯体系道地药材等评分标准 [5] - 多地通过全链条追溯系统保障饮片质量 [5] - 江中药业以8612.38万元收购江中饮片51%股权布局中医药上游资源 [6] - 传统大型中药材市场药商计划在云南甘肃等产地开设新店面 [6] 行业规范化进程 - 集采机制启动后行业开始步入规范化 [1] - 中药饮片质量评判复杂需考虑道地性炮制规范等因素 [2] - 以往存在质量管理不严标准不统一中间商环节过多等问题 [5] - 集采常态化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5]
新荷花几度A股IPO未果,转战赴港上市前景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33
以信为眼, 洞察财经世界 00 0 4-17 几度铃羽而归,新荷 花再闯港交所。 近年来,多次闯关A股未果后再闯港交所的公司愈发增加,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下 称"新荷花")便是其中之一。 成立于2001年的新荷花,是我国第一家中药饮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工厂,主营产品包括 毒性饮片、普通饮片。公司业务遍布中国境内大部分省份,并在海外扩展到中医药需求强劲的地区,如 越南和马来西亚。 可作为中药饮片的头部企业,为何会多次闯关A股均未果?现如今又正式转战港股,又将迎来怎样的命 运? 在资本市场的征途中,新荷花的A股上市之路可谓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这家在中药饮片领域有着深厚 积累的企业,多次冲击A股上市,却屡战屡败,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新荷花在2011年11月25日创业板发审委工作会议上通过审核,但2012年过会后不久,就遭到员工举报, 称其存在财务造假行为,包括隐瞒关联交易、虚增企业利润等严重内控治理问题。尽管时任保荐机构和 申报会计师进行了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监管机构也未对新荷花进行处罚,但这些举报问题仍让市场对 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最终新荷花于2012年8月底撤回申请 ...
【看新股】新荷花转赴港股IPO:中药饮片头部企业 2024年增收不增利
新华财经· 2025-05-30 07:16
公司概况 -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按2023年中药饮片产品收入计算在中国排名第2位 [2][3] - 公司成立于2001年,曾多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此次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香港)和农银国际 [1][10] - 创始人江云直接持股31.5%,通过国嘉投资持股15.6%,其子江尔成持股18.1%,为公司控股股东 [7][8]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8亿元、11.46亿元(+46.8%)、12.49亿元(+9.0%),呈现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3][4]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34.4%)、8911.2万元(-14.3%),2024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 [3][4] - 总毛利率从2022年21.1%持续下滑至2024年17.1%,主要因利润率较低的医疗贸易公司及药店销售占比增加 [5][6] 产品结构 - 主营产品分为毒性饮片和普通饮片,2024年前五大产品销售额占总收入26.5%,包括法半夏、姜半夏、川贝母等 [5] - 毒性饮片毛利率从2022年29.7%降至2024年19.1%,普通饮片毛利率从19.6%降至16.7%,两类产品利润率均显著收窄 [5][6] 募资用途 - 本次赴港IPO拟募集资金用于扩大中药饮片产能、升级数字化智能生产系统、拓展越南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 [2][10] - 资金还将投向面向消费者业务、中药上游供应链的战略性投资及潜在收购、营运资金补充等 [10] 上市历程 - 公司2011年、2020年、2023年三次冲刺A股(深交所创业板/主板)均主动撤回申请,此次转战港股市场 [10]
中药饮片企业新荷花四闯IPO 递表港交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5 23:49
赴港IPO概况 - 公司第四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此前三次IPO尝试均未成功[1][7] - 2025年4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广发证券(香港)和农银国际[2] -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我国第一家中药饮片GMP工厂,全国第二大中药饮片生产商[1][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提供约770种普通中药饮片和10种毒性饮片,销售4900种规格产品[2] - 普通饮片收入占比保持在83%以上,毒性饮片收入占比13.8%~16.8%[2] - 2023年全国中药市场规模4516亿元,预计2030年达5993亿元;中药饮片2023年市场规模2788亿元[2] - 行业集中度低,前五大市场份额合计仅2.7%,公司作为第二大生产商市场份额仅0.4%[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7.80亿元、11.46亿元、12.49亿元,15年增长302.9%[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04亿元、0.89亿元,2024年同比下降14.24%,15年增长134.21%[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022~2024年分别为2768.8万元、7485.3万元、-46.7万元[7] - 贸易应收账款持续增加,2022~2024年分别为4.07亿元、5.08亿元、5.66亿元[8] 毛利率与成本结构 - 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2024年分别为21.1%、18.5%、17.1%[4] - 毛利率下降主因向医疗贸易公司及药店销售占比增加,以及主要原材料成本上升[4] - 五大产品(川贝母等)销售额占总收入26.5%~32.7%,毛利率与这些产品价格波动直接相关[5]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960万元、1150万元、1710万元,占营收比1.23%、0.92%、1.37%[6] - 研发人员22名,占员工总数616人的3.57%[6] - 研发投入占比和研发人员占比均低于15年前和5年前水平[6] 行业政策与质量风险 - 中药饮片带量采购持续扩容,2023年覆盖21个品种,2024年扩大至45种[9] - 公司有10个品类入选山东省集采,集采对质量提出更高要求[9] - 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药监局通报,最近一次是2024年10月生产的4批次红花不合格[10]
三闯A股,IPO过会后曾被举报,如今营收5年涨2.43倍!
IPO日报· 2025-04-10 18:30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曾三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首次于2011年通过创业板审核但因财务造假举报被终止审查[1][6][9][10] - 2020年第二次申请创业板IPO,但2021年4月撤回材料[11][12] - 2023年10月第三次启动深交所主板上市辅导,2024年4月终止后转战港交所[12][13] 股权结构变化 - 首次IPO时实控人江云合计享有29.81%权益,第二次申报前提升至54.95%[11] - 本次港股IPO前江云直接持股31.54%,通过国嘉投资持股15.6%,合计47.14%,其子江尔成持股18.1%[13][14][1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7.8亿元、11.5亿元和12.5亿元,复合增长率27%[17]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739.5万元、1.04亿元和8911.2万元,2024年同比下降14.4%[17]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21.1%降至2024年17.1%,主因原材料成本上涨[19][20] - 2024年收入较2019年增长3.43倍,净利润增长1.94倍[18] 业务概况 - 按2023年收入计算为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第二大企业,前五大中增长最快[17] - 客户结构中医院和医疗机构占37%,医疗贸易公司占35.5%[21] - 线下覆盖1000多家医院和连锁药店,线上平台服务超5200家客户[20] 募资用途 - 计划扩大中药饮片产能并升级智能生产系统[21] - 投入草本保健品研发及消费者运营团队建设[21] - 建立越南、马来西亚海外销售渠道[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