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创新

搜索文档
KKR首支人民币基金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18 11:43
KKR成立于1976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公司,提供另类资产管理以及资本市场与保险解决方案。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其资产管理规模已达约6860亿美元。此次募集的首支人民币基金,目前规模约为4亿元人民币,有限合伙人(LP)阵容多 元,包括国内头部机构平安资本旗下母基金、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曹氏家族企业"曹宝记(TPC)"及国际资管巨头施罗德旗下 基金。 KKR试水募集人民币基金并落子临港,不仅是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关键里程碑,也彰显了临港作为金融开放创新前沿阵地的 独特吸引力。凭借开放优势、制度优势及政策优势,临港正在成为外资机构深度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推进本土化战略的重要 枢纽。以KKR等为代表的外资发起设立的人民币基金,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全球资本精准对接中国经济与产业 升级需求,助力中外资本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新局。 来源:上海临港 投资界8月18日消息,近日,KKR旗下境内私募投资实体开德时璞(上海)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中国证券 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基金备案,标志着其首支在岸人民币基金正式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这是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人民币基金 的又一重要成果,为临港金融开放创新 ...
88项细则落地 广州南沙打出金融开放创新“组合拳”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21:36
政策发布与实施方案 - 《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推出88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南沙建设力度 [1] - 《实施方案》围绕7个方面提出88条落实举措,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加强社会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发展特色金融服务等 [2] - 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表示将按照88条举措挂图作战,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招引市场主体并形成案例 [2] 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设 - 南沙拟通过2025-2030年6年时间,聚焦改革措施、平台建设等五方面打造特色金融港 [2] - 南沙出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产业集聚、发展运营等七方面优化区域金融生态 [3] - 针对实体企业推出"鲲鹏计划"企业上市培育体系,构建企业上市全链条培育生态 [3] 重点项目与期货产业园 - 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项目、中信金租船舶租赁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4] - 南沙期货产业园将于9月30日正式开园,占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 [4] - 南沙期货产业园是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定位为全国性大型期货金融业总部及国际性金融服务平台 [4] 产业园布局规划 - 南沙已形成"1+3+15"的产业园优化布局方案,包括中心城区、3个先行启动区和15个重点产业片区 [5] - 中心城区涵盖蕉门河中心区、明珠湾起步区两个产业区 [5] - 15个重点产业片区包括黄阁国际汽车城、大岗先进制造园区等 [5]
深圳金融开放创新成效显著 三大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快讯· 2025-07-22 14:55
外籍人员支付便利化 - 深圳外籍人员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同比增长29% [1]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深圳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突破200亿元 [1] 跨境金融服务 - 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达2.76万亿元 [1]
一揽子举措相继落地金融高水平开放深度广度持续拓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03:46
金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 外资持股门槛大幅放宽 自3月1日起香港澳门金融机构入股境内保险公司取消"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二十亿美元"规定 6月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获批在深圳筹建分行 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已完全取消 [2] - 外资机构总资产规模显著 目前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 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达9% 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近20% 中资机构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业 [2] -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月央行等五部门提出20条政策措施 包括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同类新金融服务 支持跨境购买境外金融服务 便利外国投资者资金汇入汇出 完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安排 [3] 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 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3月央行外汇局扩大试点范围 便利跨国公司跨境资金统筹使用 [3] - 推出跨境支付通系统 6月央行与香港金管局联合上线该系统 提供线上快速双边本币及人民币汇款服务 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3] - 深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1月证监会修订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 销售比例限制从50%放宽至80% 10月9日起允许QFII和RQFII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 央行完善债券通"南向通"机制 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4]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增长 截至2025年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达4.4万亿元 较债券通开通前增长近400% [4]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 - 跨境融资便利化成效显著 上海银行通过便利化政策为某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办理1100万元人民币外债额度 缓解研发资金压力 [5] - 跨国公司资金池规模领先 截至5月末上海跨国公司设立跨境资金池169家 集中外债额度2468.3亿美元 境外放款额度超800亿美元 均居全国前列 [6] - 自由贸易账户广泛使用 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7.9万个 3月印发新规促进自贸账户业务发展 6月央行上海总部拟全面提升自贸账户功能 [6] - 境外支付便利化加速 4月Payoneer完成收购易联支付 成为第三家获准在华提供在线支付服务的外资平台 实现"大额刷卡 小额扫码 现金兜底"全覆盖 [7] 未来开放方向 - 扩大制度型开放经验复制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规则 在更宽领域加大开放力度 [8] - 深化核心业务领域开放 外资机构在资产管理绿色金融跨境支付等领域具差异化优势 引入外资可弥补中资在衍生品设计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短板 加速碳金融巨灾债券等新兴市场成熟 [8] - 优化国际金融中心配套 建议建立符合上海特点的金融税收制度 构建金融与海关商务等部门协调监管机制 提升金融案件审理专业性和效率 [9]
央行:加大“上海经验”复制推广力度,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
快讯· 2025-07-04 16:50
金融开放创新政策 - 人民银行将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 -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创新 包括发展自贸离岸债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 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等八项支持政策 [1] - 加大"上海经验"复制推广力度 支持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等措施推广到相关自贸试验区 [1] - 优化电子支付服务等措施将推广到全国 为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发展探索实践路径 [1]
重庆金融政策创新中西部领先
搜狐财经· 2025-06-09 08:14
中新金融合作成果 - 中新金融合作推出金融开放创新政策74项、落地重点项目52个,形成金融创新案例35项,互设标志性金融机构21家 [2] - 中新互联互通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000亿元,服务国家战略部署 [6] - 中新双方签约23个合作项目,总金额约2.4亿美元,涉及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 [5] 金融政策创新 - 重庆在中西部率先启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优化单证审核和业务流程 [4] - 外债规模切块管理改革试点简化企业发行外债流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成功发行5亿美元债券 [3] - 人民币基金对外投资、银行跨境融资担保等政策创新在中西部率先突破 [5] 重点项目与机构互设 - 建行重庆市分行为远达环保引入3000万元人民币跨境绿色贷款,为首笔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下绿色贷款 [6] - 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成员从57家增至78家,覆盖沿线地区和国家 [6] - 新加坡企业合资或独资在渝设立20余家金融机构,涉及基金、融资租赁等领域 [9] 跨境融资与投资 - 重庆企业通过中新跨境融资通道实现融资超230亿美元,在新加坡发行债券38只,数量全国前三 [11] - QDLP和QFLP试点打通跨境双向投资通道,毅德(重庆)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全国首家获QDLP试点资格的新加坡企业 [11] - 工行新加坡分行投资重庆银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为西部首单通过"债券通"引入境外投资者的金融债券 [10] 金融科技与示范区建设 - 中新(重庆)国际金融数据港启动建设,中新金融&科技产业园揭牌 [7] - 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落户,开展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及标准创新试点 [7] - 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目标建成西部领先、亚洲有竞争力的金融科技国际合作创新示范区 [7] 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辐射 - 2024年重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4000亿元,同比增长37%,与东盟国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273亿元,同比增长44% [11] - 中新金融合作带动西部11省区赴新加坡融资超70亿美元 [11] - 中新金融峰会促成重点签约项目313个,推动落地金额1733亿元 [12]
金融30条 南沙再迎政策红利
广州日报· 2025-05-14 03:19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南沙金融30条",部署27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金融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打造[1][2] - 政策目标包括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服务、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开展跨境金融创新等6大领域[2] 三大政策亮点 立足湾区 - 重点推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海洋产业[3] - 鼓励银行业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3] 协同港澳 - 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试点信用卡视频面签,便利港澳居民跨境支付[3] - 支持广期所与港交所合作推出跨境交易品种,推动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保险产品[3][7] 面向世界 - 研究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投资机构[4] -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基地,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4] 南沙金融业发展现状 - 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8%,落地2000亿元广州产投创投母基金[5] - 形成全国飞机租赁产业第三极,累计推出超百项金融创新成果[5] 政策实施重点方向 - 发展产业链金融支持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债券等融资模式[5][6] - 拓展飞机船舶国际租赁业务,建设期货金融全要素产业园区[6] - 深化跨境贸易投资开放试点,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6] 市场反应与机构布局 - 广期所计划推出电力期货,强化与港交所跨境品种合作[7] - 农行广东分行将重点支持南沙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构建[7] - 南航租赁计划加大南沙飞机租赁业务投放,引入航空上下游产业链[8] - 汇丰全球最大培训中心年内落地南沙,设立新经济信贷基金服务科创企业[11]
央行副行长陆磊:“南沙金融30条”突出三大亮点,以金融服务针对性切入南沙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11:53
金融支持南沙发展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部署6方面27项金融改革创新工作,旨在将南沙建设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1] - 政策突出三大亮点:立足湾区创业创新、协同港澳金融服务便利化、面向世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1][2] -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五大产业 [1] 湾区创业创新支持 - 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新模式,强化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及重大基建项目的金融服务 [1] - 支持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产业,完善涉海企业金融支持 [1] 港澳金融服务互联互通 - 推进跨境支付便利化试点,开展信用卡视频面签,便利港澳居民金融业务 [2] - 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合作推出跨境交易品种,推动粤港澳保险机构联合开发跨境保险产品 [2] 国际化金融开放 - 研究加快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引入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办公室等多元化投资机构 [2] - 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基地,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2] 政策实施进展 - 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跨境理财通、股权投资便利化等创新业务已落地并获市场认可 [2] - 人民银行将加强部门协调和金融机构指导,推动政策精准实施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3][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
证监会发布· 2025-04-21 18:58
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核心观点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1] - 目标是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 - 经过5年左右探索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2] 对外贸易发展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增强服务贸易发展活力 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2] - 允许区内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下含金矿砂的物理混配业务 [2] - 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 允许免予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 [2] - 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发展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2] 投资便利化措施 - 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 [3] -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台医生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后在区内开设诊所 [3] - 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在符合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业务机构 [3] - 开展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建设 - 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 [3] - 支持参与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 [3] - 统筹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 [3] - 支持深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 开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 [3] 数据与金融开放 - 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 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 [4] - 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 [4] - 支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4] - 推进以境内期货特定品种为主的期货市场开放 扩大特定品种范围 [4] 物流与能源政策 - 允许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 [4] - 允许液化天然气作为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税政策 [4]
刚刚!中共中央、国务院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17:51
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核心观点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1] - 目标是通过5年左右探索,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2] 对外贸易与投资便利化 - 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发展活力,支持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2] - 允许区内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下含金矿砂的物理混配业务,探索建立生物医药企业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制度 [2] - 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发展,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开展数字身份互认试点 [2] - 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允许区内外资企业开展电影后期制作服务,支持港澳台医生开设诊所,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设立业务机构 [3] 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 - 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3]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建设先进产业集群,鼓励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支持参与国家级产业集群建设 [3] - 支持深化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 [3] 数据流动与开放通道 - 推动数据高效便利安全流动,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提升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水平 [4] - 构建高效畅通开放通道,允许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允许液化天然气作为国际航行船舶燃料享受保税政策 [4] 金融开放与人才政策 - 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支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 [4] - 推进以境内期货特定品种为主的期货市场开放,扩大特定品种范围,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 [4] -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培育使用机制,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 [4] 实施保障 - 各有关地方、各部门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5] - 商务部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跟踪问效和经验复制推广 [5]